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6844发布日期:2019-02-01 19:5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



背景技术:

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携式。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

目前所使用的吸尘器中,特别是卧式吸尘器中,都会使用到尘杯。现在所使用的尘杯结构,基本上都会采用圆筒形的结构设计,内部安装有过滤部,灰尘在尘杯内螺旋行进,这种尘杯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一些大颗粒的灰尘很容易进入到过滤部中,堵塞过滤部,从而影响吸尘器的整体吸尘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防止过滤部堵塞的吸尘器的尘杯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其包括杯体,杯体内设置有过滤部,杯体具有第一杯体单元和第二杯体单元,第一杯体单元和第二杯体单元沿着杯体的轴向对接,第一杯体单元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杯体单元的横截面面积,第二杯体单元的横截面呈椭圆形,第二杯体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盖体,盖体上设置有台阶面。

进一步地,上述盖体的一端具有球形部,第二杯体单元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座,球形部卡接于卡座内。

进一步地,上述球形部与卡座之间形成腔室,腔室的纵截面呈梯形。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杯体单元的侧壁上形成凸出部,凸出部的纵截面呈M形。

进一步地,上述凸出部与第一杯体单元之间通过斜坡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设置了杯体,杯体内设置有过滤部,杯体具有第一杯体单元和第二杯体单元,第一杯体单元和第二杯体单元沿着杯体的轴向对接,第一杯体单元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杯体单元的横截面面积,第二杯体单元的横截面呈椭圆形,第二杯体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盖体,盖体上设置有台阶面;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进,利用第一杯体单元和第二杯体单元所形成的改进后结构,利用将第二杯体单元内更大的容积,增大进风量,使得大颗粒灰尘可以掉落在尘杯的底部,不进入到过滤部内,从而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过滤部的堵塞,从而提升吸尘器的整体吸尘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其包括杯体1,杯体1内设置有过滤部11,杯体1具有第一杯体单元12和第二杯体单元13,第一杯体单元12和第二杯体单元13沿着杯体1的轴向对接,第一杯体单元12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杯体单元13的横截面面积,第二杯体单元13的横截面呈椭圆形,第二杯体单元13的底部设置有盖体14,盖体14上设置有台阶面141。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设置了杯体,杯体内设置有过滤部,杯体具有第一杯体单元和第二杯体单元,第一杯体单元和第二杯体单元沿着杯体的轴向对接,第一杯体单元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杯体单元的横截面面积,第二杯体单元的横截面呈椭圆形,第二杯体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盖体,盖体上设置有台阶面;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进,利用第一杯体单元和第二杯体单元所形成的改进后结构,利用将第二杯体单元内更大的容积,增大进风量,使得大颗粒灰尘可以掉落在尘杯的底部,不进入到过滤部内,从而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过滤部的堵塞,从而提升吸尘器的整体吸尘效果。

继续参见图1,盖体14的一端具有球形部142,第二杯体单元13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座131,球形部142卡接于卡座131内;球形部142与卡座131之间形成腔室132,腔室132的纵截面呈梯形。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进,可以保证盖合的紧密性。

继续参见图1,第二杯体单元13的侧壁上形成凸出部133,凸出部133的纵截面呈M形;凸出部133与第一杯体单元12之间通过斜坡面134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进,可以保证盖合的紧密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