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水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730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水拖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挤水拖把。



背景技术:

传统家庭使用的拖把在清洗完成后通常需要自行拧干,目前市场上流行一种通过旋转拖把头将拖把头上的水分甩干的拖把,该拖把具有一可伸缩的拖把杆,把拖把放置在与其配套的旋转水篓内并将拖把杆下压,就可以带动拖把头旋转,甩出水分,但这样的拖把占地面积较大并需要配套的旋转水篓,拖把头容易粘附头发丝、碎屑等杂物而无法通过旋转拖把头去除。

近期,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可拧水的拖把,该拖把包括一装有拖布的拖把平板以及一个可挤压拖把平板的套口,将拖把平板穿过套口,利用套口对拖把平板的挤压力去除拖布上的水分,该拖把占用面积小,并不需要配套旋转水篓,因此在使用体验上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提升,但要顺利实现上述操作,需要事先将拖把平板与套口对准,否则会造成挤水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拖把平板在穿过套口时需要事先对准套口,额外增加了挤水操作流程,并针对该问题提供一种挤水拖把。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拖把平板与挤水套需在挤水前事先对准影响了挤水拖把的使用体验,事实上,作为产生拖把平板较难对准挤水套问题的一个方面,挤水套在相对拖把杆做滑动的过程中,容易受外力(如施加在挤水套上的推力、握持力)影响而在有别于拖把杆轴线的方向发生移动,从而使挤水套无法对准拖把平板,虽然有时候类似的移动较少,但仍然会使人无法避免的在将拖把平板穿过挤水套挤水前先尽量调整挤水套与拖把平板之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挤水拖把,包括挤水套、拖把平板以及拖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水拖把还包括将挤水套及拖把杆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

第一凸起部,由至少一个第一凸起组成;

第一滑道部,由至少一个与第一凸起对应的第一滑道组成;

第一抵挡面,设置在第一滑道部上并抵住第一凸起部;

当第一凸起部相对第一滑道部沿拖把杆轴线方向滑动时,至少有两个相交或者平行的第一抵挡面同时抵住第一凸起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个相交的第一抵挡面是指两个第一抵挡面及其各自的延伸共有一条边且不共面,平行是指两个第一抵挡面及其各自的延伸没有一条边共有且不共面,并将挤水套除沿拖把杆轴线方向移动之外的其他所有移动称为不良移动,其中沿拖把杆轴线转动最为常见的不良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两种减少不良移动的方案:设置第一滑道部,使得在挤水时第一滑道部至少有两个相交的第一抵挡面抵住第一凸起部或者设置第一滑道部,使得在挤水时第一滑道部至少有两个平行的第一抵挡面抵住第一凸起部。

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滑道部包括至少一个与第一凸起对应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抵挡面可以分布在一个第一滑道上,也可以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第一滑道上,或者部分第一滑道设有至少两个相交或者平行的第一抵挡面,对于部分第一滑道仅设有一个第一抵挡面的情况,则可与其他类似的第一滑道结合使用,从而发挥效用。

当挤水套与拖把杆通过至少两个相交或平行的第一抵挡面同时滑动连接后,发生沿拖把杆轴线转动的现象将大为减少。

作为一种优选,至少一个第一滑道设有至少两个相交或者平行的用于同时抵住对应第一凸起的第一抵挡面。当第一凸起进入第一滑道后,所述第一凸起至少有两个相交或平行的第一抵挡面同时抵住第一滑道,当第一凸起受到有别于沿拖把杆轴线方向的力时(例如使第一凸起部沿拖把杆轴线旋转),第一凸起同时抵住第一滑道的至少两个第一抵挡面,降低了第一凸起相对于第一滑道的自由度,从而减少了第一凸起相对第一滑道的不良移动,增加拖把平板及挤水套的挤水位置准确度,与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不同,现有技术减少不良移动的方案之一是提高凸起及其对应滑道的制作精度及装配精度,使凸起与其对应滑道完全紧密配合,对零部件的制作及装配工艺具有更高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极大的节省对制作精度的要求。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道设有至少两个相交的用于同时抵住对应第一凸起的第一抵挡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制作时任意选择所述两个第一抵挡面相交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凸起为滚轮;

