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支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1632发布日期:2019-07-10 09:4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购物支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购物支援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对购物篮的底板进行开闭的机构的购物支援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上方开口的箱状的购物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购物篮具备底板和四个侧壁。购物篮的底板和四个侧壁一体地成形,其内部空间成为放入商品的收纳空间。

用户例如在超市中选择陈列的商品并将该商品收容到购物篮中。之后,用户支付收容在购物篮中的商品的费用(价钱),将商品转移到购物袋等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登录实用新型第313522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购物支援系统具有主体部和开闭装置。

主体部具有放置购物篮的载置空间。

购物篮具有本体和对本体的下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底板。

开闭装置具有第一构件、第二构件、驱动机构以及连结机构。

第二构件设置为能够与放置于载置空间的购物篮的底板连接。

驱动机构使第一构件移动。

连结机构将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连结。

连结机构具有弹性体,

连结机构使用来自第一构件的拉拽力而使与底板连接的第二构件移动,由此打开底板,

连结机构使用弹性体的弹性力而使与底板连接的第二构件移动,由此关闭底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中的开闭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开闭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1-a1线的剖视图。

图6a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6b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中的篮移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篮移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篮移动装置的按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10a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篮移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图10b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篮移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图10c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篮移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图11a是在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篮限制装置中将引导件打开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1b是在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篮限制装置中将引导件关闭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中的回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回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4a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回收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图14b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回收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图14c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回收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图15是实施方式的购物篮的立体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购物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7是实施方式的购物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购物篮中,在将商品转移到例如购物袋时,用户必须反复进行从购物篮的上方的开口将商品逐一地拿起并取出后放入到购物袋这样的作业。

这里,考虑了打开购物篮的底板而从购物篮将商品转移到袋中的情况,但手动地打开收容有商品的状态下的购物篮的底板的作业是困难的。

(1)购物支援系统整体结构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图3及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具有开闭装置1、篮移动装置2、篮限制装置3、回收装置4、装袋系统5、销售系统6、管理装置7、柜台(主体部)8以及购物篮9。购物支援系统10例如是被导入到便利店、超市、百货店、药店、家电卖场及家装中心等零售店的店铺而用于支援顾客的购物的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导入购物支援系统10的店铺,以便利店为例进行说明。这里,向柜台8的载置空间s1(参照图3)放置购物篮9的主体不局限于顾客,也可以是店员。

在购物支援系统10中,通过管理装置7与开闭装置1、篮移动装置2、篮限制装置3、回收装置4、装袋系统5以及销售系统6协同配合来实现下述那样的功能。

即,在被导入购物支援系统10的店铺中,顾客在店内拾取一个或多个商品98且收容于购物篮9(参照图15)、并将购物篮9放置于载置空间s1(参照图3)的状态下,通过销售系统6来进行商品98的结算等。此时,管理装置7从购物篮9接收多个商品信息。这里所说的“商品信息”是用于识别商品98的信息(商品识别代码),例如是在日本使用的jan(japanesearticlenumber)代码等。在进行商品98的装袋之前,从购物篮9向装袋装置53移动商品98。装袋系统5在顾客利用销售系统6进行商品98的结算等的期间,使装袋装置53工作而进行商品98的装袋。由此,顾客在拾取商品98并利用销售系统6进行商品98的结算等之后收取装袋了的状态下的商品98这一系列的流程中,能够结束购物。结果是,在顾客在店铺购入商品98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店员的介入。其结果是,根据购物支援系统10,能够减轻在顾客的购物中指派的店员及顾客的精力。

在这样的一系列的流程中,在购物支援系统10中,在进行商品98的装袋之前,开闭装置1将购物篮9的底板94(参照图15)打开,使商品98从购物篮9向装袋装置53移动。另外,篮移动装置2使移动了商品98后的购物篮9从载置空间s1向回收装置4移动。此外,在购物篮9放置于载置空间s1之后,篮限制装置3限制购物篮9沿上下方向的移动。

柜台8具有供购物篮9放置的载置空间s1。购物篮9以预先规定的朝向放置于载置空间s1,以使得开闭装置1经由开口部973(参照图16)对底板94进行开闭。

在图2的例子中,在柜台8上形成有在上表面8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开口的凹处82。凹处82形成载置空间s1。在图2的例子中,购物篮9放置于凹处82内(即载置空间s1),但由于顾客在店内移动时手持购物篮9或者载置于购物车而使用购物篮9,因此,购物篮9未固定于固定位置。在从正面观察柜台8时在凹处82的里侧配置有回收购物篮9的回收装置4。在凹处82的下方设置有装袋装置53。

