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4443发布日期:2019-02-19 18:5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便携式坐便器。



背景技术:

宝宝外出时的大小便,都会让妈妈伤透了脑筋,要么是到处找厕所,即使找到了厕所,也会因为没有适合宝宝屁股大小口径的坐厕,而伤透脑筋。要么是让宝宝随地解决,这样不仅仅会污染城市环境,也会因为路人随时投来异样的眼光,而感到不好意思,要怎样清理在外出时宝宝的排泄物,是妈妈最头痛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坐便器也为人们所熟知,公知的坐便器固定在卫生间,其笨重且不能移动,并且使用后需要清理便槽等缺陷,因此,市场需要研制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坐便器。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坐便器,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坐便器,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上侧套有钟罩式坐便器上盖,所述坐便器上盖与所述底盖之间设有坐便器底座,所述底盖上端中间设有垃圾袋抽取装置,所述垃圾袋抽取装置前后两侧均设有卡槽,所述坐便器底座下端设有与所述垃圾袋抽取装置相配合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第一卡钩,所述坐便器底座与所述底盖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卡钩互相卡合连接;所述坐便器底座上端设有座便圈;所述坐便器底座外侧面设有卡钩孔,所述坐便器上盖外侧面上设有旋转卡扣,所述旋转卡扣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卡钩孔相配合的第二卡钩,所述旋转卡扣内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卡扣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螺孔的另一端与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一螺孔的上侧设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右端穿设于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螺孔之间,所述弹簧片的左端设有挡板,所述坐便器底座与所述坐便器上盖通过所述卡钩孔与所述旋转卡扣的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坐便器上盖上端连接有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提手包括提手上盖和提手主体,所述提手上盖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下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内设有第二螺孔,所述提手主体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配合的插孔,所述提手上盖与所述提手主体通过所述定位块与所述插孔插合连接,所述提手上盖与所述坐便器上盖通过第二螺孔与第二螺栓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坐便器底座下端边缘设有卡点,所述底盖外边缘设有与所述卡点相配合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卡点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底盖上设置垃圾袋抽取装置,使用后无需清理便槽,使得使用方便卫生,坐便器上盖上端连接有提手,方便移动与携带,结构整体设计简单,方便安装与使用,并且占地空间小,易于收藏与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坐便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坐便器的爆炸图。

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坐便器的坐便器底座的正视图。

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坐便器的坐便器底座的俯视图。

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坐便器的底盖的俯视图。

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坐便器的旋转卡扣的内部放大图。

图中:1.坐便器底座;2.底盖;3.垃圾袋抽取装置;4.坐便器上盖;5.卡槽;6.开口;7.第一卡钩;8.卡钩孔;9.座便圈;10.旋转卡扣;11.第二卡钩;12.第一螺孔;13.第一螺母;14.弹簧片;15.挡板;16.提手上盖;17.提手主体;18.定位块;19.卡点;20.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坐便器,包括底盖2,所述底盖2上侧套有钟罩式坐便器上盖4,所述坐便器上盖4与所述底盖2之间设有坐便器底座1,所述底盖2上端中间设有垃圾袋抽取装置3,所述垃圾袋抽取装置3前后两侧均设有卡槽5,所述坐便器底座1下端设有与所述垃圾袋抽取装置3相配合的开口6,所述开口6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卡槽5相配合的第一卡钩7,所述坐便器底座1与所述底盖2通过所述卡槽5与所述第一卡钩7互相卡合连接;所述坐便器底座1上端设有座便圈9;所述坐便器底座1外侧面设有卡钩孔8,所述坐便器上盖4外侧面上设有旋转卡扣10,所述旋转卡扣10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卡钩孔8相配合的第二卡钩11,所述旋转卡扣10内设有第一螺孔12,所述第一螺孔1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卡扣10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螺孔12的另一端与第一螺母13连接,所述第一螺孔12的上侧设有弹簧片14,所述弹簧片14的右端穿设于第一螺母13与所述第一螺孔12之间,所述弹簧片14的左端设有挡板15,所述坐便器底座1与所述坐便器上盖4通过所述卡钩孔8与所述旋转卡扣10的配合连接。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坐便器先把底盖2旋入坐便器底座1上,旋转使底盖2上的卡槽5与坐便器底座1上第一卡钩7互相卡合,卡合后,开口6正好与下面的垃圾袋抽取装置3相对应配合,使用者可以用手,将撕开的垃圾袋一角通过坐便器底座1下面的开口6拉出,再将座便圈9安装在坐便器底座1上,坐便圈9的形状与坐便器底座1相配合,便携式坐便器外侧设有坐便器上盖4,坐便器底座1与所述坐便器上盖4通过所述卡钩孔8与所述旋转卡扣10的配合连接,具体的连接方法是,当旋转卡扣10上的第二卡钩11碰到坐便器底座1时,在向下的作用下,弹簧片14向内压缩,当旋转卡扣10下端的第二卡钩11进入到卡钩孔8时,弹簧片14复位,坐便器底座1与坐便器上盖4固定,安装完成;在使用时,掰开旋转卡扣10,拿掉坐便器上盖4,拿掉坐便圈9,旋开底盖2,将垃圾袋抽取装置3内撕开的垃圾袋一角从坐便器底座1下面的开口6伸入,再旋入底盖2把整卷垃圾袋固定在底盖2上,打开伸入的垃圾袋套在坐便器底座1上面,再用坐便圈9按住就可以正常使用了,使用完毕后拿掉用过的垃圾袋,在重新抽取新的垃圾袋继续使用,不用时,将坐便器上盖4盖回坐便器底座1,放到平整角落里,方便移动,结构简单轻便,安装简单。

所述坐便器上盖4上端连接有提手。安装有提手,方便提取。

所述提手包括提手上盖16和提手主体17,所述提手上盖16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下的定位块18,所述定位块18内设有第二螺孔,所述提手主体17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所述定位块18相配合的插孔,所述提手上盖16与所述提手主体17通过所述定位块18与所述插孔插合连接,所述提手上盖16与所述坐便器上盖4通过第二螺孔与第二螺母配合连接。安装时,两个定位块18分别对应插到两个插孔内,在坐便器上盖4的内部用第二螺母拧入定位块18内设有的第二螺孔内,从而将提手上盖16和提手主体17均固定在坐便器上盖4的上端,定位块18与插孔的配合增加了接触面积不易断裂,有效的提高了提手的使用寿命。

所述坐便器底座1下端边缘设有卡点19,所述底盖2外边缘设有与所述卡点19相配合的缺口20。

所述卡点19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缺口20的数量为两个。

卡点19与缺口20的配合,能够快速的将坐便器底座1与底盖2连接在一起。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底盖上设置垃圾袋抽取装置,使用后无需清理便槽,使得使用方便卫生,坐便器上盖上端连接有提手,方便移动与携带,结构整体设计简单,方便安装与使用,并且占地空间小,易于收藏与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