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出水装置、冲奶机和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120发布日期:2019-05-21 21:1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恒温出水装置、冲奶机和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用水设备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恒温出水装置、冲奶机和饮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以奶粉为代表的各式饮料由于方便存储和运输等原因,都能生产成粉末状,在饮用时,利用温开水进行冲调,就可以饮用了。因此,需要一种恒温出水装置可以存储并输出温度恒定的水,恒温出水装置一般包括用于储存液态水的水箱、与水箱集成安装以加热液态水的加热器以及与水箱接通以输出液态水的水管,恒温出水装置通过加热器加热水箱内的液态水,使水箱内的液态水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并保持恒定温度,恒温出水装置再通过水管向外界输出温度恒定的液态水,恒温出水装置在完成一次输出液态水后,水管内会残留部分液态水,当水管内残留的液态水冷却后,恒温出水装置需要再次向外界输出液态水时,首先输出的是残留在水管内冷却后的液态水,由于该冷却后的液态水并不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一般都被用户倒掉,因此,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出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恒温出水装置,包括用于存储液态水的水箱和安装于所述水箱以加热所述水箱内液态水的加热器,所述恒温出水装置还包括三通管、第一水管、设置于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水管之间以输送液态水至所述第一水管内的水泵,所述三通管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分管、第二分管和第三分管,所述第一分管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水管的自由端接通,所述第三分管的自由端伸入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三分管的出水孔所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分管的出水孔所在的水平高度,所述水泵至少可输出大小不同的第一输出压力和第二输出压力,所述第一输出压力为所述水泵将所述液态水由所述第三分管排出的最小压力,所述第二输出压力为所述水泵将所述液态水由所述第二分管排出的最小压力,所述第一输出压力小于所述第二输出压力。进一步地,所述恒温出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分管内的第一球阀和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分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球阀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三分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球阀的球直径,所述第三分管的出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球阀的球直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最大弹力大于第一输出压力,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最大弹力小于第二输出压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分管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球阀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分管的自由端还设置有一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分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球阀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管内管腔内还设置有一限流部和设置于所述限流部上方的第二连接件,所述限流部开设有一通孔,所述恒温出水装置还包括放置于所述通孔孔口以封堵所述通孔的第二球阀和压缩设置于所述第二球阀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球阀的球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二球阀的球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分管的内径,所述第二球阀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最小弹力大于第一输出压力,所述第二球阀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最大弹力小于第二输出压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分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球阀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恒温出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水泵信号连接以控制所述水泵输出压力的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恒温出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分管接通以将所述第二分管内的液态水输送至外界的第二水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冲奶机,包括上述的恒温出水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饮水机,包括上述的恒温出水装置。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所述加热器将所述水箱内的液态水加热至符合使用要求,所述水泵以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工作,此时,所述水箱内的液态水被输送至外界,所述水泵完成此次工作后停机,所述第一水管内会残留有被加热至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当需要所述水泵再次工作向外界输送所述水箱内被加热至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时,所述水泵再次启动并以所述第一输出压力工作,此时,所述液态水仅能从所述第三分管输送回所述水箱内,待所述水泵此次工作前残留至所述第一水管内的液态水全部输送回所述水箱内后,所述水泵切换输出压力并以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工作,此时,所述水箱内的液态水可由所述第二分管输送至外界,由于所述水泵两次工作之间存在时间差,所述水泵后一次工作前残留于所述第一水管内的液态水冷却为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被输送会所述水箱内,可以保证由所述第二分管所述至外界的水始终为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可以避免所述水泵再次工作时向外界输送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进一步地避免用户收集到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需要倒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并且还可以提高所述恒温出水装置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恒温出水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恒温出水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11水箱125通孔112加热器126第三分管113第一水管126a抵挡件114第二水管131第一球阀115水泵132第一弹性件121三通管133第一连接件122第一分管134第二球阀123第二分管135第二弹性件124限流部136第二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恒温出水装置,包括用于存储液态水的水箱111和安装于所述水箱111以加热所述水箱111内液态水的加热器112,所述恒温出水装置还包括三通管121、第一水管113、设置于所述水箱111与所述第一水管113之间以输送液态水至所述第一水管113内的水泵115,所述三通管121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分管122、第二分管123和第三分管126,所述第一分管122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水管113的自由端接通,所述第三分管126的自由端伸入所述水箱111内,所述第三分管126的出水孔所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分管123的出水孔所在的水平高度,所述水泵115至少可输出大小不同的第一输出压力和第二输出压力,所述第一输出压力为所述水泵115将所述液态水由所述第三分管126排出的最小压力,所述第二输出压力为所述水泵115将所述液态水由所述第二分管123排出的最小压力,所述第一输出压力