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6648发布日期:2018-09-07 22:0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置物品的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置物架。



背景技术:

置物架是采用底板及支柱组合而成放置杂物的一种架子,多由条形支架支撑着,再加以底板作承托,造型独特,设计灵巧,洁净亮丽,开放式的设计,令储物一眼可见,是收纳家居及小物品的好帮手。此款新型产品为多功能置物架,装卸简便,无需借助工具装配拆卸;具有超强承载力,经久耐用,安全保障;收纳能力强大,充分利用空间;实用性强,适合多种场合;加上各种配件,可组合成各种功能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市面现有产品:1、样式品种较单一,无法满足多场合、多功能需要;2、多为简易单薄,承载力及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3、多为螺丝或螺栓锁紧固定,需借助工具装配,组装使用繁琐不方便;4、多数扩展功能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置物架,可以有效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置物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四根上支撑管、与上支撑管连接的四根下支撑管和横向设置的若干个承载面,所述四根上支撑管的底部与四根下支撑管对接的连接头,连接头上设有开槽,上支撑管与下支撑管之间通过连接头配对连接,所述下支撑管的底部均设有调整脚,所述上支撑管和下支撑管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围绕支撑管外壁的凹槽,所述上支撑管和下支撑管上设有用于支撑起支撑面的支撑件,该支撑件由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构成,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块和卡口,同时在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内侧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凹槽配对安装的凸槽,所述承载面包括由上往下依次平行设置在支撑管上的正拉网承载面、反拉网承载面、正铁板承载面、反铁板承载面、正网片承载面和反网片承载面,正拉网承载面、反拉网承载面、正铁板承载面、反铁板承载面、正网片承载面与反网片承载面的四角处分别套入支撑管并由上支撑管和下支撑件支撑起。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六种不同结构的承载面,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任意搭配,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无需工具即可安装,多种组合满足多种需求,适用多种场合。

作为优选地,所述正拉网承载面包括第一框架和正拉层,该第一框架由四条方管构成,均对应在四条方管的两端开切有焊接弧面,同时在焊接弧面设有用于套入支撑件的正拉网锥筒,该方管之间通过正拉网锥筒进行焊接固定,从而拼合形成一体,所述正拉层的四角处往内凹设有与正拉网锥筒配对的连接弧面,所述正拉层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一护边,该第一护边往下形成第一折边,所述正拉层的前后边沿设有向下折的第二折边,正拉层通过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与第一框架的内上沿焊接固定,从而使正拉层的上表面与第一框架的表面为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反拉网承载面包括包括第二框架和反拉层,该第二框架由四条方管构成,均对应在四条方管的两端开切有焊接弧面,同时在焊接弧面设有用于套入支撑件的反拉网锥筒,该方管之间通过反拉网锥筒进行焊接固定,从而拼合形成一体,所述反拉层的四角处往内凹设有与反拉网锥筒配对的连接弧面,该反拉层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二护边,该第二护边往下形成第三折边,所述反拉层的前后边沿设有设有往下折的第四折边,反拉层通过第三折边和第四折边与第二框架的内下沿焊接固定,从而使反拉层的下表面与第二框架的底面为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正铁板承载面包括第三框架和正铁板层,该第三框架由四条方管构成,均对应在四条方管的两端开切有焊接弧面,同时在焊接弧面设有用于套入支撑件的正铁板锥筒,该方管之间通过正铁板锥筒进行焊接固定,所述正铁板层的四角处往内凹设有与正铁板锥筒配对的连接弧面,正铁板层的四边缘设有向下折设有第五折边,正铁板层通过第五折边与第三框架的内上沿焊接固定,从而使正铁板层的上表面与第三框架的表面为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反铁板承载面包括第四框架和反铁板层,该第四框架由四条方管构成,均对应在四条方管的两端开切有焊接弧面,同时在焊接弧面设有用于套入支撑件的反铁板锥筒,该方管之间通过反铁板锥筒进行焊接固定,所述反铁板层的四角处往内凹设有与反铁板锥筒配对的连接弧面,反铁板层的四边缘设有往下折叠的第六折边,反铁板层通过第六折边与第四框架的内下沿焊接固定,从而使反铁板层的下表面与第二框架的底面为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正网片承载面包括第五框架和正网片层,该第五框架由四条方管构成,均对应在四条方管的两端开切有焊接弧面,同时在焊接弧面设有用于套入支撑件的正网片锥筒,该方管之间通过正网片锥筒进行焊接固定,所述正网片层的四角处往内凹设有与正网片锥筒配对的连接弧面,所述正网片层平行设置在第五框架内且与第五框架的内上沿焊接固定,从而使正网片层的上表面与第五框架的表面为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反网片承载面包括第六框架和反网片层,该第六框架由四条方管构成,均对应在四条方管的两端开切有焊接弧面,同时在焊接弧面设有用于套入支撑件的反网片锥筒,该方管之间通过反网片锥筒进行焊接固定,所述反网片层的四角处往内凹设有与反网片锥筒配对的连接弧面,所述反网片层平行设置在第五框架内且与第五框架的内下沿焊接固定,从而使反网片层的下表面与第六框架的底面为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或第六框架的一侧设有用于挂置挂钩的挂钩孔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可结合拉网、铁板、铁线等不同平面,赋予产品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种实际需求;

