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茶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4944发布日期:2019-02-15 20:06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茶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一体式茶桌。



背景技术:

茶文化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文化风俗。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发现和利用具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茶的饮用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属于社会交际、颐养身心的重要形式,形成独特的东方茶文化。

茶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有起伏,随着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交往日益密切,商务往来愈益频繁。有别于西方的咖啡文化,中国的商务社交多伴以茶文化的身影。于茶饮中实现商务交谈与待人接物,在我国十分普遍。

茶文化融合沏茶、赏茶、品茶等多重礼仪,茶道的要求与茶具的运用变得十分繁复。传统的家具桌案并不针对茶文化而设计,造成进行茶饮会谈的诸多不便,如茶具无处安放、茶水容易横流、分区不明等。此外,传统桌案多以点接触形式放置于地面,造成结构不稳,进一步加剧了杯中茶外溢、倾覆倒翻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茶桌,具有一体式的分区布置结构与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一体式茶桌,具有: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水平布置的主支撑面与设于所述主支撑面上的复数个支撑脚;

桌面,所述桌面与所述支撑脚远离所述主支撑面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主支撑面保持平行,所述桌面具有茶水处理区、加热装置安装部与茶具放置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支撑面具有水平布置的主支撑框体与设于所述主支撑框体内部的复数个第一加强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支撑框体具有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框条、第二框条、第三框条与第四框条,复数个所述第一加强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框条与所述第三框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桌面具有贯通所述桌面的第一开口,所述茶水处理区具有沿铅垂方向层叠布置的过滤面板与废水回收仓,所述过滤面板可拆卸地保持于所述第一开口上并具有用于隔离固定杂质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与所述废水回收仓连通,所述废水回收仓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接近所述支撑部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面板具有水平布置的面板框体及设于所述面板框体内部的面板体,所述面板体的上表面位于所述面板框体远离所述桌面上表面的一侧,所述面板体具有所述过滤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板体具有复数个面板条,复数个所述面板条于水平面内等距分布,相邻的所述面板条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所述过滤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水回收仓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于连接管道或接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桌面之间还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具有复数个布置于铅垂面内的第二加强杆,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桌面远离所述茶水处理区的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安装部为贯通所述桌面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桌面上表面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桌面的水平面积大于所述主支撑面的水平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支撑部具有主支撑面与支撑脚,主支撑面以面接触形式支撑于地面,具有更为稳固的支撑结构,支撑脚两端连接主支撑面与桌面而实现一体承载;

(2)桌面具有茶水处理区、加热装置安装部与茶具放置区,于一体式茶桌上实现分区设置,用户可通过一体式茶桌的一体结构实现茶水冲泡与废渣处理,具有丰富的一体功能。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体式茶桌的第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体式茶桌的第二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体式茶桌的过滤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一体式茶桌,0100-支撑部,0110-主支撑面,0111-主支撑框体,0111a-第一框条,0111b-第二框条,0111c-第三框条,0111d-第四框条,0112-第一加强杆,0120-支撑脚,0200-桌面,0210-第一开口,0220-加热装置安装部,0221-台阶部,0230-茶具放置区,0300-茶水处理区,0310-过滤面板,0311-面板框体,0311a-第一壁,0311b-第二壁,0311c-第三壁,0311d-第四壁,0312-面板体,0312a-面板条,0320-废水回收仓,0321-出水口,0400-加强部,0410-第二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一体式茶桌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一体式茶桌的优选实施例。但是,一体式茶桌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一体式茶桌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一体式茶桌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体式茶桌1000具有支撑部0100与桌面0200。其中,支撑部0100用于实现一体式茶桌1000的整体支撑,提供稳定的支撑结构;桌面0200用于实现泡茶与会客,提供一体化的茶饮招待功能。一体式茶桌1000的具体构造举其要者详述如下。

请结合参阅图1~2,支撑部0100具有主支撑面0110与复数个支撑脚0120,复数个支撑脚0120两端分别连接主支撑面0110与桌面0200,使主支撑面0110与桌面0200结合为一体。主支撑面0110放置于地面,并通过支撑脚0120而支撑桌面0200,起到承载作用。

其中,主支撑面0110水平布置,亦即与水平面保持平行,而可妥帖地支撑于地面,提供稳固的支撑结构。主支撑面0110可采用多种形状,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及其他形状。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主支撑面0110具有长方形外形,具有较为稳固的四边形受力结构与规则外观。

主支撑面0110可采用多种结构,如实心平板、框架结构等。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主支撑面0110具有主支撑框体0111与设于主支撑框体0111内部的复数个第一加强杆0112。于此,主支撑面0110具有框架结构,而具有较佳的承载能力与结构强度,同时有效地降低自重,减少用料而降低成本。

其中,主支撑框体0111水平布置。较佳地,主支撑框体0111具有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框条0111a、第二框条0111b、第三框条0111c与第四框条0111d,形成长方形框体结构。第一加强杆0112用于连接主支撑框体0111上相对的框条,较佳地,当相对的第一框条0111a与第三框条0111c为长方形的长边时,第一加强杆0112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框条0111a与第三框条0111c,对长方形的长边起到加强作用。

复数个第一加强杆0112可采用多种排布结构,依实际强度而设置于强度较为薄弱的地方。优选地,复数个第一加强杆0112于水平面内均匀分布,具有等距结构而避免应力集中。

如前所述,支撑脚0120用于连接主支撑面0110与桌面0200。一般地,复数个支撑脚0120分设于主支撑面0110面向桌面0200的一面,并沿主支撑面0110的外轮廓而布置,以提供平衡分布的支撑力。较佳地,支撑脚0120连接于主支撑框体0111上,以形成刚性连接的框架结构。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支撑脚0120至少为4个,分设于第一框条0111a、第二框条0111b、第三框条0111c与第四框条0111d中相邻二者的连接处,既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亦利于减少用料。进一步地,4个支撑脚0120沿铅垂方向布置。

