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9659发布日期:2018-06-30 01:1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存在体积大,重量大,结构复杂,价格偏高,安装不方便,坐垫的弹性不好,温度不能均匀控制等诸多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其组成包括:坐垫,所述的坐垫与控制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与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坐垫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分别具有进出管A、进出管B,所述的进出管A与一组凹槽A上覆膜或槽内衬囊形成相通的腔体,所述的进出管B与一组凹槽B上覆膜或槽内衬囊形成相通的腔体,所述的凹槽上的软膜分别与所述凹槽A、凹槽B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凹槽A与所述的凹槽B之间相邻布置,所述的软膜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进风管、出风管,所述的凹槽A、凹槽B为条形或圆环形或方环形,所述的介质箱包括下限开关、上限开关,所述的介质箱内安装有圆筒,所述的圆筒的下端具有圆孔,所述的圆筒内放有浮球,所述的介质箱上安装有温控器,所述的介质箱内安装有散热管,所述的散热管的一端通过高压风机与所述的进风管连接,所述的散热管的另一端通过温控器与空调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控制装置为两个单项泵正反向互补方式,它包括控制器A,所述的控制器A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D的一端与电源正端连接,另一端与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上的正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反向泵、正向泵,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介质箱,里边设有上限开关、下限开关,所述电磁阀A上的正端、电磁阀C上的正端分别通过二极管A、二极管C与反向泵正端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的反向泵上的负端通过上限开关与所述的控制器A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电磁阀B上的正端、电磁阀D上的正端分别通过二极管B、二极管D与反向泵正端连接,所述的正向泵上的负端通过所述的下限开关与所述的控制器A上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分别与所述的反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分别与所述的正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正向泵、反向泵分别与所述的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控制装置为单泵双路,用阀门改变介质方向的方式,它包括控制器B,所述的控制器B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D的一端与所述的控制器B电源正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上的正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单向泵的正向通道上设有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上的正端与所述的单向泵上的正端并联后分别通过单项电路上的二极管B、二极管D与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正端并联,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上的负端与单向泵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所述的下限开关与控制器B上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单项泵的反向通道上设有反通电磁阀门A,反通电磁阀门C,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A、反通电磁阀门C上的正端与所述的单项泵上的正端并联后通过单项回路的二极管A、二极管C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正端并联,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A、反通电磁阀门C上的负端与所述的单向泵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所述的介质箱中的上限开关与控制器B中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分别与单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单向泵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的右端与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D的右端通过