所述挤水拖把还包括挤水时将挤水套与拖把平板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

第二凸起部,由至少一个第二凸起组成;

第二滑道部,由至少一个与第二凸起对应的第二滑道组成;

至少两个第二抵挡面,设置在第二滑道部上并在挤水时容纳第二凸起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抵挡面相交或者平行;

第二滑道包括本体及供第二凸起滑入的滑入端,滑入端端部口径沿本体方向逐渐减少;

所述挤水套设有挤压辊轮以及将第二凸起或挤压辊轮向拖把平板底部方向挤压的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弹性件以及使第二凸起或挤压辊轮轴在弹性件伸缩方向上滑动的第三滑动机构,所述第三滑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凸起部及与所述第三凸起部对应的第三滑道部;

所述挤水套设有挤压辊轮,所述挤压辊轮包括辊轮轴以及套接在辊轮轴并向拖把平板底部方向挤压的弹性辊套;

所述第二凸起为滚轮;

所述挤水套包括套口以及套在拖把杆上的把套,所述套口包括向把套方向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套口及第二套口,所述第一套口与拖把平板相对处设有齿刷,所述第一套口与第二套口中的至少一个在与拖把平板底面相对处设有挤压辊轮;

所述挤水拖把还包括位于挤水套及拖把杆之间并对挤水套沿拖把杆方向移动范围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使得挤水套相对于拖把杆位于最底端时,所述套口套住拖把平板,当挤水套相对拖把杆位于最顶端时,所述套口与拖把平板相互脱离,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凸起、限位时容纳限位凸起的限位凹陷以及将限位凸起夹持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端以及向夹持端提供弹力的弹力供应机构,所述弹力供应机构包括在夹持端对限位凸起夹持时,至少部分容纳夹持端的往复空间以及连接夹持端的弹性臂,使得弹性臂受力时,夹持端进入往复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述一种挤水拖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所述挤水套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所述一种挤水拖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所述挤水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所述挤水套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所述挤水拖把在挤水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所述拖把平板在进入挤水套口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是对实用新型内容部分的补充说明。

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拖把而言,挤水是重要的功能之一,挤水是将拖把布中的水分去除的过程,具体方式有甩干、挤干以及沥干等等,相较于甩干及沥干,挤干更加便捷,挤干操作需要多个可相对移动的机械结构的配合,包括将拖把压板在挤水套中的移动以及挤水套相对拖把杆的移动,拖把压板在挤水套中的移动包括拖把压板沿拖把杆轴线方向移动以及不良移动,挤水套相对拖把杆的移动包括挤水套沿拖把杆轴线方向移动以及不良移动,减少不良移动是本实用新型所着力解决的技术目标,做为实现该技术目标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滑动连接挤水套及拖把杆的第一滑动机构,该机构包括第一凸起部,由至少一个第一凸起组成;

第一滑道部,由至少一个与第一凸起对应的第一滑道组成;

第一抵挡面,设置在第一滑道部上并抵住第一凸起部;

当第一凸起部相对第一滑道部沿拖把杆轴线方向滑动时,至少有两个相交或者平行的第一抵挡面同时抵住第一凸起部,由此,挤水套相对于拖把平板连接的拖把杆的不良移动会大大减少。

所述第一凸起可以由滚轮替代,以增加移动的顺畅度,所述第一凸起分布在第一凸起部上,从而使得第一抵挡面可集中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滑道上,例如比较简单的一种情况是,所述第一凸起部由一个第一凸起组成,所述第一滑道设有至少两个相交或者平行的同时抵住第一凸起的抵挡面,而相对复杂的情况是,所述第一凸起由至少两个第一凸起组成,相对应的多个第一滑道至少设有两个相交或者平行的第一抵挡面同时抵住第一凸起部,这些第一抵挡面设置在不同的第一滑道上,当然,也可以是上述两种情况的结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将挤水套与拖把平板挤水时滑动连接的结构也设置成了类似的结构,该结构为第二滑动机构包括:

第二凸起部,由至少一个第二凸起组成;

第二滑道部,由至少一个与第二凸起对应的第二滑道组成;