以下,只要没有特别强调,则设为以柜台8的上表面81成为水平面的朝向设置有柜台8来进行说明。即,与柜台8的上表面81正交的方向成为上下方向(铅垂方向)。但是,这些方向并非意在限定购物支援系统10使用时的方向,例如,也可以在柜台8的上表面81相对于水平面稍微倾斜的状态下使用购物支援系统10。

(2)购物支援系统的各结构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2.1)购物篮

首先,对购物篮9进行说明。

如图15、图16及图17所示,购物篮9具备篮主体91、收纳各种电路及模块的电路块92、以及向电路块92供给电力的蓄电池。该购物篮9不仅仅收容商品98,还具有读取商品98的商品信息的功能和与销售系统6(参照图18)进行通信的功能。购物篮9例如使用条形码阅读器或图像传感器等来从多个商品98分别读取商品信息。由此,购物篮9能够在收容顾客在店内拾取的商品98的同时,从商品98读取商品信息并向销售系统6发送。

篮主体91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状,能够收容多个商品98。篮主体91具备本体93、底板94以及一对把手95。购物篮9的底板94以能够对本体93的下开口部932进行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本体93。

本体93形成有上开口部931及下开口部932,且构成为能够收容多个商品98。本体93具有框部933和从框部933的上端部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934。框部933及凸缘部934一体地形成。框部933具有相互面对的一对第一侧板961、962和相互面对的一对第二侧板963。凸缘部934具有用于将一对把手95安装于本体93的多个(图示例中为四个)嵌合孔。

一对第一侧板961、962分别具有沿着一对第二侧板963对置的对置方向d12(与一对第一侧板961、962对置的对置方向d11及上下方向d13正交的方向)而形成的槽964(参照图11a及图11b)。

一对第一侧板961、962中的一方(第一侧板961)具有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凹陷971、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凹部972以及开口部973。多个凹陷971在第一侧板961的下端向一对第一侧板961、962对置的对置方向d11凹陷,且在一对第二侧板963对置的对置方向d12上并排。多个凹部972形成于多个凹陷971的底面。开口部973沿着对置方向d12形成,在底板94开闭时供底板94穿过。

底板94以能够对本体93的下开口部932进行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本体93。底板94具有板状的主部941和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突出部942。多个突出部942从主部941的厚度方向的下表面突出,在底板94关闭的状态下向本体93的多个凹陷971插入。主部941在与多个突出部942相反的一侧且在向形成于本体93的内侧的槽965嵌入的部分具有凹凸。

一对把手95在搬运篮主体91时使用。各把手95具有中央部951和一对安装部952。中央部951及一对安装部952例如通过合成树脂而一体地形成。各安装部952形成为在安装于本体93时向内侧弯曲的平滑的曲线状。即,安装部952的中央部比连结安装部952的两端的线段向内侧弯曲。

(2.2)开闭装置

接着,对开闭装置1进行说明。

开闭装置1构成为对放置于载置空间s1的购物篮9的底板94进行开闭。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开闭装置1具备第一构件11、第二构件12、连结机构13以及驱动机构14(参照图6a及图6b)。

第一构件11形成为板状,通过来自驱动机构14的动力而沿x轴方向(第一方向、左右方向)移动。第一构件11具备矩形板状的基部111和与后述的轴133连接的连接部112。这里,将柜台8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进深方向(前后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上下方向(铅垂方向)设为“z轴方向”。

第二构件12构成为与放置于载置空间s1的购物篮9的底板94嵌合。第二构件12具备基部15、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前端部16、连接部17以及检测用构件18。连接部17具有贯穿孔171。检测用构件18例如具有板状,以前端部位于比第二构件12的左缘靠第一构件11侧的位置的方式借助基端部而安装于第二构件12。

基部15具有矩形板状的主片151和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矩形板状的突出部152。多个突出部152从y轴方向上的主片151的两端朝x轴方向的负向突出。主片151及多个突出部152一体地形成。

多个前端部16从y轴方向上的基部15的两端朝x轴方向的负向突出。多个前端部16安装于多个突出部152。各前端部16具有矩形状的基部161、爪部162以及按压部163。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对长方体的金属构件进行加工而一体地形成基部161、爪部162及按压部163。由此,与基部161与爪部162及按压部163分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强度。