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A连接,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的左端与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D的左端通过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C连接,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D的右端与所述的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控制装置是一个双向泵通过电源转换提供正反介质流的方式,它包括控制器C,所述的控制器C上的正常开开关A、正常开开关B、正常开开关C、正常开开关D上的一端与所述的控制器C中的正端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上的正端对应连接,所述控制器上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D上的一端与所述的控制器C中的负端电源连接,所述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C的另一端并联后与所述的介质箱中上限开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双向泵上的正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正端通过单项回路上的二极管A、二极管C并联后与所述的双向泵的负端连接,所述的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D两端并联后与所述的介质箱中的下限开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双向泵上的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正端通过单项回路上的二极管B、二极管D并联后与所述的双向泵的正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分别与双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介质泵B与所述的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控制装置为由真空泵给低压罐和高压罐提供正负压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D,所述的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D上的常开开关E、常开开关F、常开开关G、常开开关H分别控制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所述的真空泵上的正端通过所述的低压罐上的负压开关与所述的高压罐上的正压开关串联后与所述的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上的正端电源连接,真空泵的负端与所述的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的电源负端连接,正压管路上设有限正压开关,负压管路上设有限负压开关,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真空泵的负压端与低压罐连接,再通过限负压开关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真空泵的高压端与高压罐通过管路连接后再通过限高压开关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在底板上围成或冲压成槽,槽的形状可以为条形或圆环形或方环形,槽上覆软膜或衬囊使得凹槽内形成密闭空间,可以防止介质流出,通过凹槽A与凹槽B中的介质交替进出可以实现承重部位的变化,坐在上面柔软舒适,长时间久坐不会产生各种不适。

本实用新型凹槽A的数量与所述的凹槽B的数量可以相等,凹槽A与凹槽B之间相邻布置,使得承重部位变化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软膜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进风管、出风管,使得凹槽A或凹槽B的介质流出后气体进入到软膜上部,使得坐垫内实现气体流通,防止久坐出汗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发明介质箱包括下限开关、上限开关,介质箱内安装有圆筒,圆筒的下端具有圆孔,圆筒内放有浮球,可以实现对介质进出的量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介质箱上安装有温控器,可以对介质箱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控制,方便对介质箱内介质温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介质箱内安装有散热管,散热管的一端与进风管通过压缩泵连接,散热管的另一端通过温度控制器与空调管路连接,通过空调风进入到散热管可以对介质箱内介质进行加温或者降温,通过温控器的监测,调节进风量,可以实现介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从而实现坐垫内介质以及进风管内风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上,冬夏两季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可以为定时执行程序控制器,固定时间内进行凹槽A与凹槽B内的介质交替流出,使得承重部位保持在一定的时间上