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1752发布日期:2018-11-14 01:4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承置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承置架,特别是一种可折叠收纳、方便携带,且具有高度承载力的承置架。

背景技术

按,目前的承置架(如:商品放置架、椅凳等),由于具可承载商品、物品、电子产品及人等,因此其是广泛应用于各式场合中;而查,由于习用的承置架多为锁固结合的态样,因此当其欲收纳时,其并无法缩减体积,因此实造成使用者收纳、使用上的不方便。

为解决上述缺失,逐有业者设计出一种可折叠架体,就以椅凳而言,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533459号「折叠式椅子」新型专利,及中国台湾公告第i406641号「折椅包」发明专利,其同样是由若干的支撑架所组合枢接而成,使其可经折叠以缩小体积,以方便携带、收纳;上述的折叠椅,由于其需受限于所需承载的强度,因此其部分的支撑架需具一定的长度,且该支撑架并无法折叠,造成上述的折叠椅折叠收合后,其仍具有一定的体积,对于携带、收纳上,依然稍嫌过大,而仍有携带、收纳上不方便的缺失;尤其,就该「折叠式椅子」而言,由于其是仅用布料作为承载件,其不仅很容易因人员无法平稳坐置其上而影响人员的坐姿及肌肉、脊椎状态,对于体型较小的幼童而言,其亦很容易造成中央陷落,使布料无法平整展开,致使幼童无法顺利起身,而有使用上的不方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承置架,其可折叠收纳、方便携带,且具有高度承载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承置架,包含有第一侧架组、第二侧架组、中央支撑架组及四组折叠杆;其中:

第一侧架组,是包含有二支撑架,两支撑架的内侧端是借由一铰链枢接结合,令二支撑架得以折叠靠合或向外摊平,且该铰链的外侧端凸伸设有一定位柱;又,该二支撑架的底侧及内侧端分别设有一直向收纳槽与横向收纳槽,且二支撑架的外侧端借由一轴点分别枢接有一上支撑杆,该二上支撑杆的底端各借由一旋转轴点枢接设有一下支撑杆,令该上支撑杆及下支撑杆得以旋转收合于支撑架的直向收纳槽中;再,该二上支撑杆的底端各借由旋转轴点枢接有一支撑连杆,该二支撑连杆的内侧端并借由旋转支点枢接结合有一定位杆,该定位杆的上侧设有一定位槽,并令该支撑连杆及定位杆得以旋转收合于支撑架的直向收纳槽中;又,该支撑连杆的外侧端设有一限位杆;另,该下支撑杆的底部枢设有脚垫,且脚垫底部并设有止滑垫;

第二侧架组,是包含有二支撑架,两支撑架的内侧端是借由一铰链枢接结合,令二支撑架得以折叠靠合或向外摊平,且该铰链的外侧端凸伸设有一定位柱;又,该二支撑架的底侧及内侧端分别设有一直向收纳槽与横向收纳槽,且二支撑架的外侧端借由一轴点分别枢接有一上支撑杆,该二上支撑杆的底端各借由一旋转轴点枢接设有一下支撑杆,令该上支撑杆及下支撑杆得以旋转收合于支撑架的直向收纳槽中;再,该二上支撑杆的底端各借由旋转轴点枢接有一支撑连杆,该二支撑连杆的内侧端并借由旋转支点枢接结合有一定位杆,该定位杆的上侧设有一定位槽,并令该支撑连杆及定位杆得以旋转收合于支撑架的直向收纳槽中;义,该支撑连杆的外侧端设有一限位杆;另,该下支撑杆的底部枢设有脚垫,且脚垫底部并设有止滑垫;

中央支撑架组,是包含有二支撑架,二支撑架的内侧端是借由一铰链枢接结合,令二支撑架得以折叠靠合或向外摊平;再,该二支撑架的两侧各设有一横向收纳槽;

