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226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座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座椅。



背景技术:

工厂流水线工人由于工作需要会不停地弯腰、蹲伏,长此以往给关节处及腰背部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现有技术中为减轻这种劳动模式给工人们带来的疼痛感,已经设计出了专门用于流水线工人使用的可穿戴座椅,例如公开号为CN104473486A的申请文件就公开了这样一种座椅,当佩戴该可穿戴座椅时,用户既可以走动,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坐姿需求将所述可穿戴座椅调节成与用户坐姿相匹配的状态,但是该可穿戴座椅在使用时是固定在用户腿后部的,即分别固定在大腿和小腿的后侧,换言之,可穿戴座椅的零部件位于弯曲后的大腿和小腿之间的空间内,虽然这种座椅将与用户膝关节对应的部位也设置成可活动的,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例如用户行走时大腿和小腿之间的空间会随腿部的弯曲而变小,因此位于大腿和小腿之间的零部件存在干涉大腿或小腿活动的风险,更严重地,这些零部件有可能会伤害到腿部。

美国公开号为US20160213549A1的申请文件也公开了这样一种可穿戴座椅,该可穿戴座椅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其中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之间设置一个可以像关节一样活动的结合处,从而保证该可穿戴座椅既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坐姿需求。该可穿戴座椅同样是固定在大腿和小腿的后侧,因此,同样存在上述的缺点。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可穿戴座椅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与用户干涉风险的可穿戴座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穿戴座椅,包括脚部定位部、安放于人体小腿部外侧的第一连杆、安放于人体大腿部外侧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可定位活动件、臀部支撑部、用以控制可定位活动件的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杆固定于人体小腿部外侧的第一固定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杆固定于人体大腿外侧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与所述脚部固定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可定位活动件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自第二连杆延伸,所述臀部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杆的自由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臀部支撑部上固定有一套筒,所述第三连杆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套筒内。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三连杆上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三连杆通过螺钉固定并通过所述螺钉调节所述第三连杆在所述套筒内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夹角可以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三连杆通过螺栓件固定并通过所述螺栓件调节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均设置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通过螺栓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定位活动件的两端均设置铰接孔,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和底端之间设置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和底端之间设置铰接孔,所述可定位活动件的一端通过螺栓件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顶端和底端之间,所述可定位活动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件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顶端和底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可定位活动件为气压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穿戴座椅的臀部支撑部不再直接设置于第二连杆的顶端,而是在第二连杆顶端与臀部支撑部之间连接第三连杆,从而实现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均固定于用户腿的外侧部,而臀部支撑部通过第三连杆依然设置于用户臀部的后方。如此,用户在穿戴该座椅行走时,减少了用户腿部与可穿戴座椅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干涉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穿戴座椅某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臀部支撑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可定位活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臀部支撑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可穿戴座椅处于某一坐姿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