基部161以在z轴方向上随着从上表面接近下表面而x轴方向的长度变短的方式倾斜。

爪部162从基部161的上表面(第一面)中的x轴方向上的前端沿着z轴方向突出。爪部162在打开底板94时钩挂于底板94(参照图5)。

按压部163从基部161的上表面中的x轴方向上的和基部15连接的基端与前端之间的部分沿着z轴方向突出。按压部163在关闭底板94时按压底板94。按压部163与底板94接触的接触面积比爪部162与底板94接触的接触面积的大。

连结机构13将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连结。连结机构13具备连结构件131和弹性构件(弹性体)132。

连结构件131具备轴133和凸缘部134。轴133通过轴向上的两端中的第一端而固定于第一构件11,通过两端中的第二端而贯穿第二构件12的贯穿孔171。凸缘部134比贯穿孔171大,且固定于轴133的第二端。

弹性构件132设置在轴133的周围且第一构件11的连接部112与第二构件12的连接部17之间,沿着轴133的轴向发生弹性位移。弹性构件132例如是弹簧。弹性力通过弹簧的弹簧常数来调整。

驱动机构14构成为使第一构件11移动。驱动机构14具备马达、动力传递机构142(参照图6a及图6b)、以及多个(图示例中为两根)线性引导件143。动力传递机构142将马达的动力向第一构件11传递。多个线性引导件143将第一构件11及第二构件12这两者沿着x轴方向引导。各线性引导件143具备轨道144和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块145(参照图3)。轨道144沿着x轴方向设置。多个块145安装于第一构件11及第二构件12,且在轨道144上移动。

在上述那样的开闭装置1中,第一构件11在打开底板94时,通过来自驱动机构14的动力,对与底板94嵌合的第二构件12拉拽而使其移动。

首先,在购物篮9放置于载置空间s1之前,第一构件11及第二构件12以使第二构件12的爪部162(参照图1)位于载置空间s1的方式向右侧移动(参照图6a)。然后,当购物篮9放置于载置空间s1时,爪部162钩挂于购物篮9的底板94(参照图5)。之后,当第一构件11通过驱动机构14的马达的动力而向左侧移动时,连结机构13的凸缘部134与第二构件12的连接部17中的贯穿孔171的周围接触,由此,第二构件12被第一构件11拉拽地也向左侧移动。由于第二构件12的爪部162钩挂于购物篮9的底板94,因此,底板94也与第二构件12一起向左侧移动(参照图6b)。由此,能够将底板94从本体93卸载,能够使购物篮9的下表面开口。

这里,由于基部161与爪部162一体地形成,即便底板94与本体93之间的嵌合力大,在爪部162钩挂于底板94的状态下,开闭装置1也能够拉出底板94。

接着,第一构件11在将底板94关闭于本体93时,通过来自驱动机构14的动力,使用连结机构13的弹性构件132的弹性力而使底板94移动。

首先,在图6b的状态下,当通过驱动机构14的马达的动力而使第一构件11朝x轴方向的负向移动时,借助弹性构件132的弹性力,第二构件12也向右侧移动。此时,通过第二构件12的按压部163分别将底板94向右侧按压,底板94也与第二构件12一起向右侧移动。底板94在被第二构件12的按压部163按压而向右侧移动时,通过本体93的开口部973向槽965插入,最终嵌入到本体93。由此,能够将底板94安装于本体93,能够堵塞购物篮9的下表面。

这里,在将底板94向右侧移动的中途,在向底板94施加了必要以上的妨碍到底板94向右侧移动的力时,尽管妨碍到第二构件12向右侧移动,但第一构件11保持不变地向右侧移动。由于第二构件12的连接部17与连结机构13的连结构件131未被固定,因此,第一构件11靠近第二构件12,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之间的距离l1变短。由于在轴133的周围设置有弹性构件132,因此,来自第一构件11的力在被弹性构件132松缓的状态下向第二构件12传递。

此时,当在本体93的下开口部932存在异物时,上述异物与底板94接触而妨碍到底板94的移动。在该情况下,通过弹性构件132,使施加于第二构件12的力小于来自第一构件11的力。因此,即便在第二构件12碰撞到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从第二构件12对异物的冲击。

然而,开闭装置1还具备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光传感器19(传感器),来作为检测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之间的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下的情况的传感器。

多个光传感器19分别具有发出光的发光部和接受来自发光部的光的受光部,且设置于第一构件11。光传感器19在向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插入检测用构件18时,检测为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之间的距离l1为规定距离以下。

