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的移动竹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8977发布日期:2018-07-20 17:44阅读:1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拼接式的移动竹椅。



背景技术:

竹子由于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制作,竹椅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竹制家具。但目前市面上的竹椅大多由椅背、坐垫和椅脚构成(如申请号为201120259980.9的实用新型申请所公开的一种竹椅),其结构固定不变,难以根据需要调节高度。同时,其椅脚共有四个,使用时,当其中一个被损坏时,会导致整个竹椅结构不稳定,难以再使用,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可调,使用灵活而方便的拼接式的移动竹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拼接式的移动竹椅,包括布面、布面框、底座和包边结构,布面框外周边沿设有卡槽,卡槽外侧设有包边结构,布面覆盖于布面框上,且布面边沿嵌入卡槽后,通过包边结构卡紧固定;布面框底部设有底座,底座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拼接的多层折弯竹板。

所述包边结构包括包边主体和木螺钉,布面框外周边沿向外延伸有侧边底板,侧边底板的外边沿上垂直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布面框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卡槽;包边结构安装时,包边主体的截面呈倒置L形,包边主体的顶边覆盖于卡槽上方,包边主体的侧边与固定板之间通过木螺钉固定连接。安装时,将布面覆盖于布面框上,然后将布面边沿置入卡槽,通过包边主体将布面拉紧,最后通过木螺钉将位于卡槽外侧的固定板、布面和包边主体锁紧固定。使用时,可以通过木螺钉的拆装,可快速实现布面的拆卸或安装,方便布面更换或清洗。

所述底座中,任意相邻的两层折弯竹板之间通过卡柱和凹槽进行卡嵌固定,位于上层的折弯竹板底部嵌有卡柱,位于下层的折弯竹板顶部设有凹槽,两层折弯竹板固定连接时,卡柱嵌入凹槽中。安装时,将上层折弯竹板上的卡柱直接嵌入下层折弯竹板上的凹槽中即可固定,当其中某层折弯竹板有损坏的情况下,可将该层折弯竹板抽出,加入新的折弯竹板替换即可,维护方便。

所述布面框呈封闭式的S型结构,布面框的材料为竹片。

所述布面框的长度为1100mm,布面框最宽处的宽度为835mm,布面框最窄处的宽度为513mm。该尺寸结构可满足两人同时乘坐,且弹性好,用户乘坐的舒适感较佳。

所述底座中,各层折弯竹板的整体均呈中断式的S型结构,各层折弯竹板分别包括两个半片状竹板,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各层折弯竹板的整体长度逐渐减小。其中,各层折弯竹板之间,位于不同层的相邻两个半片状竹片错落分布,即中断处的长度错落不等,以使竹椅的整体支撑力达到最佳状态,且其重量达到最轻,方便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共有九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和底层;

其中,第一层的整体长度为1035mm,第二层的整体长度为990mm,第三层的整体长度为958mm,第四层的整体长度为940mm,第五层的整体长度为925mm,第六层的整体长度为916mm,第七层的整体长度为905mm,第八层的整体长度为894mm,底层的整体长度为886mm。其中,底座的层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竹椅高度进行增加或减少,使用灵活。

所述布面为多个正方形或/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小布块拼接缝制成的百家布。其外形美观,且形成的椅面弹性好,乘坐舒适度佳。

上述拼接式的移动竹椅使用时,先安装其底座,将上层折弯竹板上的卡柱直接嵌入下层折弯竹板上的凹槽中即可固定;逐层叠加形成底座后,将布面覆盖于布面框上,然后将布面边沿置入卡槽,通过包边主体将布面拉紧,最后通过木螺钉将位于卡槽外侧的固定板、布面和包边主体锁紧固定,再通过布面框底部的卡柱嵌入第一层折弯竹板上的凹槽,使布面框与底座也固定连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拼接式的移动竹椅采用竹片拼接的形式形成底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竹片的层数,使底座高度跟随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同时,底座中任意相邻的两层折弯竹片之间采用卡柱和凹槽相配合的连接形式,可实现快速装卸,当其中某层折弯竹板有损坏的情况下,可将该层折弯竹板抽出,加入新的折弯竹板替换即可,维护方便。

