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字梯,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安全电力抄表及检修用梯子。
背景技术:
现存的电力抄表及检修用梯子,大多采用市面上能够采购得到的人字梯,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抄表的面积较大,站在梯子上想要向外侧伸展时,没有扶手,人体失去支撑,只能依靠自身平衡能力去控制平衡,安全系数低;另外,人体向外侧伸展时,梯子重心发生变化,梯子容易倾倒,因此,一种提供扶手支撑和防止梯子倾倒的梯子需要被开发。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增加可转动角度的扶手使得手扶空间大、增加安全张紧装置使得不易倾倒、提升安全性的一种安全电力抄表及检修用梯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电力抄表及检修用梯子,它包括组成人字形梯子的两个主梯,两主梯上部铰接,它还包括高位手扶装置和限位装置,所述高位手扶装置包括四个曲杆,各所述曲杆包括直线的连接部和弯曲的手扶部,所述曲杆的连接部通过铰柱安装在主梯的上部外侧,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围绕所述铰柱转动并与曲杆的连接部固定的棘轮、铰接在主梯上部外侧并与棘轮配合的棘爪和控制所述棘爪脱离棘轮的操作旋钮,所述主梯的下部外侧设置卡入所述曲杆的卡槽。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安全张紧装置,所述安全张紧装置包括上部铰接在主梯上的两个支腿和连接在各支腿上的拉绳,两支腿分别设置在主梯的前后两侧,支腿上方的主梯处开下孔,拉绳穿入下孔内并从主梯上部某一位置开设的上孔伸出,拉绳的伸出部分连接一箍圈,支腿的下端安装滚轮,所述支腿转动至与主梯对齐时滚轮下端面高于主梯下端面2-4cm,所述主梯上设置限制所述支腿旋转最大角度的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主梯上安装高位扶手装置,扶手可以转动角度,通过限位装置进行角度的定位,站立高位时,扶手抬高,站立低位时,扶手降低,对人体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带有棘轮装置的限位机构角度调解范围更广。
进一步的,增加安全张紧装置,箍圈箍在人身上,在人体向外侧延伸时,拉绳拉紧,拉动支腿抬起,底部形成三角形,即便梯子本身重心出现偏移,三角形的支撑部也能够将梯子撑住,避免发生倾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安全电力抄表及检修用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梯;2.曲杆;3.连接部;4.手扶部;5.铰柱;6.棘轮;7.棘爪;8.操作旋钮;9.箍圈;10.拉绳;11.支腿;12.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电力抄表及检修用梯子,它包括组成人字形梯子的两个主梯1,两主梯1上部铰接,它还包括高位手扶装置和限位装置,所述高位手扶装置包括四个曲杆2,各所述曲杆2包括直线的连接部3和弯曲的手扶部4,所述曲杆2的连接部3通过铰柱5安装在主梯1的上部外侧,曲杆2的摆动范围较大,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需求。
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围绕所述铰柱5转动并与曲杆2的连接部3固定的棘轮6、铰接在主梯1上部外侧并与棘轮6配合的棘爪7和控制所述棘爪7脱离棘轮6的操作旋钮8,所述主梯1的下部外侧设置卡入所述曲杆2的卡槽,使用扶手时,将曲杆2上抬,由于棘轮棘爪机构的存在,曲杆2可以实现单向转动,多档位的定位,角度可调解范围广泛。
在使用时,将主梯1撑好,将曲杆2从卡槽内取出,围绕铰柱5上摆一定角度,到达工作高度的位置即可,然后登上主梯1进行操作,曲杆2既可以手扶,也可以支撑人体,便于调整平衡性,当需要到更高的位置时,继续转动曲杆2,到达更高的位置;当需要收起曲杆2或者调低曲杆2时,旋转操作旋钮8,将棘爪7脱离棘轮6,将棘轮6回转到相应位置即可,操作简单。
为了提升安全性,它还包括安全张紧装置,所述安全张紧装置包括上部铰接在主梯1上的两个支腿11和连接在各支腿11上的拉绳10,两支腿11分别设置在主梯1的前后两侧,支腿11上方的主梯1处开下孔,拉绳10穿入下孔内并从主梯1上部某一位置开设的上孔伸出,拉绳10的伸出部分连接一箍圈9,支腿11的下端安装滚轮,所述支腿11转动至与主梯1对齐时滚轮下端面高于主梯下端面2-4cm,所述主梯1上设置限制所述支腿11旋转最大角度的限位板12。
使用时,箍圈9捆在人的腰部,人体外倾时,拉动拉绳10,拉绳10再拉动支腿11转动上抬,形成三角形的支撑,支腿11撑起后,在正常状态下不接触地面,只有在梯子重心偏移导致发生倾倒时,支腿接触地面,进行支撑,避免倾倒。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