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2099发布日期:2019-06-21 23:3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对就座于椅子的用户的坐姿进行判别,使其改正为正确的坐姿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椅子是由支撑于地面的腿部、用于支撑胳膊的扶手部、及用于支撑用户后背的靠背部构成,用于给用户坐在所述座板部上部的结构。

学生和上班族的情况下,为了学习和处理业务,就座于椅子的时间较长,并且最近学生和上班族就座于椅子的时间有增加的趋势。长时间就座于椅子的情况下采取的姿势错误时,会引发椎间盘、肌肉痛等多种疾病。

但是,现有的椅子不能判断用户的坐姿是否正确,当用户持续以错误姿势就座时会发生椎间盘、肌肉痛等的疾病,严重时还需接受脊椎矫正。

并且,普通人的情况下无法判别椅子上的坐姿是否为正确姿势,因此很难正确地矫正用户的坐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大韩民国注册专利第10-1028369号(2011.04.04.注册)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就座于椅子的用户的坐姿进行判别,使其改正为正确的坐姿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信息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包括:用户就座的软垫部;位于所述软垫部,且具有多个压力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就座于所述软垫部的用户的姿势的压力检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压力检测部包括:具有多个压力检测传感器的表面压力传感器;电气连接于所述表面压力传感器控制基板构件;给所述控制基板构件提供电源,使得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能够检测压力的电源供给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软垫部包括,软垫构件及用于支撑所述软垫构件的底面的底板构件,所述软垫构件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安插所述表面压力传感器的基板插入部,所述基板插入部形成有用于贯通所述表面压力传感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的第一端子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控制基板构件位于设置于所述底板构件的底面的基板套壳构件的内部,所述底板构件中形成有用于贯通所述表面压力传感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的第二端子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底板构件的上表面中,在所述第二端子通道的外围上突出地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的位置的端子引导肋,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能贯通所述第二端子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源供给部为电池,所述基板套壳构件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插入电池的一部分的第一电池插入部,所述基板套壳构件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插入电池的剩余部分的电池收纳套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还包括:存储有由所述压力检测部所检测的压力所对应的坐姿的数据的数据存储部;坐姿确认部,所述坐姿确认部电气连接于所述压力检测部及所述数据存储部,接收由所述压力检测部所检测的压力后,与存储于所述数据存储部的坐姿数据进行比较,由此确定用户的坐姿是否为正确姿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坐姿确认部,当用户的坐姿为错误姿势的情况下,所述坐姿确认部将错误姿势的种类告知用户,使其采取正确姿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坐姿确认部对坐姿的判别及区分,可以根据提前存储于所述数据存储部中的临床测试信息及算法来实现,所述临床测试信息为将压力检测部对用户的姿势进行检测而得到的传感信息提前进行测试而得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每个压力传感器中的压力值偏差所对应的信息来区分坐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坐姿确认部为安装在终端中的程序,并且所述终端为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

根据本实用信息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还包括:连接于坐姿确认部且用于确认用户的登陆处理部;统计处理部,所述统计处理部对通过登陆处理部而登陆的设定时间内由坐姿确认部判别出来的坐姿进行统计处理。

根据本实用信息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还包括,装置工作控制部,将工作控制信号传送至与模块装置信息所匹配且与相邻装置的信息所对应的相邻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判别就座于椅子的用户的坐姿,引导用户采取正确姿势,从而可以有效地预防以错误姿势就座时所发生的椎间盘、肌肉痛等的疾病。

本实用新型可以预防因长期就座于椅子而发生的用户的疾病,从而加大产品型,大幅提高使用时用户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部的放大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的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坐姿信息判别方法的一实施例的顺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坐姿信息判别方法中,压力检测阶段的一实施例的顺序图。

附图标记

100:软垫部

110:软垫构件

111:基板插入部

112:第一端子通道

120:底板构件

120a:第二端子通道

120c:端子引导肋

121:基板套壳构件

122:电池收纳套壳

123:电池盖套壳

200:压力检测部

210:表面压力传感器

211:第一连接端子部

220:控制基板构件

230:电源供给部

300:数据存储部

400:坐姿确认部

500:登陆处理部

600:统计处理部

700:装置工作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本说明书中所阐述的实施例。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图1的A部的放大图。

请参照图1及图2,根据本实用信息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包括用于用户坐下的软垫部100。

