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纱网之框料拉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1942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纱网之框料拉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与隐藏式纱网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设于隐藏式纱网结构中并用于提供施力处,藉以拉动框料滑移之装置。

先前技术

按,吾人习知,纱网安装的普及已成为目前窗体结构中必有的设备之一,且为了能够保有阻隔蚊虫进入户内的同时,亦希望户外的景观能不被纱网的阻隔而受限破坏,近年来有许多的窗体配设折迭结构态样或滚动条结构态样之隐藏式纱网,令纱网于伸展状态时,能够具有防止户外的蚊虫进入室内之功效外,且于纱网呈收纳态样时,又能提供无障碍的视觉空间。

然而,无论采何种结构态样之隐藏式纱网,其结构中均会配置一活动框,且由于活动框与纱网的一端形成固结,故当活动框受力推拉而行滑移时,活动框可同时牵引纱网行伸展及收纳之作动,而达防止蚊虫进入室内及提供无障碍视觉环境等效益;惟目前的隐藏式纱网的结构配置,均是将活动框靠贴于窗体之一侧,并凸伸出窗体该侧一距离,如一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424395号及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0820134712.2号等,惟前述的结构配置却造成外观不佳及窗体视觉空间缩小等问题。

是以,为了改善上述的问题,一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370003号,名称:「隐藏式纱窗」,其主要揭示一种隐藏式纱窗之活动框单元在折迭位置时,纱网及活动框可收纳隐藏于窗框内之技术内容,令此一习知技术可扩大使用者朝窗外观看风景的视野空间;惟,此一习知技术之活动框单元之前缘凸设出有一钩壁部,且该钩壁部与该活动框单元间形具有一操作空间,而操作空间供使用者手部伸入后可方便施力推拉该钩壁部,而使活动框单元可行滑移之作动;惟此一习知技术中纱网及活动框虽已隐藏收纳于窗框中,但为了方便使用者手部可伸入至操作空间中,钩挂部仍凸伸出窗体一侧一距离,而致此一习知技术仍有缩小窗体之视野空间及影响外观等情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解决习知技术因目前隐藏式纱网之部份结构凸伸出窗体一侧,导致窗体视野空间缩小及外观不佳等问题。

本发明之另一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组装便利及安装容易之隐藏式纱网之框料拉引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隐藏式纱网之框料拉引装置,其包括:一固定座及一活动拉柄,其中该固定座至少具有一容置槽,而该活动拉柄枢设于该固定座之该容置槽中,且该活动拉柄至少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而该活动拉柄于枢转时,该第二端部可凸伸出该固定座之该容置槽之槽口一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隐藏式纱网之框料拉引装置,其包括:一固定座及一活动拉柄,其中固定座至少具有一容置槽,而活动拉柄枢设于固定座之容置槽中,且活动拉柄至少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而活动拉柄于枢转时,第一端部可与固定座之容置槽之槽壁形成抵掣接触,而第二端部则可凸伸出该固定座之该容置槽之槽口一距离;藉由上述的结构配置,令固定座及活动拉柄之组合结构于不使用状态时可没入至框料结构中,进而改善习知技术有窗体视野空间缩小及外观不佳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组配于一框料前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组配于一框料中之剖面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组配于一框料中之剖面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组配于一框料中之剖面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组配于一框料中之剖面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组配于一框料中之剖面示意图之三。

图10: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组配于一框料中之剖面示意图之四。

标号说明:

(1)固定座(2)活动拉柄(3)框料(5)固定座(6)活动拉柄

(11)容置槽(12)弹性扣件(13)面板(14)第一枢接部

(15)止动部(21)第二枢接部(22)第一端部(23)第二端部(24)按压部(31)孔口(51)容置槽(52)弹片(53)止动部

(61)卡掣凸部(62)挡止部(63)卡掣槽(64)第一端部

(65)第二端部(111)槽口(112)槽壁(113)外缘(141)通孔

(211)枢接轴(221)弹掣部(511)槽壁(512)槽口(521)卡掣凹部

(522)卡掣凸肋。

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隐藏式纱网之框料拉引装置之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固定座(1)及一活动拉柄(2);其中该固定座(1)至少具有一容置槽(11)及复数个弹性扣件(12),其中该容置槽(11)之槽口(111)周缘圈设有一面板(13),且该容置槽(11)之其中两相对槽壁(112)上设有一第一枢接部(1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枢接部(14)至少包括一通孔(141);而该复数个弹性扣件(12)设于该固定座(1)之两相对外缘(113)上。

续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该活动拉柄(2)设于该固定座(1)之该容置槽(11)中,且该活动拉柄(2)相对该固定座(1)之该第一枢接部(14)处设有一第二枢接部(2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枢接部(21)至少具有一枢接轴(211),是以,该枢接轴(211)仅需穿设入该固定座(1)之该第一枢接部(14)之该通孔(141)中,即完成整个组配工序而具组装便利之功效外,亦可令该活动拉柄(2)可于该固定座(1)之该容置槽(11)中枢摆自如;再者,该活动拉柄(2)更包括一第一端部(22)及一第二端部(23),其中该第一端部(22)设有一弹掣部(221),而该弹掣部(221)可于枢摆的过程中,与该固定座(1)之该容置槽(11)之槽壁(112)接触而抵掣,而由于该弹掣部(221)具有弹性,致该活动拉柄(2)可继续枢摆,而令该弹掣部(221)可再抵掣于该固定座(1)之该容置槽(11)多处不同位置之槽壁(112)上,令该活动拉柄(2)可于该固定座(1)上行无段式之枢转定位;再者,该活动拉柄(2)上设有一按压部(24),在本实施例中,该按压部(24)设于该活动拉柄(2)之该第一端部(22),且该按压部(24)为一凸起部,以令使用者可方便使用该按压部(24),而使该活动拉柄(2)可行枢摆之作动。