一体式茶桌1000还具有作为功能区的桌面0200,桌面0200与支撑脚0120远离主支撑面0110的一端连接,并与主支撑面0110保持平行。同时桌面0200具有茶水处理区0300、加热装置安装部0220与茶具放置区0230,并可依实际需要增设其他功能分布区。

其中,茶水处理区0300用于供用户进行泡茶操作,可承受热水浸泡并可自动过滤茶渣。加热装置安装部0220用于安装加热装置,并可连接于外部水源而具有自动供水功能,实现一体式烧水加热。茶具放置区0230用于放置茶具及供客人饮用的茶水,并可放置其他物品用具,实现待客会谈功能。

茶水处理区0300可采用多种结构,如下沉式面板区或突出式面板区,并具有相应的过滤孔或过滤网。优选地,桌面0200具有贯通桌面0200的第一开口0210,茶水处理区0300具有沿铅垂方向层叠布置的过滤面板0310与废水回收仓0320。换言之,过滤面板0310设于废水回收仓0320上方,废水残渣经过滤面板0310过滤后,滤后废水进入废水回收仓0320而得以回收。

其中,过滤面板0310可采用多种安装结构,如与桌面0200一体连接结构、可拆卸结构等。优选地,过滤面板0310可拆卸地保持于第一开口0210上并具有用于隔离固定杂质的过滤部,过滤部与废水回收仓0320连通,废水回收仓0320设于第一开口0210接近支撑部0100的一侧。于此,过滤面板0310可轻易地被取下而进行清洗。

请结合参阅图3,过滤面板0310亦可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如滤网式构造或带过滤孔的实心板式结构。优选地,过滤面板0310具有水平布置的面板框体0311及设于面板框体0311内部的面板体0312,面板体0312的上表面位于面板框体0311远离桌面0200上表面的一侧,面板体0312具有过滤部。

换言之,相较于面板体0312的上表面,面板框体0311的上表面更为接近桌面0200的上表面,面板体0312凹入于桌面0200内部以顺应水流的重力方向,以便废水可自动流向面板体0312并进入废水回收仓0320,并避免水分于桌面0200的上表面形成潴留。

优选地,面板框体0311具有导流作用。面板框体0311具有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导流壁0311a、第二导流壁0311b、第三导流壁0311c与第四导流壁0311d,形成棱台形状。由于面板框体0311具有棱台形状,棱锥底面为棱台底面,棱锥截面为棱台顶面,棱台底面的面积大于棱台顶面的面积。

换言之,面板框体0311的上端面的面积大于面板体0312的面积,且面板框体0311的上端面在面板体0312的投影轮廓将面板框体0311的下端面轮廓包围于其中。在该结构下,重力驱使水流自行从面板框体0311的上端流向面板体0312,并迅速进入废水回收仓0320,避免于面板框体0311及桌面0200发生水分潴留,保持桌面0200干净整洁。

面板体0312可采用多种结构,如栅栏式、网格式结构等。优选地,面板体0312具有复数个面板条0312a,相邻的面板条0312a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过滤部。

具体地,复数个面板条0312a可依实际需要排布,如起伏分布、共面分布等,以形成过滤部而仅容废水通过,实现固液分离而便于清理。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复数个面板条0312a于水平面内等距分布,面板体0312具有均匀的过滤间隙。

废水回收仓0320用于容纳废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而杜绝渗漏。优选地,废水回收仓0320设有出水口0321,出水口0321用于连接管道或接头,以实现废水的自行外流回收。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出水口0321还可设有单向阀,避免废水逆流。

优选地,支撑部0100与桌面0200之间还具有加强部0400,用于进一步加强支撑部0100与桌面0200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强部0400具有复数个布置于铅垂面内的第二加强杆0410,加强部0400设于桌面0200远离茶水处理区0300的一端。

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杆0410沿铅垂方向自支撑部0100向桌面0200延伸。优选地,茶水处理区0300与加热装置安装部0220设置于桌面0200接近第一框条0111a的一侧,第二加强杆0410设于桌面0200接近第三框条0111c的一侧。复数个第二加强杆0410沿第三框条0111c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对作为长边的第三框条0111c提供加强作用,使桌面0200的支撑结构进一步增强。同时,加强部0400设置于第三框条0111c上,有助于增强一体式茶桌1000的封闭性,避免客人的腿部对主支撑面0110造成破坏。

优选地,加热装置安装部0220为贯通桌面0200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具有台阶部0221,台阶部0221位于第二开口远离桌面0200上表面的一侧。

具体地,加热装置安装部0220用于安装加热装置,如电磁炉、电热水壶等,以便直接进行水加热而提供泡茶用的开水。第二开口具有台阶部0221,台阶部0221可用于卡接加热装置,以供加热装置实现嵌入式安装,使桌面0200的上表面保持平整。

优选地,桌面0200的水平面积大于主支撑面0110的水平面积。

具体地,桌面0200与主支撑面0110之间具有上大下小的形状,使一体式茶桌1000具有较为宽广的使用面积。桌面0200的轮廓伸出于主支撑面0110之外,使用户的下肢得到更好的放置,用户可更为贴合地安坐于一体式茶桌1000的周侧。

以上所述的支撑部0100与桌面0200可采用各种材料制成,较佳地,可采用实木材料制成,更为切合茶文化的主题特征,并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与观赏价值。其中,废水回收仓0320可采用塑料制成,并可拆卸地自桌面0200取下。

进一步优选,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第一框条0111a的长度不小于支撑脚0120的长度的2倍,进一步优化一体式茶桌1000的结构强度。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