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9008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卷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卷帘,尤指一种无拉绳的卷帘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无拉绳的卷帘结构,其是设一具容置槽的上梁,于容置槽的底端贯设若干穿绳孔,且两侧分别固设卷绳控制器及一固定座,并设一活动座置设于卷绳控制器及固定座间而可于容置槽内自由滑移,于上梁的底端固设一帘体及一下梁,且帘体及下梁的相对位置组设有收放绳并穿设于上梁的穿绳孔,该固定座及活动座并设有若干导滑件供每一收放绳绕设以达到导滑的目的,卷绳控制器设一传动绳,于传动绳的一端及活动座的一侧分别设一嵌块及一具嵌槽的定位凸块而可相互套嵌定位,令传动绳可与活动座及固定座所穿绕的收放绳相互形成连动,而仅需配合手部推、拉下梁产生的力道即可改变收放绳于活动座上的松紧状态而连动传动绳使两者间形成相互制衡状态,让使用者能轻松调整帘体的展开或收合位置。

详观上述已知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是归如下:其已知无拉绳的帘体结构整体组成的零件繁多且组装不便,造成该结构组成的成本较高,不具经济效益,亦具有维修的难度,且该帘体展开及收合的状态均是受卷绳控制器的掣动配合,造成该帘体结构的使用上,容易因卷绳控制器收放传动绳使内部旋转盘及扭力弹簧的作动而产生噪音,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及缺点。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卷帘结构。

一种卷帘结构,其包含:二枢接座、一第一转轴、一第二转轴以及一帘体,其中,该二枢接座是分别组设于一上轨两端,皆以一支撑板以及一内盖组合限制一转钮、一内轴以及一限位弹簧,该转钮是与该内轴卡掣连动,并于该支撑板对应该转钮设有一穿孔,而该内轴更设有一非圆孔状的穿设孔,再由内盖对应该穿设孔设有一穿孔,该限位弹簧为一涡卷弹簧并穿套于内轴外,且该限位弹簧两端部皆内弯设有一抵靠部与该内轴相抵靠,当该内轴由穿设孔施力扭转时,会撑张该限位弹簧而摩擦内盖形成煞车状态,该第一转轴一端设有一非圆柱状的结合柱与其中一枢接座的内轴组接,另一端则设有一内轴杆,该内轴杆至少设有一穿套孔以穿接一弹性绳,并通过该枢接座的转钮预先转动第一转轴形成弹性绳的扭紧状态,更由该内轴杆空转地套有一轴盖,另将该轴盖可旋转地罩设于该内盖,该第二转轴一端具有一非圆柱状的结合柱与另一枢接座的内轴组接,另一端则设有一内轴杆并空转地套有一轴套管,该轴套管是穿设有至少一穿掣孔供该弹性绳链接,另将该轴套管可转动地罩设于该内盖,该帘体一端连结一轴管并受该轴管卷收,另一端则设有一配重轴,再由该轴管与该轴盖以及该轴套管卡掣固定,通过上述结构,以构成一种卷帘结构。

其中,该内盖是外凸设有一凸轴端,并于内部形成一容室以供一转钮、一内轴以及一限位弹簧容置,该转钮一端设有工具孔与支撑板的穿孔相通,另一端则设有一肋板,该内轴外周具有一弧形凹部以供肋板卡掣作动,并于凹部的两侧端分别形成一挡部,该限位弹簧的二抵靠部皆容设于弧形凹部内,并限制于二挡部间。

其中,该二枢接座的支撑板垂直延伸设有一结合部,并通过该结合部与上轨组接固定。

其中,该轴盖是罩盖于其中一枢接座于内盖的凸轴端,并于轴盖内径及该内盖的凸轴端间设有至少一滚珠,且该轴盖外径更设有多个卡掣肋板,该轴套管是罩盖于另一枢接座于内盖的凸轴端,并于该轴套管外径设有多个卡掣肋板,又该帘体的轴管内径对应轴盖以及轴套管设有多个卡合肋条,以将轴管与轴盖及轴套管套掣固定。

