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785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衣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衣架领域,具体为一种升降衣架。



背景技术:

常见的衣柜里面设有供衣服挂起的挂衣杆,挂衣杆一般固定设置在衣柜上部,给人们挂取衣服带来不便,为便于人们放置、拿取衣柜中放置位置较高的衣物,一些厂家研发出可升降衣架。可升降衣架包括挂衣杆、转臂、控制箱和拉杆,挂衣杆架设于两根对称设置的转臂之间,转臂的末端与控制箱内的转轴可旋转连接,拉杆连接挂衣杆,通过拉动拉杆,控制挂衣杆升降,该类升降衣架一般采用螺丝将控制箱固定在衣柜内壁,从而使升降衣架安装在衣柜内。由于控制箱的盒座与衣柜内壁的距离固定,为了避免转臂下摆时受柜门阻碍,该类升降衣架一般安装在没有柜门和柜门铰接件的衣柜内。但是由于没有了柜门的阻隔,挂设在升降衣架上的衣服容易积尘,而且衣服长期暴露在环境中也容易氧化褪色,因此现有的升降衣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安装方便的升降衣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衣架,包括转臂、挂衣杆、拉杆和转臂控制盒,转臂控制盒和转臂对应设有两个,转臂控制盒包括盒座和盒盖,转臂下端分别与对应的转臂控制盒的转臂连接部可旋转连接,转臂控制盒的前侧设置有供转臂活动的避让槽,挂衣杆连接两个转臂的上端,拉杆的上端与挂衣杆连接,转臂控制盒内设有可使转臂向上翻转升高复位的复位装置,拉动拉杆可使转臂向下翻转降低;所述转臂控制盒的外侧设有垫板,转臂控制盒通过该垫板与衣柜内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升降衣架,该升降衣架的转臂控制盒的外侧设置有垫板,增加转臂控制盒与衣柜内壁之间的距离,当用户使用升降衣架挂取衣物时,由于盒座连接垫板,转臂与衣柜内壁之间的距离增加,使连接盒座的转臂在向下翻转降低时不会触碰到衣柜上用于连接柜门与柜体的铰接件,这种设置方式使该种升降衣架适用于有柜门和无柜门的衣柜上,提高升降衣架对衣柜的适用性,另外,转臂控制盒连接垫板后重量增加,有效提高转臂向下翻转降低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盒座的外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垫板对应第一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转臂控制盒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与衣柜内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盒座设于外侧,所述盒盖设于内侧,还包括套盖,所述套盖套设在转臂控制盒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盒座外廓大于盒盖外廓,从而使盒座外沿与盒盖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安装孔设在第一台阶上,所述第一台阶的外沿没有第一插槽;所述套盖外侧设有第一周壁,第一周壁的内侧设有第二周壁,第二周壁的高度小于第一周壁的高度;套盖套设于盒盖外侧,第一周壁的端部插设于第一插槽内,第一周壁与所述盒座边沿平齐,第二周壁与盒盖外侧之间通过扣接结构扣接;这种设置方式通过利用套盖的第一周壁遮蔽盒座边沿上部,避免第一安装孔外露,提高了转臂控制盒的美观性,另外,套盖套设在盒盖外沿,在避让槽外形成防护,避免衣服在转臂下摆时卷进避让槽内。

优选的,所述扣接结构包括设于第二周壁上的弹性扣爪,以及对应设于盒盖外侧上的扣槽;弹性扣爪与扣槽扣合连接,使套盖与盒盖的连接更加稳固。

优选的,所述套盖设有与盒盖端面形状相似的套盖开口,所述套盖开口向内侧延伸有限位凸壁,盒盖对应限位凸壁的位置设有第二台阶,限位凸壁抵靠于第二台阶上,通过盒盖的第二台阶限制套盖的连接位置,确保装配的唯一性。

优选的,所述垫板与盒座通过第一插拔结构可拆卸连接,这种通过插拔结构使部件之间相互连接的设置方式,一方面简化了部件结构,另一方面使部件组装时更加便捷;所述第一插拔结构包括设于垫板上的第一套柱,以及对应设于盒座上的第一套孔;所述第一插拔结构包括设于垫板上的第一套孔,以及对应设于盒座上的第一套柱。

