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蒸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935发布日期:2019-04-16 22:5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蒸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蒸烤设备。



背景技术:

嵌入式烤箱工作时,其内腔室的温度很高,热量会向外传递到烤箱的外表面,导致烤箱门体的温度过高,用户在开门时,容易被烤箱的门体烫伤。现有技术的烤箱通常使用风机从烤箱内部直接向外部排气,以实现对烤箱进行散热的目的,但是该方法的散热效率不高,无法有效降低烤箱外表面的温度,特别是无法有效降低门体的温度,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蒸烤设备,能够提高对蒸烤设备散热时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散热风道组件,用于安装在蒸烤设备中为蒸烤设备散热,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底板和风道隔板,其中,所述风道隔板叠置地安装在所述风道底板的上方,所述风道底板和所述风道隔板之间形成散热风道,用于供散热气流通过。

优选地,所述风道底板上设有向下凹陷的底板风道结构,用于形成所述散热风道的至少一部分;

和/或,所述风道隔板上设有向上凹陷的隔板风道结构,用于形成所述散热风道的至少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散热风道组件的前部设有前侧进风口,用于将蒸烤设备的门体和/或门框中的气流导入所述散热风道中;

和/或,所述散热风道组件的后部设有后侧进风口,用于将蒸烤设备的后侧部的气流导入所述散热风道中;

和/或,所述散热风道组件的左侧部设有左侧进风口,用于将蒸烤设备的左侧部的气流导入所述散热风道中;

和/或,所述散热风道组件的右侧部设有右侧进风口,用于将蒸烤设备的右侧部的气流导入所述散热风道中。

优选地,所述前侧进风口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底板前部的第一孔部;

和/或,所述后侧进风口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底板后部的第二孔部;

和/或,所述左侧进风口包括所述风道底板的左侧边缘和所述风道隔板的左侧边缘共同形成的第一孔隙;

和/或,所述右侧进风口包括所述风道底板的右侧边缘和所述风道隔板的右侧边缘共同形成的第二孔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孔部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长孔。

和/或,所述风道底板的前部设有向下凹陷的沟槽,所述第一孔部设置在所述沟槽的侧壁上;

和/或,所述第二孔部的边缘设有朝向所述风道隔板侧延伸的翻边;

和/或,所述风道隔板上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孔部的位置处设有向上凹陷的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风道底板上设有气流聚集部,所述气流聚集部与所述散热风道相连通,所述风道隔板上与所述气流聚集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风道隔板上在所述排气口的外围设置有下沉部,用于安装散热风机。

优选地,所述风道底板上设有安装定位结构,用于将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定位安装在蒸烤设备中的结构件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定位结构包括向所述风道底板下侧突起的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分别用于卡在所述结构件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位部包括卡位主体部,所述卡位主体部上设有卡位孔,用于与所述结构件上的第三卡位部配合以实现沿高度方向的限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位部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卡位主体部的下侧边缘,所述导向部朝背离所述第二卡位部的方向偏折,从而与所述卡位主体部之间形成钝角。

优选地,所述安装定位结构一体地形成于所述风道底板上;

和/或,所述安装定位结构覆盖于所述风道隔板的下方。

第二方面,一种蒸烤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散热风道组件。

优选地,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安装在所述蒸烤设备的顶部;

和/或,所述蒸烤设备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安装在所述散热风道组件上。

优选地,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具有前侧进风口,所述蒸烤设备的门体和/或门框中设有门体风道和/或门框风道,所述门体风道和/或门框风道通过所述前侧进风口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

和/或,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具有后侧进风口,所述蒸烤设备的后侧部设有后侧风道,所述后侧风道通过所述后侧进风口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

和/或,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具有左侧进风口,所述蒸烤设备的左侧部设有左侧风道,所述左侧风道通过所述左侧进风口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

和/或,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具有右侧进风口,所述蒸烤设备的右侧部设有右侧风道,所述右侧风道通过所述右侧进风口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

优选地,所述风道底板上设有安装定位结构,位于所述风道底板的后部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处,所述蒸烤设备包括后框架固定板,所述散热风道组件通过所述安装定位结构定位安装在所述后框架固定板的上端;

和/或,所述蒸烤设备为嵌入式烤箱。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道组件能够为散热气流提供专用的流动通道,使得散热气流的流动通畅,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道组件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蒸烤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散热风道组件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散热风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散热风道组件中的风道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5为图1的散热风道组件中的风道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散热风道组件的散热过程示意图;

