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风口组件及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9404发布日期:2019-06-05 22:5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风口组件及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风口组件及洗碗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洗碗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在洗碗机中,为了将洗碗机内胆中的湿热空气排出洗碗机,洗碗机设置有排风组件,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洗碗机内胆中的空气温度较高且含水量较大,在排出洗碗机内胆的时候,所述洗碗机的内胆中的湿热空气容易遇冷形成冷凝水,从而降低洗碗机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风口组件及洗碗机,用以解决洗碗机排气时,内胆中的湿热空气遇冷形成冷凝水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风口组件,设置在设备的排风风道的端部,用于排出设备内腔中的湿热空气,所述排风口组件包括壳体和气流驱动装置,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及排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设备内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与设备的外部空间连通,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用于将设备内腔中的湿热空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引入所述壳体内腔,所述气流驱动装置还用于将设备的外部空间中的空气经所述第二进风口引入所述壳体内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腔的第一气流和经所述第二进风口引入所述壳体内腔的第二气流混合后进入所述排风风道。

优选地,所述气流驱动装置包括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风轮轴向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腔中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壳体配合以将所述壳体内腔分为第一进风腔和第二进风腔,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风轮包括第一基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两侧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用于从所述第一进风腔抽吸风,所述第二叶片用于从所述第二进风腔抽吸风。

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和/或所述第二叶片为离心叶片。

优选地,所述风轮和所述第一进风口在与所述风轮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相互错开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风轮位置对应。

优选地,所述壳体呈扁形结构,所述扁形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边壁,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或者,

所述壳体呈扁形结构,所述扁形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边壁,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边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二排风口相对,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二基板、第一围板及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相反的两侧,所述第一围板沿所述第二基板的部分边缘延伸,所述第二围板沿所述第二基板的另一部分边缘延伸,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边壁相配合,所述第二围板与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边壁相配合,以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为第一进风腔和第二进风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卡接;和/或,

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基板支撑在所述支撑结构上;和/或,

所述第二围板与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插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围板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抵靠在所述边壁上;和/ 或,

所述第二围板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抵靠在所述边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凹结构,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内凹结构的内底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内凹结构的内底壁和/或侧壁相配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洗碗机,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排风口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的排风口组件及洗碗机,通过将设备内腔中的湿热空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引入所述壳体内腔,将设备外部空间中的空气经所述第二进风口引入所述壳体内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腔的第一气流和经所述第二进风口引入所述壳体内腔的第二气流混合后进入所述排风风道,从而使得从内胆排出的湿热空气与设备外部空气混合后的气体的温度降低且含水量降低,从而避免了冷凝水的产生,进而增加了洗碗机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排风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壳和分隔件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11、排风口;111、第一进风腔;112、第二进风腔;12、第一壳;121、第一侧壁;122、第一边壁;1221、凸筋;123、第一进风口;13、第二壳;131、第二侧壁;132、第二边壁;1321、凹槽;133、第二进风口;14、边壁;15、内凹结构;16、第一部分;17、第二部分; 18、凸部;19、支杆;

2、风轮;21、第一基板;22、第一叶片;23、第二叶片;24、连接部;

3、封堵结构;31、圆台结构;

4、分隔件;41、第二基板;42、第一围板;43、第二围板;44、凹部;45、凸沿;46、导通结构;461、导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参照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排风口组件,设置在设备的排风风道的端部,如图1所示,用于排出设备内腔中的湿热空气,所述设备例如可以是洗碗机,所述排风口组件包括壳体1和气流驱动装置,所述气流驱动装置包括风轮2,所述风轮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所述第一进风口123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33位于所述风轮2轴向的两侧。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23、第二进风口133及排风口11,所述第一进风口123与所述设备内腔连通,即,所述第一进风口123与所述洗碗机的内胆接通,所述第二进风口133与设备的外部空间连通,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用于将设备内腔中的湿热空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123引入所述壳体1内腔,所述气流驱动装置还用于将设备的外部空间中的空气经所述第二进风口133引入所述壳体1内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123 进入所述壳体1内腔的第一气流和经所述第二进风口133引入所述壳体 1内腔的第二气流混合后进入所述排风风道,如此,所述第一进风口123 中排出的湿热空气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33中的常温空气混合,以对湿热空气进行降温,有效避免了湿热空气在排风风道内遇冷凝结的问题。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呈扁形结构,所述扁形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31,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21和所述第二侧壁131的边壁14,所述第一进风口123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33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31上,所述排风口11设置在所述边壁 14上,所述风轮2和所述第一进风口123在与所述风轮2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相互错开设置,即,所述风轮2在所述第一侧壁121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23相互错开设置,如此,使得所述扁形结构的壳体1在厚度方向上变薄。

