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8784阅读:913来源:国知局
防洪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建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洪门。



背景技术:

防洪门是一种用于阻挡洪水侵袭房屋的装置。

随着全球变暖愈来愈严重,极端天气越来越多,雨季洪水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城市中地势低的低洼区常常会受到洪水侵袭的威胁,现有技术的房门通常不具备抵御洪水进入房间内部的功能,因此在发生洪水或是内涝时,处于低地势的人们一般需要通过加固房门或是用沙袋来堵住门口,以便抵御洪水的侵袭。

上述方案虽然达到了抵御洪水侵袭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加固房门或是堆叠沙袋相对而言都较为麻烦,不便于人们操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洪门,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洪门,包括设置在墙体内的门框和铰接在门框内的门板,所述门框包括两个竖直且平行设置的侧边框、设置在两侧边框之间的上边框以及下边框,所述上边框设置于侧边框上端,所述下边框设置于侧边框下端,所述下边框上表面设置有防水门槛,所述防水门槛包括设置在门板前部的门槛主体和设置在门槛主体朝向门板一侧的第一防水橡胶垫,所述门板挤压并抵触于第一防水橡胶垫,两个所述侧边框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朝向墙体内部延伸,且所述通槽设置于门板前侧,所述通槽内设置有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横向滑移连接于通槽的防水板和设置在防水板朝向门板一侧的第二防水橡胶垫,所述第二防水橡胶垫抵触于门板,所述防水板下表面抵触于门槛主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发生洪水或是内涝灾害时,使用者可以将防水板滑移出通槽,之后只需将门板闭合,设置在防水板上的第二防水橡胶垫和设置在门槛上的第一防水橡胶垫就可以将门板与门框之间的间隙封住,从而防止水流进入房间,上述步骤操作简单,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槽背离门板一侧的边沿上设置通槽密封橡胶垫,所述通槽密封橡胶垫抵触于防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水流从进入通槽,从而保证防水板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边框上设置有防水板定位件用于对防水板定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水板滑移出通槽或是置于通槽时可以通过定位组件对其进行定位,避免其任意滑动影响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板定位件包括垂直穿设侧边框的定位件,所述防水板上开设有与定位件相契合的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件穿过侧边框卡合于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滑移定位件,决定定位件是否卡合于对应的定位槽内,从而决定防水板是否可以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延伸出侧边框的端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侧边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定位件延伸出侧边框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将定位件连接在侧边框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轻易滑动,影响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在第一弹簧可以伸缩,又不会影响定位件滑进或是滑出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防水板相背离一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防水板,另一端抵触于通槽延伸至墙体内部的末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将定位件取出定位槽后,防水板可以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具有滑出通槽的趋势,从而配合使用者使用,方便使用者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板包括主门板和铰接于主门板的备用门板,所述备用门板靠近上边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生洪水或是内涝时,既可以利用主门板配合防水门槛和防水组件阻止水流进入房间,又可以开启备用门板保证可以在必要时进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门板的后部铰接有备用梯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备用梯子配合使用者使用备用门板,从而方便使用者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下边框上设置防水门槛,在侧边框横向滑移防水组件,从而使用者可以利用门板配合防水门槛和防水组件阻止水流进入房间;门板包括主门板和铰接的备用门板,且备用门板设置在上部,从而既可以利用主门板配合防水门槛和防水组件阻止水流进入房间,又可以开启备用门板保证可以在必要时进出;在主门板的后部铰接备用梯子,从而可以利用备用梯子配合使用者使用备用门板,方便使用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用以展示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主要用以展示通槽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以辅助后续附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示意图,用以展示门槛和防水板的结构;

图5为图3的B部放大示意图,用以展示定位件的结构;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主要用以展示备用梯子的结构。

图中:1、门框;11、侧边框;12、上边框;13、下边框;2、门板;21、主门板;211、梯子容纳槽;22、备用门板;3、防水门槛;31、门槛主体;32、第一防水橡胶垫;4、防水组件;40、通槽;41、防水板;42、第二防水橡胶垫;43、把手;49、通槽密封橡胶垫;5、防水板定位件;51、定位件;52、定位槽;61、第一弹簧;62、第二弹簧;7、备用梯子;71、地面抵触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防洪门,参照图1和图2,包括固定连接在墙体内的门框1和通过铰链铰接在门框1内的门板2,其中门框1包括两个竖直且平行设置的侧边框11,在两个侧边框11之间焊接固定有上边框12以及下边框13,上边框12设置于侧边框11的上端,下边框13设置在侧边框11的下端。在下边框13的上部设置防水门槛3,防水门槛3设置于门板2的前部;在侧边框1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40,通槽40位于门板2前部,且朝向墙体内部延伸,在通槽40内滑移连接有防水组件4用于阻止水流从门板2和侧边框11之间的间隙进入房间。在门板2和门框1上设置有对应的锁具,保证门板2可以闭合于门框1。在洪水或是内涝灾害时,使用者先将防水组件4移出通槽40,再将门板2关闭就可以防止水流进入房间,上述操作相对便捷,方便使用者使用。

