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645发布日期:2018-07-04 17:2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产品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智能化的程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现有的智能门有很多种类,其中包括具有依靠生物特征识别的虹膜识别门锁的智能门、具有指纹识别门锁智能门,以及具有磁卡识别门锁的智能门,具有射频卡识别门锁的智能门等等,上述现有的智能门都需要在识别的范围内,对特定的识别物进行识别,基本上都需要靠近智能门,并进行验证等待,虽然现有的智能门开门的速度也都很快,但是如果可以在走近智能门的时候,智能门就能自动打开,对于携带沉重物品的时候就会很方便,另外,现在人人都会携带手机等移动设备,并且在有无线网络的时候,都可以自动识别添加,因此将手机等移动设备与智能门之间建立通信通路,只要手机等移动设备靠近智能门,智能门识别成功就会自动打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门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门系统,所述智能门系统包括门体、内嵌在门体上的开关装置和门框;其中,门体与门框的连接侧设置有门体开合装置,门体与门框的开合侧设置有门锁,开关装置分别与门体开合装置和门锁连接,用于控制门体的打开和关闭;开关装置包括齿轮箱、驱动轮组和电机,齿轮箱内具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的输出端连接驱动轮组,驱动轮组与电机的输入端连接,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门体开合装置和门锁连接,以使门锁开启的同时门体开合装置弹开门体;所述齿轮组的输入端与启动装置连接,启动装置内置无线模块和识别模块,无线模块用于对门体外的移动设备进行通信连接,识别模块对已连接的移动设备进行识别并启动开关装置,以实现自动开门功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门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其中,第一齿轮与其上方的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三齿轮设置在第二齿轮的左侧并与第二齿轮同轴连接,且第一齿轮向右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齿轮向左连接有锁芯,第二齿轮向右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三齿轮向左连接有第三转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门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二转轴为所述齿轮组的输出端,锁芯、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为所述齿轮组的输入端,其中锁芯在应急情况下通过钥匙启动所述齿轮组,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与启动装置连接并通过识别的方式启动所述齿轮组。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门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启动装置还包括指纹识别装置或密码输入装置,通过对指纹或密码的识别验证启动所述齿轮组,以实现开门功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门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至少啮合连接一组调速齿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门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驱动轮组为设置在齿轮箱右侧的一组皮带轮组,所述皮带轮组与第二转轴和电机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门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驱动轮组包括两组皮带轮组,其中一组皮带轮组设置在齿轮箱右侧并与第二转轴连接,另一组皮带轮组设置在齿轮箱左侧并与电机的输入端连接,两组皮带轮组之间通过穿设于齿轮箱的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门系统,利用普遍使用的手机等移动设备与智能门之间建立通信通路,只要手机等移动设备靠近智能门,智能门识别成功就会自动打开。该智能门系统是在开关装置上设置启动装置,启动装置以识别的方式启动开关装置,开关装置通过齿轮箱内的齿轮组的运转联动驱动轮组,进而驱动电机,使得门锁开启的同时门体开合装置弹开门体;在启动装置内置无线模块和识别模块,可以与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连接,在回家时距离智能门移动距离时,启动装置自动可以与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连接,并通过识别模块进行识别,如果识别成功,在走近智能门一米的时候,门体就会自动打开。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系统的开关装置在门外和门内均可安装启动装置门,可以是指纹开锁、密码开锁、人脸识别开锁等等现有的智能开锁装置,在没有携带手机等移动设备时,也可以开门,另外在门外还设置可以应急的锁芯开锁,在停电的时候,用钥匙也可以启动开关装置内的齿轮箱以启动电机,达到开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内的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内的齿轮箱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启动装置的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智能门系统包括门体1、内嵌在门体1上的开关装置2和门框3;其中,门体1与门框3的连接侧设置有门体开合装置4,用于弹开门体1,可设置若干个门体开合装置4在门体1与门框3的连接侧,以保证有足够的推力将门体1弹开,门体开合装置4的具体结构没有限制,只要是能将门体1弹开的结构即可;门体1与门框3的开合侧设置有门锁5,用于将门体1与门框3锁在一个平面,门锁5的具体结构没有限制,只要是将门锁住的结构即可;开关装置2分别与门体开合装置4和门锁5连接,开关装置2驱动门锁5打开以及门体开合装置4弹开门体1,用于控制门体1的打开和关闭;具体地,开关装置2包括齿轮箱21、驱动轮组22和电机23,齿轮箱21内具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的输出端连接驱动轮组22,驱动轮组22与电机23的输入端连接,电机23的输出端分别与门体开合装置4和门锁5连接,以使门锁5开启的同时门体开合装置4弹开门体1;所述齿轮组的输入端与启动装置6连接,启动装置6内置无线模块61和识别模块62,无线模块61用于对门体1外的移动设备进行通信连接,识别模块62对已连接的移动设备进行识别并启动开关装置2,以实现自动开门功能。

