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酒液防溢装置及电子醒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465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酒液防溢装置及电子醒酒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醒酒器技术领域,更地一步地涉及一种酒液防溢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子醒酒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葡萄酒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葡萄酒在饮用前需要氧化醒酒;电子醒酒器作为一种方便快捷氧化葡萄酒的装置,操作过程简单快捷,避免许多繁琐的过程,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电子醒酒器是利用电力驱动的气泵将外界的空气抽送到酒瓶中的酒液内,并通过抽吸泵将氧化后的酒向外吸出,操作时无需将酒倒出。

在增氧醒酒时醒酒器将空气充入酒液中,酒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向上翻滚,气体不断充入使气泡不断向上堆积,最终会从醒酒器的排气口与瓶口的连接处会向外溢出,气泡携带的部分酒液会随着气泡一并流出,不仅不卫生,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酒液防溢装置,能够将醒酒时产生的气泡打破,从而防止酒液溢出,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酒液防溢装置,包括:

外壳体,包括盘状的外安装座和筒状的外限位筒,所述外限位筒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安装座的下侧面;所述外安装座的上侧面与醒酒器的底部连接,所述外安装座的中心设置用于穿过气酒管的通孔;

内壳体,包括下方的内插装座和上方的内连接座,所述内插装座和所述内连接座形成能够顶靠在酒瓶瓶口的台阶,且两者上下贯通;所述内插装座能够插入瓶口中并与瓶口内壁密封接触;所述内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体上,且顶部与所述外安装座之间预留用于排出空气的间隙,外侧与所述外限位筒的内壁之间预留用于排出空气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内连接座的侧壁上开设限位槽,所述外安装座的下侧面设置用于卡装所述限位槽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槽的深度。

可选地,还包括能够套装在所述气酒管外的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底部封闭,顶部设置用于与所述内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卡接环;所述内连接座的侧壁上设置向外凸出的加强筋,所述卡接环的内壁上沿环向设置用于与所述加强筋配合卡紧的紧固楔块,所述紧固楔块的最高处设置用于限位的定位块。

可选地,所述内插装座的侧壁上沿轴向设置安装螺栓的螺栓孔,所述外安装座的底部设置凸台,所述凸台中心开设通孔,螺栓从下向上穿过所述螺栓孔以及所述凸台并固定在所述醒酒器的底部;所述螺栓孔的端部设置用于将螺栓头密封的橡胶垫。

可选地,所述外安装座的下侧面设置用于打破气泡的气泡凸块,所述气泡凸块与所述限位块一体成型,位于所述限位块的内侧且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块。

可选地,所述外安装座的中心向下凸出设置圆形的导向台,通孔设置于所述导向台上,所述导向台的下表面低于所述内连接座的顶端。

可选地,所述导向台的顶部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将所述气酒管与所述外安装座密封。

可选地,所述内插装座的外壁上设置多层环状的凹槽,在凹槽内安装橡皮紧固圈。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醒酒器,包括所述气酒管、增氧泵与取酒泵,所述增氧泵与所述取酒泵共同连通于所述气酒管,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酒液防溢装置。

可选地,所述增氧泵与所述取酒泵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设置双层的O型密封圈,在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的上方设置8字型密封圈;所述醒酒器上设置用于指示酒液温度的指示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酒液防溢装置,主要包括外壳体与内壳体,其中外壳体包括盘状的外安装座和筒状的外限位筒,外安装座的上侧面与醒酒器的底部连接、外安装座的中心设置用于穿过气酒管的通孔,外限位筒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外安装座的下侧面;内壳体包括下方的内插装座和上方的内连接座,内插装座和内连接座形成能够顶在瓶口的台阶,且两者的中心为贯通的开孔,内插装座能够插入酒瓶瓶口中并与酒瓶瓶口密封接触;内连接座固定设置在外壳体上,且顶部与外安装座之间预留用于排出空气的间隙,外侧与外限位筒的内壁之间预留用于排出空气的间隙。

外壳体与内壳体相互配合安装后,在外安装座与内连接座的顶部及侧壁之间会形成间隙,当酒瓶内的气泡向上运动时受到内壳体与外壳体的阻挡被挤破,气体通过上述的间隙向外排出,气泡破裂酒液向下流动,将酒液阻挡在酒瓶内,防止酒液随着气泡溢出。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酒液防溢装置的醒酒器,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酒液防溢装置与电子醒酒器装配的爆炸图;

图2为外壳体的结构图;

图3A为内壳体一个角度的结构图;