小于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112将所述水箱111内的液态水加热至符合使用要求,所述水泵115以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工作,此时,所述水箱111内的液态水被输送至外界,所述水泵115完成此次工作后停机,所述第一水管113内会残留有被加热至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当需要所述水泵115再次工作向外界输送所述水箱111内被加热至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时,所述水泵115再次启动并以所述第一输出压力工作,此时,所述液态水仅能从所述第三分管126输送回所述水箱111内,待所述水泵115此次工作前残留至所述第一水管113内的液态水全部输送回所述水箱111内后,所述水泵115切换输出压力并以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工作,此时,所述水箱111内的液态水可由所述第二分管123输送至外界,由于所述水泵115两次工作之间存在时间差,所述水泵115后一次工作前残留于所述第一水管113内的液态水冷却为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被输送会所述水箱111内,可以保证由所述第二分管123所述至外界的水始终为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可以避免所述水泵115再次工作时向外界输送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进一步地避免用户收集到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需要倒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并且还可以提高所述恒温出水装置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恒温出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分管123接通以将所述第二分管123内的液态水输送至外界的第二水管114。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恒温出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分管126内的第一球阀131和与所述第三分管126固定连接以弹性抵顶所述第一球阀131的第一弹性件132,所述第一弹性件132设置于所述第三分管126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球阀131之间,所述第三分管126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球阀131的球直径,所述第三分管126的出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球阀131的球直径,所述第一弹性件132的最大弹力大于第一输出压力,所述第一弹性件132的最大弹力小于第二输出压力。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水泵115后一次工作中,所述水泵115以所述第一输出压力工作时,由于所述第一输出压力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32的最大弹力,故,所述第一球阀131与所述第三分管126的出水孔保持开启,并且,由于所述第一输出压力小于所述第二输出压力,故,所述水泵115前一次工作后残留于所述第一水管113内的液态水由仅能由所述第三分管126输送回所述水箱111内,待所述水泵115后一次工作前残留至所述第一水管113内并且冷却后的液态水全部输送回所述水箱111内后,所述水泵115切换输出压力并以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工作,此时,所述水箱111内的液态水可由所述第二分管123、第二水管114输送至外界,可以避免所述水泵115再次工作时向外界输送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进一步地避免用户收集到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需要倒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弹性件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分管126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球阀131固定连接或分离设置,所述恒温出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分管126的管壁固定连接以抵挡所述第一球阀131滚入所述第一分管122的管腔内的抵挡件126a,所述第一分管122与所述第三分管126的交汇连接处形成交连部(图未标号),所述抵挡件126a设置于所述第一球阀132与所述交连部之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分管126的自由端还设置有一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32的第一连接件133,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33与所述第三分管126的自由端处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33与所述第三分管12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33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132与所述第三分管126同向延伸设置。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分管123内管腔内还设置有一限流部124和设置于所述限流部124上方的第二连接件136,所述限流部124开设有一通孔125,所述恒温出水装置还包括放置于所述通孔125孔口以封堵所述通孔125的第二球阀134和压缩设置于所述第二球阀134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36之间的第二弹性件135,所述第二球阀134的球直径大于所述通孔125的孔径,所述第二球阀134的球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分管123的内径,所述第二球阀134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36之间的最小弹力大于第一输出压力,所述第二球阀134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36之间的最大弹力小于第二输出压力。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水泵115后一次工作中,所述水泵115以所述第一输出压力工作时,由于所述第一输出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135的最小弹力,故,所述第二球阀134与所述通孔125保持闭合,所述水泵115前一次工作后残留于所述第一水管113内的液态水由仅能由所述第三分管126输送回所述水箱111内,待所述水泵115后一次工作前残留至所述第一水管113内并且冷却后的液态水全部输送回所述水箱111内后,所述水泵115切换输出压力并以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工作,此时,所述水箱111内的液态水可由所述第二分管123、第二水管114输送至外界,可以避免所述水泵115再次工作时向外界输送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进一步地避免用户收集到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态水需要倒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136还可以设置于所述限流部124的下方,所述限流部124与所述第二球阀134之间设置有一第三弹性件(图未示),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拉力使所述第二球阀134堵设于所述通孔125孔口,所述第三球阀与所述限流部124之间最小的弹性拉力大于所述第一输出压力,所述第三球阀与所述限流部124之间最小的弹性拉力小于所述第二输出压力。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136与所述第二分管12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13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3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135的另一端与所述球阀接触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恒温出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水泵115信号连接以控制所述水泵115输出压力的控制器(图未示),在所述水泵115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水泵115以所述第一输出压力工作或以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工作,并且,所述控制器还可以将所述水泵115工作时的输出压力由所述第一输出压力切换为所述第二输出压力。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冲奶机,包括上述的恒温出水装置。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饮水机,包括上述的恒温出水装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