变换,坐在上面更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便于携带使用,可以依附在任何可以坐的地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进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方环形凹槽A、凹槽B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环形凹槽A、凹槽B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其组成包括:坐垫42,所述的坐垫与控制装置40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与介质箱16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坐垫包括底板2,所述的底板上分别具有进出管A,件号:6、进出管B,件号:7,所述的进出管A与一组凹槽A,件号:3上覆膜或槽内衬囊形成相通的腔体,所述的进出管B与一组凹槽B,件号:4上覆膜或槽内衬囊形成相通的腔体,所述的凹槽上的软膜分别与所述凹槽A、凹槽B的端部固定连接。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凹槽A与所述的凹槽B之间相邻布置,所述的软膜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进风管1、出风管5,所述的凹槽A、凹槽B为条形或圆环形或方环形,所述的介质箱包括下限开关18、上限开关19,所述的介质箱内安装有圆筒41,所述的圆筒的下端具有圆孔,所述的圆筒内放有浮球21,所述的介质箱上安装有温控器20,所述的介质箱内安装有散热管17,所述的散热管的一端通过高压风机15与所述的进风管1连接,所述的散热管的另一端通过温控器20与空调通过管路连接。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控制装置为两个单项泵正反向互补方式,它包括控制器A,件号:8,所述的控制器A的常开开关A,件号:43、常开开关B,件号:45、常开开关C,件号:47、常开开关D,件号:49的一端与电源正端连接,另一端与电磁阀A,件号:9、电磁阀B,件号:10、电磁阀C,件号:11、电磁阀D,件号:12上的正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反向泵13、正向泵14,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介质箱,里边设有上限开关19、下限开关18,所述电磁阀A上的正端、电磁阀C上的正端分别通过二极管A,件号:44、二极管C,件号:48与反向泵正端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的反向泵上的负端通过上限开关与所述的控制器A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电磁阀B上的正端、电磁阀D上的正端分别通过二极管B,件号:46、二极管D,件号:50与反向泵正端连接,所述的正向泵上的负端通过所述的下限开关与所述的控制器A上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分别与所述的反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分别与所述的正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正向泵、反向泵分别与所述的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

工作原理为:控制器A为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专利号:201520857520.4)或芯片编程控制,在设定触发间隔时间上,依次触发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D的闭合工作,坐垫上的凹槽A、凹槽B同时充满介质,此时介质箱里无介质,上限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把控制器A的工作程序调整到触发常开开关A的前面,然后定时,在设定的时间后触发常开开关A闭合,电磁阀A上的正端,通过二极管A与反向泵的正端并联得到正电压,电磁阀B上的正端虽然与电磁阀D上的正端并联,但受到防逆反的二极管B的影响而成断路,反向泵、电磁阀A上的负端通过介质箱中的上限开关与控制器A中的电源负端连接,反向泵工作同时电磁阀A也同时工作,把凹槽A的介质输送到介质箱,当凹槽A的介质被清空时,由于负压作用,软膜或衬囊收缩,所述的进风管与凹槽A上对应的通风口打开,所述的介质箱上的浮球触发上限开关,反向泵、电磁阀A停止工作,这段工作程序结束,坐垫上只有凹槽B单独工作,凹槽A曾经受压迫的部位休息,并且开始通风除湿,待设定间隔时间到达后,控制器A触发常开开关B闭合,与其对应的电磁阀B上的正端通过二极管B与正向泵的正端并联得到正电压,电磁阀B、正向泵上的负端通过闭合的下限开关,与控制器A中的负端电源连接,电磁阀B开通,正向泵把介质箱中的介质输送到凹槽A里,凹槽A上的软膜(囊)受正压作用而膨胀,把进风管相对应的出风口关闭,所述的介质箱上的浮球触发下限开关,正向泵、电磁阀B停止工作,这段工作程序结束,此时坐垫上凹槽A和凹槽B同时工作,待设定间隔时间到达后,控制器A触发常开开关C闭合,与其对应的电磁阀C上的正端通过二极管C与反向泵的正端并联得到正电压,电磁阀C、反向泵的负端通过介质箱中闭合的上限开关,与控制器A中的电源负端连接,电磁阀C、反向泵同时工作,把凹槽B中的介质输送到介质箱中,凹槽B上的软膜(囊)收缩,进风管上与凹槽对应的出风口打开,开始对凹槽B通风,介质箱中的上限开关被浮球触发,这个工作过程结束,坐垫上只有凹槽A单独工作,凹槽B曾经受压迫的部位休息,并且开始通风除湿,待设定间隔时间到达后,控制器A触发常开开关D闭合,与其对应的电磁阀D上的正端通过二极管D与正向泵上的正端并联得到正电压,电磁阀D上的负端、正向泵上的负端通过闭合的下限开关与控制器A上的电源负端连接,电磁阀D、正向泵同时工作,把介质箱中的介质输送到坐垫的凹槽B中,凹槽B上的软膜(囊)受正压作用而膨胀,把进风管相对应的出风口关闭,所述的介质箱上的浮球触发下限开关,正向泵、电磁阀D停止工作,这段工作程序结束,同样到达设定间隔时间后,控制器A触发常开开关A闭合后,开始重复循环上面四个工作过程,从而实现凹槽A、凹槽B交替变换承重的目的。