如图1所示,所述风道口组件还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123的封堵结构3,所述封堵结构3优选为圆台结构31,所述圆台结构31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23的边缘相抵靠,所述圆台结构的小径端插入所述第一进风口123中,所述封堵结构3位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封堵结构3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23处,所述封堵结构3与所述风轮2在所述第一侧壁121上的投影相互错开,如此,所述风轮2和所述封堵结构3排布方式使得所述扁形结构的壳体1在厚度方向上变薄。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壳12和第二壳13,第一壳12与第二壳13扣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壳12包括第一侧壁121 和第一边壁122,所述第一边壁122沿所述第一侧壁121的部分边缘延伸,所述第二壳13包括第二侧壁131和第二边壁132,所述第二边壁132 沿所述第二侧壁131的部分边缘延伸,所述第一边壁122和所述第二边壁132配合形成所述边壁14,所述第一边壁122的端部设置有凸筋1221,所述第二边壁132上设置有凹槽1321,所述凸筋1221和所述凹槽1321 形成插接。所述第一进风口123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33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31上,所述排风口11设置在所述边壁14上,例如,第一侧壁121上未设置第一边壁122的位置形成有缺口,第二侧壁 131上未设置第二边壁132的位置形成有缺口,第一壳12和第二壳13 扣合在一起后,两缺口形成排风口11。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凹结构15,所述第一进风口123设置在所述内凹结构15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侧壁121包括第一部分16和第二部分17,所述内凹结构15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6和所述第二部分17上,所述第一部分16与所述第二侧壁131上的第二进风口133相对,所述第二部分17上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123,即,所述第一进风口123在所述第二侧壁131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33相互错开设置,且所述第二进风口133与所述风轮2位置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123与所述风轮2交错设置。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进风口123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33在横向上并排设置。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壳体1内腔中设置有分隔件4,所述分隔件4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具体地,所述分隔件4设置在所述内凹结构15中,所述分隔件4与所述壳体1配合以将所述壳体1 的内腔分为第一进风腔111和第二进风腔112,所述第一进风口123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1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133与所述第二进风腔112 连通。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分隔件4包括第二基板41、第一围板 42及第二围板43,所述第一围板42和第二围板4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41的相反的两侧,所述第一围板42沿所述第二基板41的部分边缘延伸,所述第二围板43沿所述第二基板41的另一部分边缘延伸,所述第二基板41的部分边缘和所述第二基板41的另一部分边缘形成所述第二基板41的全部边缘,所述第一围板42与所述第一部分16以及所述边壁14相配合,所述第二围板43与所述第二侧壁131以及所述边壁14 相配合,以将所述壳体1的内腔分为第一进风腔111和第二进风腔112。优选地,所述第一围板4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抵靠在所述边壁14上,所述第二围板43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抵靠在所述边壁14上。所述第一进风腔111由第一围板42、第二基板41、内凹结构15的底壁、内凹结构15 的边壁14、第二边壁132的部分结构、第二侧壁131的部分结构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进风腔112由第二围板43、第二基板41、第一边壁122 的部分结构、第二边壁132的部分结构、第二侧壁131的部分结构围合形成。

具体地,所述第一围板42与所述内凹结构15的内底壁和/或侧壁相配合,例如,所述第一围板42上设置有凹部44,所述内凹结构15的侧壁上设置有凸部18,所述凹部44和所述凸部18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围板42和所述第一部分16形成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16上设置有支撑结构,用以支撑第二基板41,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包括支杆19,即,在所述内凹结构15的底壁上设置有支杆19,所述第二基板41的另一部分边缘附近的板体支撑在所述支杆19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不设置内凹结构15,而第一围板42直接抵靠在第一侧壁131上。

所述第二围板43与所述第二侧壁131形成插接,例如,所述第二围板43上设置有与第二边壁132端面上的凹槽1321配合的凸沿45,所述凸沿45与所述第一部分16上的第一边壁122形成在一个圆上,所述分隔件4还包括导通结构46,所述导通结构46用于将所述第一进风腔 111和所述第二进风腔112导通,进而实现第一进风腔111中的空气和第二进风腔112中的空气混合,所述导通结构46包括导通孔461,所述导通孔461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41上。

如图6所示,所述风轮2包括第一基板2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21两侧的第一叶片22和第二叶片23,所述第一叶片22用于从所述第一进风腔111抽吸风,所述第二叶片23用于从所述第二进风腔112 抽吸风。所述第一叶片22和所述第二叶片23呈弧形。所述第一叶片22 和所述第二叶片23为离心叶片,即,所述第一叶片22和所述第二叶片 23扰动空气后,使得所述空气沿所述风轮2的轴向进风,沿所述风轮2 的径向出风。在所述风轮2的第一基板21上设置有连接部24,所述连接部24为长形,所述连接部24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基板的厚度,以使得所述风轮2与所述风轮2的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更加的可靠。值得说明的是,驱动所述风轮2转动的驱动装置从所述第二进风口 133中穿过后与所述风轮2的连接部2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洗碗机,包括上述所述的排风口组件,以使得所述洗碗机内胆中的湿热空气和常温空气混合,进而有效避免湿热空气遇冷凝结的问题。具体地,洗碗机在对餐具进行干燥处理时,驱动装置驱动风轮2转动,在所述第一叶片22的作用下,所述洗碗机内胆中的湿热空气经所述第一进风口123进入第一进风腔111,依次经分隔件4与内凹结构15的内底壁之间的空间和导通孔461进入风轮的第一基板21与分隔件4之间的空间,并在第一叶片22的作用下由排风口11排入排风风道中,在所述第二叶片23的作用下,常温空气从所述第二进风口133进入所述第二进风腔112,并在第二叶片23的作用下由排风口11排入排风风道中,所述常温空气和所述湿热空气在风轮2的径向外侧空间中混合,使得所述湿热空气的温度降降低,进而从所述排风口11排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