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推防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0955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推防风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门窗领域,特别是一种易推防风门。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的上的门分为无回力门、回力门;回力门在打开后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会将门再次关闭,无回力门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门就一直保持开启角度。

现在家用门常采用无回力门,用户经常在开口丢垃圾或临时出门的时候,门处于开启状态,但是有时在风里的作用下,门被关上了,此时用户处于室外,若是身上没有钥匙就十分麻烦。

在某些采用回力门的地方,当人们手抱物品的时候,没有办法用手转动把手开门且有手抱有物品只有使用手臂推动门,但是由于手臂推开后门在回力的作用下,开启角度很难保证人的通过,需要一直用力推动门扇才能通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易推防风门,在风力的作用下门扇依旧可以保持开启角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易推防风门包括门框、门扇、门把单元、转动单元;所述门扇通过转动单元与门框连接;所述门把单元安装在门扇上;

所述门把单元包括导向装置、执手、弹力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为开口盒状;所述导向装置的中空部位为导向孔;所述导向装置的底部外表面与门扇固接;所述弹力装置安装在导向装置底部内表面;所述执手的一部分穿过导向装置的导向孔与弹力装置固接;

所述转动单元包括转动轴、拉力装置、拉线;所述转动轴外表面与门扇固接;所述转动轴的两端与门框转动连接;所述拉力装置安装在门扇内,且外套在转动轴外表面;

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拉力装置固接另一端穿过导向装置的侧壁与弹力装置固接;

所述拉力装置包括摩擦环、拉力弹簧;所述摩擦环内表面设有橡胶层;所述转动轴内套在摩擦环内;所述拉力弹簧的一端与摩擦环外表面固接,另一端与门扇的转动端的端面固接;所述摩擦环的与拉力弹簧相对的表面与拉线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力装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转动轴的下部和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门扇的内部和导向装置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给拉线导向的导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拉力弹簧的轴线与门扇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装置包括按压板、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导向装置的底部固接;另一端按压板固接;所述按压板平行于导向装置底部;所述拉线与按压板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装置上表面设有遮挡盖;所述遮挡盖上设有供执手穿过的通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在门扇上设置导向装置、执手和弹力装置实现可按压执手的功能,从而在弹力装置变形的时候,带动拉线拉动拉力装置,进而使得拉力装置与转动轴分离,最终实现拉力装置解除对转动轴的限制,相对于回力门本发明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时候推动力量小;且在拉力弹簧的作用下当没有外力作用于执手的时候,拉力装置将门扇的位置固定,实现了固定门扇开启角度。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门扇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剖面示意图;

图中:1.门框;2.门扇;3.门把单元;31.导向装置;311.导向孔;312.侧壁;32.执手;33.弹力装置;331.按压板;332.支撑弹簧;4.转动单元;41.转动轴;42.拉力装置;421.摩擦环;422.橡胶层;423.拉力弹簧;43.拉线;5.导向轮;6.遮挡盖;6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易推防风门包括门框1、门扇2、门把单元3、转动单元4;门扇2通过转动单元4与门框1连接;门把单元3安装在门扇2上;

门把单元3包括导向装置31、执手32、弹力装置33;导向装置31为开口盒状;导向装置31的中空部位为导向孔311;导向装置31的底部外表面与门扇2固接;弹力装置33安装在导向装置31底部内表面;执手32的一部分穿过导向装置31的导向孔311与弹力装置33固接;

转动单元4包括转动轴41、拉力装置42、拉线43;转动轴41外表面与门扇2固接;转动轴41的两端与门框1转动连接;拉力装置42安装在门扇2内,且外套在转动轴41外表面;

拉线43的一端与拉力装置42固接另一端穿过导向装置31的侧壁312与弹力装置33固接;

拉力装置42包括摩擦环421、拉力弹簧423;摩擦环421内表面设有橡胶层422;转动轴41内套在摩擦环421内;拉力弹簧423的一端与摩擦环421外表面固接,另一端与门扇2的转动端的端面固接;摩擦环421的与拉力弹簧423相对的表面与拉线43固接。在摩擦环421内设置橡胶层422以实现在执手32不受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橡胶层422与转动轴41的外表面接触,从而橡胶层422对转动轴41起一定的限制作用。

拉力装置42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转动轴41的下部和上部。设置两个拉力装置42可以保证转动轴41的受力平衡且可以提高拉力装置42对转轴的转动限制。

门扇2的内部和导向装置31的侧壁312上还设有用于给拉线43导向的导向轮5。降低拉线43在被拉动过程中的阻力大小。

拉力弹簧423的轴线与门扇2面平行。保证拉线43的弯折次数足够少,且按此方案整个拉力装置42的厚度最小,从而可以将本装置设置到较窄的门中。

弹力装置33包括按压板331、支撑弹簧332;支撑弹簧332的一端与导向装置31的底部固接;另一端按压板331固接;按压板331平行于导向装置31底部;拉线43与按压板331固接。

导向装置31上表面设有遮挡盖6;遮挡盖6上设有供执手32穿过的通孔61。可以对执手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减少执手在导向装置内出现晃动,保证门扇2的美观及完整形。

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用手或手臂推动执手32,执手32受到外力作用向下挤压按压板331,按压板331向导向装置31底部运动,与按压板331连接的拉线43通过导向轮5开始拉动,从而拉动摩擦环421的移动,摩擦环421内的橡胶环与转动轴41外表面分离,从而橡胶层422解除了对转动轴41转动的限制,门扇2被轻易的推动。

当手臂或手离开执手32后,在拉力弹簧423的作用下,摩擦环421内的橡胶环与转动轴41外表面接触,从而橡胶层422限制转动轴41转动的转动,实现了门扇2转动角度的固定,在风力的作用下,门扇2依旧可以保证一定的开启角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