第一、二、三、四折叠连杆组,包含有一收合杆,收合杆底侧设有一容置槽,收合杆的内侧端枢接有一连结杆,令收合杆及连结杆得以展开摊平,该连结杆并可旋转收合于收合杆的容置槽中;再,该收合杆及连结杆的外侧端分别枢接有一第一旋转块、第二旋转块,该第一旋转块与第二旋转块并分别借由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各枢接有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令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得以旋转向内靠合或展开摊平;又,该第一、二折叠连杆组的第一连杆是分别与第一侧架组的二支撑架枢接结合,该第一、二折叠连杆组的第二连杆是分别与中央支撑架组的二支撑架枢接结合;再,该第三、四折叠连杆组的第一连杆是分别与第二侧架组的二支撑架枢接结合,该第三、四折叠连杆组的第二连杆是分别与中央支撑架组的二支撑架枢接结合;并令该一、二折叠连杆组是呈对称状的设置,该第三、四连杆组是呈对称状的设置,且第一、二折叠连杆组得折叠收合于第一侧架组与中央支撑架组所设的横向收纳槽中,且该第三、四折叠连杆组并可折叠收合于第二侧架组与中央支撑架组所设的横向收纳槽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可折叠收纳、方便携带,且具有高度承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侧架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侧架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折叠连杆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折叠连杆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及承置有笔记型计算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及可提供人员安坐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及使第一侧架组的定位杆的定位槽脱离定位柱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及将第一侧架组的定位杆下拉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及将第一侧架组的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以旋转轴点为支点向内旋转靠拢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及第一侧架组的上支撑杆及下支撑杆收合于二支撑架的直向收纳槽中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及第一侧架组的上支撑杆及下支撑杆收合于二支撑架的直向收纳槽中的示意图(二)。

图14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及第二侧架组的上支撑杆及下支撑杆收合于二支撑架的直向收纳槽中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及将第一、二折叠连杆组向上拉起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及将第一、二折叠连杆组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向内合收拢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俯视图,及第一、二折叠连杆组的连结杆、收合杆靠拢并收合于收合杆所设容置槽中的示意图(一)。

图18是图17所示的i-i剖视图,及第一、二折叠连杆组的连结杆、收合杆靠拢并收合于收合杆所设容置槽中的示意图(二)。

图19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及第一侧架组与中央支撑杆贴合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二侧架组与中央支撑杆贴合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第一侧架组、第二侧架组及中央支撑架组向内弯折靠拢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将第一侧架组、第二侧架组及中央支撑架组折叠弯折的立体图。

图23是本发明将第一侧架组、第二侧架组拉离中央支撑架组折叠弯折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第一侧架组

11a、11b支撑架

111直向收纳槽

112横向收纳槽

113轴点

12铰链

121定位柱

13上支撑杆

131旋转轴点

14下支撑杆

15支撑连杆

151旋转支点

152限位杆

16定位杆

161定位槽

17脚垫

171止滑垫

20第一侧架组

21a、21b支撑架

211直向收纳槽

212横向收纳槽

213轴点

22铰链

221定位柱

23上支撑杆

231旋转轴点

24下支撑杆

25支撑连杆

251旋转支点

252限位杆

26定位杆

261定位槽

27脚垫

271止滑垫

30中央支撑架组

31a、31b支撑架

32铰链

33横向收纳槽

40a、40b、40c、40d折叠连杆组

41收合杆

411容置槽

42连结杆

43第一旋转块

431滑槽

44第二旋转块

45第一轴杆

46第二轴杆

47第一连杆

48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承置架,包含有第一侧架组10、第二侧架组20、中央支撑架组30及四组折叠杆40a、40b、40c、40d;其中:

第一侧架组10(请同时参阅图2、图6所示),是包含有二支撑架11a、11b,两支撑架11a、11b的内侧端是借由一铰链12枢接结合,令二支撑架11a、11b得以折叠靠合或向外摊平,且该铰链12的外侧端凸伸设有一定位柱121;又,该二支撑架11a、11b的底侧及内侧端分别设有一直向收纳槽111与横向收纳槽112,且二支撑架11a、11b的外侧端借由一轴点113分别枢接有一上支撑杆13,该二上支撑杆13的底端各借由一旋转轴点131枢接设有一下支撑杆14,令该上支撑杆13及下支撑杆14得以旋转收合于支撑架11a、11b的直向收纳槽111中;再,该二上支撑杆13的底端各借由旋转轴点131枢接有一支撑连杆15,该二支撑连杆15的内侧端并借由旋转支点151枢接结合有一定位杆16,该定位杆16的上侧设有一定位槽161,并令该支撑连杆15及定位杆16得以旋转收合于支撑架11a、11b的直向收纳槽111中;又,该支撑连杆15的外侧端设有一限位杆152;另,该下支撑杆14的底部枢设有脚垫17,且脚垫17底部并设有止滑垫171。

