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0900发布日期:2019-02-19 18:3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调的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床。



背景技术:

床是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如果按照每个人每天睡八个小时计算,人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床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在当今社会不仅是睡觉的工具,也是家庭的装饰品之一,人们可以挑选不同外观、造型的床来搭配房间,也可以挑选不同样式的床上套件来装饰床体,然而当我们将一些生活用品放置在床上时,往往会出现这些床上物品容易掉落的现象,比如枕头、被子等日常用品在睡觉期间掉落,从而导致物件表面沾染了灰尘、杂物,甚至造成物品损坏的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床,在床体周围设置一圈挡板,操控挡板的上下位置状态,避免床上物品轻易掉落,并且保护儿童避免坠落,与此同时,为床体的底部遮灰挡尘,防止物品掉入床底难以获得的现象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床,包括床靠板、床垫板和床脚,其中,在所述床垫板周围还有挡板部,所述挡板部包括档位杆和挡隔板,所述档位杆为自所述床垫板的侧面水平向外延伸的长方体形直杆,所述挡隔板为长方体形面板,所述挡隔板包括换挡槽,所述换挡槽包括长直槽、中直槽、短直槽和横连槽,所述长直槽、所述中直槽、所述短直槽为间隔排列的矩形竖直通槽,所述长直槽与所述中直槽、所述中直槽与所述短直槽分别通过所述横连槽连通,所述档位杆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挡隔板脱落的内压部,所述内压部为自所述档位杆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床垫板一侧延伸的圆盘形凸起块,所述床脚包括脚外壳、升降脚柱和卡柱条,所述脚外壳为环绕所述升降脚柱的长方体形筒套,所述脚外壳包括把手槽和柱条槽,所述把手槽为贯穿所述脚外壳的壁面竖直延伸的直条形通槽,所述柱条槽贯穿所述脚外壳的壁面的圆形通槽,所述升降脚柱为长方体形直条杆,所述升降脚柱包括柱端阶梯和升降把手,所述升降把手为自所述升降脚柱表面向所述把手槽一侧延伸并贯穿的直杆,所述柱端阶梯包括间隔连接的竖挡面和横挡面,所述竖挡面为竖直延展的平面,所述横挡面为水平延展的平面,所述卡柱条包括滑动柱和挡面部,所述滑动柱为圆柱形直条杆,所述挡面部为自所述滑动柱两端水平向外延伸的长方体形直条。

所述挡隔板为竖直放置长条形面板,所述档位杆穿过所述换挡槽将所述挡隔板托起,所述内压部位于所述档位杆末端,用以阻挡所述挡隔板从所述档位杆上脱落。当操控所述挡隔板使得所述档位杆处于所述换挡槽中不同位置时,所述挡隔板位于不同高度,实现不同功能,当所述档位杆处于所述短直槽中时,所述挡隔板处于最高的位置,此时所述挡隔板整体高度高于床板和床垫的高度,这时,所述挡隔板不仅可以避免位于床垫上的物品滑落、掉落,还可以对床上的睡眠者起到保护作用,特别地如老人、婴儿,众所周知,许多家庭会将刚出生不久的孩童放在床垫上,当看守家长因事离开时,即可升起所述挡隔板,防止爬滚的儿童坠落;当所述档位杆处于所述中直槽中时,所述挡隔板可以防止床垫的滑动,避免因床垫滑移而造成床体与床垫之间产生较大间隙后发生危险;当所述档位杆处于所述长直槽中时,所述挡隔板位于最低高度,此时所述挡隔板处于所述床垫板和底板之间,一来可以避免地板上的物品翻滚、滑进所述床垫板下方,二来可以阻挡灰尘杂物进入所述床垫板下方;所述柱端阶梯类似为楼梯阶梯形状,由所述竖挡面和所述横挡面首末端垂直相连构成,所述滑动柱穿过所述柱条槽再通过所述挡面部与所述横挡面抵触,所述滑动柱的表面为圆柱面可以减小与所述柱条槽之间的滑动摩擦,所述挡面部的侧面为平面,使得与所述横挡面的接触面积大而减小压强的同时提升接触表面的稳定性,当需要将所述床垫板的高度进行下调时,操作位于所述脚外壳外侧的所述挡面部将所述滑动柱向外拉,使得位于所述脚外壳内部的所述挡面部与更高的所述横挡面接触,即所述升降脚柱下降“一档”,当需要将所述床垫板的高度进行上调时,操作所述升降把手,将所述升降脚柱上提一段距离,再向内推动所述卡柱条,使得所述挡面部与相对于更下方的所述横挡面接触并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横连槽为分别自所述长直槽靠近所述中直槽一侧边缘、所述中直槽靠近所述短直槽一侧边缘自下而上延伸并逐渐靠近所述中直槽、所述短直槽的倾斜通槽。

所述横连槽为倾斜的通槽,这使得当所述档位杆从所述长直槽进入所述中直槽中时、当所述档位杆从所述中直槽进入所述短直槽中时,可以顺势滑入,而不需要人为地再施力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换挡槽还包括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为自所述长直槽、所述中直槽、所述短直槽的上端边缘两侧自下而上相向延展至相接的弧形面,所述档位杆包括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为自所述档位杆的上表面向上凸起的弧形面。