图7为图1的散热风道组件在蒸烤设备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B区域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描述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中采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这些方位词所表示的方位关系是相对的,是以蒸烤设备放置于水平面上时为参考的。具体地,当用户正面面对蒸烤设备的门体时,蒸烤设备的门体一侧(也即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前”,远离门体的一侧(也即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后”,而“上”、“下”、“左”、“右”则分别是对用户而言的“上”、“下”、“左”、“右”,即,左手侧为“左”、右手侧为“右”,竖直方向的上方为“上”、竖直方向的下方为“下”。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烤箱(特别是嵌入式烤箱)的散热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风道组件,用于安装在蒸烤设备中以便为蒸烤设备散热,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蒸烤设备可以是烤箱,尤其是嵌入式烤箱,也可以是蒸箱、微波炉、光波炉、微烤一体机、微蒸烤一体机等其他高温电器。

如图1-6所示,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底板100和风道隔板200,其中,所述风道隔板200叠置地安装在所述风道底板100的上方,所述风道底板100和所述风道隔板200之间形成散热风道,用于供散热气流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道组件能够为散热气流提供专用的流动通道,使得散热气流的流动通畅,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道组件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的优点。

其中,风道底板100和风道隔板200优选均为钣金件,二者之间优选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从而可提高散热风道组件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组装效率。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风道底板100上设有向下凹陷的底板风道结构101,用于形成所述散热风道的至少一部分;和/或,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风道隔板200上设有向上凹陷的隔板风道结构201,用于形成所述散热风道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向上凹陷或向下凹陷是相对于风道底板100和风道隔板200的结合面而言的。例如,所述散热风道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包括如下几种形成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由底板风道结构101与风道隔板200的非凹陷区域共同形成,由风道底板100的非凹陷区域与隔板风道结构201共同形成,由底板风道结构101与隔板风道结构201共同形成。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蒸烤设备内部空间进行确定。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散热风道组件的前部设有前侧进风口300,用于将蒸烤设备的门体和/或门框(未示出)中的气流导入所述散热风道中,从而为蒸烤设备的门体和/或门框提供散热,降低蒸烤设备前侧表面的温度。对应地,所述蒸烤设备的门体和/或门框中可设有门体风道和/或门框风道(未示出),并且所述门体风道和/或门框风道通过所述前侧进风口300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散热风道组件的后部设有后侧进风口400,用于将蒸烤设备的后侧部的气流导入所述散热风道中,从而为蒸烤设备的后侧部的结构提供散热,降低蒸烤设备后侧表面的温度。对应地,所述蒸烤设备的后侧部可设有后侧风道(未示出),例如设置在蒸烤设备的后盖板的内侧,所述后侧风道通过所述后侧进风口400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散热风道组件的左侧部设有左侧进风口500,用于将蒸烤设备的左侧部的气流导入所述散热风道中,从而为蒸烤设备的左侧部的结构提供散热,降低蒸烤设备左侧表面的温度。对应地,所述蒸烤设备的左侧部可设有左侧风道(未示出),例如设置在蒸烤设备的左侧盖板的内侧,所述左侧风道通过所述左侧进风口500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散热风道组件的右侧部设有右侧进风口600,用于将蒸烤设备的右侧部的气流导入所述散热风道中,从而为蒸烤设备的右侧部的结构提供散热,降低蒸烤设备右侧表面的温度。对应地,所述蒸烤设备的右侧部可设有右侧风道(未示出),例如设置在蒸烤设备的右侧盖板的内侧,所述右侧风道通过所述右侧进风口600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

优选地,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前侧进风口300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底板100前部的第一孔部102,所述蒸烤设备的门体和/或门框中的门体风道和/或门框风道的出风口可以直接与所述第一孔部102相通。

优选地,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孔部102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长孔,特别地,在包括两个以上的长孔的情况下,这些长孔沿其长度方向(也即左右方向)一字排开,最大程度地与门体的宽度相对应,以提高门体散热效率。

优选地,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风道底板100的前部设有向下凹陷的沟槽103,所述第一孔部102设置在所述沟槽103的侧壁上,具体地,沟槽103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孔部102设置在沟槽103的靠近风道底板100前侧的侧壁上,使得所述前侧进风口300的进风方向为倾斜向上向后,从而可减小风阻。

