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密封的铝合金平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7289发布日期:2018-08-14 17:38阅读:15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吸密封的铝合金平开门。



背景技术:

人类至从有了自己的房屋建筑以来就有了门窗。从最早的小通风口式的窗,栅栏式的门一点点发展到今。对门窗的要求越来越高,密封、水密性、气密性、保温性、隔音性、强度等都有对应的技术标准。

目前,铝合金平开门都是采用常规普通密封胶条安装在平开门外框,门扇抵住外框上的密封胶条,达到闭合。

但是,现有的铝合金平开门存在以下缺陷:

(1)门扇与外框贴合,存在一定缝隙;

(2)密封胶条与门扇和外框的安装不够紧密;

使得铝合金平开门在密封、隔音、保温、气密等方面性能达不到很良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密封的铝合金平开门结构,门扇关闭时与外框紧密贴合,使得,铝合金平开门在密封、隔音、保温、气密等方面的性能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磁吸密封的铝合金平开门,包括门扇及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相对外框侧设有第一密封胶条,所述外框相对门扇侧设有第二密封胶条;所述第一密封胶条中设有第一磁吸条形成第一磁吸密封组件,所述第二密封条中设有第二磁吸条形成第二磁吸密封组件;当所述门扇位于接近所述外框的位置时,所述第一磁吸条与所述第二磁吸条相吸;所述外框相对所述门扇侧设有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第一框边设有第一勾槽,第二框边设有第二勾槽,所述第二密封胶条与所述第一勾槽和所述第二勾槽卡接;所述门扇相对所述外框侧设有第一扇边和第二扇边,所述第一扇边与所述第二扇边均设有用于限位的勾部,所述勾部与所述第一扇边和所述第二扇边形成固定空间,所述第一密封胶条卡接于所述固定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胶条与所述第二密封胶条均由软质胶条、硬质胶条组成,所述软质胶条与所述硬质胶条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软质胶条中均设有至少一空腔,所述空腔中对应插有所述第一磁吸条或所述第二磁吸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勾槽与所设第二勾槽均设有勾部;所述第二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与第一框边相对侧,法向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勾槽的勾部卡接;所述第二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与第二框边的相对侧,法向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两侧设有伸出的翼部,所述翼部与所述第二勾槽的勾部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的翼部数量为4,所述第二勾槽的数量为2,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为2。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胶条的软质胶条的空腔数量为3,所述第二磁吸条插在远离所述第二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侧的所述空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截面,与所述第一扇边和所述第二扇边形成的截面相同,所述第一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相对第一扇边和第二扇边的勾部侧法向设有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胶条的软质胶条的空腔数量为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吸条与所述第二磁吸条为软磁条;所述第一磁吸条和所述第二磁吸条中心轴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吸密封组件的数量为3,分别设于门扇的上顶,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二磁吸密封组件的数量为3,分别设于外框的上顶、左侧和右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密封的铝合金平开门,采用了在门扇和外框压合的位置都卡接安装上密封胶条,并在密封胶条中插入磁吸条方式,使得在门扇靠近外框时,门扇中的磁吸条与外框中的磁吸条相吸,门扇与外框能更加紧密的贴合;同时密封胶条设置了双向限位的卡接结构与门扇和外框配合安装,使得密封胶条与门扇和外框的连接更加稳定紧密,也就使得密封性能更好。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密封的铝合金平开门替代了原来只在外框安装密封胶条的铝合金平开门,使得铝合金平开门密封、隔音、保温、气密等方面性能达到更良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铝合金平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1中A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磁吸密封组件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磁吸密封组件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铝合金平开门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1、门扇;2、外框;11、第一扇边;12、第二扇边;14、第一磁吸密封组件;21、第一框边;22、第二框边;211、第一勾槽;212、第二勾槽;24、第二磁吸密封组件;140、第一磁吸条;141、第一密封胶条的软质胶条;142、第一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143、凸起;240、第二磁吸条;241、第二密封胶条的软质胶条;242、第二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243、第一凸起;244、第二凸起;245、翼部;101、门扇上顶;102、门扇左侧;103、门扇右侧;104、门扇下底;201、外框上顶;202、外框左侧;203、外框右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说明书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吸密封的铝合金平开门,包括门扇1及外框2;具体地,门扇1相对外框2侧设第一扇边11和第二扇边12,第一扇边11和第二扇边12上都设有用于限位的勾部,勾部与两扇边形成固定空间,有第一密封胶条卡接在此固定空间中,此第一密封胶条中设有第一磁吸条140形成第一磁吸密封组件14;外框2相对门扇1处设有第一框边21和第二框边22,第一框边21上设有第一勾槽211,第二框边22上设有第二勾槽212,有第二密封胶条卡接于第一勾槽211和第二勾槽212,第二密封胶条中设有第二磁吸条240形成第二磁吸密封组件24;当关门时,门扇1接近外框2,第一磁吸条140与第二磁吸条240相吸,使得门扇1贴合外框2,通过磁吸力,门扇1边的第一密封胶条和外框2边的第二密封胶条更好地贴合密封,提高了铝合金平开门的密封、隔音、保温、气密等方面的性能。