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框架采用方管连接,具有超强承载力及稳定性,使用安全,美观大方;

3)该方管边框冲孔设计,可选挂边钩或挂钩,功能丰富,方便实用;

4)采用卡式设计,无需借助工具装配拆卸,层与层之间高度自由调节、且可以向上无限延伸;

5)本实用新型的工艺简单,调整焊接位置即可形成具有方便放平大件物品,超强承重能力的正网,也可形成方便放多件小件物品,防倾倒的反网,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拉网承载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铁板承载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网片承载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支撑管与下支撑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支撑管,2为下支撑管,3为连接头,4为开槽,5 为调整脚,6为凹槽,7为第一夹片,8为第二夹片,9为卡块,10 为卡口,11为凸槽,12为第一框架,13为正拉层,14为正拉网锥筒,15为第一折边,16为第二折边,17为第二框架,18为反拉层,19 为反拉网锥筒,20为第三框架,21为正铁板层,22为正铁板锥筒, 23为第五折边,24为第四框架,25为反铁板层,26为反铁板锥筒, 27为第五框架,28为正网片层,29为正网片锥筒,30为第六框架, 31为反网片层,32为反网片锥筒,33为挂钩孔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参照图1~图7,本方案中的一种多功能置物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四根上支撑管1、与上支撑管1连接的四根下支撑管2 和横向设置的若干个承载面,所述四根上支撑管1的底部与四根下支撑管2对接的连接头3,连接头3上设有开槽4,上支撑管1与下支撑管2之间通过连接头3配对连接,所述下支撑管2的底部均设有调整脚5,所述上支撑管1和下支撑管2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围绕支撑管外壁的凹槽6,所述上支撑管1和下支撑管2上设有用于支撑起支撑面的支撑件,该支撑件由第一夹片7和第二夹片8构成,第一夹片7 和第二夹片8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块9和卡口10,同时在第一夹片7 和第二夹片8的内侧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凹槽6配对安装的凸槽11,所述承载面包括由上往下依次平行设置在支撑管上的正拉网承载面、反拉网承载面、正铁板承载面、反铁板承载面、正网片承载面和反网片承载面,正拉网承载面、反拉网承载面、正铁板承载面、反铁板承载面、正网片承载面与反网片承载面的四角处分别套入支撑管并由上支撑管1和下支撑件支撑起。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六种不同结构的承载面,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任意搭配,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无需工具即可安装,多种组合满足多种需求,适用多种场合;采用方形管材,方管端面为切弧面,可与锥筒紧密相贴,焊接后具有超强承重能力,使用安全,美观大方;铁板采用四边折边设计,四角切弧面,与方管边框焊接牢固美观。

