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学习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0987阅读:4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学习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童学习筷。



背景技术:

筷子是世界常用餐具之一,中国人习惯用筷子,但是婴幼儿的手部肌肉发育不健全,使用普通筷子有难度,如不加以引导易导致形成不正确的握筷姿势,一旦使用姿势形成习惯很难纠正。

现有市面上的儿童学习筷使用不便,无论张开还是合拢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都需要施加较大的手部力量,使用较费劲,零部件多,加工不便,外观也无法吸引婴幼儿对学习筷产生较大的使用兴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取食物简便、使用省力、便于培养婴幼儿正确握筷姿势的儿童学习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学习筷,包括主筷和通过连接组件与该主筷相连的辅筷,所述主筷上设有拇指套环,所述辅筷上设有食指套环和中指套环,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基座和盖体,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限位件和分设在第一限位件两侧的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上设有形变腔体,于停止施加外力时,该形变腔体可将主筷和辅筷自动分开。主筷卡设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辅筷卡设在第一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之间,施加外力合拢主筷和辅筷时,弹性件上的形变腔体被挤压变形,停止施加外力时,主筷和辅筷在形变腔体恢复原状时自动分开,使用十分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呈8字形结构。8字形结构的上部开孔用于套设在第一限位件上,下部开孔用于形成形变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有防转凸台。防转凸台可以防止弹性件相对第一限位件形成偏转,对使用造成不便。

进一步的,所述主筷上设有用于卡设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卡槽。卡槽的设置使得主筷与基座的连接更加稳固,避免主筷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主筷端部设有加宽部。加宽部便于儿童夹取食物。

进一步的,所述加宽部上设有防滑棱。防滑棱的设置使得夹取食物更加省力,不易滑落,增强儿童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成功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第三限位件均为中空柱形结构,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及第三定位件,于基座和盖体盖合时,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及第三定位件分别与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第三限位件卡接。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及第三定位件均为柱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食指套环、中指套环及弹性件由硅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主筷和辅筷顶端设有装饰件,该装饰件呈蟹钳结构,装饰件随主筷和辅筷同步摆动。装饰件可以较大地引起儿童使用学习筷的兴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简化了制造工艺,使用便捷省力,夹取食物更加方便省力,易于引起儿童使用学习筷的兴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主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主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辅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7为中指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基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基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盖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盖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一种儿童学习筷,包括主筷1和辅筷2,主筷1上固定连接有拇指套环31,该拇指套环31相对于主筷1的轴线向辅筷2方向逆时针偏转5-10°,于本实施例中,偏转了5°。辅筷2的一段形成用于套设食指套环32和中指套环33的连接段23,该连接段23的侧壁凹陷形成限位槽231,中指套环33的外壁连接有用于套设在连接段23外侧的限位环331,该限位环331正对中指套环33的一侧内壁上凸起形成与限位槽231适配的定位凸部332,该定位凸部332可以有效防止中指套环33发生偏转。同样的,位于中指套环33下方的食指套环32的外壁连接有用于套设在连接段23外侧的限位环,该限位环与食指套环32相邻的一侧内壁上凸起形成与限位槽231适配的定位凸部。中指套环33和食指套环32均由硅胶材质制成;主筷1和辅筷2均由EBM材质制成。

为了更好地培养成正确的握筷姿势,中指套环33相对于水平方向偏转10-15°,食指套环32不仅相对于水平方向偏转10-15°,还相对于主辅筷2的轴线方向偏转10-15°。

辅筷2的底端连接有加宽部21,该加宽部21为液体形状的扁平状结构,加宽部21与主筷1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平行均匀的凸起状防滑棱211。同样的,主筷1的底端也连接有相同结构的加宽部。

主筷1的顶部形成环形的卡槽11,同样的,辅筷2的顶部也形成环形的卡槽。当然上述卡槽也可以是间断的至少两个槽体结构,其中一槽体与第二限位件412或第三限位件413配合,另一槽体与第一限位件411配合。

如图8-12所示,主筷1和辅筷2之间通过一连接组件活动相连,连接组件包括基座41和盖体42,基座41上形成有中空柱形的第一限位件411、第二限位件412及第三限位件413,第一限位件411上方形成有方形的防转凸台414,由硅胶材质制成的弹性件5套设在第一限位件411外侧。弹性件5呈8字形结构,其上部的开孔52用于套设第一限位件411,开孔52内形成与防转凸台414适配的凹槽,下部的开孔形成形变腔体51,该形变腔体51呈横向设置的条状结构。盖体42上形成有呈柱形的第一定位件421、第二定位件422及第三定位件423,当基座41与盖体42盖合时,第一定位件421刚好插入第一限位件411内,第二定位件422刚好插入第二限位件412内,第三定位件423刚好插入第三限位件413内。

当主筷1和辅筷2与连接组件装配时,主筷1的卡槽11卡设在第一限位件411和第三限位件413之间,辅筷2的卡槽卡设在第一限位件411和第二限位件412之间,使用时,将拇指穿入拇指套环31,将食指穿入食指套环32,将中指穿入中指套环33内,手部肌肉施加外力将主筷1和辅筷2合拢夹取食物,此时原始形状呈横向条状的形变腔体51在挤压下向轴线方向变形,当手部放松时,形变腔体51回弹自动恢复原状使得主筷1和辅筷2自动分开,操作方便省力。

基座41和盖体42呈螃蟹的形状,为了整体的协调,也为了增加趣味性引起儿童使用学习筷的兴趣,在主筷1的顶端连接有螃蟹钳子形状的装饰件12,同样的,辅筷2的顶端连接有螃蟹钳子形状的装饰件24,在儿童使用学习筷时,装饰件随着主筷1和辅筷2活动,造型像螃蟹挥动钳子,趣味性较强。基座41、盖体42及装饰件均由ABS材质制成。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