更为优选地,第一密封胶条与第二密封胶条贴合的平面,相对于第一扇边11形成有第一夹角;第二密封胶条与第一密封胶条贴合的平面,相对第一框边21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大小相等,设置为30~45度之间;这样使得门扇1在开关时不容易与外框2的胶发生刮碰,尤其减少了在合页侧门扇1与外框2的刮碰。在进一步优化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密封胶条和第二密封胶条均由软质胶条和硬质胶条组成,软质胶条和硬质胶条固定连接。同时软质胶条中至少设有一空腔,空腔中对应插有第一磁吸条140或第二磁吸条240。其中,硬质胶条是刚性的,不容易产生拉伸变形,便于安装在门扇1和外框2上。同时,软质胶条是柔软的,软质胶条的空腔形状是随着门扇1的开合而变形,以保证关门时第一磁吸条140与第二磁吸条240相互吸引,门扇1能更好的紧密贴合外框2,达到更良好的密封效果。

更具体地,外框2框边上的第一勾槽211和第二勾槽212均设有勾部,第二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242用于安装,第二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242相对第一框边21法向设有第一凸起243,第一凸起243与第一勾槽211卡接;第二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242相对第二框边22法向设有第二凸起244,第二凸起244两侧伸出有翼部245与第二勾槽212卡接。其中,通过第一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142分别与第一框边21和第二框边22连接,达到了沿第一框边21法向和沿第二框边22法向两个方向的限位,使得外框2与第二磁吸密封组件24连接紧密,也对提高铝合金平开门的密封隔音等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更为优选地,第二凸起244的翼部245的数量为4,第二勾槽212的数量为2,第二凸起244的数量也为2。当然,第一凸起243上也可以伸出有翼部245用于与第一勾槽211卡接。

更为优选地,第二密封胶条的软质胶条241的空腔数量为3,第二磁吸条240插在远离第二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242侧的空腔中。当然,第二密封胶条的软质胶条241的空腔数量可以为1,也可以设置有更多空腔。

更具体地,第一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142的截面,与门扇1的第一扇边11和第二扇边12形成的截面相同,第一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142相对第一扇边11和第二扇边12的勾部设有凸起143,凸起143卡在勾部上,使得第一密封胶条卡接在第一扇边11和第二扇边12形成的固定空间中。其中,第一密封胶条的硬质胶条142恰好卡接在固定空间中,达到了沿第一扇边11法向和沿第二扇边12法向两个方向的限位,使得门扇1与第一磁吸密封组件14连接紧密,也对提高铝合金平开门的密封隔音等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更为优选地,第一密封胶条的软质胶条141的空腔数量为1。当然,第一密封胶条的软质胶条141也可以设置有更多空腔。

在进一步优化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磁吸条140和第二磁吸条240的中心轴重合设置,并且均为软磁条。其中,第一磁吸条140与第二磁吸条240重合,使得二者之间的能产生磁吸作用的面积最大,更好地实现了磁吸密封的效果。当然,设于第一密封胶条和第二密封胶条中的还可以是磁石或电磁铁等等。

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在进一步优化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磁吸密封组件14的数量为3,分别设于门扇上顶101、门扇左侧102和门扇右侧103;第二磁吸密封组件24的数量为3,分别设于外框上顶201、外框左侧202和外框右侧203,使得只要是门扇1和外框2压合的位置都装有相对配合的磁吸密封组件,提高磁吸密封的效果。当然,磁吸密封组件的软磁条除了设置为与密封胶条软质等长,也可以将软磁条分段对应设置在门扇1和外框2上的密封胶条中。

更具体地,第一磁吸密封组件14的数量也可以为4,分别设于门扇上顶101、门扇左侧102、门扇右侧103和门扇下底104;门扇下底104设置有第一磁吸密封组件14,起到装饰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