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0263发布日期:2018-10-12 21:5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



背景技术:

对于8个月至3岁的儿童来说,目前市场上迎合这类人群的坐便器一般只具有坐便的功能。

然而,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逐渐步入幼儿园等公共场所,目前在大多数公共场所中,公共厕所通常采用蹲便池。这对于从小没有蹲便习惯的儿童来说,极其不适应,甚至有的儿童还会存在抗拒排便的心理,从而对儿童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和伤害。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坐蹲两用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该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既具有坐便的功能,又具有蹲便的功能,因此,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来培养儿童的排便习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包括便器本体和与所述便器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坐便圈,所述便器本体上设有便盆,所述坐便圈的中部设有用于通向所述便盆的通便孔,所述便盆的边缘部与所述便器本体的边缘部之间设有用于使儿童蹲便时脚踏的脚踏区。

优选地,所述便器本体的上端面和所述坐便圈的底部两者中的一者设有定位孔,另一者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便器本体和所述坐便圈两者中的一者设有周向外凸的凸缘,另一者设有用于与所述凸缘卡接的卡扣。

优选地,所述便器本体上设有用于方便清洗的清洗管,所述清洗管贯穿所述便器本体并通向所述便盆,所述清洗管的端口处设有端盖。

优选地,所述清洗管的外周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端盖的内周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外螺纹旋合的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便器本体上设有用于方便抓握的把手。

优选地,所述脚踏区设有用于防滑的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便盆的边缘部设有用于防止儿童踩入所述便盆的凸起隔挡。

优选地,所述坐便圈上设有靠背。

优选地,所述坐便圈上还设有挡尿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由于坐便圈与便器本体可拆卸的连接,因此,当坐便圈与便器本体相连时,通便孔通向便盆,儿童可以坐于坐便圈上进行坐便。当坐便圈从便器本体上拆卸下来时,儿童的双脚可以放置在脚踏区进行蹲便。也就是说,儿童坐便和蹲便共用一个便盆,该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既具有坐便的功能,又具有蹲便的功能,因此,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来培养儿童的排便习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具体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具体实施例的第一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具体实施例的第二分解图。

图1-图4中:

1为便器本体、2为坐便圈、3为端盖、11为便盆、12为定位孔、13为清洗管、14为把手、15为防滑纹、16为凸起隔挡、21为通便孔、22为定位柱、23为靠背、24为挡尿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该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既具有坐便的功能,又具有蹲便的功能,因此,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来培养儿童的排便习惯。

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具体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具体实施例的第一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具体实施例的第二分解图。

本申请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包括便器本体1和与便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的坐便圈2,便器本体1上设有便盆11,坐便圈2的中部设有用于通向便盆11的通便孔21,便盆11的边缘部与便器本体1的边缘部之间设有用于使儿童蹲便时脚踏的脚踏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主要针对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来培养儿童不同的如厕习惯,具有坐蹲两用的功能。

本申请中,坐便圈2用于儿童坐便时坐于其上,坐便圈2与便器本体1可拆卸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坐便圈2与便器本体1相连时,通便孔21通向便盆11,儿童可以坐于坐便圈2上进行坐便。当坐便圈2从便器本体1上拆卸下来时,儿童可以踩着脚踏区蹲便。

便盆11设于便器本体1上,既用于坐便时的盛便器,也用于蹲便时的盛便器。本申请对便盆11的形状以及尺寸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满足盛便的功能即可。

坐便圈2上的通便孔21用于在坐便时将尿液以及大便通向便盆11内。本申请对通便孔21的具体尺寸及形状不做限定,通便孔21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只要能保证在坐便圈2与便器本体1连接时,通便孔21与便盆11相对,可以将尿液以及大便通向便盆11内即可。

考虑到蹲便功能的实现,在便器本体1上设置脚踏区,用于儿童蹲便时放置双脚。脚踏区位于便器本体1的边缘部与便盆11的边缘部之间,以方便儿童的脚踏。本申请对脚踏区的具体区域大小不做限定,只要便器本体1上留有蹲便时双脚可放置的地方即可。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由于坐便圈2与便器本体1可拆卸的连接,因此,当坐便圈2与便器本体1相连时,通便孔21通向便盆11,儿童可以坐于坐便圈2上进行坐便。当坐便圈2从便器本体1上拆卸下来时,儿童的双脚可以放置在脚踏区进行蹲便。也就是说,儿童坐便和蹲便共用一个便盆11,该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既具有坐便的功能,又具有蹲便的功能,因此,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来培养儿童的排便习惯。

考虑到坐便圈2与便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的具体实现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便器本体1的上端面和坐便圈2的底部两者中的一者设有定位孔12,另一者设有用于与定位孔12配合的定位柱22。