优选的,所述盒座与盒盖通过第二插拔结构可拆卸连接,这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便于技术人员对部件质量进行把控;所述第二插拔结构包括设于盒盖上的第二套柱,以及对应设于盒座上的第二套孔;所述第二插拔结构包括设于盒盖上的第二套孔,以及对应设于盒座上的第二套柱。

优选的,所述第一周壁内设设有若干加强筋,用于提高第一周壁的强度,避免第一周壁在运输和组装过程中出现损坏。

优选的,所述转臂控制盒内还设有第一缓冲装置和用于限制转臂翻转角度的限位件,所述转臂连接部为设于转臂控制盒上的转臂连接轴,所述转臂下端设有与转臂连接轴连接的转臂轴孔,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和复位装置设置在转臂一侧,所述第一缓冲装置一端连接所述盒座,另一端连接所述转臂的转臂轴孔的上侧;所述复位装置一端连接所述盒座,另一端连接所述转臂的转臂轴孔的下侧;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第一缓冲装置设置在转臂的下端的另一侧,并位于所述转臂的翻转方向上,所述限位件上设有有用于减慢转臂下摆速度的第二缓冲装置,第二缓冲装置能避免所述转臂下摆时直接碰撞所述限位件,从而避免转臂和限位件损坏,有效延长转臂和限位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臂控制盒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盖的第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盖的第二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盖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盒盖的第一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盒盖的第二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盒盖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盒座的第一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盒座的第二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盒座的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垫板的第一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垫板的第二示意图;

图15是应用本实用新型升降衣架的衣柜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16是应用本实用新型升降衣架的衣柜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升降衣架,2转臂,3挂衣杆,4拉杆,5转臂控制盒,501第一缓冲装置,502复位装置,503限位件,5031第二缓冲装置,5032固定块,51盒座,510第一安装孔,511第二套孔,512第一套孔,513第一台阶,5130第一插槽,514转臂连接轴,52盒盖,521第二套柱,5221扣槽,523第二台阶,53套盖,530套盖开口,5300限位凸壁,531第二周壁,5311弹性扣爪,532第一周壁,5320加强筋,54垫板,540第二安装孔,541第一套柱,542加强结构,6衣柜,61柜体,62柜门,63铰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新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16,本实施例的一种升降衣架1,包括转臂2、挂衣杆3、拉杆4和转臂控制盒5,转臂控制盒5和转臂2对应设有两个,转臂控制盒5包括盒座51和盒盖52,转臂2下端分别与对应的转臂控制盒5的转臂连接部可旋转连接,转臂控制盒5的前侧设置有供转臂2活动的避让槽,挂衣杆3连接两个转臂2的上端,拉杆4的上端与挂衣杆3连接,转臂控制盒5内设有可使转臂2向上翻转升高复位的复位装置,拉动拉杆4可使转臂2向下翻转降低;所述转臂控制盒5的外侧设有垫板54,转臂控制盒5通过该垫板54与衣柜6内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升降衣架1,该升降衣架1的转臂控制盒5的外侧设置有垫板54,增加转臂控制盒5与衣柜6内壁之间的距离,当用户使用升降衣架1挂取衣物时,由于盒座51连接垫板54,转臂2与衣柜6内壁之间的距离增加,使连接盒座51的转臂2在向下翻转降低时不会触碰到衣柜6上用于连接柜门62与柜体61的铰接件63,这种设置方式使该种升降衣架1适用于有柜门和无柜门的衣柜上,提高升降衣架1对衣柜的适用性,另外,转臂控制盒5连接垫板54后重量增加,有效提高转臂2向下翻转降低时的稳定性。

所述盒座51的外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510,所述垫板54对应第一安装孔510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孔540,转臂控制盒5通过第一安装孔510和第二安装孔540与衣柜6内壁连接。

用户安装升降衣架1时,只需使用螺丝或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510和第二安装孔540,即可将升降衣架1快速固定在衣柜6内壁。

