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开一体化纱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6140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开一体化纱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门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开一体化纱窗结构。



背景技术:

平开窗是在窗扇一侧安装铰链,与窗框相连接;可以设置为单扇、双扇,也可以为内开或者外开。平开窗结构简单,制作与安装方便,采光与通风效果好,应用非常广泛。平开窗具有开启面积大、通风好、密封性好、隔音、保温以及抗渗性能优良等优点。其中,内开式的平开窗方便于擦窗,外开式的平开窗开启时不占用室内空间。另外,平开窗也具有窗幅小、视野不开阔;外开式的平开窗开启需要占用墙外的空间,在刮大风时易受损,而内开式的平开窗占用一定的室内空间,而且使用纱窗也不方便,开窗时使用纱窗、窗帘等也不方便。

现有的平开窗通常都不带纱窗,配置的一些卷帘纱窗等也是质量不稳定,容易损坏。后装的纱窗也是拼凑很难与原窗配合,且颜色也不会一致,影响美观,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开一体化纱窗结构,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使施工成本更低,安装更简便,生产效率更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平开一体化纱窗结构,包括若干玻璃板、纱网、左边框、右边框、中竖体、中横体、上边框以及下边框,所述左边框、所述右边框、所述中竖体、所述中横体、所述上边框和所述下边框形成框体结构;所述玻璃板通过双面贴、结构胶安装在扇料中,所述扇料与所述右边框、所述中竖体、所述中横体、所述上边框连接;所述玻璃板通过双面贴、结构胶安装在所述左边框和所述下边框;所述纱网通过纱窗扇和纱窗框设置在所述上边框、所述中竖体、所述中横体和所述右边框之间;所述纱网位于室内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板与所述左边框连接位置设置有扣条,所述扣条与所述玻璃板之间设置所述结构胶。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板与所述扇料之间设置有扣条,所述扣条与所述玻璃板之间设置所述结构胶;所述中竖体的上端与所述扇料连接,所述纱窗框通过固定螺钉安装在所述中竖体的下端,所述纱网通过所述固定螺钉安装在纱窗扇中,在纱网和所述纱窗扇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和密封圈;所述纱窗框和所述纱窗扇配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中竖体与所述扇料之间设置有第一执手,与所述中竖体连接的所述纱窗框和所述纱窗扇之间设置有第二执手。

进一步的,所述纱窗扇设置有纱窗扣条,所述纱窗扣条与所述纱网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密封胶条。

进一步的,所述扇料与所述右边框、所述中竖体、所述中横体、所述上边框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条;所述纱窗框与所述纱窗扇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胶条。

进一步的,所述中横体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玻璃板,所述玻璃板通过所述扇料与所述中横体上侧连接,所述扇料和所述中横体上侧之间设置有铰链;所述纱网通过所述纱窗框和所述纱窗扇与所述中横体上侧连接,在所述纱窗框和所述纱窗扇之间设置有铰链。

进一步的,所述上边框下侧并列设置有所述玻璃板和所述纱网,所述玻璃板通过所述扇料与所述上边框下侧连接,所述扇料和所述上边框下侧之间设置有铰链;所述纱网通过所述纱窗框和所述纱窗扇与所述上边框下侧连接,在所述纱窗框和所述纱窗扇之间设置有铰链。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通过同时设置玻璃板和纱网,并将通过玻璃板外开,纱网内开设置,在中竖体上设置第一执手和第二执手,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平开一体化纱窗结构能够实现纱网和玻璃板的良好结合,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安装方便并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通过第一执手和第二执手能够分别锁紧玻璃板和纱网,从而防止儿童擅自打开窗户,发生意外事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开一体化纱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开一体化纱窗的左边框截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开一体化纱窗的中竖体截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开一体化纱窗的右边框截面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开一体化纱窗的中横体截面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开一体化纱窗的上边框截面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开一体化纱窗的下边框截面结构图;

图中,10-玻璃板,20-纱网,30-左边框,40-右边框,50-中竖体,60-中横体,70-上边框,80-下边框,90-铰链;11-双面贴,12-结构胶,13-扣条,14-扇料,15-第一密封胶条,16-第一执手;21-第二密封胶条,22-密封圈,23-固定螺钉,24-纱窗扣条,25-纱窗扇,26-纱窗框,27-第三密封胶条,28-第二执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附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开一体化纱窗结构,包括若干玻璃板10、纱网20、左边框30、右边框40、中竖体50、中横体60、上边框70以及下边框80,所述左边框30、所述右边框40、所述中竖体50、所述中横体60、所述上边框70和所述下边框80形成框体结构;所述玻璃板10通过双面贴11、结构胶12安装在扇料14中,所述扇料14与所述右边框40、所述中竖体50、所述中横体60、所述上边框70连接;所述玻璃板10通过双面贴11、结构胶12安装在所述左边框30和所述下边框80;所述纱网20通过纱窗扇25和纱窗框26设置在所述上边框70、所述中竖体50、所述中横体60和所述右边框40之间;所述纱网20位于室内一侧。

其中,所述玻璃板10与所述左边框30连接位置设置有扣条13,所述扣条13与所述玻璃板10之间设置所述结构胶12。

其中,所述玻璃板10与所述扇料14之间设置有扣条13,所述扣条13与所述玻璃板10之间设置所述结构胶12;所述中竖体50的上端与所述扇料14连接,所述纱窗框26通过固定螺钉23安装在所述中竖体50的下端,所述纱网20通过所述固定螺钉23安装在纱窗扇25中,在纱网20和所述纱窗扇25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21和密封圈22;所述纱窗框26和所述纱窗扇25配合。

其中,在所述中竖体50与所述扇料14之间设置有第一执手16,与所述中竖体50连接的所述纱窗框26和所述纱窗扇25之间设置有第二执手28。

其中,所述纱窗扇25设置有纱窗扣条24,所述纱窗扣条24与所述纱网20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密封胶条21。

其中,所述扇料14与所述右边框49、所述中竖体50、所述中横体60、所述上边框70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条15;所述纱窗框26与所述纱窗扇25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胶条27。

其中,所述中横体60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玻璃板10,所述玻璃板10通过所述扇料14与所述中横体60上侧连接,所述扇料14和所述中横体60上侧之间设置有铰链90;所述纱网20通过所述纱窗框26和所述纱窗扇25与所述中横体60上侧连接,在所述纱窗框26和所述纱窗扇25之间设置有铰链90。

其中,所述上边框70下侧并列设置有所述玻璃板10和所述纱网20,所述玻璃板10通过所述扇料14与所述上边框70下侧连接,所述扇料14和所述上边框70下侧之间设置有铰链90;所述纱网20通过所述纱窗框26和所述纱窗扇25与所述上边框70下侧连接,在所述纱窗框26和所述纱窗扇25之间设置有铰链90。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排”、“列”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实用新型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连”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