参照图3和图4,防水门槛3包括焊接固定在下边框13上表面的门槛主体31,门槛主体31的沿下边框1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设置于门板2前部;在门槛主体31朝向门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橡胶垫32,在门板2闭合时,第一防水橡胶垫32抵触于门板2,从而防止水流从门板2和下边框13之间进入房间。

参照图2和图4,通槽40的实际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且通槽40延伸至墙体的部分设置为由混凝土制成,避免水流通过墙体进入房间。防水组件4包括横向滑移连接于通槽40的防水板41,在防水板41朝向门板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橡胶垫42;在门板2闭合,且防水板41滑出通槽40时,第二防水橡胶垫42抵触于门板2,从而防止水流从门板2和侧边框11之间的间隙进入房间。进一步设置为防水板41的底面抵触于门槛主体31上表面,从而防水板41和门槛主体31共同构建密封结构防止水流进入房间。为进一步方便使用者操作,在两个防水板41相向一侧焊接固定把手43(标示于图3),从而使用者可以拿住把手43移动防水板41。

参照图3和图4,在通槽40(标示于图2)的开口位置,于背离门板2一侧的开口边沿上固定连接有通槽密封橡胶垫49,通槽密封橡胶垫49沿通槽40长度方向设置,且具有弹性。在防水板41完全处于通槽40内时,通槽密封橡胶垫49抵触于防水板41设置有把手43一侧;在防水板41滑移出通槽40后,通槽密封橡胶垫49抵触于防水板41背离门板2一侧,从而利用通槽密封橡胶垫49防止水流进入通槽40。

参照图2和图5,在侧边框11背离门板2一侧设置有防水板定位件5,防水板定位件5包括垂直穿设于侧边框11的定位件51,定位件51可以相对侧边框进行滑动,在防水板41上开设有与定位件51相契合的定位槽52,定位槽5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放水板41的横向两边沿,从而在防水板41置于通槽40内或是拉出通槽40使用时,可以通过将定位件51卡接于定位槽52的方式对防水板41进行定位,避免其轻易滑动影响使用效果。为进一步加强定位件51的使用效果,在定位件51延伸出侧边框11一端套设有第一弹簧61,第一弹簧61一端焊接固定于侧边框11,另一端焊接固定于定位件51延伸出侧边框11的端部,在第一弹簧61处于自然状态时,定位件51卡接于定位槽52,从而保证定位件5的定位效果。

参照图2,在两个防水板41相背离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62,第二弹簧62一端焊接固定于防水板41,另一端抵触于通槽40延伸至墙体内部的末端。在第二弹簧62处于自然状态时,使用者将定位件51(标示于图5)取出定位槽52,则防水板41在第二弹簧62的作用下滑出通槽40,从而方便使用者使用。

参照图1和图6,在门板包括主门板21和通过铰链铰接在主门板21上的备用门板22,备用门板22设置在靠近上边框12的位置,备用门板22的设置可以在利用主门21配合防水门槛3和防水组件4抵御水流进入房间同时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备用的出口,从而更符合实际需求,方便使用者使用。为配合备用门板22的使用,在主门板21的后部铰接有备用梯子7。在主门板21上开设有梯子容纳槽211,备用梯子7的上部纵向铰接于梯子容纳槽211,从而在备用梯子7不使用时,可以将其收回梯子容纳槽211内,减小占用空间。进一步的将备用梯子7设置为伸缩结构,在备用梯子7的下部设置地面抵触件71,地面抵触件71滑移连接于备用梯子7,且通过螺栓连接于备用梯子7;在使用时,使用者先将备用梯子7取出梯子容纳槽211,之后调节螺栓以便滑移地面抵触件71,此时将地面抵触件71抵触于地面即可进行使用。

在使用时,使用者先将定位件51移出定位槽52,之后拿住把手43将防水板41滑移出通槽40,并将定位件51卡接于对应的定位槽52内防止防水板41轻易滑动,之后将门板2闭合于门框1,此时门板2配合防水门槛3和防水组件4阻止水流进入房间,上述操作步骤简单便捷,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