所述软垫部100包括,软垫构件110、用于支撑所述软垫构件110的底面的底板构件120。

所述软垫部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包裹所述软垫构件110的软垫罩(未图示),这一例中,所述软垫罩罩住了所述软垫构件110的上面、侧面周围、及所述软垫构件110的底面中被所述底板构件120所遮盖后所剩余的部分。

所述软垫部100中置有包括了多个压力检测传感器的压力检测部200。

所述压力检测部200中,通过多个压力检测传感器在不同的位置对就座于所述软垫构件110的用户所施加的压力进行检测,可以检测出试用者的姿势。

所述压力检测部200包括,包括有多个压力检测传感器的表面压力传感器210,及电气连接于所述表面压力传感器210的控制基板构件220。

所述压力检测部200还包括电源供给部230,用于将电源供给于所述控制基板构件220,使得可以通过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来检测压力。

所述电源供给部230是以电池作为示例,所述底板构件120具有可收纳所述电池的电池收纳套壳(casing)122。

所述电池是以可替换的干电池作为示例,也可以是通过充电使用的充电电池,还可以是其它已知的电池。

所述软垫构件110的上表面形成有,安装插入有所述表面压力传感器210的基板插入部111。

所述基板插入部111上形成有,用于贯通所述表面压力传感器210的第一连接端子部211的第一端子通道112。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211是通过所述第一端子通道112而位于所述软垫构件110的底面,并在所述软垫构件110的底面与所述底板构件120之间电气连接于所述控制基板构件220。

所述控制基板构件220位于具备于所述底板构件120的底面的基板套壳构件121内,所述基板套壳构件121的底面具有用于插入电池的一部分的第一电池插入部。

所述底板构件120中形成有用于贯通所述表面压力传感器210的第一连接端子部211的第二端子通道120a。

而且,所述底板构件120的上表面中,在所述第二端子通道120a的外围上突出地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211的位置的端子引导肋120c,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211能贯通所述第二端子通道120a。

其中,所述表面压力传感器210将软性电路板作为示例,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211作为由软性电路板制造的所述表面压力传感器210的端子可以随意弯曲,可以通过所述端子引导肋120c而穿过所述第二端子通道120a并精确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部221。

所述端子引导肋120c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211引导到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部221连接的位置的同时,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211的位置固定起来,从而防止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21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部221在使用中发生断路,可以坚固地维持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21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部221之间的连接状态。

所述基板套壳构件的底面设有用于插入电池的剩余部分的电池收纳套壳122,还具有用于罩住所述电池收纳套壳122的电池盖套壳123。

而且,根据本实用信息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还包括,数据存储部300及坐姿确认部400。所述数据存储部300存储由所述压力检测部200所检测的压力相关的坐姿的数据。所述坐姿确认部400电气连接于所述压力检测部200与所述数据存储部300,接收所述压力检测部200所检测到的压力后,与存储于所述数据存储部300的坐姿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认用户的坐姿是否为正确的姿势。

所述数据存储部300,对于用户的就座状态下的多种坐姿,将由多个压力检测传感器对各坐姿进行检测而得到的压力值进行存储,并对其进行表格化。

例如,将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相互有间距地左侧布置6个、右侧布置6个,所述数据存储部300按每个人和每种姿势来掌握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偏差,并进行的表格化。

更详细地,将左侧传感器的传感器的值与右侧传感器的值进行比较,由此可以确认偏向左右中的哪侧,也可以通过对布置于座板前侧的传感器的值与布置于座板后侧的传感器的值进行比较后,可以确认偏向前后中的哪侧。

作为示例,存储于所述数据存储部300中的关于错误姿势与正确姿势的数据用于区分用户的坐姿,并且假设正确的姿势参考是12个压力传感器的左/右/顶/底的均衡,获取并存储用户的每个姿势所对应的传感器的标准偏差。

即,将正确姿势中的多个传感器中的每个传感器值的标准偏差与,各种错误姿势中的每个传感器值的标准偏差存储于数据存储单元300中,并且当用户就座时,可以通过坐姿下的每个传感器标准偏差的差异来确定和判别该姿势。

另一方面,所述坐姿确认部400通过存储于所述数据存错误姿势储部300的数据来确认所述压力检测部200所检测到的压力所对应的坐姿,再确认该姿势为正确姿势还是错误姿势,当确认为错误姿势时告知用户为错误姿势。