所述档位杆通过所述配合面来顶压所述贴合面,可以增大接触面的面积,减小接触面的压强,与此同时,所述配合面还可以减小与所述横连槽的接触面积和滑动摩擦力,使得滑动更加顺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括提起部,所述提起部包括提起槽和提起板,所述提起槽包括中空槽、板面槽和板底槽,所述中空槽为自所述挡隔板的底面竖直向上延伸的长方体形凹槽,所述板面槽为自所述挡隔板远离所述床垫板一侧的壁面向所述中空槽延伸的直条形通槽,所述板底槽为自所述挡隔板的下表面向上凹陷的、并在水平方向上贯穿的通槽,所述提起板包括操作条、升降板和用于连接所述操作条和所述升降板的穿槽部,所述升降板为长方体形面板,所述穿槽部为自所述升降板的表面向所述板面槽一侧水平延伸的长方体形直杆,所述操作条为自所述穿槽部末端向水平方向两侧延伸的直条杆。

当所述挡隔板位于所述长直槽中时,即所述挡隔板处于最低位置时,将所述床垫板和地面之间的空隙遮盖,以阻挡外物进入所述床垫板的下方,但这会出现一个问题,即脚尖容易踢到所述挡隔板的下部分表面,此时通过向上提起所述操作条使得位于所述中空槽内的所述升降板上升,在所述挡隔板的侧向厚度方向上露出所述板底槽,这时,脚尖即可进入所述板底槽内,避免脚尖顶踢所述挡隔板的情况出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操作条包括外弧面和内置槽,所述外弧面为自所述操作条的底面靠近所述挡隔板一侧的边缘自下而上并向逐渐远离所述挡隔板一侧延展的弧形面,所述内置槽为自所述操作条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的条形凹槽。

所述外弧面可以提升所述操作条的接触体感,即所述外弧面不仅增大了手掌与所述操作条的接触面积,还使得手掌与所述操作条接触手感更加柔和,免得割手,所述内置槽不仅可以为手指的扳扣提供受力部,还可以用来放置物品,如电视遥控器、手机等,提升置物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括板升槽,所述板升槽为自所述板面槽的上端水平延伸的直条型通槽。

所述板升槽提升了所述提起板的可控性,可以使得所述提起板一直处于提起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当操控所述挡隔板使得所述档位杆处于所述换挡槽中不同位置时,所述挡隔板位于不同高度,实现不同功能,操控所述挡隔板的上下位置状态,避免床上物品轻易掉落,并且保护儿童避免坠落,与此同时,为床体的底部遮灰挡尘,防止物品掉入床底难以获得的现象出现。

2.所述横连槽为倾斜的通槽,这使得当所述档位杆从所述长直槽进入所述中直槽中时、当所述档位杆从所述中直槽进入所述短直槽中时,可以顺势滑入,而不需要人为地再施力操作。

3.所述配合面与所述贴合面,可以增大接触面的面积,减小接触面的压强,所述配合面还可以减小与所述横连槽的接触面积和滑动摩擦力,使得滑动更加顺滑。

4.所述外弧面可以提升所述操作条的接触体感,所述内置槽不仅可以为手指的扳扣提供受力部,还可以用来放置物品,如电视遥控器、手机等,提升置物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床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挡板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档位杆和挡隔板正面示意图。