请参看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内的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齿轮箱21内具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211、第二齿轮212和第三齿轮213;其中,第一齿轮211与其上方的第二齿轮212啮合连接,第三齿轮213设置在第二齿轮212的左侧并与第二齿轮212同轴连接,且第一齿轮211向右连接有第一转轴214,第一齿轮211向左连接有锁芯215,第二齿轮212向右连接有第二转轴216,第三齿轮213向左连接有第三转轴217。其中,第二转轴216为所述齿轮组的输出端,锁芯215、第一转轴214和第三转轴217为所述齿轮组的输入端,其中锁芯215在应急情况下通过钥匙启动所述齿轮组,因此本申请在停电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通过钥匙启动所述齿轮组运转联动驱动轮组,进而驱动电机,使得门锁开启的同时门体开合装置弹开门体门;第一转轴214和第三转轴217与启动装置6连接并通过识别的方式启动所述齿轮组,启动装置6还包括指纹识别装置或密码输入装置,通过对指纹或密码的识别验证启动所述齿轮组,以实现开门功能。在第一转轴处连接启动装置,即在门内启动齿轮箱21运转联动驱动轮组,进而驱动电机,使得门锁开启的同时门体开合装置弹开门体门,此处安装的启动装置可以是普通的门执手,也可以是触控控制的装置;在第三转轴处连接启动装置,即在门外启动齿轮箱21运转联动驱动轮组,进而驱动电机,使得门锁开启的同时门体开合装置弹开门体门,此处安装的启动装置可以是指纹开锁、密码开锁、人脸识别开锁等等现有的智能开锁装置,在没有携带手机等移动设备时,也可以通过其他验证方式开门;

请参看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内的齿轮箱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在第一齿轮211与第二齿轮212之间至少啮合连接一组调速齿轮218,用于调节开门速度;调速齿轮包括同轴连接的一大齿轮和一小齿轮,因此在增加了单数个调速齿轮的情况下,小齿轮与第一齿轮211啮合连接,大齿轮与第三齿轮213啮合连接;在增加了双数个调速齿轮的情况下,小齿轮与第一齿轮211啮合连接,大齿轮与第二齿轮212啮合连接;第三齿轮213与第二齿轮212同轴连接,由锁芯端、第一转轴端和第三转轴端,均可启动齿轮箱21内的齿轮组运转联动驱动轮组,进而驱动电机,使得门锁开启的同时门体开合装置弹开门体门。

请参看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驱动轮组22为设置在齿轮箱21右侧的一组皮带轮组,所述皮带轮组与第二转轴216和电机23的输入端连接。

请参看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驱动轮组22包括两组皮带轮组,其中一组皮带轮组设置在齿轮箱21右侧并与第二转轴216连接,另一组皮带轮组设置在齿轮箱21左侧并与电机23的输入端连接,两组皮带轮组之间通过穿设于齿轮箱21的转轴连接。

请参看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启动装置的连接框图;启动装置6内置无线模块61和识别模块62,通过无线模块61可以使智能门与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连接,提前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设置,在距离智能门一定距离时,智能门的启动装置6感应到手机等移动设备即可与手机等移动设备建立通信通路,并通过识别模块62进行识别,如果识别成功,就会启动开关装置2中齿轮箱21内具有齿轮组,进而驱动电机,在更靠近智能门的时候,使得门锁开启的同时门体开合装置弹开门体门,以实现自动开门功能。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