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的杯体以及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684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的杯体以及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的杯体以及料理机。



背景技术:

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可以实现水果蔬菜或者是谷物类食物的搅拌,从而榨出呈汁状或者浆状的营养饮品。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能够通过位于杯体底部的刀片的高速旋转,并在水流的作用下将形成的流体中的食物反复打碎。当食物被充分粉碎后,能够使得饮品的口感和营养更好。

其中以豆浆机为例,为了达到较好的粉碎食物的效果,通常会选择在豆浆机的杯体的侧壁的上设置扰流筋,以改变流体的径向运动方向,也就是说扰流筋能够改变流体圆周运动的切向方向,从而增加流体中的豆子与刀片的接触几率,提高了粉碎效果。

虽然设置扰流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粉碎效果,但是考虑到成型较为困难,扰流筋在使用上受到限制。现有大部分的豆浆机的搅拌杯体均呈圆筒状结构,在不设置扰流筋的情况下,对改变流体的运动方向基本不起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的杯体,以改变流体的运动方向,增加流体中的食物与刀片的接触几率,从而提高了对食物的粉碎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的杯体,所述杯体包括由多个面围合形成的杯体侧壁,其中,所述杯体侧壁包括至少一个平直面。

优选地,所述杯体侧壁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面,所述弯曲面与所述平直面围成所述杯体侧壁。

优选地,所述杯体侧壁呈长方体管状结构并在长方体的角部通过所述弯曲面圆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弯曲面为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圆弧面的直径D与相对的两个所述平直面之间的距离d满足

优选地,所述杯体侧壁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扰流筋。

优选地,所述扰流筋设置于所述平直面。

优选地,所述扰流筋包括向所述杯体侧壁内延伸出的第一扰流面和第二扰流面,所述第一扰流面和所述第二扰流面相互成V形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夹角为30°-120°。

优选地,所述扰流筋向所述杯体侧壁内凸起的高度为5mm-25mm。

优选地,所述扰流筋沿所述杯体侧壁的高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杯体包括多个所述扰流筋,多个所述扰流筋沿所述杯体侧壁的周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扰流筋的两端的连线倾斜于所述杯体侧壁的高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杯体包括多个所述扰流筋,多个所述扰流筋的倾斜方向一致并沿所述杯体侧壁的周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扰流筋的两端之间沿所述杯体侧壁的高度方向的距离为所述杯体侧壁的高度的0.3-0.6倍。

优选地,所述杯体包括覆盖在所述杯体侧壁的一端的杯体底壁,所述扰流筋靠近所述杯体底壁的一端与所述杯体底壁之间的距离为5mm-25mm。

优选地,所述杯体侧壁的与所述杯体底壁相对的端口处设置有翻边。

优选地,所述翻边的外轮廓呈圆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由多个面围合形成的所述杯体侧壁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为所述直面,使得在旋转刀片带动下的流体的运动方向有较大的改变,从而增加了流体中的食物与刀片的接触几率,以提高对食物的粉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理机,所述料理机包括搅拌装置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的杯体。

通过在料理机中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的杯体,从而使得在旋转刀片带动下的流体的运动方向有较大的改变,增加了流体中的食物如豆子与刀片的接触几率,最终达到了提高料理机对食物粉碎效果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料理机为豆浆机、榨汁机、破壁机或研磨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的杯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的杯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截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2中B-B线截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杯体侧壁,100-平直面,101-圆弧面,11-扰流筋,110-第一扰流面,111-第二扰流面,12-杯体底壁,13-翻边,14-研磨盘,15-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的杯体,所述杯体包括由多个面围合形成的杯体侧壁10,其中,杯体侧壁10包括至少一个平直面100。通过将围合形成杯体侧壁10的多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为平直面100,能够使得在旋转刀片带动下的流体流经该平直面100时,流体的运动方向得到有效的改变,以增加流体中的食物如豆子与刀片的接触几率,从而提高了食物被粉碎的效果。由于对杯体侧壁10的形状结构做出了改变,使得杯体侧壁10本身便能对流体起到有效的扰流作用,由此大大简化了所述杯体的结构,使得制备所述杯体的过程更为方便。

