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装水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4548阅读:1266来源:国知局
桶装水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饮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架设备,特别是适用于饮用桶装水时使用到的支架。



背景技术:

不断提高的生活品质要求,往往直接体现在人们对饮水、饮食品质的重视程度上。因为城市供给的自来水饮用口感不好,在城市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办公场所,饮用桶装水(多为桶装的纯净水、矿泉水)早已非常普及。桶装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优点,一方面在于桶装水饮用方便,另一方面在于水处理标准要求高,饮用时安全、放心。

早期饮用桶装水使用的是具有电加热功能的饮水机,有报道称加热式饮水机储水部位为封闭结构,难以清洗,其内因长期积水而且温度又适宜,非常容易滋生细菌,对桶装水水质能造成二次污染,此外还报道称该类饮水机加热不能够达到充分沸腾的程度,所以即便引用热水也不太卫生。电加热功能的饮水机因此使用量大幅下降,只有少量的高端饮水机占据一定份额。为克服桶装水饮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电加热壶与纯粹的桶装水饮水支架(不具有加热功能)应运而生。

因为桶装水较重,在向外倾倒水时不仅费力,而且很容易倾倒至外面,所以使用时存在饮水浪费及污染地面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目前使用的适用于桶装水的支架,基本如专利号为201420420911.5、专利号为201420593505.9及专利号为201620022505.2的文件中所涉及到的支架方案一样,主要解决的是倾倒费力且存在浪费的问题;再如专利号为201520114411.3以及专利号为201520114466.4的文件中所涉及到的支架方案,主要解决的是水桶倾斜角度的问题。总而言之,上述所涉及的支架在使用过程中不难发现,所有的支架要求放置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方能够方便使用,这就造成水桶上架费力的现状。

目前,为了解决水桶上架费力的问题,往往借用液压或者电动助力提升装置,在水桶上架时降低支架的高度,上架完毕后再提升支架的高度以方便使用。但是其在类似户外这样的环境下,又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而且使用电机或者液压设备后,或者存在较大的运行噪声或者容易损坏而致使使用成本高、维护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水桶上架费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桶装水支架,其能够降低水桶上架的高度,且为纯机械结构,不需要消耗电能、液压能,户外环境下使用也很方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桶装水支架,包括两个脚板、铰接在脚板之间的支撑框架、定位部及活动载座;所述支撑框架能够绕与脚板的铰接轴在竖直空间内旋转;所述活动载座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一端,并经滑轨结构装配在所述支撑框架的纵向架杆上;

所述活动载座上设有嵌置水桶的槽形结构,在所述槽形结构的内端设有与水桶的桶颈匹配的套环;

所述定位部在所述支撑框架设有所述活动载座的一端旋转至上方位置时能够固定所述支撑框架的位置。

针对上述方案,使用过程中先旋转所述支撑框架使其设有所述活动载座的一端与地面接触,将水桶移至该端前侧后用力推到水桶,使水桶卡在所述活动载座的槽型结构中,接着抬动所述支撑框架,使其设有活动载座的一端旋转至上方后,即可通过所述定位部固定所述支撑框架的位置,此时水桶的桶颈穿过了活动载座上的套环开口朝下。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过程中水桶的桶颈端口上设有水嘴,为了保证连接了水嘴的桶颈端顺利穿出套环,在所述套环上应设置有相应的如槽口或者沉槽的结构。在旋转支撑框架的过程中,活动载座会相对支撑框架滑移,而使水桶在使用状态中置于合适的高度位置。水桶内的水使用完换桶时,要使活动载座移动到所述支撑框架与地面接触的一端端部,以方便将水桶嵌放在活动载座的槽形结构中。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撑框架上设置活动载座,能够使支撑框架纵向架杆的长度(指自其与脚板铰接位置至设置活动载座的一端的一段的长度)得到适度延长而又不会导致使用状态下水桶的位置高度过高。在支撑框架与脚板铰接位置的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度延长支撑框架纵向架杆长度能够降低支撑框架上桶状态下的倾斜角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水桶倾倒后能够充分与活动载座的槽型结构的底面接触(以保证活动载座能够通过其上槽形结构卡住水桶),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撑起支撑框架时的力量,达到使用方便及省力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支撑框架上两纵向架杆背离设置活动载座的一端与两脚板分别铰接;

