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室内设计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68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室内设计百叶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室内设计百叶窗,属于百叶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百叶窗一般由叶片、调节棒、拉线等组成,其具有透风性好、阻挡紫外线以及保护隐私等功能。但现有的百叶窗结构设计不够合理,调节方式是手动,使用不方便,无法有效调整叶片角度,只能简单机械的调节入室光线的强度,尤其是在下雨天不能防止雨水溅入室内,满足不了目前市场上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室内设计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室内设计百叶窗,它包含窗叶叶片1、窗框2、传动杆支架3、第一传动杆4、第二传动杆5、第一伺服电机6、第二伺服电机7、第一传动线8、第二传动线9、室内光照度传感器10、雨滴传感器11、排水口12,窗叶叶片1是由第一叶片1-1和第二叶片1-2通过转轴1-3铰接而成,转轴1-3的两端固定在窗框2的垂直内壁上,窗框2的顶端固定有传动杆支架3,传动杆支架3上可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4和第二传动杆5,其中第一传动杆4与固定在窗框2顶部一侧的第一伺服电机6的电机轴连接,第二传动杆5与固定在窗框2顶部一侧的第二伺服电机7的电机轴连接,第一传动杆4和第二传动杆5与窗框2顶端平行,第一传动线8与第一叶片1-1外侧边的端部连接,第一传动线8的顶端穿过窗框2顶部并缠绕连接在第一传动杆4上,第二传动线9与第二叶片1-2外侧边的端部连接,第二传动线9的顶端穿过窗框2顶部并缠绕连接在第二传动杆5上,窗框2顶部朝向室内位置设置有室内光照度传感器10,窗框2底端外部设置有雨滴传感器11,窗框2底部为凹槽结构并设置有开口朝外的排水口12,室内光照度传感器10、雨滴传感器11、第一伺服电机6、第二伺服电机7分别与固定在室内的控制器A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多样化,不仅可以根据室内亮度自动调节百叶窗窗叶叶片的两个叶片的角度,还可以防止刺眼阳光照入室内又不会让室内变得昏暗,保持室内亮度适中,在下雨天可以自动调节窗叶叶片的角度,防止雨水溅入室内。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窗叶叶片在室外光线较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窗叶叶片在室外光线较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窗叶叶片在雨天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窗叶叶片;1-1-第一叶片;1-2-第二叶片;1-3-转轴;2-窗框;3-传动杆支架;4-第一传动杆;5-第二传动杆;6-第一伺服电机;7-第二伺服电机;8-第一传动线;9-第二传动线;10-室内光照度传感器;11-雨滴传感器;12-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窗叶叶片1、窗框2、传动杆支架3、第一传动杆4、第二传动杆5、第一伺服电机6、第二伺服电机7、第一传动线8、第二传动线9、室内光照度传感器10、雨滴传感器11、排水口12,窗叶叶片1是由第一叶片1-1和第二叶片1-2通过转轴1-3铰接而成,转轴1-3的两端固定在窗框2的垂直内壁上,窗框2的顶端固定有传动杆支架3,传动杆支架3上可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4和第二传动杆5,其中第一传动杆4与固定在窗框2顶部一侧的第一伺服电机6的电机轴连接,第二传动杆5与固定在窗框2顶部一侧的第二伺服电机7的电机轴连接,第一传动杆4和第二传动杆5与窗框2顶端平行,第一传动线8与第一叶片1-1外侧边的端部连接,第一传动线8的顶端穿过窗框2顶部并缠绕连接在第一传动杆4上,第二传动线9与第二叶片1-2外侧边的端部连接,第二传动线9的顶端穿过窗框2顶部并缠绕连接在第二传动杆5上,窗框2顶部朝向室内位置设置有室内光照度传感器10,窗框2底端外部设置有雨滴传感器11,窗框2底部为凹槽结构并设置有开口朝外的排水口12,室内光照度传感器10、雨滴传感器11、第一伺服电机6、第二伺服电机7分别与固定在室内的控制器A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在雨天使用时,第一叶片1-1、第二叶片1-2和转轴1-3组成的角的顶点c不高于下方相邻的第一叶片1-2的外侧边端点a和第二叶片1-2的外侧边端点b的连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