第二侧架组20(请同时参阅图3、图6所示),是包含有二支撑架21a、21b,两支撑架21a、21b的内侧端是借由一铰链22枢接结合,令二支撑架21a、21b得以折叠靠合或向外摊平,且该铰链22的外侧端凸伸设有一定位柱221;又,该二支撑架21a、21b的底侧及内侧端分别设有一直向收纳槽211与横向收纳槽212,且二支撑架21a、21b的外侧端借由一轴点213分别枢接有一上支撑杆23,该二上支撑杆23的底端各借由一旋转轴点231枢接设有一下支撑杆24,令该上支撑杆23及下支撑杆24得以旋转收合于支撑架21a、21b的直向收纳槽211中;再,该二上支撑杆23的底端各借由旋转轴点231枢接有一支撑连杆25,该二支撑连杆25的内侧端并借由旋转支点251枢接结合有一定位杆26,该定位杆26的上侧设有一定位槽261,并令该支撑连杆25及定位杆26得以旋转收合于支撑架21a、21b的直向收纳槽211中;又,该支撑连杆25的外侧端设有一限位杆252;另,该下支撑杆24的底部枢设有脚垫27,且脚垫17底部并设有止滑垫271。

中央支撑架组30(请同时参阅图6所示),是承设于第一侧架组10与第二侧架组20间,包含有二支撑架31a、31b,二支撑架30的内侧端是借由一铰链32枢接结合,令二支撑架31a、31b得以折叠靠合或向外摊平;再,该二支撑架31a、31b的两侧各设有一横向收纳槽33。

第一、二、三、四折叠连杆组40a、40b、40c、40d(请同时参阅图4、图5、图6所示),包含有一收合杆41,收合杆41底侧设有一容置槽411,收合杆41的内侧端枢接有一连结杆42,令收合杆41及连结杆42得以展开摊平,该连结杆42并可旋转收合于收合杆41的容置槽411中;再,该收合杆41及连结杆42的外侧端分别枢接有一第一旋转块43、第二旋转块44,该第一旋转块43与第二旋转44是可左右自由旋转,该第一旋转块43与第二旋转块44并分别借由第一轴杆45、第二轴杆46各枢接有第一连杆47与第二连杆48,令第一连杆47与第二连杆48得以旋转向内靠合或展开摊平;又,该第一、二折叠连杆组40a、40b的第一连杆47是分别与第一侧架组10的二支撑架11a、11b枢接结合,该第一、二折叠连杆组40a、40b的第二连杆48是分别与中央支撑架组30的二支撑架31a、31b枢接结合;再,该第三、四折叠连杆组40c、40d的第一连杆47是分别与第二侧架组20的二支撑架21a、21b枢接结合,该第三、四折叠连杆组40c、40d的第二连杆48是分别与中央支撑架组30的二支撑架31a、31b枢接结合;并令该第一、二折叠连杆组40a、40b是呈对称状的设置,该第三、四连杆组40c、40d是呈对称状的设置,且第一、二折叠连杆组40a、40c得折叠收合于第一侧架组10与中央支撑架组30所设的横向收纳槽112、33中,且该第三、四折叠连杆组40c、40d并可折叠收合于第二侧架组20与中央支撑架组30所设的横向收纳槽212、33中。

承上述,较佳的实施例是,如图4、图5所示,该第一旋转块43上是设有一滑槽431,并令该第一轴杆45穿设该滑槽431与第一连杆47与第二连杆48枢接,借以提高第一、二、三、四折叠连杆组40a、40b、40c、40d的折叠裕量。

借由上述构造,如图6所示,当本发明的承置架呈展开状时,该第一侧架组10与第二侧架组20的支撑架11a、11b、21a、21b是展开呈水平状,且上支撑杆13、23与下支撑杆14、24是展开呈直立状,同时该支撑连杆15、25是呈水平状,并令二定位杆16、26呈直立状,且二定位杆16、26上所设定位槽161、261的顶端是分别勾扣卡掣于第一侧架组10及第二侧架组20所设铰链12、22的定位柱121、221上,借由定位杆16、26的定位固定,令第一侧架组10与第二侧架组20的上支撑杆13、23、下支撑杆14、24与支撑连杆15、25得以定位固定且不致旋转收合靠拢,同时,该支撑连杆15、25外侧端所设的限位杆151、251是抵靠于下支撑杆14、24上,借以限制定位下支撑杆14、24不致向外掀转,且可提升下支撑杆14、24与支撑连杆15、25的承载强度者;借此,本发明具有高度的承载力,其除了可提供电子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手机、平板等物品)的放置(如图7所示)外,亦可提供人员乘坐其上(如图8所示)。