优选地,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后侧进风口400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底板100后部的第二孔部104。优选地,所述第二孔部104的边缘设有朝向所述风道隔板200侧延伸的翻边,以便对气流形成导向。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风道隔板200上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孔部104的位置处设有向上凹陷的凹陷部201a,这种情况下,第二孔部104可以设置在风道底板100的非凹陷区域,例如靠近后侧边缘的区域。

优选地,参见图1-2和图6,所述左侧进风口500包括所述风道底板100的左侧边缘和所述风道隔板200的左侧边缘共同形成的第一孔隙;和/或,所述右侧进风口600包括所述风道底板100的右侧边缘和所述风道隔板200的右侧边缘共同形成的第二孔隙。为了便于形成所述第一孔隙和/或所述第二孔隙,优选地,所述风道隔板200上的向上凹陷的凹陷部201延伸到相应的左侧边缘和/或右侧边缘,从而形成左侧导风口204和/或右侧导风口205,如图5所示,以便与风道底板100的相应边缘在上下方向上隔开一定的距离。当然,根据需要,风道底板100的左侧边缘和/或右侧边缘也可以向下凹陷,以增大相应的进风口的进风面积。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风道底板100上设有气流聚集部105,所述气流聚集部105与所述散热风道相连通,使得来自各个方向的散热气流可以汇集到所述气流聚集部105。如图5所示,所述风道隔板200上与所述气流聚集部105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排气口202,使得汇集到气流聚集部105的散热气流可以集中地排出。排气孔202的边缘设有向上的翻边,可以对散热气流起导向作用。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风道隔板200上在所述排气口202的外围设置有下沉部203,用于安装散热风机。

优选地,风道底板100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06,例如设置在风道底板100的前侧边缘处,优选在前侧边缘的左右两端附近各设置一个第一定位孔106,如图3所示,同时,在风道隔板20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定位孔206,如图5所示。在对风道底板100和风道隔板200进行组装时,特别是进行焊接或铆接固定时,可以通过两对定位孔进行定位,以确保散热风道的结构正确。

在完成散热风道组件的组装作业后,散热风道组件即可作为一个整体安装至相应的蒸烤设备中。因散热气流易于向上流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道组件优选安装在蒸烤设备的顶部,从而可以将蒸烤设备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热量自下而上地输送到散热风道组件中,进而经排气口202排出。

为便于散热风道组件在蒸烤设备中的安装,例如在蒸烤设备顶部自上而下地完成安装,优选地,所述风道底板100上设有安装定位结构,用于将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定位安装在蒸烤设备中的结构件上。

优选地,如图3-4和图7-8所示,所述安装定位结构包括向所述风道底板100下侧突起的第一卡位部107和第二卡位部108,分别用于卡在所述结构件(例如图7-8中示出的后框架固定板700)的两侧,从而实现对散热风道组件的双向限位。

例如,当散热风道组件定位安装在后框架固定板700上时,所述安装定位结构设置在风道底板100的后部,并且优选在风道底板100后部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各设置一组安装定位结构,并且其中,第一卡位部107和第二卡位部108沿前后方向布置,从而可以卡在后框架固定板700的前后两侧,实现对散热风道组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双向限位。

当然,第一卡位部107和第二卡位部108也可以沿左右方向布置,从而可以卡在相应的结构件的左右两侧,实现对散热风道组件在左右方向上的双向限位。

优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卡位部107包括卡位主体部107a,所述卡位主体部107a上设有卡位孔109,用于与所述结构件上的第三卡位部701配合以实现沿高度方向的限位。

优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卡位部107还包括导向部107b,所述导向部107b位于所述卡位主体部107a的下侧边缘,所述导向部107b朝背离所述第二卡位部108的方向偏折,从而与所述卡位主体部107a之间形成钝角。例如,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位部107位于右侧,第二卡位部108位于左侧,第一卡位部107的导向部107b向右侧偏折,背离第二卡位部108,也即背离后框架固定板700。

优选地,所述安装定位结构一体地形成于所述风道底板100上,例如,风道底板100为钣金件,可通过钣金成型直接冲裁出第一卡位部107和第二卡位部108。具体地,可以在风道底板100的非凹陷区域(也即与风道隔板200的结合面)中冲裁出第一卡位部107和第二卡位部108。