而且,当用户的坐姿为错误姿势时,所述坐姿确认部400会将错误姿势的种类告知用户,并引导用户采用正确姿势。

例如,由所述坐姿确认部400判别的座椅姿势可以分为“正确的姿势”和“错误姿势”,还可以将“错误姿势”细分为“驼背的姿势”、“侧身坐的姿势”等。

这样的坐姿的判别及区分,可以根据提前存储于所述数据存储部300中的临床测试信息和算法来实现。

其中,临床测试信息是将通过压力检测部200对用户的姿势进行检测而得到的传感信息提前进行测试而得到的信息,并不是对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绝对值进行比较而进行存储的,而是将每个压力传感器中的压力值偏差的信息进行存储,因此与用户的体重无关,都可以判别出坐姿。

另一方面,所述坐姿确认部400可以是安装在终端中的程序,并且所述终端可以是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等的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

座椅姿势确认单元400可以是安装在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中的应用,所述坐姿确认部400可以通过与存储有所述数据存储部300的主服务器进行无线通讯,确认存储于所述数据存储部300中的数据。

而且,所述坐姿确认部400通过与所述压力检测部200的无线通信来接收由所述压力检测部200所检测的压力信息。

所述坐姿确认部400通过所述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显示器而确认用户的坐姿,当错误姿势的情况下,输出其种类及用于引导姿势校正的信息,从而使得用户采用正确的姿势。

所述控制基板构件220设置有能够与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进行无线通讯的无线通信天线。

用于引导姿势矫正的信息可以是简单的警告“不良姿势”的信息,也可以是用于保护可能因“不良姿势”诱发疼痛的部位的运动治疗信息。

而且,数据存储部300中存储有各坐姿所对应的疼痛诱发部位信息,当坐姿确认部400判别出来的坐姿为‘错误姿势’时,所述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显示器上会同时输出用于引导该坐姿形态的姿势信息及,与该就坐姿势相匹配地存储着的疼痛诱发部位信息。

因此,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用户可以在一个画面中确认自己采取的坐姿的形态及根据其错误姿势可能会导致疼痛的身体位置,从而可以立即纠正姿势的同时,可以进行缓解可能会导致疼痛的部位的运动。

而且,坐姿确认部400利用后叙的统计处理部的统计处理结果来对已设定时间内的坐姿信息进行排序,还可以控制其排序的坐姿信息通过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显示器显示出来。

根据本实用信息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还包括,连接于坐姿确认部400且用于确认用户的登陆处理部500;及统计处理部600,所述统计处理部600对通过登陆处理部500登陆后的设定时间内通过坐姿确认部400判别的坐姿进行统计处理。例如,统计处理部600将用户采取的每种坐姿所对应的时间进行累积计算,或者对判别出来的每种坐姿的频率等进行判断。

首先,登陆处理部500可以通过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请求执行登陆处理,例如,将存储于数据存储部300的用户ID及密码,与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登陆请求信号所包含的ID及密码进行比较,并执行登陆处理。

另一方面,所述坐姿确认部400,可以控制通过所述统计处理部600中以“今日姿势排名”的项目名将从判别次数最多的坐姿开始进行的排序,及每个坐姿的比率一同显示于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显示器上,由此,用户可以立即确认自己在今日采取最多的坐姿及其频率。

如上所述,坐姿确认部400可以控制各种信息显示于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而这样的信息输出的控制可以通过推送方法或轮询方法来实现。

例如,坐姿确认部400,当用户通过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来发出请求时,可以将坐姿相关信息通过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显示器显示出来。坐姿确认部400当接收到如“错误姿势”警报通知的警报信息的情况下,即使没有来自用户的请求,也可以以推送方式传送警告音,同时显示于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显示器。

根据本实用信息的可判别坐姿信息的椅子用座板还可以包括装置工作控制部700,将工作控制信号传送至与模块装置信息所匹配且与相邻装置的信息所对应的相邻装置。所述装置工作控制部700,当通过坐姿确认部400的判断得知在已设定的时间内用户的就座与否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将工作控制信号传送至与模块装置信息所匹配且与相邻装置的信息所对应的相邻装置。

例如,相邻装置为位于椅子周边的台式照明装置或加热装置,经坐姿确认部400的判断结果为椅子用户离开椅子后经过了30秒钟的情况下,装置工作控制部700将用于切断台式照明装置或加热装置的电源的工作控制信号传送至台式照明装置或加热装置。

相反地,经坐姿确认部400的判断结果为椅子用户就座于椅子时,将用于开启台式照明装置或加热装置的工作控制信号传送至台式照明装置或加热装置。

另一方面,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坐姿信息判别方法的一实施例的顺序图,参照图4,包括:一种压力检测阶段S200,其通过设置于软垫部100中的多个检测传感器检测每个压力传感器中的压力;一种坐姿确认阶段S300,其通过所述压力检测阶段S200所检测的压力来确认用户的坐姿;一种坐姿判别阶段S400,其判别所述坐姿确认阶段S300中所确定的用户的坐姿是正确姿势还是错误姿势。

