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设备及应用该显示器设备的门板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5898发布日期:2019-05-07 20:4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显示器设备及应用该显示器设备的门板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器设备及应用该显示器设备的门板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显示技术不断发展,显示器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例如,电脑、电视机、广告牌,智能家具等。

现有技术中,将显示器应用于门上的设计较为少见。即使存在将显示器设备应用在门上,然而由于门需要频繁性的来回移动,从而使得显示器设备往往出现画面跳动、信号不稳定、电连接性差等问题,从而使得应用于门上的显示器设备的整体稳定较差。进一步地,大多数的门厚度较小,其与显示器设备结合后,影响门的美观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门的显示器设备,使得所述显示器设备的稳定性高的同时,结合显示器设备的门具有良好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美观的、稳定性好的显示器设备及应用该显示器设备的门板显示系统。

一种显示器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显示面板、控制电路板、无线信号接收部以及喇叭,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电路板、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以及所述喇叭均分散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以及所述喇叭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控制电路板、无线信号接收部以及所述喇叭均位于所述第二端一侧且与所述显示面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与所述喇叭设置于同一直线,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之间,所述喇叭对称地位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包括天线和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传递至电路板,通过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显示面板以及所述喇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一水平本体以及自所述本体两端边缘沿着垂直于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而成的第一挂壁和第二挂壁,所述本体两端开设形成有若干固定孔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器设备,所述第一挂壁和所述第二挂壁平行,所述第一挂壁贴合固定所述显示面板两端,所述第二挂壁用于将所述显示器设备与外部元件配合固定。

一种门板显示系统,其包括门板以及所述显示器设备,所述门板中部开设形成有一容置所述显示面板的窗口,所述窗口两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挂壁对应配合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形成与若干所述固定孔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应用于门的显示系统安装于所述门板时,所述第二挂壁挂设于所述固定部上,并通过螺丝穿入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安装孔而进一步将所述显示器设备与所述门板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门板上进一步开设形成有出音孔,所述出音孔与所述喇叭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门板一端进一步设置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显示器设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部一端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均形成有滑轮,所述滑轮用于配合并电连接一滑轨式电源。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显示器设备中,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均分散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从而减小了所述显示器设备的厚度,以便更好的结合与门上实现显示功能以及提高显示器设备的美观度。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门板通过滑轮配合一滑轨式电源,从而将电能引入所述显示器设备,所述门板移动在所述滑轨式电源中进行,使得门板与所述滑轨式电源的电连接性更好,避免了门板的活动而影响所述显示器设备,从而提高了所述显示器设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设备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器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显示器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显示器设备与一门板配合示意图。

图6为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显示器设备的门板与一滑轨式电源电连接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所使用的方位词“第一”、“第二”均是以使用时所述第一基板的位置定义,而并不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设备100用于设置在各种门上而进行播放或显示。

同时参考附图3-4所示,所述显示器设备100包括一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上的的显示面板4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上的控制电路板50、无线信号接收部60以及喇叭70。

所述显示面板40、所述控制电路板50、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60以及所述喇叭70均分散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一侧表面上。

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一水平的本体11以及自所述本体11两端边缘开始沿着垂直所述本体11方向延伸而成的第一挂壁12和第二挂壁13。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挂壁12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挂壁12依次连线的轮廓大致与所述显示面板40的外轮廓相同。所述第一挂壁12用于贴合并固定所述显示面板40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上。所述第二挂壁13用于与外部构件(如门等)配合,从而将所述显示器设备100与外部构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11两端开设形成有若干固定孔14。所述固定孔14用于配合螺丝(图未示)而将显示器设备100与外部构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20呈透明的平板,所述第二壳体20的尺寸与所述显示面板40的尺寸大体相同,用于盖设并保护所述显示面板40。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60以及所述喇叭70均外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2的底端。

所述显示面板40用于显示图案,其可包括,如液晶显示(lcd)、发光二极管显示(led)、等离子显示(pdp)等多种显示类型。所述显示面板40的尺寸可依据具体的显示需求进行配置,相应的,所述显示器设备100的其他元件尺寸亦会依据所述显示面板40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40具有第一端41及与所述第一端41相对的第二端42。所述控制电路板50、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60以及所述喇叭70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40的第二端42一侧且与所述显示面板40间隔设置。

所述控制电路板5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40和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60之间。所述控制电路板50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40、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60以及所述喇叭70。所述控制电路板50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40以及所述喇叭70工作。

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60可包括天线以及无线红外接收器等。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60通过无线的方式控制所述显示器设备100的工作。具体地,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60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电路板50,进而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板50控制所述显示面板40和所述喇叭70。

所述喇叭70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40和所述控制电路板50。所述喇叭70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喇叭7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喇叭70位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60的两侧且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部60位于同一直线。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门板显示系统,所述门板显示系统包括所述显示器设备100与一门板200。所述门板200中部开设形成有一窗口210。所述窗口210与所述显示面板40对应配合并将所述显示面板40容置、固定于其内。

进一步地,所述窗口210外侧两端部进一步形成有固定部220。所述固定部220上开设形成有安装孔221。所述固定部220与所述第二挂壁13配合,用于将所述显示器设备100挂设于所述门板200上。所述安装孔221用于与所述固定孔14对应,并通过将螺丝同时穿入所述固定孔14、安装孔221中,从而将所述显示器设备100与所述门板200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门板200上形成有出音孔230。所述出音孔230与所述喇叭70对应配合,用于将所述喇叭70产生的音量扩出至门板200外。

进一步参附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门板200一端设置有电连接部240。所述电连接部240与设置于所述门板200上的显示器设备100电连接。

所述电连接部240一端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241和第二连接部24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42上均形成有滑轮24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滑轮243与一滑轨式电源300配合。所述门板2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42上的滑轮243电连接一至所述滑轨式电源300,从而为所述显示器设备100引入电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显示器设备100中,所述显示面板40、所述控制电路板50均分散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上,从而减小了所述显示器设备100的厚度,以便更好的结合与门上实现显示功能以及提高显示器设备100的美观度。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门板通过滑轮243配合一滑轨式电源300,从而将电能引入所述显示器设备100,所述门板200的移动在所述滑轨式电源300中进行,使得门板200与所述滑轨式电源300的电连接性更好,避免了门板200的活动而影响所述显示器设备100,从而提高了所述显示器设备100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