图3B为内壳体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4A为防护套一个方向的轴测图;

图4B为防护套另一方向的轴测图;

图4C为防护套与内壳体装配的正剖视图;

图4D为防护套与内壳体装配的俯剖视图;

图5A为酒液防溢装置与酒瓶配合的爆炸结构图;

图5B为酒液防溢装置与酒瓶装配的结构图;

图6A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醒酒器的正视剖面图;

图6B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醒酒器的侧视剖面图;

图6C为电子醒酒器的轴测结构图;

图7为电子醒酒器内部的部分结构轴测图;

图8为图6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外壳体1、外安装座11、限位块111、气泡凸块112、导向台113、凸台114、外限位筒12、内壳体2、内插装座21、内连接座22、限位槽221、螺栓孔222、加强筋223、醒酒器3、气酒管31、增氧泵32、取酒泵33、O型密封圈34、8字型密封圈35、出酒管36、防护套4、卡接环41、紧固楔块42、定位块4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酒液防溢装置,能够将醒酒时产生的气泡打破,从而防止酒液溢出。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酒液防溢装置及电子醒酒器,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酒液防溢装置与电子醒酒器装配的爆炸图;该装置包括外壳体1与内壳体2,其中外壳体1又包括盘状的外安装座11和筒状的外限位筒12,外限位筒12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外安装座11的下侧面,使用时外安装座11的板面呈水平,外限位筒12的轴向竖直,外限位筒12的中间为贯通的通道;在外安装座11的中心设置用于穿过醒酒器底部气酒管31的通孔,外安装座11的上侧面与醒酒器3的底部连接,气酒管31从上向下依次穿过外安装座11与外限位筒12并伸入酒瓶内。

内壳体2包括下方的内插装座21和上方的内连接座22,下方的内插装座21的尺寸小于上方的内连接座22,两者形成能够顶靠在酒瓶瓶口顶端的台阶,内插装座21和内连接座22两者的中部上下贯通,从外壳体1伸下的气酒管31能够插入内插装座21和内连接座22中间的通道;内插装座21呈圆筒形,能够插入瓶口中并与瓶口内壁密封接触,防止气体从内插装座21与瓶口之间溢出。内连接座22固定设置在外壳体1上,且内连接座22的顶部与外安装座11的底面之间预留用于排出空气的间隙,内连接座22外侧与外限位筒12的内壁之间预留用于排出空气的间隙。内连接座22可与外安装座11固定,也可以与外限位筒12固定,只要能够预留出对应的空隙均是可以的。

本申请通过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的相互配合,空气经过气酒管进入酒瓶中,酒液中产生的气泡从气酒管31与内插装座21之间的间隙向上运动,经过内插装座21顶部与内连接座22之间的间隙时受到阻挡,气泡破裂后气体从内插装座21外侧与内连接座22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动,最终排出到外界。通过外壳体1与内壳体2相互配合连接形成的间隙将产生的气泡打破,仅让空气排出,将酒液保留在酒瓶中。

如图2所示,为外壳体1的结构图,图3A和图3B分别为内壳体2两种不同角度的结构图。内连接座22的侧壁上开设限位槽221,限位槽221为竖向设置在侧壁的缺口;外安装座11的下侧面设置用于卡装限位槽221的限位块111,限位块111的数量与限位槽221相同,限位块111可以卡装入限位槽221内,限位块111的高度大于限位槽221的深度,限位块11高出部分使内连接座22与外安装座11之间形成了微小的弧状间隙,用于气体通过。此形式仅为设置间隙的一种具体方式,只要能够形成间隙的结构均可。

为了防止醒酒器使用完成后被污染,本申请还配套设置了防护套4,如图4A和图4B所示,分别为防护套4两个不同方向的轴测图;图4C和图4D分别为防护套4与内壳体2装配的结构图。防护套4能够套装在气酒管31外,防护套4呈筒形,底部封闭,顶部设置用于与内壳体2可拆卸连接的卡接环41,卡接环41的直径大于底部圆筒的直径;在内连接座22的侧壁上设置向外凸出的加强筋223,附图中加强筋223的数量为三个,配开设的限位槽221数量相同,且加强筋223位于限位槽221的下方。卡接环41的内壁上沿环向设置用于与加强筋223配合卡紧的紧固楔块42,紧固楔块42设置为三个,厚度沿周向变化,卡接环41套入内连接座22上,当加强筋223向较厚的一侧转动时与侧壁的间隙减小,从而逐步实现紧固。紧固楔块42的最高处设置用于限位的定位块43,通过定位块43对加强筋223转动的最大位置进行限定,从而防止加强筋拧过最厚处的现象。定位块43与紧固楔块42为一体式的结构,定位块43呈竖向设置的条形块。