所述定位部包括两组含有装配基座与定位卡板的组合件,各组合件中的装配基座安装在对应脚板上端,定位卡板设在对应装配基座上部;所述定位卡板的上端朝向对应脚板的内侧延伸;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纵向架杆上设有与对应侧定位卡板上端匹配的定位卡槽,一侧纵向架杆的定位卡槽设在前端面上,另一侧纵向架杆的定位卡槽设在后端面上;至少使与纵向架杆前端面设置的定位卡槽相匹配的定位卡板与对应装配基座通过线型滑轨匹配。

优选地,装配基座呈梯形架构,梯形架构的下部通过螺栓与脚板连接,上部与定位卡板连接。

具体地,所述支撑框架上两纵向架杆背离设置活动载座的一端与两脚板分别铰接;

所述定位部包括两组含有装配基座与定位杆组的组合件,所述定位杆组包括支两撑臂和一根卡杆,各组合件中的装配基座安装在对应脚板上端;所述支撑臂的下端固定在对应装配基座上部,上端相对下端处于斜上方且倾斜方向为背离支撑框架与脚板铰接处的一侧;所述卡杆设置在两支撑臂之间;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纵向架杆上设有与所述卡杆匹配的定位卡槽。具体地,可以将所述支撑臂设计为弧状杆件。

具体地,所述活动载座的两侧设有L形的导航臂;所述支撑框架的纵向架杆上设有与同侧导航臂匹配的导航滑槽,所述导航滑槽沿支撑框架的纵向直线延伸;所述导航滑槽靠近支撑框架与脚板铰接端的一端设有弹簧腔,弹簧腔内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导航臂的自由端卡入相对应的导航滑槽内,端头伸入弹簧腔与复位弹簧接触。

优选地,所述活动载座的槽形结构由两侧的纵向杆及横连在两侧纵向杆之间的托杆围成,所述托杆中部朝向外侧弯曲形成圆弧状;所述纵向杆的内侧设有纵向线型延伸的卡装滑轨,所述卡装滑轨上匹配设置有联动滑块;所述联动滑块的外壁为球面。

上述方案下,通过设置能够相对活动载座沿活动载座的纵向杆直线滑动的联动滑块,能够减小抬起支撑框架时,水桶相对活动载座移动的阻力,保证水桶的桶颈顺利穿出套环,同时能够防止对水桶的外壁造成摩擦损伤。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的纵向架杆或者所述活动载座槽形结构的两侧设有束带槽孔;所述束带槽孔与束带匹配,束带的一端固定在一侧的束带槽孔上,另一端设有魔术贴,且穿过另一侧的束带槽孔后粘接。

通过设置束带来将水桶牢靠地相对活动载座固定,保证使用安全。相对单纯通过活动载座槽形结构内的过盈尺寸卡装水桶的形式,显然对水桶的固定更牢固。即便在活动载座的槽形结构内设置弹性层,而且弹性层具有大的摩擦系数的情况下,从长期使用的角度看,设置束带仍为较优选择方案。

优选地,所述脚板的上端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在滑槽内匹配设有铰连滑块和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置于铰连滑块下部;所述滑槽的内侧面设有竖直延伸的条形通槽,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的铰接轴穿过条形通槽与铰连滑块匹配。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纵向架杆的自由端前侧设有支撑平面,支撑平面上设有防滑胶垫层,且所述防滑胶垫层相对纵向架杆向外延伸,端部隆起形成凸台。

使用时,水桶放置在防滑胶垫层上,而且防滑胶垫层端部隆起的凸台正好对应在水桶的桶底中心位置,在倾倒水桶时凸台能阻止水桶相对向外滑移,有助于保证水桶与活动载座之间形成足够的接触长度,以便抬起支撑框架时,水桶能够一并顺利被抬起,伴随活动载座同步相对支撑框架滑移。

具体地,所述支撑框架上两纵向架杆的中部与两脚板分别铰接,以铰接位置为分界形成拨臂和装载臂;

所述活动载座经滑轨结构安装在所述装载臂上;所述拨臂的自由端设有握柄,所述装载臂的自由端设有U形的托板,托板的板面相对装载臂垂直;所述托板置于下部时,下端相距底面有间距;

所述定位部设在两侧脚板间距的中部或者设在脚板的竖直壁体上;

具体而言,当所述定位部设在两侧脚板间距的中部时,定位部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定位部的主体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上端设有与所述拨臂的自由端嵌装匹配的定位槽,在所述定位槽的槽口外设有能够在竖直面内转动的旋转挡板。在将水桶牢固与活动载座连接后,用力拨动所述拨臂的自由端使支撑框架旋转,拨臂端在旋转至下方时嵌入了定位槽内,然后扭转所述旋转盖板将定位槽的槽口封盖,并能够将拨臂的端部限定在定位槽内,进而将支撑框架固定于竖立方位。

