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9881发布日期:2018-08-24 17:3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中所用折叠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折方便、便于携带,而且能置于床上使用的多功能折叠椅。



背景技术:

由于折叠椅在收合状态下可以节省空间,而现如今人们的生活空间又越来越宝贵,所以折叠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座椅工具。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折叠椅大部分功能单一,例如不适合放在床上使用,而且现有的折叠椅的折叠机构要么过于复杂,操作困难,生产成本高,要求过于简单,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而又能在多场合环境中应用的多功能折叠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折叠椅,包括靠背框架、座椅框架以及两个支腿,所述靠背框架、座椅框架以及两个支腿分别包括横杆部和配置在所述横杆部两端且向同一方向延伸的两侧杆部,所述座椅框架和所述靠背框架通过靠背收折机构连接,通过所述靠背收折机构,所述靠背框架可相对所述座椅框架呈一定角度张开或折叠在一起的状态;所述座椅框架和所述两个支腿通过支腿收折机构连接,通过该支腿收折机构,所述两个支腿可相对所述座椅框架呈张开以支撑所述座椅框架或交叉收合在一起的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椅采用框架式结构,靠背框架、座椅框架以及两个支腿均包括横杆和设置在横杆两侧的侧杆,容易组装,其次,座椅框架和靠背框架之间的靠背收折机构与座椅框架和支腿之间的支腿收折机构,二者独立运行,可单独操作靠背收折机构或支腿收折机构,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对靠背和支腿的单独调节,如可单独把折叠椅放置在床上或炕上,此时,单独收合支腿收折机构即可,靠背还可继续使用,使用方便,功能多样化。

较佳地,所述靠背收折机构包括两个连接件及两个第一靠背支撑机构,所述两个连接件分别用于将所述靠背框架的两侧杆部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两侧杆部轴连接,通过所述连接件,所述靠背框架可相对所述座椅框架前后转动90°;所述第一靠背支撑机构包括向所述座椅框架侧杆部延伸并与呈中空管状的所述座椅框架的侧杆部插接的连接部和由所述连接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抵顶部,当所述靠背框架向下倾斜时,所述靠背框架的侧杆部与所述第一靠背支撑件的第一抵顶部抵顶,限制所述靠背框架进一步运动。

较佳地,所述靠背收折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靠背支撑机构的连接部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侧杆部连接处的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用于调整所述连接部进入所述座椅框架侧杆部的行程。

较佳地,所述锁止件为大致呈V型结构的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座椅框架的侧杆部内,该锁止件的背部与所述第一靠背支撑机构的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锁止件开口处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三凸起部,所述座椅框架侧杆部上轴向间隔设置若干与所述第三凸起部对应的通孔。

较佳地,所述靠背收折机构包括两个连接件及第二靠背支撑机构,所述两个连接件分别用于将所述靠背框架的两侧杆部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两侧杆部轴连接,通过所述连接件,所述靠背框架可相对所述座椅框架前后转动90°;所述第二靠背支撑机构为一条状连接件,该第二靠背支撑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侧杆部轴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钩挂部,沿所述靠背框架的侧杆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钩挂部相适配的第一凸起部。

较佳地,所述靠背收折机构包括两个连接件第三靠背支撑机构,所述两个连接件分别用于将所述靠背框架的两侧杆部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两侧杆部轴连接,通过所述连接件,所述靠背框架可相对所述座椅框架前后转动90°;所述第三靠背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靠背框架的两侧杆部轴连接的第一支撑架和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的两侧杆部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沿所述座椅框架的侧杆部轴向设置有若干限位槽,当所述靠背框架向后倾斜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背部可固定支撑在所述限位件的限位槽内。

较佳地,所述靠背收折机构包括所述靠背收折机构包括两个连接件第四靠背支撑机构,所述两个连接件分别用于将所述靠背框架的两侧杆部的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两侧杆部轴连接,通过所述连接件,所述靠背框架可相对所述座椅框架前后转动90°;所述第四靠背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靠背框架的两侧杆部轴连接的第二支撑架和于所述座椅框架后部设置的卡缝,当所述靠背框架呈倾斜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背部卡在所述卡缝中。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侧杆部固定连接的U型件,所述座椅框架的侧杆部置于所述U型件内,所述U型件通过销轴与所述靠背框架的侧杆部连接。