至少两个第二抵挡面,设置在第二滑道部上并在挤水时容纳第二凸起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抵挡面相交或者平行。

所述第二凸起也可以由滚轮替代,一方面,第二抵挡面可以在挤水时供第二凸起部抵住,从而至少可向拖把平板底部方向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限制拖把平板在挤水套滑动的自由度,减少不良移动的发生。

拖把平板普遍转动连接在拖把杆的末端,挤水套在对拖把平板进行挤水时,与拖把平板的受力面积基本集中在由挤水套套口形成的截面上,使得拖把平板两端容易发生相对偏转,作为减少不良移动的第三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挤水套包括套口以及套在拖把杆上的把套,所述套口包括向把套方向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套口及第二套口,拖把平板进入挤水套挤水时,需通过第一套口及第二套口,使得拖把平板与挤水套的受力面扩大,发生相对偏转的概率大幅下降,另外设置多个套口还为增加挤水效果或除去污垢的能力提供了结构改进空间,例如本实用新型建议在第一套口与拖把平板相对处设置齿刷,在拖把平板刚进入挤水套口挤水时,先将粘附在位于拖把平板底部的拖把布上的污垢除去,然后再对拖把布挤水,所述挤水辊轮可以在同一个套口上设置多个,也可以在两个套口上均设置一个,作为最简单的方案,所述挤水套口设置在第二套口上。

本实用新型关注到挤水套在对拖把平板挤水时,挤水力可以由挤压机构产生,该挤压机构包括弹性件以及第三滑动机构供弹性件伸缩滑动,所述第三滑动机构也采用了与第二滑动机构类似的结构,即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凸起部及与所述第三凸起部对应的第三滑道部,挤压受力端为第二凸起或挤压辊轮。挤压力也可以由套接在辊轮轴上的弹性辊套产生,这样,至少可以舍弃挤压机构,对不同的挤水套配置不同厚度的弹性辊套,以便产生理想的挤压效果。

在挤水完成后,挤水套相对拖把平板的位置应当固定,使挤水套在使用或不使用时不会随着重力滑落并不影响拖把平板的工作,该功能至少由位于挤水套及拖把杆之间并对挤水套沿拖把杆方向移动范围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完成,该机构可以使挤水套相对于拖把杆位于最底端时,挤水套套口套住拖把平板,节约摆放空间,而当挤水套相对拖把杆位于最顶端时,所述挤水套套口与拖把平板相互脱离,使拖把平板用于拖地工作。任何可以实现定位的结构都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仅给出了一种方案,即该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凸起、限位时容纳限位凸起的限位凹陷以及将限位凸起夹持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端以及向夹持端提供弹力的弹力供应机构,所述弹力供应机构包括在夹持端对限位凸起夹持时,至少部分容纳夹持端的往复空间以及连接夹持端的弹性臂,使得弹性臂受力时,夹持端进入往复空间。

实施例

见图1,一种挤水拖把,包括挤水套3、拖把杆1、拖把平板6以及限位机构,拖把杆1与拖把平板6转动连接,使得拖把平板6可相对拖把杆1任意转动,如万向节等,挤水套3包括从拖把杆1与拖把平板6连接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排列的第一挤水套口5、第二挤水套口4以及把套2,挤水套3可相对拖把杆1滑动,图1展示的是挤水套3在本实施例所述挤水拖把进行拖地时的位置,挤水套3通过限位机构固定在拖把杆1上。

见图2,挤水套3与拖把杆1的相对滑动通过第一滑动机构完成,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挤水套3内的第一凸起部7以及设置在拖把杆1上的第一滑道部9,所述第一凸起部7包括两个对称的第一凸起22及第一凸起33,第一凸起部7顶部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挤水套3内部,其他常规固定方式均可应用到本实施例中。第一滑道部9通过螺栓及安装凸头16(见图6)固定在拖把杆1 上,第一滑道部9内部设有四个第一抵挡面,分别是第一抵挡面8、第一抵挡面 32、第一抵挡面31以及第一抵挡面30,所述第一抵挡面8与第一抵挡面32相交,并分别与第一抵挡面30及第一抵挡面31对称,从图2上看,第一抵挡面8 与第一抵挡面30平行,第一抵挡面32与第一抵挡面31相交,第一抵挡面的具体形状即可以是平面,如第一抵挡面8,也可以是曲面,如第一抵挡面32。