当所述定位部设在脚板的竖直壁体上时,定位部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定位部为设在脚板竖直壁体上的弧形卡槽,所述拨臂的自由端设有卡杆,卡杆轴线相对拨臂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卡杆与所述弧形卡槽匹配。在将水桶牢固与活动载座连接后,用力拨动所述拨臂的自由端使支撑框架旋转,拨臂端在旋转至下方时,其上设置的卡杆由弧形卡槽的槽口转动至卡槽体的内端,进而将支撑框架固定于竖立方位。弧形卡槽的内端相对槽口应该是向上旋转延伸的。

还包括装载车,所述装载车的上端面设有分别与两托板对应匹配的U形插槽。

上述方案在应用时,首先水桶是置于装载车上的,将水桶推送至装载臂的托板位置,托板插入装载车的U形插槽内,此时托板的上端面与水桶的底面接触;然后拨转上述拨臂使支撑框架在竖直空间旋转;最终拨臂旋转至下方而与定位部配合,将支撑框架限定在竖立方位上。期间,活动载座相对装载臂滑移,水桶相对活动载座滑移,最终水桶的桶颈穿过活动载座上的套环,活动载座带动水桶移动至一合适的高度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不需要将水桶提起到较高的高度,只要将水桶放置在倾倒的支撑框架前,然后推倒水桶,水桶卡装在支撑框架上的活动载座上,驱动支撑框架转动使设置活动载座的一端逐渐上移移动至上方后,通过定位部将支撑框架固定,此时活动载座协同水桶处于竖立方位,水桶的桶颈端朝下。因为在将水桶由地面移动至上方并竖立倒置的过程中是平台水桶不断升高的,受到支撑框架的支撑作用,特别是支撑框架移动至水平方位后,随着水桶及活动载座作为整体不断相对支撑框架向支撑框架铰接位置的方向移动,抬起支撑框架过程中杠杆效应会越来越显著,所以其使用较为省力。活动载座对水桶的卡装应满足在支撑框架处于竖立方位时,水桶不会从活动载座上掉下的要求,特别是长时间使用后,保证水桶的桶颈不会因水桶的另一端摆脱活动载座的嵌夹作用,而对套环形成向外的作用力,即活动载座与水桶尺寸的设计或者固定结构的设计,要充分保证对水桶另一端的固定。

活动载座相对支撑框架的滑动结构上设置了复位弹簧后,一方面有助于在平放支撑框架时,保证活动载座能够自动回归到支撑框架的端部,以利于将水桶倾倒至活动载座中卡住;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将支撑框架立起的过程中,环节活动载座相对支撑框架移动时的冲击力,保证支架使用的有效寿命、消除噪音。

活动载座的两纵向杆上设置联动滑块后,在水桶卡置在活动载座中时,水桶的外壁与联动滑块的弧形面接触,当水桶相对活动载座移动时,因为水桶与联动滑块之间存在的张紧摩擦力大于联动滑块相对活动载座的滑动阻力,所以联动滑块会与水桶同时相对活动载座移动,其一方面保证了水桶顺利相对活动载座滑动,使桶颈穿出活动载座端部设置的套环,以保证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能减小活动载座与水桶之间的摩擦,避免对水桶的表面造成过重磨损,影响使用。

支撑框架与脚板铰接位置能够垂直升降,能使支撑框架位于铰接处一侧设置活动载座的一段,具有较小的长度的前提下,调节支撑框架下倾时的角度,防止支撑框架倾斜角度过小,影响水桶倾倒后与活动载座的卡装效果,而且因为铰接位置能够升降,所以在抬起支撑框架的另一端时,铰连端相对而言是不断下降的,所以在支撑框架移动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水桶的提升中心不会一直提高,而是维持在较低的一个高度范围内,所以能够使抬起过程比较省力。

支撑框架具体设置为具有拨臂和装载臂的结构后,通过与装载车配合使用,能够充分利用缸杆作用将水桶举起,最终使水桶倒置,使用较为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在水桶上架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下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下活动载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下定位部第一实施方式的装配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下脚板与支撑框架铰接位置的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下定位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下定位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中定位部与支撑框架的一种匹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中定位部与支撑框架的另一种匹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在水桶上架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下装载臂与装载车的匹配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脚板、11防滑脚垫、12滑槽、13铰连滑块、131限位板、14支撑弹簧