内插装座21的侧壁上沿轴向设置安装螺栓的螺栓孔222,需要注意的是,螺栓孔222并非必须包含在侧壁之内,附图中是在侧壁的位置单独设置了用于设置螺栓的通道;外安装座11的底部设置凸台114,凸台114中心开设通孔,螺栓从下向上穿过螺栓孔222以及凸台114,并固定在所述醒酒器3的底部,设置凸台114一方面是为了增加连接的强度,另一方面凸台114向下凸出,还可以对内连接座22与外安装座11之间的间隙进行限定。螺栓孔222的端部设置用于将螺栓头密封的橡胶垫,橡胶垫将螺栓的端部密封,防止酒液接触螺栓造成损坏。

外安装座11的下侧面设置用于打破气泡的气泡凸块112,气泡凸块112与限位块111一体成型,位于限位块111的内侧且高度大于限位块111,气泡凸块112位于靠近中心的位置,更靠近气酒管31,气泡凸块112为形状不规则的结构,具有较尖的拐角,当气泡向上堆积时使气泡更容易破裂。

外安装座11的中心向下凸出设置圆形的导向台113,外安装座11的上表面的中心向下凹陷形成凹槽,下表面的中心形成向下凸出的台阶,用于穿过气酒管31的通孔设置于导向台113上,导向台113的下表面低于内连接座22的顶端,在截面上使气体排出的通道呈S形,增加气体向外流动的长度,对气泡起到更好的阻隔作用。

为了防止醒酒器3在倒置时酒液流向内部的电子器件,因此在导向台113的顶部设置密封圈,密封圈套装在气酒管31上方,将气酒管31与外安装座11密封。

如图5A和图5B所示,分别为酒液防溢装置与酒瓶配合的爆炸结构图以及装配完成的结构图。内插装座21的外壁上设置多层环状的凹槽,在凹槽内安装橡皮紧固圈,保证与瓶口的紧密接合,适合大多数瓶口直径。

除此之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醒酒器,如图6A和图6B所示,分别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醒酒器的正视剖面图与侧视剖面图,图6C为电子醒酒器的轴测结构图;包括气酒管31、增氧泵32与取酒泵33,增氧泵32与取酒泵33共同连通于气酒管31,增氧泵32通过气酒管31向酒瓶中通入空气,取酒泵33从酒瓶中抽出酒液;该电子醒酒器还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酒液防溢装置,可以实现同样的防溢作用。

如图7所示,为电子醒酒器内部的部分结构轴测图,增氧泵32与取酒泵33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设置双层的O型密封圈34,在进口端和出口端的上方设置8字型密封圈35,对增氧与取酒过程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避免漏气造成气压不足的现象。醒酒器3上设置用于指示酒液温度的指示标记。

醒酒器出酒按键操作通过按键时长来调节档位,并醒酒器的壳体上设置相应的不同颜色指示灯来确定其出酒量。醒酒按键设置为三档,供人们对应不同品种的酒进行选择醒酒时间,通过按键时长来调节档位,并配有相应的不同颜色指示灯来确定其醒酒时间。

作为优选,本申请还增加了温度提醒功能,红酒饮用的最佳温度是16-20摄氏度,因此设计了三段温度提示,分别用绿黄红三色显示,当红酒温度在15-20摄氏度之间或以下时显示绿色,表示为最佳饮用温度,温度在21-25摄氏度之间时显示黄色,温度在25度以上时会显示红色。另外温度提醒装置设置形式可以是指示灯、语音或纸质温度贴,若设置为指示灯或语音提示,需要在气酒管31的底部设置温度感应器,检测酒液的温度,若为纸质温度贴则设置在出酒管36上。

如图8所示,为图6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箭头表示气泡及气体流动的方向,空气经过气酒管进入酒瓶中,酒液中产生的气泡从气酒管31与内插装座21之间的间隙向上运动,经过内插装座21顶部与内连接座22之间的间隙时受到阻挡,与外安装座11的下表面及气泡凸块112接触后被打破,气泡破裂后气体从内插装座21外侧与内连接座22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动,最终排出到外界。通过外壳体1与内壳体2相互配合连接形成的间隙将产生的气泡打破,仅让空气排出,将酒液保留在酒瓶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