其中,该第一转轴的内轴杆以及该第二转轴的轴套管间可视帘体大小对应设有多个穿套孔以及穿掣孔,并通过所述穿套孔以及穿掣孔穿接有多条弹性绳。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该帘体是通过第一、二转轴组设于二枢接座间,并由其中一枢接座的转钮连动内轴而转动第一转轴及弹性绳,以便能预先将该弹性绳卷曲扭紧以具有一卷收弹性,且该弹性绳的扭紧磅数与该配重轴形成制衡状态,同时经由二枢接座的内轴及限位弹簧的配合防止第一转轴反转回复,以构成一种无拉绳的卷帘结构,令该结构所需成本低廉且组立简易、方便,还能有效减少该卷帘开合作动所产生的声响,以增添居家环境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更是少了拉绳的垂放控制,避免孩童玩耍拉扯或是缠绕,大幅提升结构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述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先扭转弹性绳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枢接座经由转钮转动内轴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枢接座经由转钮转动内轴的作动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枢接座由内轴掣动形成煞车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枢接座由内轴掣动形成煞车的作动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帘体下拉展开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帘体展开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帘体上托卷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卷收状态侧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展开状态侧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卷帘结构,其包含:二枢接座 10、一第一转轴20、一第二转轴30以及一帘体40,其中,该二枢接座10 是分别组设于一上轨100两端,皆以一支撑板11以及一内盖12组合限制一转钮13、一内轴14以及一限位弹簧15,该内盖12是外凸设有一凸轴端121,并于内部形成一容室122以供一转钮13、一内轴14以及一限位弹簧15容置,该支撑板11对应该转钮13设有一穿孔111,该转钮13一端设有工具孔131与支撑板11的穿孔111相通,另一端则设有一肋板132,该内轴14外周具有一弧形凹部141以供该转钮13的肋板132卡掣作动,并于凹部141的两侧端分别形成一挡部142,该内轴14更设有一非圆孔状的穿设孔143,再由内盖12对应该穿设孔143设有一穿孔123,该限位弹簧15为一涡卷弹簧并穿套于内轴14外,且该限位弹簧15两端部皆内弯设有一抵靠部151,该二抵靠部151皆容设于弧形凹部141内,并限制于二挡部142间,该第一转轴20一端设有一非圆柱状的结合柱21与其中一枢接座10的内轴14组接,另一端则设有一内轴杆22,该内轴杆22至少设有一穿套孔221以穿接一弹性绳50,并通过该枢接座10的转钮13预先转动第一转轴20形成弹性绳50的扭紧状态,更由该内轴杆22空转地套有一轴盖23,另将该轴盖23可旋转地罩设于该内盖12,该第二转轴30 一端具有一非圆柱状的结合柱31与另一枢接座10的内轴14组接,另一端则设有一内轴杆32并空转地套有一轴套管33,该轴套管33是穿设有至少一穿掣孔331供该弹性绳50链接,另将该轴套管33可转动地罩设于该内盖12,该帘体40一端连结一轴管41并受该轴管41卷收,另一端则设有一配重轴42,又该轴管41内径设有多个卡合肋条411,再由该轴管41 与该轴盖23以及该轴套管33卡掣固定。