在挤水套3相对拖把杆1滑动时,所述第一抵挡面8及第一抵挡面32抵住第一凸起22,第一抵挡面30及第一抵挡面31抵住第一凸起33,极大的降低了不良移动。

从图2看,第一凸起22及第一凸起33均为凸块,但也可以用滚轮代替,另外,第一凸起部及第一滑道部的设置位置显然也可以对调,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实际生产情况的考虑,本实施例仅给出一个范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具体实施的方式应当不限于此,如第一滑道部可以分布于拖把杆的至少两处以上的部位,而第一凸起部也对应的设置在挤水套内,数量及分布位置可视滑动难易程度而定。

见图3,本实施例拖把平板6与挤水套3的相对滑动由第二滑动机构完成,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滑道部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挤水套口5及第二挤水套口6内的对称设置的四个第二凸起10,与第一凸起22及第一凸起33一样,所述第二凸起10也可以由滚轮代替,增加滑动的顺畅度,第二滑道部在所述拖把平板两侧分别各自设置第二滑道11,第二滑道11内设有第二抵挡面12,用于抵挡第二凸起10,所述抵挡来自于挤水时对位于拖把平板底部拖把布挤水施加挤水力的需要。

相对于只有一个挤水套口的挤水套,本实施例设有两个挤水套口,分别为第一挤水套口5及第二挤水套口6,至少有三个第二抵挡面12同时分别抵住第二凸起10,从而防止拖把平板6在挤水时在挤水套口内方式沿拖把平板与拖把杆连接处的偏转,有助于减少不良移动。

见图7-8,所述第一挤水套口5设有齿刷17及第一挤水辊轮19,而第二挤水套口设有第二挤水辊轮18,所述第一挤水辊轮19及第二挤水辊轮18均分为辊轮轴及套接在辊轮轴上的弹性辊套,在挤水时由第二抵挡面12施加的挤水力使得位于拖把平板6底部的拖把布抵住第二挤水辊轮18及第一挤水辊轮19表面的弹性辊套,实现挤水,本实施例所述方案可避免复杂结构的应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挤水结构简单可靠。

见图9,第二滑道11包括本体21及供第二凸起10滑入的滑入端20,滑入端20端部口径沿本体21方向逐渐减少,以便第二凸起10顺利滑入本体21。

挤水套3相对拖把杆1的移动范围应当限定在足够使拖把平板在挤水套3 内充分挤水除污,且在不需要挤水时不能妨碍本实施例所述挤水拖把的拖地作业,本实施例通过限位机构完成上述功能,见图5-6,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滑道部两侧的两个限位凸起40、设置在挤水套3底部的限位凹陷41以及设置在限位凹陷41上方的两个对称的夹持部,夹持部外侧各自外侧设有一镂空结构,形成往复空间13,夹持部根据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两个对策设置的夹持端15以及向夹持端15提供弹力的弹力供应机构,任何参见的弹力提供结构都可以应用于本实施例,如弹簧、扭簧以及可发生一定形变并能恢复原状的材料,如塑料等等,在本实施例中为弹性臂14。所述往复空间13为夹持端15受力时容纳夹持端15的空间。

当第一滑道部9向挤水套底部移动时,先经过两个对称的夹持端15,并由夹持端15夹持住限位凸起40,随着第一滑道部9的推进,限位凸起40最终进入限位凹陷41内,从而将第一滑道部9限位在限位凹陷41内。

以上是在挤水套3相对拖把杆1位于最顶端时,即挤水结束,所述挤水拖把用于拖地,此时应防止挤水套3下滑,而当挤水套3相当于拖把杆1位于最底端时(见图4),第一滑道部9由把套2抵住,此时挤水套3套住拖把平板6,以减少挤水拖把的放置空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将限位凸起40、限位凹陷41以及夹持部的设置进行调整,根据不同的生产要求,这样的调整时常出现,其基本限位原理与本实施例完全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