一种方便单手操作实现定高调节的煎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694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单手操作实现定高调节的煎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设备,具体是一种方便单手操作实现定高调节的煎烤器。



背景技术:

图1、图2所示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煎烤器,图1所示结构的煎烤器是采用滑动推钮101结合定高台阶201来调节上盖组件的高度以适于被煎烤食物的厚度,图2所示结构是通过转动旋钮102调节上盖组件的高度以适于被煎烤食物的厚度。然而上述两种结构在调节上盖组件的高度时,一定要先用一只手抬起抬杆03,另一手才能操作图1所示的滑动推钮101或图2所示的旋钮102,从而改变滑动推钮101或旋钮102的位置来实现上盖组件的高度调节。这种需用双手操作来调节上盖组件高度的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很不方便,消费者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有烫伤手的可能。

公开号为CN10149501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烹饪压榨机和烤架”的技术方案,它的把手上设有一个按钮,该按钮可以控制上层装置围绕连接装置相对于下层装置产生移动,左侧臂、右侧臂上均设有该连接装置,且该连接装置包括较多的微小零件,结构复杂,操作按钮难以令左侧臂、右侧臂的连接装置同步精准动作,往往造成卡滞现象,不能将上层装置便利的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烤架通过操作把手上的按钮来调节定位上层装置的结构复杂、精准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精准性好的方便单手操作实现定高调节的煎烤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便单手操作实现定高调节的煎烤器,包括座本体、上盖组件、抬杆,所述的抬杆包括握把和从握把两端同向延伸的两个支撑臂,所述两个支撑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座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的上盖组件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两个支撑臂之间,通过将所述抬杆相对于座本体抬至不同的角度来调节上盖组件相对于座本体的高度;其特征是:该煎烤器还包括第一定高构件和第二定高构件,所述的第一定高构件和第二定高构件位于毗邻所述座本体与一个所述支撑臂的转动连接处的位置,所述第二定高构件在至少两个定高位置与第一定高构件相啮合,所述第一定高构件固定设于所述座本体上,所述第二定高构件活动设于该支撑臂上并借助弹簧的弹力以与所述的第一定高构件相啮合,所述第二定高构件连接有连杆用以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令所述第二定高构件从所述第一定高构件上脱离,所述连杆装配在该支撑臂上且在位于所述握把的一端受一操作部牵引。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定高构件与第二定高构件通过分别设于二者上的齿轮相啮合。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两个支撑臂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的座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高构件与第二定高构件上的齿轮分布在以所述转轴为轴心的圆弧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设有所述第二定高构件的支撑臂与所述的第一定高构件通过限位结构配合。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孔及位于所述限位孔内的销轴,所述的限位孔、销轴分开设在该支撑臂和第一定高构件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定高构件固定在所述的连杆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装配所述连杆的支撑臂上设导向柱,所述的连杆上设导向长孔,所述的导向柱位于所述的导向长孔内令所述的连杆可移动并被所述导向柱导向。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弹簧作用在所述的连杆或/和第二定高构件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装配所述连杆的支撑臂设有构成所述握把的横折部,该横折部设有容纳槽,所述的操作部横向设置为按钮状并位于所述的容纳槽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毗邻座本体与一个支撑臂的转动连接处的位置设置相啮合的第一定高构件和第二定高构件,并将第一定高构件固定在座本体上,将第二定高构件活动设于该支撑臂上,借助弹簧的弹力令第二定高构件与第一定高构件相啮合,借助操控位于握把上的操作部来通过连杆克服弹簧的弹力令第二定高构件从第一定高构件上脱离。因此,通过一只手按压操作部令第二定高构件与第一定高构件脱离并抬起抬杆来调节上盖组件相对于座本体的高度;将上盖组件调至需求高度时,释放操作部,则第二定高构件借助弹簧的弹力复位再与第一定高构件相啮合,将上盖组件定位在该高度。

本实用新型相啮合的第一定高构件和第二定高构件利用较少的零部件实现了定高调节功能,而且二者之间的配合简单可靠,结构强度好,易于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仅在煎烤器的一侧设置第一定高构件和第二定高构件,操作时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左侧臂、右侧臂的连接装置难以同步精准动作的缺陷,精准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煎烤器的一种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煎烤器的另一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煎烤器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煎烤器的上盖组件呈大致竖直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煎烤器的上盖组件适当抬高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煎烤器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煎烤器拆除上盖组件后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示第一定高构件、第二定高构件及一个连杆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01-座本体:11-底座,12-下烤盘;

02-上盖组件:21-上烤盘,22-上盖;

03-抬杆:31-握把,32、33-支撑臂,34-销轴,35-导向柱,36-横折部,37-容纳槽,38-转轴;

04-第一定高构件:41-齿轮,42-限位孔,

05-第二定高构件:51-弹簧,52-连杆,53-操作部,54-齿轮,55-导向长孔;