其结构的组成,再请参阅图1、图2配合图3、图4所示,该二枢接座10皆以内盖12的容室122依序组入一内轴14、一限位弹簧15以及一转钮13,该限位弹簧15是穿套于内轴14外,并将二抵靠部151容置于凹部141内,而该转钮13的肋板132亦同样容设于凹部141内,并限制于该限位弹簧15的二抵靠部151间,最后再将该内盖12组靠于支撑板11,同时将支撑板11的穿孔111与该转钮13的工具孔131相通可被插接正、反向转动,由于该转钮13的肋板132是限制于二抵靠部151间,当该二枢接座10由转钮13的工具孔131转动时,会以肋板132由内向外推动抵靠部151后再顶靠内轴14的挡部142,请同时参阅图5、图6所示,使该限位弹簧15形成卷收状态而缩小体积,进而随着该转钮13及该内轴14 于内盖12的容室122内转动,反之,当该二枢接座10由内轴14的穿设孔143端施力扭转时,则会先以凹部141的挡部142由外向内推动抵靠部 151,使该限位弹簧15被撑张而摩擦内盖12的容室122内壁形成煞车状态,请同时参阅图7、图8所示,令该内轴14无法被转动,再者,该二枢接座10是由支撑板11垂直延伸设有一结合部112,并通过该结合部112 与上轨100组接固定,该第一转轴20是与其中一枢接座10组接,并以一端的结合柱21通过内盖12的穿孔123与内轴14的穿设孔143插接固定,再以另一端的内轴杆22以穿套孔221穿接有至少一弹性绳50,且该内轴杆22是空转地套有一轴盖23,并将该轴盖23可转动地罩盖于内盖12的凸轴端121,另可于该轴盖23内径及该凸轴端121间设有至少一滚珠231,而该轴盖23外径更设有多个卡掣肋板232以供该帘体40的轴管41卡合固定,该第二转轴30是与另一枢接座10组接,并以一端的结合柱31通过内盖12的穿孔123与内轴14的穿设孔143插接固定,再以另一端的内轴杆32空转地套有一轴套管33,更以该轴套管33的穿掣孔331与该弹性绳50连接,又该轴套管33外径设有多个卡掣肋板332与帘体40的轴管 41卡合固定,同时将该轴套管33罩盖于另一枢接座10于内盖12的凸轴端121外,以将该帘体40固设于二枢接座10间,并经一上轨100组装结合,最后再由其中一枢接座10的转钮13连动内轴14而转动第一转轴20 及弹性绳50,由于弹性绳50另一端是固定于轴套管33并与该轴管41形成连动状态,以便能预先将该弹性绳50转动卷曲扭紧以具有一弹性,并将该弹性绳50的扭紧磅数与该配重轴42形成制衡状态,同时经由内轴14 及限位弹簧15的配合防止第一转轴20反转回复,综上所述,以完成该卷帘结构。

再者,该第一转轴20的内轴杆22以及第二转轴30的轴套管33间可视帘体40大小对应设有多个穿套孔221及穿掣孔331,并经由所述穿套孔 221以及穿掣孔331穿接有多条弹性绳50。

其结构实际使用的状态,续请参阅图9、图10所示,该帘体40是受轴管41卷收并限制于该轴盖23及轴套管33间,且该弹性绳50已经其中一枢接座10的转钮13转动具有一回收弹性,令该帘体40未施力下拉时,能确保其卷收状态,再者,当帘体40被下拉展开时,该轴管41俾会因帘体40的下拉而旋转连动该轴盖23及轴套管33,并分别于第一转轴20及第二转轴30上形成空转状态,由于该第一转轴20是受到该枢接座10固定而不能被转动,令该弹性绳50随着轴套管33旋转而再被卷曲增加扭紧磅数,且该配重轴42也因重力因素与该弹性绳50形成制衡状态,令使用者放开帘体40的配重轴42时,该帘体40不会回收而展开形成遮光状态。

反之,当帘体40经使用者上托配重轴42欲卷收帘体40时,再请参阅图11所示,由于帘体40下拉后又增加了弹性绳50的扭紧磅数,使得配重轴42经使用者上托减少重力影响时,能经由弹性绳50的弹性回复而卷收帘体40形成透光状态,且当配重轴42一经使用者脱离时,则会马上经由配重轴42与弹性绳50相制衡而停止卷收,能随意调整帘体40展开高度,提升实用性。

其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再请参阅图12、图13、图14所示,该帘体40 是依序交错设有透光部401以及遮光部402,该帘体40一端连结一轴管 41并受该轴管41卷收,再由帘体40的另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一配重轴42,并将该端部固设于上轨100,以形成一种双层帘体40的卷帘结构,当帘体 40被展开使用时,如图15、图16所示观之,还能通过透光部401及遮光部402的交错,达到调整光照的效果,让卷帘的使用更为方便且富具变化性,俾以提供较佳的透光、遮光效果。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该帘体40是通过第一、二转轴20、30组设于二枢接座10间,并由其中一枢接座10的转钮13连动内轴14而转动第一转轴20及弹性绳50,能预先将该弹性绳50 卷曲扭紧以具有一卷收弹性,且该弹性绳50的扭紧磅数与该配重轴42形成制衡状态,同时经由二枢接座10的内轴14及限位弹簧15的配合防止第一转轴20反转回复,以构成一种无拉绳的卷帘结构,令该结构所需成本低廉且组立简易、方便,还能有效减少该卷帘开合作动所产生的声响,以增添居家环境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更是少了拉绳的垂放控制,避免孩童玩耍拉扯或是缠绕,大幅提升结构使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的创作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实用新型未见于任何刊物,亦具新颖性,当符合专利法相关法条的规定,故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唯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