2定位部、21装配基座、22定位卡板、221线型滑轨

23定位杆组、231支撑臂、232卡杆

24定位槽、25旋转挡板

3支撑框架、31导航滑槽、311复位弹簧、312盖板、32定位卡槽、33连接横杆、34束带槽孔、35手柄、36支撑平面、37拨臂、38装载臂、381托板

4活动载座、41导航臂、42套环、43拖杆、44卡装滑轨、45联动滑块

5水桶、51水嘴、52装载车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13所示的一种桶装水支架,包括两个脚板1、铰接在脚板1之间的支撑框架3,以及定位部2和活动载座4。所述支撑框架3能够绕其与脚板1的铰接轴在竖直空间内旋转。所述活动载座4置于所述支撑框架3的一端,并经滑轨结构装配在所述支撑框架3的纵向架杆上。所述活动载座4上设有嵌置水桶的槽形结构(槽形结构为水桶外形的仿形结构,槽形结构的内壁与水桶的外壁接触),在所述槽形结构的内端设有与水桶5的桶颈匹配的套环42。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过程中水桶5的桶颈端口上设有水嘴51,为了保证连接了水嘴51的桶颈端顺利穿出套环42,在所述套环42上应设置有相应的如槽口或者沉槽的结构,以为水嘴51的凸起部分让出穿插空间,最终保证水嘴51连通水桶5的桶颈端口一同穿出套环42。所述定位部2在所述支撑框架3设有所述活动载座4的一端旋转至上方位置时,能够固定所述支撑框架3的位置,使支撑框架3稳定在竖立状态,水桶5倒置。

上述的桶装水支架方案,使用过程中先旋转所述支撑框架3使其设有活动载座4的一端与地面接触,将水桶5移至该端前侧后用力推到水桶5,使水桶5卡在所述活动载座4的槽型结构中,接着抬动所述支撑框架3,使其设有活动载座4的一端旋转至上方后,即可通过所述定位部2固定所述支撑框架3的位置,此时水桶5的桶颈穿过了活动载座4上的套环42,开口朝下,如图2、图13所示状态。在旋转支撑框架3的过程中,活动载座4会相对支撑框架3滑移,而使水桶5在使用状态中置于合适的高度位置。水桶5内的水使用完换桶时,要使活动载座4移动到所述支撑框架3与地面接触的一端端部处,以满足将水桶5的大部分(2/3至3/4以上)桶身嵌放在活动载座4的槽形结构中为限。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撑框架3上设置活动载座4,能够使支撑框架3纵向架杆的长度(即图1所示铰接处前侧的长度、图9及图10所示铰接处右侧的长度、图11所示铰接处下侧的长度)得到适度延长而又不会导致使用状态下水桶5的位置高度过高。在支撑框架3与脚板1铰接位置的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度延长支撑框架3纵向架杆长度能够降低支撑框架3上桶状态下的倾斜角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水桶5倾倒后能够充分与活动载座4的槽型结构的底面接触(以保证活动载座4能够通过其上槽形结构卡住水桶5),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撑起支撑框架3时的力量,达到使用方便及省力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支撑框架3与脚板1的铰连高度过低,则不宜使支撑框架的纵向架杆具有较长的长度。一般在具体制造时,要避免铰接位置高度过低。

为保证脚板1相对地面不会滑动,在脚板1的下端设有防滑脚垫11。

实施方式一

如图1至图10所示,所述支撑框架3上两纵向架杆背离设置活动载座4的一端与两脚板1分别铰接,即支撑框架3的一端铰接在脚板1上。

如图1、图2、图9所示,实施方式一下定位部2可具有如下具体结构:

所述定位部2包括两组含有装配基座21与定位卡板22的组合件,各组合件中的装配基座21安装在对应脚板1上端,定位卡板22设在对应装配基座21上部。所述定位卡板22的上端朝向对应脚板1的内侧延伸。所述支撑框架3的两纵向架杆上设有与对应侧定位卡板33上端匹配的定位卡槽32,一侧纵向架杆的定位卡槽32设在前端面上,另一侧纵向架杆的定位卡槽32设在后端面上。至少使与纵向架杆前端面(接水时所在方位)设置的定位卡槽32相匹配的定位卡板32与对应装配基座21通过线型滑轨221匹配,图1、图2中设置的两侧定位卡板32与相对应装配基座21均通过线型滑轨221匹配。

