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紧急救生功能的旅行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5806发布日期:2019-03-05 17:5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紧急救生功能的旅行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被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紧急救生功能的旅行被。



背景技术:

羽绒被的填充物主要是羽绒,羽绒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成片状的叫羽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

对于喜欢户外旅行的人群来说,被子是必要物品,由于户外环境多样,因人们时常遇到涨水等情况,这些情况均需要相应的救生装置才能让旅行者脱险,而由于携带能力的限制,人们很少携带过多的救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紧急救生功能的旅行被,包括被子本体,所述本体本体主要由被套以及被芯构成,所述被套由上被套和下被套构成,且上被套和下被套分别套在被芯的上下端,且上被套和下被套的套口位置采用子母扣实现扣合固定,因此被芯在套被套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分段操作,这样整体更加方便;所述下被套的下边沿位置设有一开口,且所述开口位置缝合有拉链,利用拉链实现该开口位置的开启关闭,此时可以将被芯从被套里快速抽出,这样上被套与下被套之间便可以不用拆分,整体在快速收纳的过程中更加方便;所述上被套的上表面设有多条管状气囊,管状气囊之间通过软管实现内部互通,且该软管与管状气囊的接触位置通过注胶的形式密封;所述管状气囊的左右侧边通过缝合布条与上被套缝合固定,且管状气囊构成的气囊组还连接有充气管,充气管的端部位置固定有充气嘴,且充气管上安装有气阀,利用充气嘴接车载充气泵等充气装置,此时待管状气囊鼓胀后便可关闭气阀,于此同时在管状气囊的作用下,整个上被套便可具有较好的漂浮效果;所述管状气囊构成的气囊组的两侧设有肩带,肩带缝合在上被套上,在实际野营的过程中,在入睡之前事先将管状气囊充满气,此时当户外出现涨水的情况时,使用者仅需将上被套单独拆卸下来,然后利用肩带将整个上被套背负在身上,此时管状气囊起到救生衣的作用,同时管状气囊的充气结构可以起到对使用者背部的保护,防止自然灾害时部分飞溅的碎石对患者背部造成伤害,从而使得整体起到紧急救生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被套以及下被套均采用涤纶材质制成,整体吸水量少,不会造成使用者水中出现增重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状气囊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状气囊与上被套之间呈间隔设置,使用者可以将管状气囊套在前胸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被芯优选采用羽绒被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实际野营的过程中,在入睡之前事先将管状气囊充满气,此时当户外出现涨水的情况时,使用者仅需将上被套单独拆卸下来,然后利用肩带将整个上被套背负在身上,此时管状气囊起到救生衣的作用,同时管状气囊的充气结构可以起到对使用者背部的保护,防止自然灾害时部分飞溅的碎石对患者背部造成伤害,从而使得整体起到紧急救生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被套、2-被芯、3-拉链、4-肩带、5-管状气囊、6-充气嘴、7-充气管、8-气阀、9-下被套、10-子母扣、11-缝合布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紧急救生功能的旅行被,包括被子本体,所述本体本体主要由被套以及被芯2构成,所述被套由上被套1和下被套9构成,且上被套1和下被套9分别套在被芯2的上下端,且上被套1和下被套9的套口位置采用子母扣10实现扣合固定,因此被芯2在套被套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分段操作,这样整体更加方便;所述下被套9的下边沿位置设有一开口,且所述开口位置缝合有拉链3,利用拉链3实现该开口位置的开启关闭,此时可以将被芯2从被套里快速抽出,这样上被套1与下被套9之间便可以不用拆分,整体在快速收纳的过程中更加方便;所述上被套1的上表面设有多条管状气囊5,管状气囊5之间通过软管实现内部互通,且该软管与管状气囊5的接触位置通过注胶的形式密封;所述管状气囊5的左右侧边通过缝合布条11与上被套1缝合固定,且管状气囊5构成的气囊组还连接有充气管7,充气管7的端部位置固定有充气嘴6,且充气管7上安装有气阀8,利用充气嘴6接车载充气泵等充气装置,此时待管状气囊5鼓胀后便可关闭气阀8,于此同时在管状气囊5的作用下,整个上被套1便可具有较好的漂浮效果;所述管状气囊5构成的气囊组的两侧设有肩带4,肩带4缝合在上被套1上,在实际野营的过程中,在入睡之前事先将管状气囊5充满气,此时当户外出现涨水的情况时,使用者仅需将上被套1单独拆卸下来,然后利用肩带4将整个上被套1背负在身上,此时管状气囊5起到救生衣的作用,同时管状气囊5的充气结构可以起到对使用者背部的保护,防止自然灾害时部分飞溅的碎石对患者背部造成伤害,从而使得整体起到紧急救生的作用。

所述上被套1以及下被套9均采用涤纶材质制成,整体吸水量少,不会造成使用者水中出现增重的情况。

所述管状气囊5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所述管状气囊5与上被套1之间呈间隔设置,使用者可以将管状气囊5套在前胸位置。

所述被芯2优选采用羽绒被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实际野营的过程中,在入睡之前事先将管状气囊5充满气,此时当户外出现涨水的情况时,使用者仅需将上被套1单独拆卸下来,然后利用肩带4将整个上被套1背负在身上,此时管状气囊5起到救生衣的作用,同时管状气囊5的充气结构可以起到对使用者背部的保护,防止自然灾害时部分飞溅的碎石对患者背部造成伤害,从而使得整体起到紧急救生的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