其中,围合形成杯体侧壁10的面的个数以及所选用的面的形状可根据实际设定的杯体侧壁10的形状结构进行选择。例如杯体侧壁1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面,所述弯曲面与平直面100围成杯体侧壁10。此时,流体由所述弯曲面流到平直面100,流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流体中的食物与刀片接触的几率。

优选地,如图1中所示,杯体侧壁10可呈长方体管状结构并在长方体的角部通过所述弯曲面圆滑过渡,进一步的,所述弯曲面优选为圆弧面101,具体来讲,杯体侧壁10的平直面100为4个,圆弧面101的个数也为4个,而由4个平直面100和4个圆弧面101共同围合形成的具有上述形状结构的杯体侧壁10也可以理解为是具有圆角的长方体管状结构。当杯体侧壁10的形状结构选用具有圆角的长方体管状结构时,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多次改变流体的运动方向,使得流体在旋转刀片的带动下增加与刀片接触的几率,以进一步提高食物被粉碎的效果。在提高食物被粉碎的效果的同时,上述具有圆角的长方体管状结构的杯体侧壁10也便于生产和使用。当然杯体侧壁10的形状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提到的具有圆角的长方体管状结构,还可以为长方体管状结构。

当杯体侧壁10为上述具有圆角的长方体管状结构时,结合图2、图3和图4中所示,将杯体侧壁10的圆弧面101的直径记为D,将杯体侧壁10的相对的两个平直面100之间的距离记为d,为了能够使得流体的运动方向得到有效的改变,同时还能够较大幅度的改变流体的运动方向,优选使得直径D和距离d满足进一步地,D=(1.05~1.1)d。

为了进一步提高在旋转刀片带动下的流体与刀片的接触几率,如图1-图4中所示,可在杯体侧壁10的内壁面上设置扰流筋11,由此在扰流筋11和杯体侧壁10的共同作用下,大大提高了流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幅度,使得流体中的食物如豆子与刀片频繁接触,食物得到了充分的粉碎。

其中,扰流筋11可设置在平直面100上,也可设置在圆弧面101上,经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当扰流筋11设置于平直面100上时效果更佳。在制浆的过程中,旋转的刀片带动流体旋转,更具体地讲,带动流体顺时针旋转(从图1所示的角度),则靠近杯体侧壁10的流体流经平直面100时,流体的运动方向得到了有效的改变,同时由于还会流经位于平直面100上的扰流筋11,进一步加大了流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幅度,则流体在扰流筋11和杯体侧壁10本身的双重作用下朝向刀片运动,大大提高了流体中的食物如豆子与旋转刀片的接触几率,使得食物被粉碎的效果更好,从而提高了制得的饮品例如豆浆的口感和营养。还需要说明的是,可在每一个平直面100上均设置有扰流筋11,更优选地,扰流筋11均匀分布在杯体侧壁10的内壁面上,以进一步使得食物被充分粉碎。

至于扰流筋11存在的形式可为多种,只要能够对流体起到扰流作用即可。例如,扰流筋11可包括向杯体侧壁10内延伸出的第一扰流面110和第二扰流面111,并使得第一扰流面110和第二扰流面111相互成V形的夹角。通过使得扰流筋11的第一扰流面110和第二扰流面111彼此之间形成V形的夹角,能够进一步提高在旋转刀片带动下的流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幅度,例如可有效的改变流体圆周运动的切向方向,从而大大增加了流体中的食物如豆子与刀片的接触几率,提高了食物被粉碎的效果。

如图2中所示,由第一扰流面110和第二扰流面111相互所形成的V形的夹角记为α。α优选为30°-120°,以进一步提高食品被粉碎的效果,进一步地,α更优选为90°。

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加旋转中的流体与所述刀片的接触几率,同时还不会对旋转中的流体产生过大的阻力,扰流筋11向杯体侧壁10内凸起的高度,如图3中所示,该高度记为b,b可为5mm-25mm,另外,将扰流筋11的凸起的高度b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还不会过多的占用所述杯体内的空间,同时还便于扰流筋11的成型制备,简化杯体的制作工艺。更优选地,扰流筋11向杯体侧壁10内凸起的高度b为10mm。

