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的拉篮用水盘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8503阅读:1234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的拉篮用水盘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调节的拉篮用水盘托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厨房中由于使用面积有限,整体厨房由于干净、整洁、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开始使用,但整体橱柜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橱柜中用于放置碗和盘子的拉篮,在碗和盘子刚洗过以后表面残留的水,在不控干的情况下放到拉篮里,由于有的橱柜设计的拉篮和下部是联通的,碗和盘子里残留的水会直接流到与拉篮联通设计的橱柜的其他部位,时间长了,橱柜会慢慢被水侵蚀,强度降低,但如果把水控干,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碗和盘子放在橱柜上面看着也比较杂乱,如果把水接起来又需要一个水盘,但水盘没有固定放置的位置,也没有一个合适的托架即可以放置水盘,又可以在水盘里的水满了以后水盘容易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收集拉篮中的碗和盘子控出来的水的水盘缺乏固定的装置,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拿易放的可调节的拉篮用水盘托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节的拉篮用水盘托架,包括第一L形支架、第二L形支架,且第一L形支架与第二L形支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L形支架与第二L形支架均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第一L形支架的竖直部与第二L形支架的竖直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顶梁和第二顶梁,所述第一顶梁位于竖直部顶部且垂直于竖直部设置,所述第二顶梁位于第一顶梁下部且与第一顶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顶梁与第一L形支架的竖直部交叉处设置有一个第一竖向C形卡口,第一顶梁与第二L形支架的竖直部交叉处设置有一个第二竖向C形卡口,所述第二顶梁上设置第三横向C形卡口,所述第一竖向C形卡口、第二竖向C形卡口和第三横向C形卡口位于竖直部左侧且开口方向均向左,第一竖向C形卡口、第二竖向C形卡口和第三横向C形卡口的开口尺寸小于卡口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一L形支架的水平部与第二L形支架的水平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位于水平部端部且垂直于水平部设置,所述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左侧且与第一横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L形支架和第二L形支架的水平部长度可以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平部为大套管和小套管组成的套管结构,且大套管和小套管上均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通孔,大套管和小套管之间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大套管和小套管的截面均为矩形,通孔均设置在大套管和小套管的前后两个面上,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与小套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顶梁的左侧面设有一个与第一顶梁平行的长条形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小于第二顶梁的长度,所述第三横向C形卡口的背面设置一个与长条形凹槽配合使用的凸块,第三横向C形卡口可以沿着长条形凹槽前后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竖向C形卡口和第二竖向C形卡口的轴线分别与竖直部平行,所述第三横向C形卡口的轴线与竖直部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L形支架和第二L形支架的竖直部和水平部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水盘托架的水平部的长度可以调节,使得该支架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水盘,调节方便;由于设置了第一竖向C形卡口、第二竖向C形卡口和第三横向C形卡口,使得水盘托架与拉篮固定的更加牢固,且C形卡口易于固定,使水盘的拿取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的拉篮用水盘托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的拉篮用水盘托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L形支架;2、第二L形支架;3、竖直部;4、水平部;41、大套管;42、小套管;43、通孔;44、螺栓;5、第一顶梁;6、第二顶梁;61、长条形凹槽;7、第一竖向C形卡口;8、第二竖向C形卡口;9、第三横向C形卡口;10、加强筋;11、第一横梁;12、第二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申请中的左、右、前、后的方位词以图1的立体图为准,一种可调节的拉篮用水盘托架,包括第一L形支架1、第二L形支架2,且第一L形支架1与第二L形支架2平行设置,第一L形支架1与第二L形支架2均包括竖直部3和水平部4,第一L形支架1和第二L形支架2的竖直部3和水平部4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加强筋10,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第一L形支架1的竖直部3与第二L形支架2的竖直部3之间设置有第一顶梁5和第二顶梁6,第一顶梁5位于竖直部3顶部且垂直于竖直部3设置,第二顶梁6位于第一顶梁5下部且与第一顶梁5平行设置,第一顶梁5与第一L形支架1的竖直部3交叉处设置有一个第一竖向C形卡口7,第一顶梁5与第二L形支架2的竖直部3交叉处设置有一个第二竖向C形卡口8,第二顶梁6上设置第三横向C形卡口9,第一竖向C形卡口7、第二竖向C形卡口8和第三横向C形卡口9位于竖直部3左侧且开口方向均向左,第一竖向C形卡口7、第二竖向C形卡口8和第三横向C形卡口9的开口尺寸小于卡口的内径尺寸,这种设置可以增大卡口与所卡部位的强度,第一竖向C形卡口7和第二竖向C形卡口8的轴线分别与竖直部平行,第三横向C形卡口9的轴线与竖直部垂直设置;由于设置了第一竖向C形卡口7、第二竖向C形卡口8和第三横向C形卡口9,使得水盘托架与拉篮固定的更加牢固,且C形卡口易于固定,使水盘的拿取更加方便;第一L形支架1的水平部4与第二L形支架2的水平部4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第一横梁11位于水平部4端部且垂直于水平部4设置,第二横梁12位于第一横梁11左侧且与第一横梁11平行设置,第二顶梁6的左侧面设有一个与第一顶梁5平行的长条形凹槽61,长条形凹槽61的长度小于第二顶梁6的长度,且长条形凹槽6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第三横向C形卡口9的背面设置一个与长条形凹槽61配合使用的凸块,第三横向C形卡口9可以沿着长条形凹槽61前后滑动;这种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的水篮,避免第三横向C形卡口9位于水篮的钢丝交叉处,适应性更强,第一L形支架1和第二L形支架2的水平部4长度可以调节,水平部4为大套管41和小套管42组成的套管结构,且大套管41和小套管42上均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通孔43,大套管41和小套管42之间是通过螺栓44固定连接,大套管41和小套管42的截面均为矩形,通孔43均设置在大套管41和小套管42的前后两个面上,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与小套管42固定连接;由于本水盘托架的水平部4的长度可以调节,使得该支架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水盘,调节方便。

具体使用时,将两个托架分别装在水篮的两边合适位置处,调节水平部的长度,再将水盘放置到两个托架的水平部上,当水盘中的水满时,可以将水盘抽出来将水倒出,也可以将托架取下来将水盘,倒完水以后再重新装上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