图4为提起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提起部剖视图。

图6为床脚结构剖视图。

图中:1、床垫板,21、档位杆,211、内压部,22、挡隔板,3、换挡槽,31、横连槽,41、中空槽,42、板面槽,43、板底槽,5、操作条,51、外弧面,52、内置槽,61、脚外壳,62、柱端阶梯,63、挡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床整体结构示意图。一种高度可调的床,包括床靠板、床垫板1和床脚,其中,在床垫板1周围还有挡板部,挡板部包括档位杆21和挡隔板22,档位杆21为自床垫板1的侧面水平向外延伸的长方体形直杆,挡隔板22为长方体形面板,挡隔板22包括换挡槽3,换挡槽3包括长直槽、中直槽、短直槽和横连槽31,长直槽、中直槽、短直槽为间隔排列的矩形竖直通槽,长直槽与中直槽、中直槽与短直槽分别通过横连槽31连通,如图2所示,档位杆21还包括用于防止挡隔板22脱落的内压部211,内压部211为自档位杆21的末端向远离床垫板1一侧延伸的圆盘形凸起块,如图6所示,床脚包括脚外壳61、升降脚柱和卡柱条,脚外壳61为环绕升降脚柱的长方体形筒套,脚外壳61包括把手槽和柱条槽,把手槽为贯穿脚外壳61的壁面竖直延伸的直条形通槽,柱条槽贯穿脚外壳61的壁面的圆形通槽,升降脚柱为长方体形直条杆,升降脚柱包括柱端阶梯62和升降把手,升降把手为自升降脚柱表面向把手槽一侧延伸并贯穿的直杆,柱端阶梯62包括间隔连接的竖挡面和横挡面,竖挡面为竖直延展的平面,横挡面为水平延展的平面,卡柱条包括滑动柱和挡面部63,滑动柱为圆柱形直条杆,挡面部63为自滑动柱两端水平向外延伸的长方体形直条。挡隔板22为竖直放置长条形面板,档位杆21穿过换挡槽3将挡隔板22托起,内压部211位于档位杆21末端,用以阻挡挡隔板22从档位杆21上脱落。当操控挡隔板22使得档位杆21处于换挡槽3中不同位置时,挡隔板22位于不同高度,实现不同功能,当档位杆21处于短直槽中时,挡隔板22处于最高的位置,此时挡隔板22整体高度高于床板和床垫的高度,这时,挡隔板22不仅可以避免位于床垫上的物品滑落、掉落,还可以对床上的睡眠者起到保护作用,特别地如老人、婴儿,众所周知,许多家庭会将刚出生不久的孩童放在床垫上,当看守家长因事离开时,即可升起挡隔板22,防止爬滚的儿童坠落;当档位杆21处于中直槽中时,挡隔板22可以防止床垫的滑动,避免因床垫滑移而造成床体与床垫之间产生较大间隙后发生危险;当档位杆21处于长直槽中时,挡隔板22位于最低高度,此时挡隔板22处于床垫板1和底板之间,一来可以避免地板上的物品翻滚、滑进床垫板1下方,二来可以阻挡灰尘杂物进入床垫板1下方;柱端阶梯62类似为楼梯阶梯形状,由竖挡面和横挡面首末端垂直相连构成,滑动柱穿过柱条槽再通过挡面部63与横挡面抵触,滑动柱的表面为圆柱面可以减小与柱条槽之间的滑动摩擦,挡面部63的侧面为平面,使得与横挡面的接触面积大而减小压强的同时提升接触表面的稳定性,当需要将床垫板1的高度进行下调时,操作位于脚外壳61外侧的挡面部63将滑动柱向外拉,使得位于脚外壳61内部的挡面部63与更高的横挡面接触,即升降脚柱下降“一档”,当需要将床垫板1的高度进行上调时,操作升降把手,将升降脚柱上提一段距离,再向内推动卡柱条,使得挡面部63与相对于更下方的横挡面接触并稳定。如图2、图3所示,横连槽31为分别自长直槽靠近中直槽一侧边缘、中直槽靠近短直槽一侧边缘自下而上延伸并逐渐靠近中直槽、短直槽的倾斜通槽。横连槽31为倾斜的通槽,这使得当档位杆21从长直槽进入中直槽中时、当档位杆21从中直槽进入短直槽中时,可以顺势滑入,而不需要人为地再施力操作。换挡槽3还包括贴合面,贴合面为自长直槽、中直槽、短直槽的上端边缘两侧自下而上相向延展至相接的弧形面,档位杆21包括配合面,配合面为自档位杆21的上表面向上凸起的弧形面。档位杆21通过配合面来顶压贴合面,可以增大接触面的面积,减小接触面的压强,与此同时,配合面还可以减小与横连槽31的接触面积和滑动摩擦力,使得滑动更加顺滑。如图4、图5所示,还包括提起部,提起部包括提起槽和提起板,提起槽包括中空槽41、板面槽42和板底槽43,中空槽41为自挡隔板22的底面竖直向上延伸的长方体形凹槽,板面槽42为自挡隔板22远离床垫板1一侧的壁面向中空槽41延伸的直条形通槽,板底槽43为自挡隔板22的下表面向上凹陷的、并在水平方向上贯穿的通槽,提起板包括操作条5、升降板和用于连接操作条5和升降板的穿槽部,升降板为长方体形面板,穿槽部为自升降板的表面向板面槽42一侧水平延伸的长方体形直杆,操作条5为自穿槽部末端向水平方向两侧延伸的直条杆。当挡隔板22位于长直槽中时,即挡隔板22处于最低位置时,将床垫板1和地面之间的空隙遮盖,以阻挡外物进入床垫板1的下方,但这会出现一个问题,即脚尖容易踢到挡隔板22的下部分表面,此时通过向上提起操作条5使得位于中空槽41内的升降板上升,在挡隔板22的侧向厚度方向上露出板底槽43,这时,脚尖即可进入板底槽43内,避免脚尖顶踢挡隔板22的情况出现。操作条5包括外弧面51和内置槽52,外弧面51为自操作条5的底面靠近挡隔板22一侧的边缘自下而上并向逐渐远离挡隔板22一侧延展的弧形面,内置槽52为自操作条5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的条形凹槽。外弧面51可以提升操作条5的接触体感,即外弧面51不仅增大了手掌与操作条5的接触面积,还使得手掌与操作条5接触手感更加柔和,免得割手,内置槽52不仅可以为手指的扳扣提供受力部,还可以用来放置物品,如电视遥控器、手机等,提升置物能力。还包括板升槽,板升槽为自板面槽42的上端水平延伸的直条型通槽。板升槽提升了提起板的可控性,可以使得提起板一直处于提起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