扰流筋11的设置方式可为多种,例如可使得扰流筋11沿杯体侧壁10的高度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扰流筋11可竖直设置于杯体侧壁10的内壁面。当所述杯体包括多个扰流筋11时,多个扰流筋11沿杯体侧壁10的周向设置,更优选地,多个扰流筋11在杯体侧壁10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其中扰流筋11的个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可为2-6条,更优选为4条。

另外,还可使得扰流筋11的两端的连线倾斜于杯体侧壁10的高度方向,也就是说,可将扰流筋11倾斜设置于杯体侧壁10的高度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当扰流筋11的两端的连线倾斜于杯体侧壁10的高度方向时,扰流筋11整体上是倾斜的,此时扰流筋11不仅对流体圆周运动的切向方向进行了改变,而且还改变了流体轴向运动方向,可以明白所提到的轴向运动方向可理解为流体上下运动的方向。例如在制浆的过程中,旋转的刀片带动流体旋转,更具体地讲,带动流体顺时针旋转(从图1所示的角度),而扰流筋11的倾斜方向与流体的旋转方向相反,则靠近杯体侧壁10的流体流经倾斜的扰流筋11时,流体将在朝向杯体侧壁10的中心方向上的力和轴向向下方向上的力的共同作用下朝向刀片运动,因此倾斜设置的扰流筋11大大提高了流体中的食物如豆子与旋转刀片的接触几率,使得食物被粉碎的效果更好,从而提高了制得的饮品例如豆浆的口感和营养。

当杯体侧壁10的一端口覆盖有杯体底壁12时,扰流筋11的两端的连线与杯体底壁12(大致可以认为杯体底壁12为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优选20°-80°,则扰流筋11的两端的连线与杯体侧壁10的高度方向形成的倾斜角度优选为10°-70°,将倾斜角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使得扰流筋11较大幅度的改变流体的运动方向如轴向运动的方向和圆周运动的切向方向,增加流体中的食物与刀片的接触几率。上述倾斜角度更优选为45°。

优选地,在杯体侧壁10的内壁面上可设置多个扰流筋11,多个流筋11的倾斜方向一致并沿杯体侧壁10的周向设置,尤其是当多个扰流筋11均匀分布在杯体侧壁10的内壁面时对食物的粉碎效果更佳,当杯体侧壁10呈圆筒状结构时,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多个扰流筋11整体上看呈涡流状,在多个倾斜的扰流筋11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了流体中的食物与刀片的接触几率,食物得以充分粉碎。同样的,扰流筋11的个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可为2-6条,更优选为4条。

另外,如图4中所示,扰流筋11的两端之间沿杯体侧壁10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记为H2,杯体侧壁10的高度记为H,其中H2优选为H的0.3-0.6倍,以保证杯体内的绝大部分流体受到足够的力朝向刀片运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流体中的食物与刀片的接触几率。进一步地,H2为H的0.5倍。

另外,当在杯体侧壁10的一端口覆盖有杯体底壁12时,为了既能增加流体中的食物与刀片的接触几率又能使得刀片顺畅的旋转,可将扰流筋11靠近杯体底壁12的一端与杯体底壁12之间的距离H1设定为5mm-25mm,将H1设定在上述范围内,还不会影响刀片的运动以及其他部件例如安装于杯体底壁12的用于研磨食物的研磨盘14的运行状态,其中研磨盘14的表面呈凹凸不平的结构以便于粉碎食物。经研究发现H1为10mm时效果最佳。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杯体侧壁10使用,可在杯体侧壁10的与杯体底壁12相对的端口处设置有翻边13,更具体的,翻边13的外轮廓呈圆形。

为了便于安装温度传感器,还可在杯体侧壁10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槽1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料理机,所述料理机包括搅拌装置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的杯体,其中所述料理机可以多种形式存在,例如可为豆浆机、榨汁机、破壁机或研磨机。

由于在上述料理机中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的杯体,使得在旋转刀片带动下的流体的运动方向有较大的改变,从而增加了流体中的食物如豆子与刀片的接触几率,提高了料理机对食物的粉碎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