图1为本发明可穿戴座椅处于站姿状态时某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可穿戴座椅包括脚部定位部10、安放于人体小腿部外侧的第一连杆11、安放于人体大腿部外侧的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可定位活动件14、臀部支撑部15、用以控制可定位活动件的控制器16。所述第一连杆11的底端与所述脚部固定部10铰接,同时所述第一连杆11与所述第二连杆12铰接,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杆11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连杆12的底端铰接。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连杆12的底端设置有铰接孔121,所述第一连杆11顶端设置铰接孔111,所述第二连杆12的底端和所述第一连杆11的顶端通过螺栓件铰接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杆11与所述第二连杆12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同时所述第一连杆11的底端设置有铰接孔113用于与所述脚部固定部10铰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所述第一连杆11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连杆12的底端铰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杆11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杆12的中部铰接。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可定位活动件14包括可伸缩部141以及固定部142,所述可伸缩部141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42内部,当所述伸缩部141受到压力时,所述可伸缩部141向所说固定部142内部伸缩,当所述可伸缩部141受到拉力时,会从所述固定部142内部向外伸展。所述用以控制可定位活动件的控制器16对所述伸缩部141能否伸缩或者伸展进行控制。当用以控制可定位活动件的控制器16打开时,所述可伸缩部141可以根据受到的压力或者拉力发生伸缩或者伸展,此时,用户可以行走;当所述控制可定位活动件的控制器16关闭时,所述可伸缩部141在受到压力或者拉力时,不会发生伸缩或者伸展,此时可穿戴座椅定位,用户可以作在可穿戴座椅上。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所述可伸缩部141的顶端设有铰接孔143,所说固定部142的底端设有铰接孔144,所述第一连杆11的顶端和底端之间设置铰接孔112,所述第二连杆12的顶端和底端之间设置铰接孔122,所述固定部142底端的铰接孔144通过螺栓件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11顶端和底端之间的铰接孔112,所述可伸缩部141顶端的铰接孔143通过螺栓件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12顶端和底端之间的铰接孔122。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定位活动件14为气压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定位活动件14也可以是液压弹簧,阻尼件等可定位的活动件。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的铰接均采用螺栓件铰接,因为螺栓件容易拆卸,从而便于各铰接件之间的拆卸,这样在所述可穿戴座椅不使用时就可以将各铰接件拆开,便于收纳,使用时也可以很容易就完成组装。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连杆13自第二连杆12延伸,所述臀部支撑部15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杆13的自由端。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杆13自所述第二连杆12的顶端延伸,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自除所述第二连杆12顶端的其他位置延伸。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臀部支撑部15上固定有一套筒151,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连杆13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套筒151内。所述套筒151与所述第三连杆13上均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第三连杆13套设在所述套筒151内后,通过螺钉固定。由于螺钉可拆卸,因此可以调节所述第三连杆13套入所述套筒151的深度。例如若使用所述可穿戴座椅的用户比较肥胖时,可以减小所述第三连杆13套入所述套筒151的深度,反之若使用所述可穿戴座椅的用户比较瘦小时,可以增大所述第三连杆13套入所述套筒151的深度,总之只要能保证所述臀部支撑部15可以支撑到用户的臀部即可。

如此设置还可以方便所述臀部支撑部15与所述第三连杆13的拆卸,从而方便所述可穿戴座椅的收纳。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更大角度范围内变换坐姿需求,所述第三连杆13与第二连杆12的夹角可以调节。所述第二连杆1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连杆13与所述第二连杆1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杆12的顶端与所述第三连杆13通过螺栓件固定,当需要改变所述地二连杆12与所述第三连杆13的夹角时,只需将所述螺栓件拆掉,将所述第二连杆12与所述第三连杆13的夹角调整到需要的夹角,再重新用所述螺栓件固定即可。

为了减小可穿戴座椅活动占用的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及所述第三连杆13位于同一平面上。

此外,为了将所述可穿戴座椅固定在用户的腿部,所述第一连杆11上设置有将所述第一连杆11固定于人体小腿部外侧的第一固定件114,同时所述第二连杆12上设置有将所述第二连杆12固定于人体大腿外侧的第二固定件123。

当用户佩戴所述可穿戴座椅时,所述第一连杆11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114固定在用户小腿的外侧部,所述第二连杆12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123固定在用户大腿的侧部,同时根据用户的体型将所述第三连杆13套入所述套筒151的深度调节好,保证所述臀部支撑部15可以支撑到用户的臀部。若用户需要行走,就需要将所述控制可定位活动件的控制器16打开,当用户抬腿发生弯曲时,所述第一连杆11和所述第二连杆12的夹角变小,所述可伸缩部141向所述固定部142内部伸缩,当用户腿落地伸直时,所述第一连杆11和所述第二连杆12的夹角变大,所述可伸缩部141向所述固定部142外部伸展,如此循环,用户便可佩戴所述可穿戴座椅行走。当用户需要坐下时,用户首先需要调整好自己需要的坐姿,然后关闭所述控制可定位活动件的控制器16,使所述可伸缩部141不再伸缩或者伸展,所述可穿戴座椅便可以保持与用户坐姿配合的状态,如图6所示。

本发明的可穿戴座椅臀部支撑部不再直接设置于第二连杆的顶端,而是在第二连杆顶端与臀部支撑部之间连接第三连杆,从而可以实现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均固定于用户腿的外侧部,而臀部支撑部通过第三连杆依然设置用户臀部的后方。如此,用户在穿戴该座椅行走时,不会再出现膝盖与可穿戴座椅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结合处发生碰撞的现象,既可以满足用户不同坐姿需求,又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膝盖。

当然,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