较佳地,所述靠背收折机构包括向所述靠背框架外侧弯曲的呈弧形结构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向所述座椅框架的侧杆部轴向延伸的转动连接部和向所述靠背框架的侧杆部轴向延伸的固定连接部,所述转动连接部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侧杆部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靠背框架的侧杆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连接部外侧的第二抵顶部,所述第二抵顶部用于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侧杆部抵顶,以保持所述靠背框架的倾斜张开状态。

较佳地,所述支腿收折机构包括分别把所述两个支腿的两个侧杆部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侧杆部转动连接的呈条形的四个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自由端设有第二钩挂部,所述支腿的侧杆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钩挂部相适配的第二凸起部。

较佳地,所述支腿收折机构包括一双联卡合机构,所述双联卡合机构包括通过轴连接的第四连接件及第五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远离转轴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腿的侧杆部和所述座椅框架的侧杆部轴连接,所述双联卡合机构还包括分别于所述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上处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卡合部和卡合配合部,所述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相对转动到180°位置时,所述卡合部和所述卡合配合部相卡接,限制所述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进一步转动。

较佳地,所述支腿收折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框架内侧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两侧杆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以及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座椅框架的横杆部形成可拆卸连接的U型卡件,位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座椅框架的横杆部的U型卡件相对设置,所述U型卡件的开口处设有锁合件,所述锁合件用于将所述支腿的横杆部与所述支撑杆或所述支腿的横杆部与所述座椅框架的横杆部锁合在所述U型卡件的卡槽中,所述两个支腿的横杆部位于由所述支撑杆、所述座椅框架的两个侧杆部和横杆部组成的框体的内侧。

较佳地,所述支腿收折机构包括与所述座椅框架固定连接的支撑板,以及至少两个U型卡件,所述两个U型卡件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两个支腿的横杆部分别置于所述两个U型卡件的卡槽中;所述两个支腿的侧杆部通过转轴连接。

较佳地,所述U型卡件有设置为四个,分为两组,两两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较佳地,所述支腿收折机构包括与所述座椅框架固定连接的支撑板,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的U型卡件,所述两个U型卡件并行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支腿的横杆部置于所述两个U型卡件的卡槽中,另一个所述支腿的两个侧杆部的端部分别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两个侧杆部轴连接,所述两个支腿的侧杆的中部呈交叉状轴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椅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锁止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1中沿A-A向的平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椅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双联卡合机构呈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双联卡合机构呈折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椅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椅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二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第二连接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椅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椅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椅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椅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椅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结构特征、实现原理及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折叠椅,如图1至图15所示,包括靠背框架1、座椅框架2以及两个支腿3,靠背框架1、座椅框架2以及两个支腿2分别包括横杆部1a、2a、3a和配置在横杆部1a、2a、3a两端且向同一方向延伸的两侧杆部1b、2b、3b,座椅框架2和靠背框架1通过靠背收折机构连接,通过靠背收折机构,靠背框架1可相对座椅框架2呈一定角度张开或折叠在一起的状态;座椅框架2和两个支腿3通过支腿收折机构连接,通过该支腿收折机构,两个支腿3可相对座椅框架2呈张开以支撑座椅框架2或交叉收合在一起的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椅采用框架式结构,靠背框架1、座椅框架2以及两个支腿3均包括横杆部1a、2a、3a和设置在横杆部1a、2a、3a两侧的侧杆部1b、2b、3b,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横杆部1a、2a、3a与侧杆部1b、2b、3b一体成型,侧杆部1b、2b、3b由横杆部1a、2a、3a的两端弯折延伸而成,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容易组装;其次,座椅框架2和与靠背框架1之间的靠背收折机构和座椅框架2和支腿3之间的支腿收折机构,二者独立运行,可单独操作靠背收折机构或支腿收折机构,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对靠背和支腿的单独调节,如可单独把折叠椅放置在床上或炕上,此时,单独收合支腿收折机构即可,靠背还可继续使用,使用方便,功能多样化。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在该实施例中,靠背收折机构包括两个连接件10,两个连接件10分别用于将靠背框架1的两侧杆部1b与座椅框架2的两侧杆部2b通过销轴连接,通过两个连接件10,靠背框架1可相对座椅框架2前后转动90°。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10为U型件,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置于该U型件内,即该U型件卡在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上,U型件的两侧壁上设置有一对通孔,在该通孔中设置有销轴,U型件通过销轴与靠背框架1的侧杆部1b连接,这样,通过拉动靠背框架1的横杆部1b即可实现靠背框架1相对于座椅框架2的前后转动。

