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砂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8178发布日期:2018-08-07 22:02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紫砂壶。



背景技术: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的陶土工艺品,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紫砂开始制成壶,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紫砂壶的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并且耐烧,冬天置于温火上烧茶,壶也不易爆裂,紫砂壶以其特有品质成为雅俗共赏,饮茶品茗的最佳茶具,然而几百年来,紫砂壶花色品种虽不断翻新,但现有的紫砂壶只是在外观形状上有所改变,仍为传统普通彻茶用的茶具,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紫砂壶,可以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紫砂壶,包括壶体和盖于壶体上的壶盖,所述壶体的一侧设有壶嘴,壶体的另一侧设有壶把,壶体上设有与壶嘴相连通的出水孔,该出水孔处设有过滤层,所述壶盖上部设有手柄,手柄上设有气孔,壶盖盖于壶体后,使气孔与壶体内连通,所述壶体内设有过滤胆,过滤胆的侧壁分布有若干个过滤孔,位于过滤胆的底面设有第一磁块,所述壶体的内部底面设有设有第二磁块,在第二磁块的表面覆盖有磁块盖板,所述壶体的底部延伸有底托,底托的底面设有与平面物体接触的齿状结构,所述壶体的两侧表面镶嵌有感温变色体,感温变色体的表面设有图案或文字,所述壶体的前侧,位于壶体与壶嘴的连接处设有一透明窗。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壶把上包囊有隔热层。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该隔热层由硅胶材料构成。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壶盖的表面覆盖有荧光粉层。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感温变色体由感温变色油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新型紫砂的壶体内设有两块磁块,茶水经过磁化处理后,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2、在壶体外表面设有感温变色体,在使用过程中能根据感温变色体的颜色就可以判断茶水的温度,可避免烫伤事件的发生,同时能体现出所设置的各种图案、文字,随着温度变化不同颜色,不但增加了紫砂壶的欣赏性,提高了紫砂壶的身价,更提高了品茶者的乐趣,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3、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壶盖的表面覆盖有荧光粉层,在夜间能发荧光,渲染了茶艺的炫酷,给所在场所点缀环境气氛,增加美观,给人们增添一种光彩照人的动感,大大增加所在场所的情趣,不失为充满生机的环境气氛很好的点缀;

4、本实用新型的壶体与壶嘴的连接处设有一个透明窗,通过透明窗更方便地观察到茶壶内部的情况,可避免用手打开壶盖造成烫伤事件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1为壶体,2为壶盖,3为壶嘴,4为壶把,5为手柄,6为气孔,7为过滤胆,8为过滤孔,9为第一磁块,10为第二磁块,11为底托,12为感温变色体,13为透明窗,14为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参照图1~图2,本方案中的一种紫砂壶,包括壶体1和盖于壶体1上的壶盖2,所述壶体1的一侧设有壶嘴3,壶体1的另一侧设有壶把4,壶体1上设有与壶嘴3相连通的出水孔,该出水孔处设有过滤层,所述壶盖2上部设有手柄5,手柄5上设有气孔6,壶盖2盖于壶体1后,使气孔6与壶体1内连通,所述壶体1内设有过滤胆7,过滤胆7的侧壁分布有若干个过滤孔8,位于过滤胆7的底面设有第一磁块9,所述壶体1的内部底面设有设有第二磁块10,在第二磁块10的表面覆盖有磁块盖板,所述壶体1的底部延伸有底托11,底托11的底面设有与平面物体接触的齿状结构,在与茶具桌面接触时,起到了防滑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强整个壶体1的强度,所述壶体1的两侧表面镶嵌有感温变色体12,所述感温变色体12由感温变色油墨制成,能根据感温变色体12的颜色就可以判断茶水的温度,可避免烫伤事件的发生,同时能体现出所设置的各种图案、文字,随着温度变化不同颜色,不但增加了紫砂壶的欣赏性,提高了紫砂壶的身价,更提高了品茶者的乐趣,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为了能够方便地观察到壶体1内的情况,在壶体1的前侧,即是壶体1与壶嘴3的连接处设有一透明窗13。

所述壶把4上包囊有隔热层14,可避免烫伤事件的发生,同时可增强手握时的舒适度,该隔热层14由硅胶材料构成。

另外,所述壶盖2的表面覆盖有荧光粉层,在夜间能发出荧光色,渲染了茶的炫酷,给所在场所点缀环境气氛,增加美观,给人们增添一种光彩照人的动感,大大增加所在场所的情趣,不失为充满生机的环境气氛很好的点缀。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