续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当本实施例于使用前,需先将该固定座(1)及该活动拉柄(2)之组合结构崁入至一隐藏式纱网之框料(3)之孔口(31)位置中,而令该框料(3)可卡固于该固定座(1)之该弹性扣件(12)与该挡止部(62)之间,而由于该弹性扣件(12)为一具有弹性之肋件,故该弹性扣件(12)于崁入过程,而与该框料(3)孔口(31)之孔缘接触时,该弹性扣件(12)可被压掣而行弹性变形并自存一反弹力,待该固定座(1)及该活动拉柄(2)之组合结构通过该框料(3)孔口(31)之孔缘后,该弹性扣件(12)即会因自存的弹力而弹性恢复至原状,而将该固定座(1)及该活动拉柄(2)之组合结构组配于该框料(3)之孔口(31)位置上,整个安装过程完全不必耗费多余力气,即可轻松将该固定座(1)及该活动拉柄(2)之组合结构崁入置该框料(3)之该孔口(31)中,而且完全无需任何工具即可组装完成,实达到卡制固定及安装容易等多重效益外,且由于该固定座(1)及该活动拉柄(2)之组合结构没入至该框料(3)之孔口(31)中,而仅该面板(13)卡掣于该框料(3)之孔口(31)外周缘上,故能改善习知技术有窗体视野空间缩小及外观不佳等问题。

续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当使用者欲将一隐藏式纱网打开伸展时,使用者先使用该活动拉柄(2)上的该按压部(24),而令该活动拉柄(2)之该第一端部(22)往该固定座(1)之该容置槽(11)内部方向行摆动,接续,该活动拉柄(2)之该第一端部(22)上的该弹掣部(221)在枢摆的过程中,即会与该固定座(1)之该容置槽(11)之槽壁(112)接触而抵掣,且同时该活动拉柄(2)之该第二端部(23)会反向枢摆,而凸伸出该固定座(1)之该容置槽(11)之槽口一距离,而致使用者手部可方便施力于该活动拉柄(2)之该第二端部(23)上,藉以拉引该框料(3)行滑移作动。

惟若该活动拉柄(2)之该第二端部(23)凸伸出该固定座(1)之该容置槽(11)槽口之距离不佳,而不利使用者手部施力于该活动拉柄(2)之该第二端部(23)上时,使用者可再使用该按压部(24),而使该活动拉柄(2)之该弹掣部(221)继续枢摆至该固定座(1)之该容置槽(11)之槽壁(112)下个位置,直至该活动拉柄(2)之该第二端部(23)凸伸出该固定座(1)之该容置槽(11)槽口的距离合符使用者使用施力为止,而由于该活动拉柄(2)之该弹掣部(221)于该固定座(1)之该容置槽(11)中行无段式调整之故,而能有效地简化整个操控过程,实具使用方便之效益;再者,当隐藏式纱网于隐藏收纳完成时,使用者可按压该活动拉柄(2)之该第二端部(23),而使该第二端部(23)摆回而没入至该固定座(1)之该容置槽(11)中,令该框料(3)外部无阻遮而缩小视野空间之结构出现;再者,为了使该活动拉柄(2)于该隐藏式纱网于隐藏收纳完成时,可完全没入至该固定座(11)之该容置槽(11)中,该固定座(1)相对该活动拉柄(2)之该第二端部(23)处设有一止动部(15),藉由该止动部(15)的设置,可令该活动拉柄(2)无枢摆作动时,该第一端部(22)及该第二端部(23)无凸伸出该固定座(11)之该容置槽(11)之虞。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为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实施例,其结构大部份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而不再赘述外,其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座(5)之该容置槽(51)之该槽壁(511)设有一弹片(52)及一止动部(53),而该弹片(52)及该止动部(53)均设于该活动拉柄(6)枢摆之路径上,且该弹片(52)设有至少一卡掣凹部(521),而该活动拉柄(6)相对该固定座(5)之该卡掣凹部(521)及止动部(53)处分别设有一卡掣凸部(61)及一挡止部(62);以令该活动拉柄(6)行枢转作动时,该活动拉柄(6)之该卡掣凸部(61)恰可抵掣于该固定座(5)之该卡掣凹部(521)中,而达定位之功效外,该活动拉柄(6)之该第二端部(63)恰可凸伸出该固定座(5)之该容置槽(51)之槽口(512)一距离,以方便使用者捏持施力;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当该活动拉柄(2)枢转而欲超过该固定座(5)之该卡掣凹部(521)时,因该活动拉柄(6)之该挡止部(62)与该固定座(5)之该止动部(53)接触而停止不再枢转,而达止动之效能;再请参阅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座(5)之该弹片(52)上可更包括一卡掣凸肋(522),且该活动拉柄(6)相对该固定座(5)之该卡掣凸肋(522)处设有复数个卡掣槽(63),藉由该固定座(5)之该卡掣凸肋(522)与该活动拉柄(6)之该卡掣槽(63)的组配抵掣,而令该活动拉柄(6)之该第一端部(64)往该固定座(5)之该容置槽(51)内部方向行摆动时可行多段式之调控,而使该活动拉柄(6)之该第二端部(65)凸伸出该固定座(5)之该容置槽(51)之距离有多种不同长度之变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之特征,举凡利用本发明相关之技术手段、创设原理之再发明,仍属本发明的发明范畴,因此本发明图式及说明书所述之陈述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之专利范围内,方为合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