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琴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6541发布日期:2019-02-26 17:40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调的琴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琴凳,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琴凳。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度可调的琴凳通常包括凳面和X型支架,X型支架由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铰接而成,第一支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定位管,第二支杆的顶杆设置有第二定位管,第一定位管垂直于第一支杆,第二定位管垂直于第二支杆,琴凳的底端间隔设置有两个挡板,第一定位管固定设置在琴凳的底端,第二定位管位于两个挡板之间,第二定位管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弹簧、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第一凸旋钮和第二凸旋钮,第二定位管上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第一定位销从第二定位管的一端伸到第二定位管内,第二定位销从第二定位管的另一端伸到第二定位管内,弹簧设置在第二定位管内且位于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之间,弹簧分别与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连接,第一凸旋钮从第一调节孔处伸到第二定位管内与第一定位销连接,第二凸旋钮从第二调节孔处伸到第二定位管内与第二定位销连接,两个挡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孔,在初始状态,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一一对应位于两个安装孔内,当需要调节高度时,推动第一凸旋钮和第二凸旋钮使两者靠近,第一凸旋钮在第一调节孔内移动,第二凸旋钮在第二调节孔内移动,此时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同向移动压缩弹簧并与安装孔分离,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可相对转动调整两者夹角,由此实现高度调节,高度调节完成后,松开第一凸旋钮和第二凸旋钮,弹簧复位,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再次进入安装孔内固定。

但是,现有的高度可调的琴凳存在以下问题:一、高度调节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二、调节高度时需要双手同时操作第一凸旋钮和第二凸旋钮,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高度调节操作方便的高度可调的琴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度可调的琴凳,包括凳面和X型支架,所述的X型支架由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铰接而成,所述的第一支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定位管,所述的第二支杆的顶杆设置有第二定位管,所述的第一定位管垂直于所述的第一支杆,所述的第二定位管垂直于所述的第二支杆,所述的凳面底端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的第一定位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挡板和所述的第二挡板的后部上,所述的第一挡板的前部设置有n个下端开口的第一卡槽,所述的第二挡板的前部设置有n个下端开口的第二卡槽,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每个所述的第一卡槽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弹片,每个所述的第二卡槽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弹片,所述的第一弹片和所述的第二弹片的中部均向下凸起,n个所述的第一卡槽和n 个所述的第二卡槽一一对应,所述的第一卡槽通过位于其外侧的第一弹片将进入其内的第二定位管夹紧固定,所述的第二卡槽通过位于其外侧的第二弹片将进入其内的第二定位管夹紧固定。

所述的第一卡槽包括从所述的第一挡板底部向上凹陷的第一凹腔和从所述的第一凹腔的前侧壁向前凹陷的第二凹腔,所述的第二凹腔的形状与所述的第二定位管匹配,所述的第一凹腔和所述的第二凹腔一体成型连通,所述的第二卡槽包括从所述的第二挡板底部向上凹陷的第三凹腔和从所述的第三凹腔的前侧壁向前凹陷的第四凹腔,所述的第四凹腔的形状与所述的第二定位管匹配,所述的第三凹腔和所述的第四凹腔一体成型连通。该结构中,第二定位管在固定时卡入第二凹腔和第四凹腔中,提高第二固定管安装的稳固性。

所述的第一凹腔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与所述的第一挡板的下端面的交界处分别做倒圆角处理,所述的第三凹腔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与所述的第二挡板的下端面的交界处分别做倒圆角处理。该结构可以使第二定位管的进出更加顺畅。

所述的第一支杆和所述的第二支杆通过旋钮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一支杆的底部设置第一撑杆,所述的第二支杆的底部设置第二撑杆,所述的第一撑杆和所述的第二撑杆分别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一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套,所述的第二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防护套。该结构在提高琴凳的稳固性的同时,避免磨损地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第一挡板的前部设置有n个下端开口的第一卡槽,第二挡板的前部设置有n个下端开口的第二卡槽,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每个第一卡槽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弹片,每个第二卡槽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中部均向下凸起,n个第一卡槽和n个第二卡槽一一对应,第一卡槽通过位于其外侧的第一弹片将进入其内的第二定位管夹紧固定,第二卡槽通过位于其外侧的第二弹片将进入其内的第二定位管夹紧固定,在使用时,将第二定位管的两端从对应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处放入,此时第二定位管挤压位于该第一卡槽外侧的第一弹片和位于第二卡槽外侧的第二弹片使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变形,从而第二定位管完全进入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此时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挤压力消失,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复位将第二定位管压紧固定,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高度调节时,仅需要一只手操作第二定位管将其在n组对应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移动即可实现高度调节,高度调节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位管的第一步安装的状态图;

