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水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9268发布日期:2018-10-19 21:16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水瓶。



背景技术:

目前电热水瓶越来越受到广大家庭用户的欢迎,但市场上的电热水瓶在使用时存在着诸多不便,比如:目前电热水瓶都是低加热功率、大容积的惯用结构,加热时间长,用户需等待的时间太久,没有给用户一种舒心饮用的体验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加水的电热水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热水瓶,包括壳体、上盖、设有加热装置的杯体、控制热水出水的热水泵和控制板,所述杯体、热水泵和控制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上盖盖合于杯体上,所述杯体的下部设有杯体出水口,所述热水泵包括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所述热水泵的热水进口与杯体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控制板与热水泵、加热装置进行电连接,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给杯体供冷水的冷水泵,所述冷水泵包括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所述冷水出口与杯体连通,所述冷水进口可与外接水源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内设有控制水位的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控制板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设置在杯体侧壁上,且杯体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冷水出口与所述杯体出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冷水泵的冷水出口与杯体出水口之间还设有控制水流流向杯体方向的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为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电热水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冷水进口的外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底部设有缺水感应触头,所述感应触头与控制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包括MCU、功能控制模块和加水设置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还包括预约模块,所述预约模块与所述加热装置、冷水泵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水瓶,包括壳体、上盖、设有加热装置的杯体、控制热水出水的热水泵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热水泵、加热装置进行电连接,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给杯体供冷水的冷水泵,所述冷水泵包括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所述冷水出口与杯体连通,所述冷水进口可与外接水源连通,这样设置,使得冷水泵能够自动将外接水源加入到电热水瓶的杯体中,避免用户每次烧开水时需提着笨重的瓶体去加水,大大减少用户的劳动量;另外这种自动加水后加热的控制方式,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改善了用户体验,提升了本产品的市场潜力。

所述电极设置在杯体侧壁上,且杯体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电极,多电极的设置,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可以根据饮用人数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加热容量,也降低了能耗。

所述冷水出口与所述杯出水口相连通,冷水出口与热水进口共用杯出水口,简化了结构和工艺,降低了成本。

所述冷水泵的冷水出口与杯体出水口之间还设有控制水流流向杯体方向的控制阀,控制阀将冷水泵从热水管路中隔离开来,避免热开水对冷水泵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对冷水泵的技术要求,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所述杯体底部设有缺水感应触头,所述感应触头与控制板电连接,防止干烧的同时,还能检测杯体的是否缺水而进行自动加水,安全可靠,实现缺水感应触头的多功能化。

所述控制板包括MCU、功能控制模块和加水设置模块,对加水设置模块进行自动加水设置,MCU即可控制驱动冷水泵在缺水感应触头在检测到杯体内无水的状态下对杯体进行自动加水,直至达到所设定的水位,此时水位电极反馈水位信号给MCU,MCU控制冷水泵停止工作。

所述控制板还包括预约模块,所述预约模块与所述加热装置、冷水泵电连接,预约模块包含有时间设置,用户能够通过预约模块设置电热水瓶提前进行加热,减少饮用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电热水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电热水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盖,2-壳体,3-杯体,31-加热装置,32-杯体出水口,4- 电极,5-下盖,6-热水泵,61-热水进口,62-热水出口,63-热水进水管,64- 热水出水管,7-冷水泵,71-冷水进口;72-冷水出口,73-第一连接管,8-外接管,9-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热水瓶,包括上盖1、壳体2、设有加热装置31的杯体3、控制热水出水的热水泵6、控制板和下盖5,所述杯体3、热水泵6和控制板安装在壳体2内,所述上盖1盖合于杯体3上,所述杯体3 的下部设有杯体出水口32,所述杯体3侧壁上设有一个控制水位的电极4,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热水泵、加热装置、电极进行电连接,控制板通过电极可以感应杯体内的水量。

所述热水泵6包括热水进口61和热水出口62,所述热水泵6的热水进口 61通过热水进水管63与杯体出水口32相连通,所述热水出口62通过热水出口管64与电热水瓶的出水嘴连通,用户可以在出水嘴处接取所述热开水饮用。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给杯体供冷水的冷水泵7,所述冷水泵7包括冷水进口74和冷水出口72,所述冷水出口72与杯体3连通,所述冷水进口71可与外接水源连通。这样设置,使得冷水泵能够自动将外接水源抽取加入到电热水瓶的杯体中,避免了加水时必须搬动较为笨重的储水容器或烦琐的操作的问题,只需启动电热水瓶的加水控制功能键即可,使用轻便;所述冷水泵与所述电极通过控制板组合应用能够自动控制加入杯体内的水量,水量达到电极位置时,控制板可以控制冷水泵停止加水,实现自动控制的目的。

所述杯体3底部设有缺水感应触头,所述感应触头与控制板电连接,防止干烧的同时,还能检测杯体的是否缺水而进行自动加水,安全可靠,实现缺水感应触头的多功能化。

具体的,所述冷水泵7的冷水出口72通过第一连接管73也与所述杯出水口32相连通,所述冷水出口72与热水进口61共用杯出水口32,采用类似三通管的结构,简化了整体结构和工艺,降低了成本。

更优的是,在所述冷水泵7的冷水出口72与杯体出水口32之间还设有控制水流流向杯体方向的单向阀9,该单向阀9设置在第一连接管73和热水进水管63之间,单向阀9将冷水泵7从热水的管路中隔离开来,避免热开水对冷水泵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对冷水泵的技术要求,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当然,上述单向阀9也可以是其它单向控制流向的控制阀,例如:电磁控制阀。

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减轻在使用过程的麻烦,本实施例的电热水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冷水进口的外接管8,结构简单,带给用户方便,外接管8可以固定在所述冷水进口,也可以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冷水进口上;在外接管的端部还可以连接有管接头,这样与外接水源连通更方便快捷。

所述控制板包括MCU、功能控制模块和加水设置模块,对加水设置模块进行自动加水设置,MCU即可控制驱动冷水泵在缺水感应触头在检测到杯体内无水的状态下对杯体进行自动加水,直至达到所设定的水位,此时水位电极反馈水位信号给MCU,MCU控制冷水泵停止工作,然后,MCU控制杯体的加热装置加热,达到自动加水和自动烧水的目的;这种自动加水后加热的控制方式,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改善了用户体验,提升了本产品的市场潜力。

更优的是,所述控制板还包括预约模块,所述预约模块与所述加热装置、冷水泵电连接,预约模块包含有时间设置,用户能够通过预约模块设置电热水瓶提前进行加热,减少饮用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如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电热水瓶设置有两个电极。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一种电热水瓶,包括上盖1、壳体2、设有加热装置31的杯体3、控制热水出水的热水泵6、控制板和下盖5,所述杯体3、热水泵6和控制板安装在壳体2内,所述上盖1盖合于杯体3上,所述杯体3的下部设有杯体出水口32,所述杯体3侧壁上设有两个控制水位的电极4,两个电极伸入到杯体内且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以控制加入杯体内水量的不同,这样可以根据饮用人数的不同来选择加入不同的水量进行加热,减少等待时间,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也降低了能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