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被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049发布日期:2018-11-09 20:3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被套。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使用的被套,通常只有一个开口,人们将被芯套入被套时,只能从开口处将被芯塞入被套,为了使被芯的四个角与被套的四个角位置对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力气进行操作,使得被套使用较为费时费力、操作繁杂。而且被套在使用过程中,被芯很容易移位,缩成一团。此外,普通被套的拉链处很容易卷缩,导致拉链外露,既不美观,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总体使用舒适度较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套套入被芯时省时省力,被套使用时被芯很难移位,且拉链隐形不会外露的被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被套,以解决被套套入被芯时费时费力,被套使用时被芯容易移位,且拉链隐形容易外露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新型结构的被套,包括被套面层和被套底层,所述被套面层和被套底层均为矩形,所述被套面层和被套底层的一条边相连接,被套面层的其余三边设有矩形的第一折叠区,被套底层的其余三边设有矩形的第二折叠区;第一折叠区向靠近被套底层的一侧折叠,第一折叠区的边缘处与被套面层固定连接,第二折叠区向靠近被套面层的一侧折叠,第二折叠区边缘上设有使其边缘收缩的第一收缩带,所述第一折叠区和第二折叠区的宽度均为10-40cm;所述第一折叠区和第二折叠区上设有用于将被套面层与被套底层相叠合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使用本被套装被芯时,使用者仅需先将被套底层平铺在床上;将被芯放在被套底层上,第二折叠区的边缘上设有使其边缘收缩的第一收缩带,被套底层与第二折叠区围城一个“U”字形的容纳空间,将被芯放入容纳空间内,被芯即被平整地固定在了被套底层上,通过第一收缩带收缩第二折叠区的边缘,使被芯的三个边被压制固定。使用连接结构将被套面层与被套底层相叠合固定连接,即可完成被将被芯套入被套内。整个过程操作简单、省力、不费时,一个人便可轻松完成操作。

由于被套底层与第二折叠区围城一个“U”字形的容纳空间,第二折叠区的边缘上设有使其边缘收缩的第一收缩带,使得容纳空间的开口为第一收缩带。容纳空间可将被芯很好的包裹,第一收缩带将第二折叠区的边缘收缩,可将被芯的三边很好压制住芯能快速平整地固定在了被套底层上,有效防止被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移位而缩成一团。同时,被芯能平整地固定在了被套底层上,避免了被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外露,移位等现象。

第一折叠区向靠近被套底层的一侧折叠,第一折叠区的边缘处与被套面层固定连接,使被套面层的边缘处为双层结构,由于双层结构较厚,使被套面层的三条边不易发生卷曲、起皱;即使特殊情况下发生卷曲,也很美观,完全不会影响被套的整体美感。又由于第一折叠区和第二折叠区的宽度均为10-40cm,使套面层和被套底层的边缘处较宽,可将连接结构进行遮盖,且被套面层边缘处的双层结构,更能保证连接结构不会外露,更能避免由于拉链外露而引起的使用安全隐患,比如,划伤人体面部,手部等。使用被套将被芯套好之后,被套外部并不存在连接结构的接口,因此无需区分正反面,两面都可舒适的使用。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被套在放入被芯时,将被芯平铺在被套底层,使用连接结构将被套面层与被套底层相叠合固定连接,即可将被芯套入被套,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本被套使用时由于被芯平整被固定在被套底层,被芯的三条边被第一收缩带固定,十分有效的避免了被套使用过程中被芯移位的现象。第一折叠区与被套面层组成的双层结构,可将连接结构进行遮盖,从而使得连接结构不会外露,保证了被套使用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被套套入被芯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使用时被芯不易位移,连接结构不会外露。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被套底层上与被套面层连接的一边设有使其边缘收缩的第二收缩带,所述第二收缩带与第一收缩带首尾依次相连接。第二收缩带与第一收缩带围成“口”字型的容纳空间,在被芯平整放入容纳空间时,第二收缩带与第一收缩带将被芯的四边均进行压制,被芯在使用过程中更不会发生位移,使被套的使用更为舒适。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所述第二折叠区边缘处设有用于第一收缩带穿过的通道,所述第一收缩带连接在通道内。可便于第一收缩带的设置,第一收缩带连接在通道内,在第一收缩带长度小于第二折叠区边缘的长度时,即可实现将第二折叠区边缘收缩。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所述第一收缩带为弹性的第一收缩带,第一收缩带滑动连接在通道内,第一收缩带的端部设有与第一收缩带滑动卡合的卡扣。弹性的第一收缩带可更好的将第二折叠区的边缘收缩,卡扣可便于将弹力绳的两端卡合,一方面便于收缩第二折叠区的边缘,另一方面避免滑动连接在通道内的第一收缩带滑出通道。