请再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靠背收折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一靠背支撑机构11,以支撑侧杆部1b保持在某一个倾斜角度的状态。第一靠背支撑机构11包括向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延伸并与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插接的连接部110和由连接部110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抵顶部111,当靠背框架1向下倾斜时,靠背框架1的侧杆部1b与第一靠背支撑机构11的第一抵顶部111抵顶,限制靠背框架1进一步运动。由于第一靠背支撑机构11与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插接,本实施例中的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安装时,第一靠背支撑机构11的连接部110插入固定在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的空腔中,安装和拆卸方便。

为了方便调节靠背框架1的倾斜角度,以提高舒适度的需要,本实施例中的靠背收折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靠背支撑机构11的连接部110与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连接处的锁止件12,请参阅图3,锁止件12用于调整连接部110进入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的行程。在本实施例中,该锁止件12为大致呈V型结构的一弹性件,设置在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的空腔中,且该锁止件12与第一靠背支撑机构11的连接部110固定连接,锁止件12开口处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三凸起部120,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上轴向间隔设置若干与第三凸起部120对应的通孔112。使用时,先把该锁止件12的开口端送入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内,推动第一靠背支撑机构11的连接部110,带动锁止件12沿着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轴向移动,当锁止件12移动到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上的通孔112处时,锁止件12的第三凸起部120进入该通孔112,从而限定锁止件12的进一步移动,也即限制了第一靠背支撑机构11的进一步移动;当需要调节靠背框架1的倾斜角度时,首先拉起靠背框架1,使其与第一靠背支撑机构11的第一抵顶部111脱离,然后按压锁止件12上的两个第三凸起部120,使其缩回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的空腔内,然后推拉第一靠背支撑机构11的连接部110,当锁止件12移动到下一对通孔112处时,由于锁止件12两侧壁的弹性作用力,锁止件12的两个第三凸起部120重新进入通孔112,对第一靠背支撑机构11进行限位,如此反复,直到锁止件12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重新放下靠背框架1即可。使用上述靠背收折机构,不仅收合方便,而且还能轻松调节靠背框架1的倾斜角度,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靠背收折机构还可为如下结构:

请参阅图7,座椅框架2通过如实施例一中的两个连接件10连接靠背框架1,两个连接件10分别用于将靠背框架1的两侧杆部1b与座椅框架2的两侧杆部2b轴连接,通过连接件10,靠背框架1可相对座椅框架2前后转动90°,该连接件10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件10相同,所以对其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靠背收折机构通过第二靠背支撑机构13实行收合。第二靠背支撑机构13为一条状连接件,该第二靠背支撑机构13的一端与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通过销轴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钩挂部130,沿靠背框架1的侧杆部1b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与第二靠背支撑机构13的第一钩挂部130相适配的第一凸起部131。使用时,将靠背框架1展开,操作第二靠背支撑机构13的自由端,使其转动到合适的第一凸起部131时,将第一钩挂部130挂在第一凸起部131上,实现对靠背框架1的倾斜固定,当需要调整靠背框架1的倾斜角度时,只需把第一钩挂部130从第一凸起部131上退出,然后转动到其他的第一凸起部131上即可,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的靠背收折机构还可为如下结构:

