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降温两用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570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降温两用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保温杯,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温降温两用杯。



背景技术:

目前热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对于热水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一些公共场合也都安装了热水器来保证人们的消费体验,近年来,出行携带一个小小的保温杯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不过,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有时也会成为负担,当你口渴的时候,急切的想喝一杯温水,这个时候的保温杯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出众的保温效果反而成了缺点。假如保温杯可以选择保温或快速降温,这一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保温降温两用杯。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保温降温两用杯,所述保温降温两用杯包括相互连接的杯盖和两用杯身,所述两用杯身包括内杯壁、保温层、外杯壁和多个活动散热组件,所述保温层填充于内杯壁和外杯壁之间,所述活动散热组件均匀设置于外杯壁上,在保温状态下与内杯壁平行,在降温状态下与内杯壁垂直。

所述活动散热组件包括活动环和热管,所述活动环为四分之三的圆环,所述活动环的圆心固定于外杯壁上,所述热管固定于活动环的四分之一缺口处,所述活动环的中心设有横轴,所述活动环带动热管绕横轴转动。

所述活动环的转动角度不超过90°。

所述热管在保温状态下与内杯壁平行,在降温状态下与内杯壁垂直。

所述内杯壁上还设有与活动散热组件匹配的空槽,所述空槽在降温状态下容纳活动散热组件。

所述空槽内还设有橡胶。

所述活动散热组件与保温层之间还设有玻璃纤维。

所述内杯壁和外杯壁均为不锈钢杯壁。

所述杯盖包括杯盖本体和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分别与杯盖本体和两用杯身连接。

所述活动散热组件的数量为6~10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热管沿轴向方向导热系数大,在径向方向导热系数小的原理,通过活动散热组件与内杯壁平行和垂直两个放置位置,使得杯子同时具有保温和降温两个状态,从而实现一杯两用,灵活调节,实用性能强且便于用户操作,适用范围广。

(2)热管设置在活动环的四分之一缺口处,跟随活动环的旋转而转动,且活动环在90°范围内转动,实现了热管与内杯壁平行和内杯壁垂直两个状态,原理简单且便于实现,既可达到保温降温两态的选择,也不会过高的增加成本,适合批量生产。

(3)内杯壁上设有与活动散热组件相匹配的孔槽,在降温状态下,该孔槽用于容纳与内杯壁垂直的热管,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热管的散热效果,大大增强了该保温降温两用杯的降温效果。

(4)孔槽内设有橡胶,可以保证一定程度的密封性,尽量降低该热管对保温降温两用杯的保温效果的影响。

(5)活动散热组件与保温层之间还设有玻璃纤维,进一步降低了热管对保温状态的影响,保障了该保温降温两用杯的保温效果。

(6)内杯壁和外杯壁均为不锈钢杯壁,既保障了保温和降温的效果,而且也便于实现,降低生产成本。

(7)杯盖与杯身之间通过设有橡胶密封圈,一方面增强了该保温降温两用杯的密封性,避免洒水,同时也增强了该杯子的保温性能,降低了由于密封性不好而造成的保温程度不足。

(8)活动散热组件的数量为6~10个,既通过足够数量的活动散热组件保证了降温的充分和快速,同时也避免活动散热组件的数量过多而影响到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保温降温两用杯的主视图;

图2为保温降温两用杯的俯视图;

图3为活动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a)为活动散热组件在散热状态下的示意图,(3b)为活动散热组件在活动状态下的示意图;

其中,1为杯盖,2为保温层,3为活动散热组件,4为内杯壁,5为外杯壁,6为橡胶密封圈,7为热管,8为横轴,9为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保温降温两用杯,包括相互连接的杯盖1和两用杯身,两用杯身包括内杯壁4、保温层2、外杯壁5和多个活动散热组件3,保温层2填充于内杯壁4和外杯壁5之间,活动散热组件3设置于外杯壁5上,在保温状态下与内杯壁4平行,在降温状态下与内杯壁4垂直。

其中,活动散热组件3包括活动环和热管7,活动环为四分之三的圆环,活动环的圆心固定于外杯壁5上,热管7固定于活动环的四分之一缺口处,活动环的中心设有横轴8,活动环带动热管7绕横轴8转动。活动环的转动角度不超过90°。热管7在保温状态下与内杯壁4平行,在降温状态下与内杯壁4垂直。内杯壁4上还设有与活动散热组件3匹配的空槽9,空槽9在降温状态下容纳活动散热组件3。空槽9内还设有橡胶。活动散热组件3与保温层2之间还设有玻璃纤维。内杯壁4和外杯壁5均为不锈钢杯壁。杯盖1包括杯盖本体和橡胶密封圈6,橡胶密封圈6分别与杯盖本体和两用杯身连接。活动散热组件3的数量为6~10个。

根据上述结构,得到的具体保温降温两用杯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两用杯分为杯盖1,杯身两个部分,杯盖1由不锈钢杯盖和通用橡胶密封圈6组成,杯盖1内壁有螺纹,与杯身突出的螺纹相符合,保证保温杯整体不会漏水。杯身由内至外由内杯壁4、保温层2、外杯壁5组成。内杯壁4和外杯壁5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保温层2内部由隔热材料所填充,采用塑料发泡材料作为填充材料。外杯壁5上设有活动散热组件3,该活动散热组件3由四分之三的圆环与热管7相切,并且将圆心固定于外杯壁5的加工好的缺口处,并且留下一横轴8穿过圆心使圆环可以自由转动,转动角度为90度。当正常使用时,使热管7垂直放置;需要使用时,通过滚动圆环,使热管7旋转90度,与放置于内杯壁4的不锈钢凹槽相连。活动散热组件3的四周采用隔热材料玻璃纤维将热管7与隔热材料相分离。

活动散热组件3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在外杯壁5均匀挖去8个空槽,长度略大于活动散热组件中的圆环的直径长度,宽度略大于活动散热组件中的圆环的宽度。为保证活动散热组件可以完美放置进入空槽9内,并不限制圆环的自由转动,可以在空槽9内铺设一些通用橡胶,这样也可以保证一定程度的密封性。同时每个空槽9中间要留一根不锈钢轴,其直径略小于圆环内预留的圆孔直径。保温层2的厚度略大于活动散热组件的长度,并在内杯壁4对应位置安装一不锈钢凹槽,与热管7顶部凸起可以大致吻合。保证活动散热组件连接时,热管7可以连接内杯壁4和外杯壁5,保证该设计可以正常使用其快速降温功能。

该保温降温两用杯在使用时,首先在杯子中倒入热水,并转动圆环使得热管7与保温杯内壁平行,实现对热水的保温,若使用者需要对热水进行快速降温,则转动圆环,从而使得热管7与内壁垂直,并使热管7与内壁的空槽9相连,通过热管7的散热性能,达到快速降温杯中水的目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降温两用杯,所述保温降温两用杯包括相互连接的杯盖和两用杯身,所述两用杯身包括内杯壁、保温层、外杯壁和多个活动散热组件,所述保温层填充于内杯壁和外杯壁之间,所述活动散热组件均匀设置于外杯壁上,在保温状态下与内杯壁平行,在降温状态下与内杯壁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同时实现保温和降温、使用灵活、便于实现以及节省成本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昂;姜未汀;尤运;涂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电力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05.12
技术公布日:2017.08.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