101-滑动推钮;

102-旋钮;

201-定高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方便单手操作实现定高调节的煎烤器包括座本体01、上盖组件02、抬杆03,一般的,座本体01包括底座11及装配在底座上便于拆下的下烤盘12,上盖组件02包括上盖22及装配在上盖22上便于拆下的上烤盘21,抬杆03包括握把31和从握把两端同向延伸的两个支撑臂32、33,两个支撑臂32、33的另一端分别与座本体01转动连接,上盖组件02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支撑臂之间,具体是上盖22通过销轴连接在两个支撑臂之间,通过将抬杆03相对于座本体抬至不同的角度来调节上盖组件02相对于座本体的高度,而且当将抬杆相对于座本体抬至不同的角度时,可以适当转动上盖组件来调节其相对于座本体的角度,以便下烤盘、上烤盘均能够接触被煎烤的食物,上述结构为煎烤器实现煎烤功能的常规结构,而3-6所示煎烤器的特点是具有详细表达在图7-8中的煎烤器定高结构,该煎烤器定高结构包括第一定高构件04和第二定高构件05,第一定高构件04和第二定高构件05位于毗邻座本体01与一个支撑臂32(按照图3、图5所示握把31靠近使用者、两个支撑臂的另一端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延伸的使用习惯,该支撑臂为煎烤器左侧的支撑臂,具体实施时也可以为煎烤器右侧的支撑臂)的转动连接处的位置,第二定高构件05在至少两个定高位置与第一定高构件相啮合,第一定高构件04固定设于座本体01上,第二定高构件05活动设于该支撑臂32上并借助弹簧51的弹力以与第一定高构件相啮合,第二定高构件05连接有连杆52用以克服弹簧的弹力令第二定高构件从第一定高构件上脱离,连杆52装配在该支撑臂32上且在位于握把的一端设有操作部53。

因此,通过一只手按压操作部令第二定高构件与第一定高构件脱离并抬起抬杆来调节上盖组件相对于座本体的高度;将上盖组件调至需求高度时,释放操作部,则第二定高构件借助弹簧的弹力复位再与第一定高构件相啮合,将上盖组件定位在该高度。

相对于公开号为CN101495018A的技术方案中的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相啮合的第一定高构件和第二定高构件利用较少的零部件实现了定高调节功能,而且二者之间的配合简单可靠,结构强度好,易于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仅在煎烤器的一侧设置第一定高构件和第二定高构件,操作时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左侧臂、右侧臂的连接装置难以同步精准动作的缺陷,精准性好。

此外,在图示中,第一定高构件、第二定高构件裸露在外,然而在实际实施时,在不影响二者啮合的情形下,可以根据产品结构设计将第一定高构件或第二定高构件用罩壳等结构予以适当的包围隐藏。而连杆52,同样可以完全隐藏在煎烤器左侧的支撑臂内。

具体的,为了保证结构强度及配合的精准性,第一定高构件04与第二定高构件05通过分别设于二者上的齿轮41、54相啮合,图示第一定高构件、第二定高构件上的齿轮均具有多个齿,因此可以在多个位置啮合,然而,当一个定高构件上具有多个齿时,另一个定高构件仅具有一个齿亦可实现二者在多个位置啮合。两个支撑臂32、3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转轴38与座本体01转动连接,第一定高构件与第二定高构件上的齿轮分布在以转轴为轴心的圆弧上。

为了避免抬杆翻转过头而失控,煎烤器左侧的支撑臂32与第一定高构件04通过限位结构配合。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孔42及位于限位孔内的销轴34,限位孔42设在第一定高构件04上、销轴34设在该支撑臂32上,具体实施时限位孔和销轴可以换位。

为了将第二定高构件活动设于支撑臂上,第二定高构件05固定在连杆52上,该结构还可以保证第二定高构件的装配强度及刚性。具体实施时,不排除将第二定高构件活动的装配在支撑臂上,再与连杆连接以便被连杆牵引。

装配连杆的支撑臂32(煎烤器左侧的支撑臂)上设导向柱35,连杆52上设导向长孔55,导向柱位于导向长孔内令连杆可移动并被导向柱导向。

弹簧51支撑在连杆51与支撑臂32之间对连杆产生弹力,具体实施时弹簧还可作用在第二定高构件上,或者同时作用在连杆与第二定高构件上,只要能够促使第二定高构件复位即可。

装配连杆的支撑臂32(煎烤器左侧的支撑臂)设有构成握把的横折部36,该横折部设有容纳槽37,操作部53横向设置为按钮状并位于容纳槽37内,既隐蔽又便于操作。显然的,该操作部的设置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时也可将该操作部如同现有技术一样布设在握把的中间部位。图中的操作部与连杆直接装配,具体实施时也可间接的与连杆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