所述坐姿判别阶段S400包括:用于判别用户的坐姿是正确姿势还是错误姿势的基本姿势判别过程S410;在所述基本姿势判别过程S410中,当用户处于错误姿势的情况下,告知用户其为错误姿势的姿势告知过程S420。

而且,所述坐姿判别阶段S400还可以包括:当判断为错误姿势的情况下,用于显示错误姿势的种类的姿势种类显示过程S430;姿势矫正信息输出过程S440,用于输出根据错误姿势的种类所对应的用于引导姿势矫正的信息。

所述姿势矫正信息可以是为了从检测到的“错误姿势”到正确姿势的矫正信息,也可以是为了对“错误姿势”可能诱发疼痛的部位进行保护的运动疗法信息。

而且,数据存储部300中存储有从每种“错误姿势”矫正至正确姿势所需要的矫正信息,还存储有每种坐姿所对应的疼痛诱发部位信息,在基本姿势判别过程S410中所判别出来的坐姿为“错误姿势”的情况下,在所述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显示器上会同时输出姿势矫正信息及与该种坐姿匹配存储的疼痛诱发部位信息,所述姿势矫正信息用于引导姿势矫正,使得从该种“错误姿势”矫正至正确姿势。

因此,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用户不仅可以取得从自己所采取的坐姿到正确的姿势的矫正信息,还可以立即确认该种类错误姿势可能会诱发疼痛的身体位置,可以及时纠正姿势的同时可以进行能缓解该疼痛诱发可能部位的运动。

而且,根据本实用信息的坐姿信息判别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压力检测阶段S200之前用于确认用户的用户登陆阶段S100;用于收集并存储已设定时间内的所述坐姿判别阶段S400所判别出来的该用户的坐姿信息的用户坐姿信息存储阶段S500;将所述用户坐姿信息存储阶段S500中所存储的用户的坐姿信息进行输出的用户坐姿统计输出阶段S600。

所述用户坐姿信息存储阶段S500将用户的每种坐姿的时间进行累积计算,或将判别出来的各种坐姿的频率等进行存储。

用户登录步骤S100是在用户使用的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请求下执行登录处理的步骤,例如,将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300中的用户的用户名及密码,与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登陆请求信号中所包含的ID及密码进行比较,执行登录处理,并确认用户为本人。

例如,用户坐姿统计输出阶段S600,以“今日姿势排名”的项目名将从判别次数最多的坐姿开始进行排序,并与每个坐姿的比率一同显示于便携式无线通讯终端的显示器上,由此,用户可以立即确认自己在今日采取次数最多的坐姿及其频率。

另一方面,请参照图5,所述压力检测阶段S200还可以包括:用于确认用户就座于椅子的就座确认过程S210;在所述就座确认过程S210中,当确认用户就座于椅子时,将用于启动位于椅子相邻且与模块装置信息所匹配的相邻装置的工作控制信号传送出去的相邻装置工作过程S220;当确认用户从就座的椅子起身后在已设定的时间内没有就座时,将用于停止所述相邻装置工作的工作控制信号传送出去的相邻装置停止过程S230。

例如,相邻装置为在椅子周边的台式照明装置或加热装置,在所述压力检测阶段S200中判断为用户就座于椅子,且经过已设定的时间,例如5秒钟后,通过相邻装置工作过程S220而判断出椅子用户就座于椅子时,将台式照明装置或加热装置开启。

而且,所述压力检测阶段S200判断出用户坐在椅子上,并且经过已设定的时间,如5秒钟后,通过相邻装置工作过程S220而判断为椅子用户就座于椅子时,开启台式照明装置或加热装置。相反地,当就座于椅子的椅子用户离开椅子且经过30秒的情况下,通过相邻装置停止过程S230来切断台式照明装置或加热装置的电源,由此停止台式照明装置或加热装置的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对用户在椅子上的坐姿进行判别,并引导用户采取正确姿势,由此可以预防以错误姿势就座时所发生的椎间盘、肌肉痛等的疾病。而且,能预防长期就座于椅子而发生的用户的疾病,由此可以增加椅子的产品性,也可以大幅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以上,通过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利用了如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概念的从业者的各种变型及改良形态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