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热式烧水茶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0762发布日期:2019-07-19 22:17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热式烧水茶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热式烧水茶盘。



背景技术:

目前,茶盘主要就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等器具的浅底器皿,并且现有的茶盘大多采用名贵的木材制成,其由茶盘本体、污水收集槽和面板组成,在面板上设置有排水槽,在污水收集槽上设置有排水口;并且市面上存在即热式的茶盘,都是将常温的水直接加热至100度。

但是,现有的这种即热式的茶盘存在以下缺陷:

将水从常温的水加热到度,沸腾的时候产生的噪声会很大,从而会导致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热式烧水茶盘,其能解决加热至沸水时,产生的噪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预热式烧水茶盘,包括茶盘本体、设置在茶盘本体上的水龙头和主控模块,所述茶盘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耦合器,所述第一耦合器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用于与一电茶壶进行通电,还包括设置于水龙头处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茶盘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二耦合器,所述第二耦合器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耦合器用于与一消毒锅进行通电。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用于将外部的水抽取至所述水龙头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水龙头出水处的温度传感器和水流量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水流量传感器均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为厚膜加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厚膜加热管的直径为22mm。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预热式烧水茶盘其通过二次加热的方式在不增加功率的前提下,不仅提高了烧水的速度,并且也降低了加热水产生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热式烧水茶盘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热式烧水茶盘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热式烧水茶盘的电路结构图。

附图标记:1、茶盘本体;2、水龙头;3、电茶壶;4、消毒锅;5、厚膜加热管;6、第一耦合器;7、第二耦合器;8、水泵;9、传感器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热式烧水茶盘,包括茶盘本体1、设置在茶盘本体1上的水龙头2、水泵8和主控模块,所述茶盘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耦合器6和第二耦合器7,所述第一耦合器6、第二耦合器7和水泵8均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6用于与一电茶壶3进行通电,从而使得电茶壶3内的加热模块进行工作,所述第二耦合器7用于与一消毒锅4进行通电,从而使得消毒锅4内的加热模块进行工作,所述水泵8用于将外部的水抽取至所述水龙头2处;一般的水泵8的入水口处连接有一桶装水,水泵8的出水口处连接有水龙头2的入水口;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先通过厚膜加热管5 将水加热至80-90度左右,然后水从水龙头2处流出至电茶壶3里,电茶壶3 再把水加热至沸腾然后以供饮用;采用这样的二次加热的方式相对于单独使用一次加热的方式来说,是可以提高烧水的速度,并且在整个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增加使用的功率,因为二次加热是先后通电工作的,这种方式可以降低了通过厚膜加热管5时加热水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于水龙头2处的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水流量传感器,所述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水流量传感器均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加热器为厚膜加热管5。所述厚膜加热管5的直径为22mm。该厚膜加热管5安装于水龙头2的入水口处,用于对进入水龙头2的水进行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水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水龙头2的出水口处,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水龙头2 出水口处的水的温度,所述水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水龙头2出水口的水的流量,主控模块根据设定的水温来控制水泵8的出水流量以及厚膜加热管5的加热功率,保证持续输出的水的温度符合设定要求。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的预热式烧水茶盘通过水泵8将外部的水抽取至水龙头2处,由于水龙头2的入水口处设置有厚膜加热管5,故而可以对抽入水龙头2的水进行加热;当到达水龙头2的出水口处时,通过传感器探头9,也即是温度传感器和水流量传感器来对水龙头2出水口处的水进行相应的检测;如果检测到的温度比预设的温度小,则通过主控模块来控制水泵8减小出水流量,或者通过主控模块来加大厚膜加热管5的加热功率以对水龙头2处的水进行充分的加热;由于从水龙头2流过的水只加热至80-90度,故而,还需要将水放至电茶壶3中进行加热,从而达到沸腾的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提高了烧水的速度,并降低了加热水至沸腾状态的噪声。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