请参阅图14,座椅框架2通过如实施例一中的两个连接件10连接,两个连接件10分别用于将靠背框架1的两侧杆部1b与座椅框架2的两侧杆部2b轴连接,通过连接件10,靠背框架1可相对座椅框架前后转动90°,该连接件10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件10相同,所以对其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靠背收折机构通过第三靠背支撑机构实行收合。第三靠背支撑机构包括与靠背框架1的两侧杆部1b轴连接的第一支撑架14和安装在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上的限位件15,限位件15上沿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轴向设置有若干限位槽150,当靠背框架1向后倾斜时,第一支撑架14的背部可固定支撑在限位件15的限位槽150。使用时,展开靠背框架1,将第一支撑架14的背部放置在限位件15上的限位槽150内,第一支撑架14可保持靠背框架1的稳定性。当需要调节靠背框架1的倾斜角度时,抬起靠背框架1,使第一支撑架14从限位槽150中脱离,然后把第一支撑架14放置在其他限位槽150中,由于限位件15上的若干限位槽150是沿着座椅框架2的前后方向设置的,所以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架14在限位件15上的不同限位槽150即可调节靠背框架1的倾斜角度,而且操作方便。

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靠背收折机构还可为如下结构:

请参阅图13,座椅框架2通过如实施例一中的两个连接件10连接,两个连接件10分别用于将靠背框架1的两侧杆部1b与座椅框架2的两侧杆部2b轴连接,通过连接件10,靠背框架1可相对座椅框架前后转动90°,该连接件10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件10相同,所以对其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靠背收折机构通过第四靠背支撑机构实行收合。第四靠背支撑机构包括与靠背框架1的两侧杆部1b轴连接的第二支撑架16和于座椅框架2后部设置的卡缝17,当靠背框架1呈倾斜张开状态时,第二支撑架16的背部卡在卡缝17中。本实施例中的卡缝17是通过在座椅框架2的后方,也即是靠背框架1倾斜的方向,设置与座椅框架2两个侧杆部2b连接的横杆,该横杆与座椅框架2的横杆部2b形成夹缝,即本实施例中的卡缝17。使用时,展开靠背框架1,转动第二支撑架16,使其置于卡缝17中,从而保持靠背框架1的稳定,采用这样的支撑结构,有效的提高了靠背框架1的稳定性。

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的靠背收折机构还可为如下结构:

请参阅图8至图10,本实施例中的靠背收折机构包括向靠背框架1外侧弯曲的呈弧形结构的第二连接件18,第二连接件18包括向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轴向延伸的转动连接部180和向靠背框架1的侧杆部1b轴向延伸的固定连接部181,转动连接部180与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通过销轴连接,固定连接部181与靠背框架1的侧杆部1b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18还包括设置在固定连接部181外侧的第二抵顶部18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抵顶部182与固定连接部181一体成型,由固定连接部181的外壁向外延伸而成。第二抵顶部182用于与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抵顶,以保持靠背框架1的倾斜张开状态。虽然本实施例中的靠背收折机构不能实现对靠背框架1的倾斜角度的调节,但是使用比较方便,使用时,只需向后拉动靠背框架1的横杆部1a即可,当靠背框架1展开时,第二连接件18的第二抵顶部182与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抵顶,使得靠背框架1不再进一步移动,从而保持靠背框架1的稳定的展开状态,收合方便。

上面论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靠背收折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分别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折叠椅的几种支腿收折机构。

实施例六,请参阅图1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支腿收折机构可为如下结构:支腿收折机构包括分别把两个支腿3的侧杆部3b与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转动连接的呈条形的四个第三连接件20,第三连接件20的自由端设有第二钩挂部210,每个支腿3的侧杆部3b均设置有与第二钩挂部210相适配的第二凸起部211。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支腿收折机构所采用的第三连接件20的结构与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靠背支撑机构13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以在此不再对该支腿收折结构的工作原理再作论述。

实施例七,本实用新型的支腿收折机构可还为如下结构:请参阅图4至图6,支腿收折机构包括一双联卡合机构22,双联卡合机构22包括通过轴连接的第四连接件220及第五连接件221,第四连接件220和第五连接件221远离转轴的一端分别与支腿3的侧杆部3b和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轴连接,双联卡合机构22还包括分别于第四连接件220和第五连接件221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卡合部222和卡合配合部223,第四连接件220和第五连接件221相对转动到180°位置时,卡合部222和卡合配合部223相卡接,限制第四连接件220和第五连接件221进一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卡合部222为卡槽,卡合配合部221为沿第五连接件221的端部的一部分延伸的卡片,使用时,展开多功能折叠椅的两个支腿3,支腿3的侧杆部3b和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分别把第四连接件220和第五连接件221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拉伸,当第四连接件220与第五连接件221被拉伸到呈180°位置时,第五连接件221上的卡片进入第四连接件220上的卡槽中,从而限制支腿3向同一方向的进一步转动,即实现对支腿3的稳定支撑;当需要收合时,相向拉动两个支腿3,卡片从卡槽中退出,完成收合,使用方便,而且生产成本低。