本拼接式的移动竹椅的椅面采用布面框与布面拼接组合,并设置包边结构进行固定,使用时,通过包边结构中木螺钉的拆装,可快速实现布面的拆卸或安装,方便布面更换或清洗。

本拼接式的移动竹椅的长度及宽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不仅可用于单人乘坐,也可满足两人或多人同时乘坐,布面采用百家不制作而成,其弹性好,乘坐舒适度佳,外形也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拼接式的移动竹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分解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分解图。

图5为布面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上述各图中,各附图标记所示如下:1为布面框,2为第一层,3为第二次,4为第三层,5为第四层,6为第五层,7为第六层,8为第七层,9为第八层,10为底层,11为底座,12为凹槽,13为卡柱,14为包边主体,15为木螺钉,16为卡槽,17为布面,18为固定板,19为侧边底板,L1为布面框的长度,L2为布面框最宽处的宽度,L3为布面框最窄处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拼接式的移动竹椅,如图1-3所示,包括布面17、布面框1、底座11和包边结构,布面框外周边沿设有卡槽,卡槽外侧设有包边结构,布面覆盖于布面框上,且布面边沿嵌入卡槽后,通过包边结构卡紧固定;布面框底部设有底座,底座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拼接的多层折弯竹板。其中,包边结构包括包边主体14和木螺钉15,布面框外周边沿向外延伸有侧边底板19,侧边底板的外边沿上垂直设有固定板18,固定板与布面框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卡槽16;包边结构安装时,包边主体的截面呈倒置L形,包边主体的顶边覆盖于卡槽上方,包边主体的侧边与固定板之间通过木螺钉固定连接。安装时,将布面覆盖于布面框上,然后将布面边沿置入卡槽,通过包边主体将布面拉紧,最后通过木螺钉将位于卡槽外侧的固定板、布面和包边主体锁紧固定。使用时,可以通过木螺钉的拆装,可快速实现布面的拆卸或安装,方便布面更换或清洗。

如图4所示,底座中,任意相邻的两层折弯竹板之间通过卡柱13和凹槽12进行卡嵌固定,位于上层的折弯竹板底部嵌有卡柱,位于下层的折弯竹板顶部设有凹槽,两层折弯竹板固定连接时,卡柱嵌入凹槽中。安装时,将上层折弯竹板上的卡柱直接嵌入下层折弯竹板上的凹槽中即可固定,当其中某层折弯竹板有损坏的情况下,可将该层折弯竹板抽出,加入新的折弯竹板替换即可,维护方便。

如图5所示,布面框呈封闭式的S型结构,布面框的材料为竹片。本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布面框的长度L1为1100mm,布面框最宽处的宽度L2为835mm,布面框最窄处的宽度L3为513mm。该尺寸结构可满足两人同时乘坐,且弹性好,用户乘坐的舒适感较佳。

底座中,各层折弯竹板的整体均呈中断式的S型结构(如图1或图2所示),各层折弯竹板分别包括两个半片状竹板,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各层折弯竹板的整体长度逐渐减小。其中,各层折弯竹板之间,位于不同层的相邻两个半片状竹片错落分布,即中断处的长度错落不等,以使竹椅的整体支撑力达到最佳状态,且其重量达到最轻,方便移动。

底座共有九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和底层;其中,第一层的整体长度为1035mm,第二层的整体长度为990mm,第三层的整体长度为958mm,第四层的整体长度为940mm,第五层的整体长度为925mm,第六层的整体长度为916mm,第七层的整体长度为905mm,第八层的整体长度为894mm,底层的整体长度为886mm。其中,底座的层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竹椅高度进行增加或减少,使用灵活。

布面为多个正方形或/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小布块拼接缝制成的百家布。其外形美观,且形成的椅面弹性好,乘坐舒适度佳。

上述拼接式的移动竹椅使用时,先安装其底座,将上层折弯竹板上的卡柱直接嵌入下层折弯竹板上的凹槽中即可固定;逐层叠加形成底座后,将布面覆盖于布面框上,然后将布面边沿置入卡槽,通过包边主体将布面拉紧,最后通过木螺钉将位于卡槽外侧的固定板、布面和包边主体锁紧固定,再通过布面框底部的卡柱嵌入第一层折弯竹板上的凹槽,使布面框与底座也固定连接即可。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内容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