优选方案五: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第一折叠区的边缘处与被套面层缝合固定连接;所述被套面层和被套底层的通过一条边一体式连接。缝合固定连接可使得第一折叠区的边缘处与被套面层固定后,较为柔软,使得被套使用更加舒适。一体式连接可使得被套面层和被套底层的制造更为方便快捷。

优选方案六:作为优选方案五的优选,所述连接结构为一条拉链。使用本被套时,将被芯平铺并固定在容纳空间内之后,将拉链拉上即可完成第一折叠区和第二折叠区叠合并连接,操作简单快捷。

优选方案七:作为优选方案五的优选,所述连接结构为三条拉链,三条拉链分别设置在三边第一折叠区和第二折叠区上。使用本被套时,将被芯平铺并固定在容纳空间内之后,将三条拉链一一拉上即可完成第一折叠区和第二折叠区叠合并连接。

优选方案八: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折叠区和第二折叠区的宽度均为10cm。较适合于本被套边缘处的设置,使得连接结构有设置空间,且在本被套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将连接结构良好的遮挡。

优选方案九: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折叠区和第二折叠区的宽度均为20cm。使于本被套边缘处更佳美观,使得连接结构有足够的设置空间,且在本被套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将连接结构较好的遮挡。

优选方案十: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折叠区和第二折叠区的宽度均为40cm。使连接结构有十分充足的设置空间,且在本被套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将连接结构非常好的遮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被套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被套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被套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被套面层10、第一折叠区11、被套底层20、第二折叠区21、第一收缩带22、布条23、第二收缩带24、拉链30。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结构的被套,包括被套面层10和被套底层20,被套面层10和被套底层20均为面积一致的矩形,被套面层10和被套底层20的一条边相连接,本方案中优先为被套面层10和被套底层20一体式连接,即被套面层10和被套底层20为一整块布料,其向下的一侧有花纹,制造被套时将一整个布料折叠后加工即可。被套面层10的其余三边为矩形的第一折叠区11,被套底层20的其余三边为矩形的第二折叠区21,第一折叠区11和第二折叠区21的宽度均为10-40cm;在具体制造本被套时,第一折叠区11和第二折叠区21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叠区11和第二折叠区21的宽度均取10cm。第一折叠区11沿向上的一侧往被套面层10的中心折叠,第一折叠区11的边缘处与被套面层10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折叠区21沿向上的一侧往被套底层20中心折叠,第二折叠区21边缘上缝制与通道,通道内固定有第一收缩带22,第一收缩带22为弹性带,其长度短于第二折叠区21边缘的长度,使得第二折叠区21边缘均处于收缩状态,第一收缩带22呈“U”字形,使得被套底层20与第二折叠区21围成一个容纳空间。第一折叠区11和第二折叠区21上均设置了用于将被套面层10与被套底层20相叠合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可采用魔术贴、纽扣、固定绳等,可将套面层与被套底层20相叠合固定连接的结构即可作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优选为拉链30,且为一条拉链30,拉链30的一部分固定在第一折叠区11上,另一部分固定在第二折叠区21上,拉链30的两部分位置对应,通过拉动拉链30的拉头,可将第一套面层与被套底层20相叠合并固定连接。