所述垫板54的厚度为0-40mm,最佳厚度为20mm;为了提升垫板54的结构强度,所述垫板54靠近衣柜6内壁一侧设有加强结构542。

所述转臂控制盒5靠近衣柜6内壁一侧为外侧,另一侧为内侧;所述盒座51设于外侧,所述盒盖52设于内侧,还包括套盖53,所述套盖53套设在转臂控制盒5的内侧。

所述盒座51外廓大于盒盖52外廓,从而使盒座51外沿与盒盖52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台阶513,所述第一安装孔510设在第一台阶513上,所述第一台阶513的外沿没有第一插槽5130;所述套盖53外侧设有第一周壁532,第一周壁532的内侧设有第二周壁531,第二周壁531的高度小于第一周壁532的高度;套盖53套设于盒盖52外侧,第一周壁532的端部插设于第一插槽5130内,第一周壁532与所述盒座51边沿平齐,第二周壁531与盒盖52外侧之间通过扣接结构扣接;这种设置方式通过利用套盖53的第一周壁532遮蔽盒座51边沿上部,避免第一安装孔510外露,提高了转臂控制盒5的美观性,另外,套盖53套设在盒盖52外沿,在避让槽外形成防护,避免衣服在转臂2下摆时卷进避让槽内。

所述扣接结构包括设于第二周壁531上的弹性扣爪5311,以及对应设于盒盖52外侧上的扣槽5221;弹性扣爪5311与扣槽5221扣合连接,使套盖53与盒盖52的连接更加稳固。

所述套盖53设有与盒盖52端面形状相似的套盖开口530,所述套盖开口530向内侧延伸有限位凸壁5300,盒盖52对应限位凸壁5300的位置设有第二台阶523,限位凸壁5300抵靠于第二台阶523上,通过盒盖52的第二台阶523限制套盖53的连接位置,确保装配的唯一性。

为了减少升降衣架1生产成本和组装步骤,部件之间通过插拔结构连接。

所述垫板54与盒座51通过第一插拔结构可拆卸连接,这种通过插拔结构使部件之间相互连接的设置方式,一方面简化了部件结构,另一方面使部件组装时更加便捷;所述第一插拔结构包括设于垫板54上的第一套柱541,以及对应设于盒座51上的第一套孔512。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插拔结构包括设于垫板54上的第一套孔,以及对应设于盒座51上的第一套柱,该改进方案为本实施例的垫板54与盒座51可拆卸连接的替代方案。

所述盒座51与盒盖52通过第二插拔结构可拆卸连接,这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便于技术人员对部件质量进行把控;所述第二插拔结构包括设于盒盖52上的第二套柱521,以及对应设于盒座51上的第二套孔511;优选的,所述第二套柱521上设有凸边,确保第二套柱521稳固卡接在所述第二套孔511内。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二插拔结构包括设于盒盖52上的第二套孔,以及对应设于盒座51上的第二套柱,该改进方案为本实施例的盒盖52与盒座51可拆卸连接的替代方案。

所述第一周壁532内设设有若干加强筋5320,用于提高第一周壁532的强度,避免第一周壁532在运输和组装过程中出现损坏。

所述转臂控制盒5内还设有第一缓冲装置501和用于限制转臂2翻转角度的限位件503,所述转臂连接部为设于转臂控制盒5上的转臂连接轴514,所述转臂2下端设有与转臂连接轴514连接的转臂轴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缓冲装置501和复位装置502设置在转臂2一侧,所述第一缓冲装置501一端连接所述盒座51,另一端连接所述转臂2的转臂轴孔的上侧;所述复位装置502一端连接所述盒座51,另一端连接所述转臂2的转臂轴孔的下侧;所述限位件503相对所述第一缓冲装置501设置在转臂2的下端的另一侧,并位于所述转臂2的翻转方向上,所述限位件503上设有有用于减慢转臂2下摆速度的第二缓冲装置5031,第二缓冲装置5031能避免所述转臂2下摆时直接碰撞所述限位件503,从而避免转臂2和限位件503损坏,有效延长转臂2和限位件503的使用寿命。

所述转臂2通过转臂轴孔铰接所述转臂连接轴514,使转臂2可绕铰接处往复翻转。

优选的,第二缓冲装置5031具体为阻尼器,所述第二缓冲装置5031通过固定块5032安装在所述限位件503上。当转臂2下摆时,第二缓冲装置5031端部顶压转臂2,减慢转臂2的下摆速度,使转臂2下端缓慢抵压在限位件503上,减少对限位件503的冲击;第一缓冲装置501通过牵拉减缓转臂2的下摆速度,复位装置502在转臂2下摆时被压缩,当转臂2需上摆复位时,复位装置502推动转臂2上摆复位。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