上述结构下的定位部2能够使使用状态下的支撑框架3固定在垂直方位。

如图1、图2、图5所示,装配基座21呈梯形架构,梯形架构的下部通过螺栓与脚板1连接,上部与定位卡板22连接。

如图7、图8、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一下定位部2还可具有如下具体结构:

所述定位部2包括装配基座21与定位杆组23,所述定位杆组23包括两支撑臂231和一根卡杆232。装配基座21安装在脚板1上端,所述支撑臂231的下端固定在对应装配基座21上部,上端相对下端处于斜上方且倾斜方向为背离支撑框架与脚板铰接处的一侧(如图10所示)。所述卡杆232设置在两支撑臂231之间。所述支撑框架3的两纵向架杆上设有与所述卡杆232匹配的定位卡槽32。

如图8所示,可以将所述支撑臂231设计为弧状杆件。

上述结构下的定位部2能够使使用状态下的支撑框架3固定在相对垂直方向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竖立方位。

如图1至4所示,所述活动载座4的两侧设有L形的导航臂41。所述支撑框架3的纵向架杆上设有与同侧导航臂41匹配的导航滑槽31,所述导航滑槽31沿支撑框架的纵向直线延伸。所述导航滑槽31靠近支撑框架3与脚板1铰接端的一端设有弹簧腔,弹簧腔内设置复位弹簧311。所述导航臂41的自由端卡入相对应的导航滑槽31内,端头伸入弹簧腔与复位弹簧311接触。通过盖板312将导航滑槽31的槽口盖住。

导航滑槽31没有设置弹簧腔的一段的长度与导航臂41臂杆外径的差值,即为活动载座4能够相对支撑框架3直线滑移的长度。当将水桶5竖立至上方位置时,导航臂41会压缩复位弹簧311,相反当水桶5内的水使用完毕后,将支撑框架3倾倒至地面过程中,复位弹簧311会推动活动载座4向支撑框架3的端部移动。复位弹簧311起到了缓冲冲击力与实现自动复位的作用。

如图4所示,所述活动载座4的槽形结构由两侧的纵向杆及横连在两侧纵向杆之间的托杆43围成,所述托杆43中部朝向外侧弯曲形成圆弧状,来适应水桶5的结构。所述纵向杆的内侧设有纵向线型延伸的卡装滑轨44,所述卡装滑轨44上匹配设置有联动滑块45,所述联动滑块45的外壁为球面。水桶嵌入活动载座4内时,联动滑块45球面外壁与水桶5的外壁接触(如图4中的局部放大部分所示意)。通过设置能够相对活动载座4沿活动载座4的纵向杆直线滑动的联动滑块45,能够减小抬起支撑框架3时,水桶5相对活动载座4移动的阻力,保证水桶5的桶颈顺利穿出套环42,同时能够防止对水桶5的外壁造成摩擦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活动载座4对水桶5的卡装结构时,如果没有外部的辅助固定结构(如下面涉及到的束带),应该保证活动载座的卡槽深度具有水桶5的1/2外径以上的尺寸深度。托杆43一方面能够加固活动载座4的刚度,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活动载座4的卡槽深度向外延伸,避免活动载座4的主体厚度过大,而增加活动载座4的自身重量。

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框架3的纵向架杆上设有束带槽孔34。所述束带槽孔34与束带(图示没有显示)匹配,束带的一端固定在一侧的束带槽孔34上,另一端设有魔术贴,且该端穿过另一侧的束带槽孔34后粘接,来实现固定。束带对水桶5的固定应不至影响到水桶相对活动载座4移动为限,即设置束带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水桶5倒置后,由活动载座4内向外张出,而从支架上掉落或者使支架整体歪倒。所以,束带最好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且以采用径向截面为圆柱形的带条为佳。

通过设置束带来将水桶5牢靠地相对活动载座4固定,保证使用安全。相对单纯通过活动载座4槽形结构内的过盈尺寸卡装水桶5的形式,显然对水桶5的固定更牢固。即便在活动载座4的槽形结构内设置弹性层,而且弹性层具有大的摩擦系数的情况下,从长期使用的角度看,设置束带仍为较优选择方案。

除了如图所示,在支撑框架3的纵向架杆上设置束带槽孔外,可以把束带槽孔移至活动载座4的纵向杆上。

为保证支撑框架3端部刚性,在其设置活动载座4的一端设有连接横杆33,连接横杆33的中部亦应向外弯曲成弧状,且弧形与上述涉及的托杆43的弧形相适应。为方便扶起支撑框架3,在支撑框架3设置活动载座4的一端设置了手柄35。