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控制装置为单泵双路,用阀门改变介质方向的方式,它包括控制器B,件号:35,所述的控制器B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D的一端与所述的控制器B电源正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上的正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单向泵26的正向通道上设有正通电磁阀门B,件号:23、正通电磁阀门D,件号:25,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上的正端与所述的单向泵上的正端并联后分别通过单项电路上的二极管B、二极管D与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正端并联,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上的负端与单向泵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所述的下限开关与控制器B上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单项泵的反向通道上设有反通电磁阀门A,反通电磁阀门C,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A、反通电磁阀门C上的正端与所述的单项泵上的正端并联后通过单项回路的二极管A、二极管C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正端并联,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A、反通电磁阀门C上的负端与所述的单向泵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所述的介质箱中的上限开关与控制器B中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分别与单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单向泵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的右端与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D的右端通过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A连接,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的左端与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D的左端通过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C连接,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D的右端与所述的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

工作原理为:控制器B可以使用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专利号:201520857520.4)或使用芯片编程控制,在设定触发间隔时间上,依次触发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D的闭合工作,坐垫上的凹槽A、凹槽B同时充满介质,此时介质箱里无介质,上限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把控制器A的工作程序调整到触发常开开关A的前面,然后定时,在设定的时间后触发常开开关A闭合,电磁阀A上的正端通过二极管A与单向泵、反向电磁阀门A、反向电磁阀门C上的正端并联后与控制器B中的正端电源连接,电磁阀A、单向泵、反向电磁阀门A、反向电磁阀门C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闭合的上限开关与控制器B中的负端电源连接,电磁阀A、单向泵、反向电磁阀门A、反向电磁阀门C同时工作,把坐垫凹槽A中的介质输送回介质箱,坐垫凹槽A上的膜(囊)由于负压作用,软膜或衬囊收缩,所述的进风管与凹槽A上对应的通风口打开,所述的介质箱上的浮球触发上限开关,单向泵、电磁阀A、反向电磁阀门A、反向电磁阀门C停止工作,这段工作程序结束,坐垫上只有凹槽B单独工作,凹槽A曾经受压迫的部位休息,并且开始通风除湿,等设定的间隔时间结束后,控制器B触发常开开关B闭合,电磁阀B上的正端通过二极管B与单向泵、正向电磁阀门B、正向电磁阀门D上的正端并联后与控制器B中的正端电源连接,电磁阀B、单向泵、正向电磁阀门B、正向电磁阀门D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闭合的下限开关与控制器B中的负端电源连接,电磁阀B、单向泵、正向电磁阀门B、正向电磁阀门D同时工作,把介质箱中的介质输送回坐垫凹槽A,坐垫凹槽A上的膜(囊)由于正压作用,软膜或衬囊膨胀,所述的进风管与凹槽A组上对应的通风口封闭,所述的介质箱上的浮球触发下限开关,单向泵、电磁阀B、正