其中,所述正拉网承载面包括第一框架12和正拉层13,该第一框架12由四条方管构成,均对应在四条方管的两端开切有焊接弧面,同时在焊接弧面设有用于套入支撑件的正拉网锥筒14,该方管之间通过正拉网锥筒14进行焊接固定,从而拼合形成一体,所述正拉层 13的四角处往内凹设有与正拉网锥筒14配对的连接弧面,所述正拉层13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一护边,该第一护边往下形成第一折边15,所述正拉层13的前后边沿设有向下折的第二折边16,正拉层13通过第一折边15和第二折边16与第一框架12的内上沿焊接固定,从而使正拉层13的上表面与第一框架12的表面为同一水平线上。

其中,所述反拉网承载面包括包括第二框架17和反拉层18,该第二框架17由四条方管构成,均对应在四条方管的两端开切有焊接弧面,同时在焊接弧面设有用于套入支撑件的反拉网锥筒19,该方管之间通过反拉网锥筒19进行焊接固定,从而拼合形成一体,所述反拉层18的四角处往内凹设有与反拉网锥筒19配对的连接弧面,该反拉层18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二护边,该第二护边往下形成第三折边,所述反拉层18的前后边沿设有设有往下折的第四折边,反拉层18通过第三折边和第四折边与第二框架17的内下沿焊接固定,从而使反拉层18的下表面与第二框架17的底面为同一水平线上。

其中,所述正铁板承载面包括第三框架20和正铁板层21,该第三框架20由四条方管构成,均对应在四条方管的两端开切有焊接弧面,同时在焊接弧面设有用于套入支撑件的正铁板锥筒22,该方管之间通过正铁板锥筒22进行焊接固定,所述正铁板层21的四角处往内凹设有与正铁板锥筒22配对的连接弧面,正铁板层21的四边缘设有向下折设有第五折边23,正铁板层21通过第五折边23与第三框架20的内上沿焊接固定,从而使正铁板层21的上表面与第三框架 20的表面为同一水平线上。

其中,所述反铁板承载面包括第四框架24和反铁板层25,该第四框架24由四条方管构成,均对应在四条方管的两端开切有焊接弧面,同时在焊接弧面设有用于套入支撑件的反铁板锥筒26,该方管之间通过反铁板锥筒26进行焊接固定,所述反铁板层25的四角处往内凹设有与反铁板锥筒26配对的连接弧面,反铁板层25的四边缘设有往下折叠的第六折边,反铁板层25通过第六折边与第四框架24的内下沿焊接固定,从而使反铁板层25的下表面与第二框架17的底面为同一水平线上。

其中,所述正网片承载面包括第五框架27和正网片层28,该第五框架27由四条方管构成,均对应在四条方管的两端开切有焊接弧面,同时在焊接弧面设有用于套入支撑件的正网片锥筒29,该方管之间通过正网片锥筒29进行焊接固定,所述正网片层28的四角处往内凹设有与正网片锥筒29配对的连接弧面,所述正网片层28平行设置在第五框架27内且与第五框架27的内上沿焊接固定,从而使正网片层28的上表面与第五框架27的表面为同一水平线上。

其中,所述反网片承载面包括第六框架30和反网片层31,该第六框架30由四条方管构成,均对应在四条方管的两端开切有焊接弧面,同时在焊接弧面设有用于套入支撑件的反网片锥筒32,该方管之间通过反网片锥筒32进行焊接固定,所述反网片层31的四角处往内凹设有与反网片锥筒32配对的连接弧面,所述反网片层31平行设置在第六框架30内且与第六框架30的内下沿焊接固定,从而使反网片层31的下表面与第六框架30的底面为同一水平线上。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12、第二框架17、第三框架20、第四框架24、第五框架27或第六框架30的一侧设有用于挂置挂钩的挂钩孔位3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置物架,采用的结构新颖,六种不同结构的承载面,可以组合为六层以上的承载面,也可以是两层、三层、四层或更多,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任意搭配将设计成,正网承载或反网承载的结构,承载结构具方便放平大件物品,超强承重能力;反网结构有围边,方便放多件小件物品,防滑落,整体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无需工具即可安装,多种组合满足多种需求,适用多种场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