图3(b)为图3(a)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位管的第二步安装的状态图;

图4(b)为图4(a)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位管的第三步安装的状态图;

图5(b)为图5(a)中C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高度可调的琴凳,包括凳面1和X型支架,X型支架由第一支杆2和第二支杆3铰接而成,第一支杆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定位管4,第二支杆3的顶杆设置有第二定位管5,第一定位管4垂直于第一支杆2,第二定位管5垂直于第二支杆3,凳面1底端设置有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第一定位管4固定设置在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的后部上,第一挡板6的前部设置有n个下端开口的第一卡槽 8,第二挡板7的前部设置有n个下端开口的第二卡槽9,n为3,每个第一卡槽8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弹片,每个第二卡槽9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弹片11,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11的中部均向下凸起,n个第一卡槽8和n个第二卡槽9一一对应,第一卡槽8通过位于其外侧的第一弹片将进入其内的第二定位管5夹紧固定,第二卡槽9 通过位于其外侧的第二弹片11将进入其内的第二定位管5夹紧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8包括从第一挡板6底部向上凹陷的第一凹腔81和从第一凹腔81的前侧壁向前凹陷的第二凹腔82,第二凹腔82的形状与第二定位管5匹配,第一凹腔81和第二凹腔82一体成型连通,第二卡槽9包括从第二挡板7底部向上凹陷的第三凹腔91和从第三凹腔91的前侧壁向前凹陷的第四凹腔92,第四凹腔92的形状与第二定位管5匹配,第三凹腔91和第四凹腔92一体成型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2和第二支杆3通过旋钮12同轴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2的底部设置第一撑杆13,第二支杆3的底部设置第二撑杆14,第一撑杆13和第二撑杆14分别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撑杆1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套15,第二撑杆1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防护套16。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高度可调的琴凳,包括凳面1和X型支架,X型支架由第一支杆2和第二支杆3铰接而成,第一支杆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定位管4,第二支杆3的顶杆设置有第二定位管5,第一定位管4垂直于第一支杆2,第二定位管5垂直于第二支杆3,凳面1底端设置有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第一定位管4固定设置在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的后部上,第一挡板6的前部设置有n个下端开口的第一卡槽 8,第二挡板7的前部设置有n个下端开口的第二卡槽9,n为3,每个第一卡槽8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弹片,每个第二卡槽9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弹片11,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11的中部均向下凸起,n个第一卡槽8和n个第二卡槽9一一对应,第一卡槽8通过位于其外侧的第一弹片将进入其内的第二定位管5夹紧固定,第二卡槽9 通过位于其外侧的第二弹片11将进入其内的第二定位管5夹紧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8包括从第一挡板6底部向上凹陷的第一凹腔81和从第一凹腔81的前侧壁向前凹陷的第二凹腔82,第二凹腔82的形状与第二定位管5匹配,第一凹腔81和第二凹腔82一体成型连通,第二卡槽9包括从第二挡板7底部向上凹陷的第三凹腔91和从第三凹腔91的前侧壁向前凹陷的第四凹腔92,第四凹腔92的形状与第二定位管5匹配,第三凹腔91和第四凹腔92一体成型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2和第二支杆3通过旋钮12同轴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2的底部设置第一撑杆13,第二支杆3的底部设置第二撑杆14,第一撑杆13和第二撑杆14分别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撑杆1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套15,第二撑杆1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防护套16。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腔8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与第一挡板6的下端面的交界处分别做倒圆角处理,第三凹腔9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与第二挡板7的下端面的交界处分别做倒圆角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