使用本被套装被芯时,使用者将被套面层10和被套底层20平铺在床上;将被芯放在被套底层20上,将被芯放入容纳空间内,在第一收缩带22的作用下,被芯即被平整地固定在了被套底层20上。拉起拉链30将被套面层10与被套底层20相叠合固定连接,即完成被将被芯套入被套内。整个过程操作简单、省力、不费时,一个人便可轻松完成操作。由于被套底层20与第二折叠区21围城一个“U”字形的容纳空间,第二折叠区21的边缘上固定有第一收缩带22,使得容纳空间的开口为第一收缩带22。容纳空间可将被芯很好的包裹,第一收缩带22可将被芯的三边很好压制住,被芯能快速平整地固定在了被套底层20上,有效防止被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移位而缩成一团。同时,被芯能平整地固定在了被套底层20上,避免了被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外露,移位等现象。

第一折叠区11沿向上的一侧往被套面层10的中心折叠,第一折叠区11的边缘处与被套面层10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一是使被套面层10的边缘处为双层结构,由于双层结构较厚,使被套面层10的三条边不易发生卷曲、起皱;二是由于被套面层10和被套底层20为一整块布料,其向下的一侧有花纹,使得被套面层10边缘处两侧都有相同的花纹,使被套的整体美感加强;即使特殊情况下发生卷曲,也很美观,完全不会影响被套的整体美感。又由于第一折叠区11和第二折叠区21的宽度均为10cm,使套面层和被套底层20的边缘处有一定宽度,可将拉链30遮盖起来,且被套面层10边缘处的双层结构,更能保证连接结构不会外露,更能避免由于拉链30外露而引起的使用安全隐患,比如,划伤人体面部,手部等。使用被套将被芯套好之后,被套外部并不存在拉链30的接口,因此无需区分正反面,两面都可舒适的使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被套面层10和被套底层20的连接处设有矩形布条23,布条23的上端边缘连接有第二收缩带24,第二收缩带24为弹性带,其长度短于布条边缘的长度,第二收缩带24与第一收缩带22首尾依次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被套使用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收缩带24与第一收缩带22将为围成“口”字型的容纳空间,在被芯平整放入容纳空间时,第二收缩带24与第一收缩带22将被芯的四边均进行压制,被芯在使用过程中更不会发生位移,使被套的使用更为舒适。布条23可避免第二收缩带24直接设置在被套底层20上,从而使被套在使用过程中更为美观。布条23存在一定宽度,可便于第二弹性垫压制在被芯的一条边上。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连接结构包括三条拉链30,三条拉链30分别设置在三边第一折叠区11和第二折叠区21上。

本实施例的被套使用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被芯平铺并固定在容纳空间内之后,将三条拉链30一一拉上即可完成第一折叠区11和第二折叠区21叠合并连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收缩带22滑动连接在通道内,第一收缩带22为没有弹性的布带,拉动第一收缩带22,并将其首尾系起来,即可使第一收缩带22对第二折叠区21的边缘进行收缩。第一折叠区11和第二折叠区21的宽度均为20cm。

本实施例的被套使用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收缩带22的设置使本被套在不使用时,可通过第一收缩带22将第二折叠区边缘展开,从而使本被套在不使用时更为美观。第一折叠区11和第二折叠区21的宽度均为20cm使本被套边缘处更佳美观,使得连接结构有足够的设置空间,且在本被套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将连接结构较好的遮挡。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收缩带22滑动连接在通道内,第一收缩带22为弹性带,第一收缩带22位于通道外的两端滑动设置了卡扣;本实施例中,卡扣选用冲锋衣帽子上所用的卡扣,拉动第一收缩带22按动卡扣,使位于通道内的第一收缩带22缩短,即可使第一收缩带22对第二折叠区21的边缘进行收缩。第一折叠区11和第二折叠区21的宽度均为40cm。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收缩带22的设置使本被套在不使用时,可通过第一收缩带22将第二折叠区边缘展开,从而使本被套在不使用时更为美观。第一折叠区11和第二折叠区21的宽度均为40cm。使连接结构有十分充足的设置空间,且在本被套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将连接结构非常好的遮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