向电磁阀门B、正向电磁阀门D停止工作,这段工作程序结束,此时坐垫上的凹槽A和凹槽B同时承重,待设定间隔时间到达后,控制器B触发常开开关C闭合,电磁阀C上的正端通过二极管C与单向泵、反向电磁阀门A、反向电磁阀门C上的正端并联后与控制器B中的正端电源连接,电磁阀C、单向泵、反向电磁阀门A、反向电磁阀门C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闭合的上限开关与控制器B中的负端电源连接,电磁阀C、单向泵、反向电磁阀门A、反向电磁阀门C同时工作,把坐垫凹槽B中的介质输送回介质箱,坐垫凹槽B上的膜(囊)由于负压作用,软膜或衬囊收缩,所述的进风管与凹槽B上对应的通风口打开,所述的介质箱上的浮球触发上限开关,单向泵、电磁阀C、反向电磁阀门A、反向电磁阀门C停止工作,这段工作程序结束,坐垫上只有凹槽A单独工作,凹槽B曾经受压迫的部位休息,并且开始通风除湿,待设定间隔时间到达后,控制器B触发常开开关D闭合,电磁阀D上的正端通过二极管D与单向泵、正向电磁阀门B、正向电磁阀门D上的正端并联后与控制器B中的正端电源连接,电磁阀D、单向泵、正向电磁阀门B、正向电磁阀门D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闭合的下限开关与控制器B中的负端电源连接后,电磁阀D、单向泵、正向电磁阀门B、正向电磁阀门D同时工作,把介质箱中的介质输送回坐垫凹槽B,坐垫凹槽B上的膜(囊)由于正压作用,软膜或衬囊膨胀,所述的进风管与凹槽B上对应的通风口封闭,所述的介质箱上的浮球触发下限开关,单向泵、电磁阀D、正向电磁阀门B、正向电磁阀门D停止工作,这段工作程序结束,此时坐垫上的凹槽A和凹槽B同时承重,等到设定的时间结束后,控制器B触发常开开关A闭合,开始重复循环上面四个工作过程,从而实现凹槽A、凹槽B交替变换承重的目的。

实施例5:

如图3所示,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控制装置是一个双向泵通过电源转换提供正反介质流,它包括控制器C,件号:36,所述的控制器C上的正常开开关A,件号:51、正常开开关B,件号:52、正常开开关C,件号:53、正常开开关D,件号:54上的一端与所述的控制器C中的正端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上的正端对应连接,所述控制器上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D上的一端与所述的控制器C中的负端电源连接,所述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C的另一端并联后与所述的介质箱中上限开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双向泵,件号:27上的正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正端通过单项回路上的二极管A、二极管C并联后与所述的双向泵的负端连接,所述的常开开关B、负常开开关D两端并联后与所述的介质箱中的下限开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双向泵上的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正端通过单项回路上的二极管B、二极管D并联后与所述的双向泵的正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分别与双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介质泵B与所述的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

工作原理为:控制器C可以使用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专利号:201520857520.4)或者使用芯片编程控制,在设定触发间隔时间上,依次触发正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A,正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B,正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C,正常开开关D、常开开关D的循环闭合,其工作过程在坐垫上的凹槽A、凹槽B同时充满介质,介质箱内上限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把控制器C的程序启动时间调至触发正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A前,设定好间隔时间后,启动控制程序,首先触发控制器C中的正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A闭合,电磁阀A上的负端与双向泵上的正端通过上限开关,经闭合的常开开关A与控制器C上的电源负端连接,电磁阀A上的正端通过闭合的正常开开关A与控制器C上的电源正端连接后,通过二极管A与双向泵负端连接,电磁阀A工作时,双向泵反向工作,把坐垫上凹槽A的介质输送到介质箱中,凹槽A上的软膜(囊)受负压影响而收缩,出风管与其对应的出风口打开,介质箱中的浮球触发上限开关,双向泵、电磁阀A停止工作,这段工作程序结束,坐垫上只有凹槽B单独工作,凹槽A曾经受压迫的部位休息,并且开始通风除湿,待设定间隔时间到达后,控制器C触发正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B闭合,电磁阀B上的负端与双向泵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下限开关,经闭合的常开开关B与控制器C上的电源负端连接。