而当欲收合本发明的承置架时,就以第一侧架组10而言,其可先将定位杆16向上向外拉,使定位槽161脱离第一侧架组10的铰链12所设的定位柱121(如图9所示),接着将二支撑连杆15及定位杆16下拉(如图10所示),该将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以旋转轴点131为支点向内旋转靠拢(如图11所示),接着将二下支撑杆14以旋转轴点131为支点向外旋转,使二上支撑杆13及二下支撑杆14分别收合于二支撑架11a、11b的直向收纳槽111中(如图12、图13所示),然后,该第二侧架组20亦可以同样的方式将二上支撑杆23及二下支撑杆24分别收合于二支撑架21a、21b的直向收纳槽211中(如图14所示)。

接着,可将第一、二折叠连杆组40a、40b从收合杆41与连结杆42的枢接处向上拉起,使收合杆41与连结杆42呈倾斜状,此时,该枢接于收合杆41与连结杆42外侧端的第一连杆47与第二连杆48即向内合收拢(如图15所示),接着,继续向上拉升收合杆41与连结杆42,令该连结杆42得以向收合杆41靠拢并收合于收合杆41底侧所设的容置槽411中(如图16所示),然后将收合杆41与连结杆42向内侧旋转下压,令收合杆41与连结杆42形成水平状,同时,该第一侧架组10由于同样与第一、二折叠连杆组40a、40b枢接,其会随第一连杆47与第二连杆48的收合靠拢而同步向中央支撑架组30靠合(如图17、图18所示);然后,将第一侧架组10向中央支撑架组30推压,使第一侧架组10与中央支撑架组30贴合,该第一、二折叠连杆组40a、40b即收合于第一侧架组10所设的横向收纳槽112与中央支撑架组30所设的横向收纳槽33中(如图19所示);然后,该第二侧架组20亦可以同样的方式将第三、四折叠连杆组40c、40d即收合于第二侧架组20所设的横向收纳槽212与中央支撑架组30所设的横向收纳槽33中(如图20所示)。

接着,将第一侧架组10的二支撑架11a、11b、第二侧架组20的二支撑架21a、21b及中央支撑架组30的二支撑架31a、31b以铰链12、22、32为支点向内弯折靠拢(如图21、图22所示),即可将本发明折叠收合。

当欲展开使用时,其仅需逐步向外拉开第一侧架组10与第二侧架组20,接着将四组折叠连杆组40a、40b、40c、40d展开摊平(如图23所示),该第一侧架组10与第二侧架组20即定位固定且不致向内移动;然后再将第一侧架组10的二支撑架11a、11b、第二侧架组20的二支撑架21a、21b与中央支撑架组30的二支撑架31a、31b掀展摊开使呈水平状(如图14所示),然后再依序将上支撑杆13及下支撑杆14拉离第一侧架组10与第二侧架组20的直向收纳槽111,并使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呈直立状,同时该支撑连杆15同步调整成水平状,此时该定位杆16即呈直立状,接着,将定位杆16拉升使定位杆16上所设的定位槽161得以扣挂于第一侧架组10、第二侧架组20所设的定位柱121、221上(如图6所示),即可定位固定定位杆16,使定位杆16无法向下移动,且可定位固定支撑连杆15、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使其不致收合靠拢,此时,即可将本发明的承置架作为物品放置架、椅凳等来使用。

从以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确具有如下的优点:

(一)由于本发明的承置架是借由对称的第一侧架组10与第二侧架组20、相同对应的四组折叠连杆组40a、40b、40c、40d及中央支撑架组30所组设而成,其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相较于习用折叠椅、折叠架繁琐的构造与操作方式,本发明确具有使用上的方便性。

(二)由于本发明可将第一侧架组10与第二侧架组20折叠贴合中央支撑架组30,且四组折叠连杆组40a、40b、40c、40d及附属的支撑杆皆可收合隐藏于第一侧架组10、第二侧架组20与中央支撑架组30所设的横向收纳槽112、212、33中,其确可有效缩小折叠后的体积,不仅具有收纳上的方便性,亦具有携带上的便利性与轻便性。

(三)再,由于本发明的承置架是由多组支撑杆、连结杆所组设而成,且本发明因设置有定位结构,令本发明的承置架具有高度的承载力,因此其不仅可用以承置物品,亦可作为椅凳来使用,对于各种活动的使用者而言(如:登山、露营、健行、野餐等),实具有高度的使用性、方便性与携带性。

(四)又,由于本发明是将四组折叠连杆组40a、40b、40c、40d两两枢接设于对称结合的第一侧架组10、第二侧架组20与中央支撑架组30间,因此,本发明的承置架的上侧面是具有较大的承载面积,使可提供物品平衡、稳定地放置其上,当将本发明的承置架作为椅凳使用时,其亦可提供人员、幼童可平坦、舒适地安坐其上,相较于习用「折叠式椅子」确可顺利起身,实具有使用上的方便性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发明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