如图6所示,作为对方案的改进或者说调整,所述脚板1的上端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12,在滑槽12内匹配设有铰连滑块13和支撑弹簧14,支撑弹簧14置于铰连滑块13下部。所述滑槽12的内侧面设有竖直延伸的条形通槽,所述支撑框架3上设有的铰接轴穿过条形通槽与铰连滑块13匹配。

图6所示结构,使支撑框架3与脚板1铰接位置能够垂直升降,在支撑框架3位于铰接处设置活动载座侧的一段,具有较小的长度的前提下,具备了调节支撑框架3下倾时相对水平方向的倾斜夹角的能力,防止支撑框架3倾斜角度过小,影响水桶5倾倒后与活动载座4的卡装效果,而且因为铰接位置能够升降,所以在抬起支撑框架3的另一端时,铰连端相对而言是不断下降的,所以在支撑框架3移动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水桶5的提升中心不会一直提高,而是维持在较低的一个高度范围内,所以能够使抬起过程比较省力。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支撑框架3纵向架杆的自由端前侧设有支撑平面36,支撑平面36上设有防滑胶垫层,且所述防滑胶垫层相对纵向架杆向外延伸,端部隆起形成凸台。使用时,水桶5放置在防滑胶垫层上,而且防滑胶垫层端部隆起的凸台正好对应在水桶的桶底中心位置,在倾倒水桶时凸台能阻止水桶相对向外滑移,有助于保证水桶与活动载座之间形成足够的接触长度,以便抬起支撑框架时,水桶能够一并顺利被抬起,伴随活动载座同步相对支撑框架滑移。

实施方式二

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支撑框架3上两纵向架杆的中部与两脚板1分别铰接,以铰接位置为分界形成拨臂37和装载臂38。

所述活动载座4经滑轨结构安装在所述装载臂38上,具体匹配结构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有关方案部分。所述拨臂37的自由端设有握柄,所述装载臂38的自由端设有U形的托板381,托板381的板面相对装载臂38垂直。所述托板381置于下部时,下端相距地面有间距。

所述定位部2设在两侧脚板间距的中部或者设在脚板的竖直壁体上。具体而言:

当所述定位部2设在两侧脚板1间距的中部时,定位部2具体结构可以如图13所示,所述定位部2的主体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上端设有与所述拨臂37的自由端嵌装匹配的定位槽24,在所述定位槽24的槽口外设有能够在竖直面内转动的旋转挡板25。在将水桶5牢固与活动载座4连接后,用力拨动所述拨臂37的自由端使支撑框架3旋转,拨臂端在旋转至下方时嵌入了定位槽24内,然后扭转所述旋转盖板25将定位槽24的槽口封盖,便能够将拨臂37的端部限定在定位槽24内,进而将支撑框架3固定于竖立方位。

当所述定位部设在脚板的竖直壁体上时,定位部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定位部为设在脚板竖直壁体上的弧形卡槽,所述拨臂的自由端设有卡杆,卡杆轴线相对拨臂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卡杆与所述弧形卡槽匹配。在将水桶牢固与活动载座连接后,用力拨动所述拨臂的自由端使支撑框架旋转,拨臂端在旋转至下方时,其上设置的卡杆由弧形卡槽的槽口转动至卡槽体的内端,进而将支撑框架固定于竖立方位。弧形卡槽的内端相对槽口应该是向上旋转延伸的,应与拨臂上卡杆的旋转轨迹适应一致。

在上方案中,还包括装载车52,所述装载车52的上端面设有分别与两托板381对应匹配的U形插槽。

在应用时,如图11所示,水桶5是置于装载车52上的,将水桶5推送至装载臂38的托板381位置,托板381插入装载车52的U形插槽内,此时托板381的上端面与水桶5的底面接触。拨转拨臂37使支撑框架3在竖直空间旋转。待拨臂37旋转至下方而与定位部2配合,便将支撑框架3限定在竖立方位上。期间,活动载座4亦相对装载臂38滑移,水桶5相对活动载座4滑移,最终水桶5的桶颈穿过活动载座4上的套环42,活动载座4带动水桶5移动至一合适的高度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使用能够使水桶上架省力,而且不需要使用电力或者液压能,方便户外或者电源、液压源缺乏的场所使用,具有携带方便,节能环保的优点,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