实施例八,本实用新型的靠背收折机构可还为如下结构:请参阅图11,支腿收折机构包括设置在座椅框架2内侧与座椅框架2的两侧杆部2b固定连接的支撑杆230,以及至少两个分别与支撑杆230和座椅框架2的横杆部2a形成可拆卸连接的U型卡件200,位于支撑杆230和座椅框架2的横杆部2a的U型卡件200相对设置,U型卡件200的开口处设有锁合件231,锁合件231用于将支腿3的横杆部3a与支撑杆230或支腿3的横杆部3a与座椅框架2的横杆部2b锁合在U型卡件200的卡槽中,两个支腿3的横杆部3a位于由支撑杆230、座椅框架2的两个侧杆部2b和横杆部2a组成的框体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杆230和座椅框架2的横杆部2a上各设置有两个U型卡件200,分别置于支撑杆230和座椅框架2的横杆部2b的两端,从而对支腿3牢固固定。锁合件231采用设置在U型卡件200开口处的螺钉,拆卸方便。使用时,拉动两个支腿3的侧杆部3b,使其展开,此时支腿3的横杆部3a在U型卡件200的卡槽中转动,当支腿3转动到完全打开状态时,支撑杆230和座椅框架2的横杆部2a阻挡支腿3继续转动,从而使支腿3保持在支撑状态,收合时,相向拉动支腿3即可,当需要在床上使用折叠椅时,可把U型卡件200上的螺钉拆除,即可拿下支腿,使用方便。

实施例九,本实用新型的支腿收折机构可还为如下结构:如图12所示,支腿收折机构包括与座椅框架2固定连接的支撑板200a,以及至少两个U型卡件200’,两个U型卡件200’的开口相对设置;两个支腿3的横杆部3a分别置于两个U型卡件200’的卡槽中;两个支腿3的侧杆部3b通过转轴交叉连接。在本实施例中,U型卡件200’设置有四个,分为两组,两两相对设置在支撑板200a上,使用时,转动两个支腿3,将两个支腿3的横杆部3a分别置于相对的两组U型卡件200’的卡槽中,由于相对的两组U型卡件200’的限制,使得两个支腿3保持在稳定的展开状态,收合时,转动两个支腿3,将其从U型卡件200’内取出即可。本实施例的支腿收折机构支撑稳定。

实施例十,本实用新型的支腿收折机构可还为如下结构:如图15所示,支腿收折机构包括与座椅框架2固定连接的支撑板200a”,以及至少两个与支撑板200a’固定连接的U型卡件200”,两个U型卡件200”并行设置,其中一个支腿3的横杆部3a置于两个U型卡件200”的卡槽中,另一个支腿3的两个侧杆部3b的端部分别与座椅框架2的两个侧杆部2b轴交叉连接,两个支腿3的侧杆部3b的中部呈交叉状轴连接。与实施例九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两个支腿3通过销轴交叉连接后,位于外侧的支腿3的两个侧杆部3b还通过销轴与座椅框架2的侧杆部2b连接,交叉连接的两个支腿3中位于内侧的支腿横杆部3a置于U型卡件200”的卡槽中,这样只需使用一组并行的U型卡件200”即可实现对座椅框架2的稳定支撑,而且收合时,支腿3无需从座椅框架2中拿掉,收纳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靠背收折机构和支腿收折机构的多功能折叠椅不仅收合方便,而且支撑稳定,结构简单,节省制造成本。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靠背收折机构和支腿收折机构均可单独工作,并不存在一定的配合关系,即上述任一种靠背收折机构可与任一种支腿收折机构配合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折叠椅。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