电磁阀B上的正端通过闭合的正常开开关B与控制器C上的电源正端连接后,通过二极管B与双向泵正端连接,电磁阀B工作时,双向泵正向工作,把介质箱中的介质输送到坐垫凹槽A中,凹槽A上的软膜(囊)受正压影响而膨胀,出风管与其对应的出风口关闭,介质箱中的浮球触发上限开关,双向泵、电磁阀B停止工作,这段工作程序结束,凹槽A、凹槽B同时承重,待设定间隔时间到达后,控制器C触发正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C闭合,电磁阀C上的负端与双向泵上的正端通过上限开关,经闭合的常开开关C与控制器C上的电源负端连接,电磁阀C上的正端通过闭合的正常开开关C与控制器C上的电源正端连接后,通过二极管C与双向泵负端连接,电磁阀C工作时,双向泵反向工作,把坐垫上凹槽B的介质输送到介质箱中,凹槽B上的软膜(囊)受负压影响而收缩,出风管与其对应的出风口打开,介质箱中的浮球触发上限开关,双向泵、电磁阀C停止工作,这段工作程序结束,坐垫上只有凹槽A单独工作,凹槽B曾经受压迫的部位休息,并且开始通风除湿,待设定间隔时间到达后,控制器C触发正常开开关D、常开开关D闭合,电磁阀D上的负端与双向泵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下限开关,经闭合的常开开关D与控制器C上的电源负端连接。电磁阀D上的正端通过闭合的正常开开关D与控制器D上的电源正端连接后,通过二极管D与双向泵正端连接,电磁阀D工作时,双向泵正向工作,把介质箱中的介质输送到坐垫凹槽B中,凹槽B上的软膜(囊)受正压影响而膨胀,出风管与其对应的出风口关闭,介质箱中的浮球触发上限开关,双向泵、电磁阀D停止工作,这段工作程序结束,凹槽A、凹槽B同时承重,等到设定的时间结束后,控制器C触发常开开关A闭合,开始重复循环上面四个工作过程,从而实现凹槽A、凹槽B交替变换承重的目的。

实施例6:

如图4所示,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控制装置方法是由真空泵30给低压罐28和高压罐29提供正负压,它包括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专利号:201520857520.4),所述的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专利号:201520857520.4)上的常开开关E,件号:56、常开开关F,件号:57、常开开关G,件号:58、常开开关H,件号:59分别控制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所述的真空泵上的正端通过所述的低压罐上的负压开关66与所述的高压罐上的正压开关55串联后与所述的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上的正端电源连接,真空泵的负端与所述的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的电源负端连接,正压管路上设有限正压开关62,负压管路上设有限负压开关61,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真空泵的负压端与低压罐连接,再通过限负压开关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真空泵的高压端与高压罐通过管路连接后再通过限高压开关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

工作原理为:由真空泵给低压罐、高压罐提供正负压的一种方法,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上常开开关的正端与电源正端连接,另一端与电磁阀A正端连接,电磁阀A的负端与控制器上的电源负端连接,低压罐、高压罐上设有压力开关,控制高压泵自动工作,预存正压和负压,首先把坐垫组上的凹槽A、凹槽B内充满介质,设定好间隔时间后,定时控制器按顺序先触发常开开关E闭合,电磁阀A打开,管路中的负压消失,限负压开关打开,凹槽A中的介质被负压罐抽回,凹槽A上的软膜(囊)在负压影响下收缩,进风管上所对应的出风口打开,负压罐中的负压迅速下降,负压开关闭合,正压开关上的压力上限是负压开关的倍数关系,通常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真空泵开始工作,当管路中的负压达到限负压开关的上限时,限负压开关闭合,真空泵工作到负压罐中的负压开关上限时,工作停止,完成这段工作程序,坐垫上只有凹槽B单独工作,凹槽A曾经受压迫的部位休息,并且开始通风除湿,待设定间隔时间到达后,程序控制器触发常开开关F闭合,电磁阀B打开,管路中的正压消失,限正压开关打开,高压罐中的介质被压力输送到坐垫上的凹槽A中,凹槽A上的软膜(囊)在正压影响下膨胀,进风管上所对应的出风口关闭,当正压开关与坐垫之间的管路达到一定压力时,限正压开关关闭,这段工作程序结束,此时坐垫组上的凹槽A、凹槽B同时承重,等到设定的间隔时间结束,定时控制器按顺序先触发常开开关G闭合,电磁阀C打开,管路中的负压消失,限负压开关打开,凹槽B中的介质被负压罐抽回,凹槽B上的软膜(囊)在负压影响下收缩,进风管上所对应的出风口打开,负压罐中的负压迅速下降,负压开关闭合,正压开关上的压力上限是负压开关的倍数关系,通常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真空泵开始工作,当管路中的负压达到限负压开关的上限时,负压开关闭合,真空泵工作到负压罐中的负压开关上限时,工作停止,完成这段工作程序。坐垫上只有凹槽A单独工作,凹槽B曾经受压迫的部位休息,并且开始通风除湿,待设定间隔时间到达后,程序控制器触发常开开关H闭合,电磁阀D打开,管路中的正压消失,限正压开关打开,高压罐中的介质被压力输送到坐垫上的凹槽B中,凹槽B上的软膜(囊)在正压影响下膨胀,进风管上所对应的出风口关闭,当正压开关与坐垫之间的管路达到一定压力时,限正压开关关闭,这段工作程序结束,此时坐垫组上的凹槽A、凹槽B同时承重,等到设定的时间结束后,控制器触发常开开关E闭合,开始重复循环上面四个工作过程,从而实现凹槽A、凹槽B交替变换承重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