也就是说,便器本体1和坐便圈2通过定位孔12和定位柱22的配合连接与分离实现便器本体1和坐便圈2的连接和拆分。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孔12与定位柱22之间的配合为可拆卸的配合,可以为间隙配合,也可以为过度配合。本申请对定位孔12和定位柱22的具体尺寸不做限定,只要能保证定位孔12和定位柱22之间可嵌合可拆分的关系即可。

本申请对定位孔12和定位柱22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为了保证坐便圈2与便器本体1连接时相对位置固定不变,定位孔12和定位柱22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优选地,两个定位孔12和两个定位柱22分别成对角设置。当然,定位孔12和定位柱22的个数也可以为四个,还可以为其它数量个。

本申请对定位孔12和定位柱22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定位孔12可以位于便器本体1的上端面或坐便圈2的底部的任意位置,只要保证定位孔12与定位柱22一一相互对应即可。优选的,多个定位孔12均匀分布。

考虑到坐便圈2与便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的另外的实现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便器本体1和坐便圈2两者中的一者设有周向外凸的凸缘,另一者设有用于与凸缘卡接的卡扣。

也就是说,坐便圈2与便器本体1通过卡扣与凸缘的卡接实现可拆卸的连接。

坐便时,将坐便圈2放于便器本体1上,扳动卡扣与凸缘卡接,实现坐便圈2与便器本体1的连接。蹲便时,解除卡扣与凸缘的卡接关系即可将坐便圈2从便器本体1上拆卸下来。

考虑到清洗的方便性问题,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便器本体1上设有用于方便清洗的清洗管13,清洗管13贯穿便器本体1并通向便盆11,清洗管13的端口处设有端盖3。

也就是说,在便器本体1上设有通向便盆11的清洗管13,清洗管13的一端通过端盖3封口,儿童坐便或蹲便后,将便器本体1放置到清洗的位置,打开端盖3,向便盆11内灌水冲洗时冲洗水即可从清洗管13处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儿童坐便器清洗困难的问题。

本申请对清洗管13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清洗管13可以设置在便器本体1的侧面,也可以设置在便器本体1的前面、后面或下面,考虑到清洗的方便顺畅性,优选地,清洗管13设置在便器本体1的后面,与便盆11的后端相贯通。

本申请对清洗管13的管径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起到便于灌入便盆11的水顺畅流出即可。

考虑到端盖3与清洗管13的盖合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清洗管13的外周部设有外螺纹,端盖3的内周部设有用于与外螺纹旋合的内螺纹。

也就是说,端盖3与清洗管13的端部通过螺纹密封连接,不仅连接方式简单易实现,且螺纹的螺牙相互旋合,还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从而使儿童坐便或蹲便时的尿液或较稀大便不易从端盖3处溢出。

为了避免儿童坐便或蹲便时的磕碰摔倒,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便器本体1上设有用于方便抓握的把手14。

由于儿童太小时,行动不灵活,很容易摔倒,因此,把手14可以使儿童坐便或蹲便时抓握,从而避免儿童的磕碰摔倒,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地,考虑到蹲便时的安全性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脚踏区设有用于防滑的防滑纹15。

也就是说,脚踏区设有防滑纹15,用于提高摩擦性,从而防止儿童滑倒。

可以理解的是,防滑纹15为便器本体1上端面凸起的纹路,本申请对防滑纹15的具体纹理不做限定,防滑纹15可以为沿脚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条形凸起,也可以是交错设置的凸起,只要能起到增大摩擦力,防止儿童滑倒即可。

为了避免儿童蹲便时不小心将脚踩入便盆11内,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便盆11的边缘部设有用于防止儿童踩入便盆11的凸起隔挡16。

也就是说,便盆11的边缘部与便器本体1并不是顺滑连接,而是便盆11的边缘部设有高于便器本体1上端面的凸起隔挡16,凸起隔挡16的存在,可以避免儿童不小心踩空,脚离便盆11边缘部太近而踩入便盆11内。

本申请对凸起隔挡16的具体高度不做限定,只要能达到使便盆11的边缘部与便器本体1有高度差的连接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当凸起隔挡16突出便器本体1的上端面太高时,当儿童踩至凸起隔挡16时容易因凸起隔挡16太高而摔倒。

优选地,凸起隔挡16朝向便器本体1上端面的外周部设有倒圆角,也即凸起隔挡16平滑延伸至便器本体1上端面,以避免儿童踩至凸起隔挡16被凸起隔挡16绊倒。

为了避免儿童坐便时往后靠而摔倒,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坐便圈2上设有靠背23。

也就是说,儿童坐便时可以往后靠在靠背23上,这一方面避免儿童往后仰时摔倒,另一方面,当儿童坐便时间较长时,也可以提高儿童的舒适度。

为了避免儿童坐便时尿液从坐便器的前端溢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坐便圈2上还设有挡尿板24。这可以有效的防止儿童坐便时尿液从坐便圈2的前端溢出。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儿童如厕训练坐便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