如图3-4和图7-8所示,第一卡位部107的卡位主体部107a向下折弯90°,从而可以贴合在后框架固定板700的后侧面上。卡位主体部107a上的卡位孔109为矩形孔或方形孔,后框架固定板700上的第三卡位部701为朝向后框架固定板700的后侧方向凸起并向下倾斜的舌状结构(例如同样为钣金件直接冲裁成型),在安装过程中,第一卡位部107对准后框架固定板700的后侧,向下用力按压散热风道组件,第一卡位部107便会接触并挤压第三卡位部701,在持续按压的作用下,第一卡位部107和/或第三卡位部701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卡位孔109的下边缘越过第三卡位部701的下边缘,第三卡位部701便卡入卡位孔109中,第一卡位部107完全地卡在后框架固定板700的后侧,与此同时,第二卡位部108则卡在后框架固定板700的前侧,完成安装。

由于第一卡位部107和第二卡位部108均位于风道底板100的下侧,同时后框架固定板700也处于风道底板100的覆盖之下,在安装时均难以看见,为此,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卡位部107上设置有导向部107b,在具体安装时,可以利用导向部107b方便地使第一卡位部107对准后框架固定板700的后侧面,提高安装效率。此外,在安装过程中,导向部107b首先接触第三限位部701,还能对第一卡位部107和/或第三卡位部701的弹性变形起引导作用。

另外,参见图7-8,上述后框架固定板700的上端设有向前折弯的折弯部702,其宽度不大于(优选为等于或略小于)第一卡位部107和第二卡位部108之间的距离,并且折弯的角度为90°。在安装状态下,风道底板100压靠在上述折弯部702上。折弯部702一方面能够有效支承散热风道组件,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一卡位部107和第二卡位部108的限位可靠性。

由于上述结构能够保证散热风道组件的快速安装,优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安装定位结构可以覆盖于所述风道隔板200的下方,在散热风道组件的上方不可见。这样,风道隔板200在成型过程中不需要考虑所述安装定位结构,例如不必为其做出任何结构改变,从而简化工艺,降低成本。

由于散热风道组件整体地安装于蒸烤设备的顶部,为了便于给散热风道组件上方的电器元件(例如散热风机等)提供电能或控制信号,优选在风道底板100上设置有过线孔,例如如图3所示,设有第一过线孔110(例如用于供强电线路穿过)和第二过线孔111(例如用于供弱电线路穿过)。优选地,各个过线孔向下翻边,以防止刮伤线束。如图1-2和图6所示,风道隔板200在所述第一过线孔110和所述第二过线孔111的位置处进行避让。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蒸烤设备,例如为烤箱,特别是嵌入式烤箱,也可以是蒸箱、微波炉、光波炉、微烤一体机、微蒸烤一体机等其他高温电器。其中,该蒸烤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前面所述的散热风道组件。

优选地,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安装在所述蒸烤设备的顶部,可参考图7。

优选地,所述蒸烤设备包括散热风机(未示出),所述散热风机安装在所述散热风道组件上,例如安装在所述风道隔板200的下沉部203,从而可通过排气口202将散热风道组件内部的散热气流排出。

优选地,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具有前侧进风口300,所述蒸烤设备的门体和/或门框中设有门体风道和/或门框风道(未示出),所述门体风道和/或门框风道通过所述前侧进风口300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

优选地,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具有后侧进风口400,所述蒸烤设备的后侧部设有后侧风道(未示出),例如设置在蒸烤设备的后盖板的内侧,所述后侧风道通过所述后侧进风口400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

优选地,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具有左侧进风口500,所述蒸烤设备的左侧部设有左侧风道(未示出),例如设置在蒸烤设备的左侧盖板的内侧,所述左侧风道通过所述左侧进风口500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

优选地,所述散热风道组件具有右侧进风口600,所述蒸烤设备的右侧部设有右侧风道,例如设置在蒸烤设备的右侧盖板的内侧,所述右侧风道通过所述右侧进风口600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

优选地,所述风道底板100上设有安装定位结构(例如包括第一卡位部107和第二卡位部108),并且所述安装定位结构位于所述风道底板100的后部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处,所述蒸烤设备包括后框架固定板700,所述散热风道组件通过所述安装定位结构定位安装在所述后框架固定板700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蒸烤设备通过散热风道组件将多个侧面的热量高效地排出,实现对蒸烤设备的整机散热,能够解决工作过程中外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消除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蒸烤设备能够对门体进行有效散热,避免用户被烫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