检测用构件18的前端部在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之间的距离l1成为规定距离以下时,向光传感器19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插入。即,检测用构件18的长度为当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之间的距离l1为规定距离以下时、向光传感器19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插入前端部这样的长度。

当开闭装置1使底板94沿着x轴方向的负向朝右侧移动时,若在本体93的下开口部932存在异物,则该异物与底板94接触,妨碍到底板94的移动。在该情况下,按压底板94的第二构件12的移动变小,因此,第一构件11靠近第二构件12,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之间的距离l1变短。然后,当距离l1成为规定距离以下时,检测用构件18的前端部向光传感器19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插入。此时,光传感器19检测为距离l1为规定距离以下。

之后,光传感器19将检测结果向管理装置7发送。如后所述,管理装置7在接收到来自光传感器19的检测结果时,对马达进行控制,使其停止旋转。马达按照管理装置7的控制而停止。其结果是,第一构件11停止移动。

(2.3)篮移动装置

篮移动装置2构成为使购物篮9从载置空间s1向回收装置4移动。如图7、图8及图9所示,篮移动装置2具备按压机构21和篮驱动机构22。

篮驱动机构22构成为使按压机构21移动。篮驱动机构22具备马达221、篮动力传递机构222以及线性引导件223。篮动力传递机构222将马达221的动力向按压机构21传递。篮动力传递机构222具有滑轮227和带228。滑轮227通过马达221的动力而旋转。带228通过滑轮227的旋转而移动。线性引导件223将按压机构21沿着y轴方向引导。线性引导件223具备轨道224和块225。轨道224以沿着y轴方向的方式安装于支承台226。块225安装于按压机构21,且在轨道224上移动。

按压机构21是用于从载置空间s1向回收装置4按压购物篮9的机构。如图9所示,按压机构21具有基部23和接触部24。基部23安装在篮驱动机构22的块225及带228上。接触部24是在使购物篮9移动时与购物篮9接触的构件。按压机构21在基部23受到来自篮驱动机构22的动力时,接触部24与基部23一起沿着y轴方向移动。由此,在使购物篮9移动时,接触部24与购物篮9的本体93接触而按压购物篮9,由此,能够使购物篮9从载置空间s1向回收装置4移动。

然而,考虑如下情况:在使购物篮9移动到回收装置4之后且在将按压机构21返回原始位置之前,在载置空间s1已经放置有下一个购物篮。在该情况下,在接触部24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将按压机构21返回原始位置时,接触部24可能会与下一个购物篮接触。

对此,按压机构21能够使接触部24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位移。按压机构21还具有轴25、销26以及弹性构件27。

轴25设置为能够使接触部24相对于基部23旋转。轴25贯穿基部23的贯穿孔及接触部24的贯穿孔。由此,接触部24能够以轴25为中心而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旋转。

销26与接触部24嵌合而抑制接触部24的旋转。销26在轴向的第一端即下端部贯穿形成于基部23的贯穿孔。另外,销26的下端部在接触部24处于打开位置时,向形成于接触部24的凹处插入。销26的轴向的第二端即上端部由支承构件261支承。支承构件261在一端固定于基部23,通过销26的一部分贯穿形成于另一端的贯穿孔262而在另一端对销26进行支承。销26在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即在轴向的中间位置处,具有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贯穿的贯穿孔263。辅助销264贯穿贯穿孔263。此外,在支承构件261支承销26的上端部且辅助销264贯穿贯穿孔263的状态下,在销26的轴向上的支承构件261与辅助销264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265。销26能够相对于基部23在轴向上移动。

弹性构件27例如为螺旋弹簧,在轴向的一端与基部23连接,在轴向的另一端与接触部24连接。弹性构件27借助弹性力使接触部24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位移。

另外,为了使接触部24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位移,篮移动装置2还具备解除构件28和突出部29。

解除构件28构成为用于解除销26与接触部24的嵌合。即,解除构件28构成为使销26的下端部从接触部24的凹部脱离。解除构件28在按压机构21结束购物篮9的移动的地点处固定于支承台226。解除构件28在与使购物篮9移动的按压机构21对置的一侧具有倾斜面281。另外,在解除构件28形成有在按压机构21使购物篮9移动时供销26插入的凹部282。

在销26的下端部向接触部24的凹部插入而使接触部24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当销26到达解除构件28之前时,贯穿销26的贯穿孔263的辅助销264沿着解除构件28的倾斜面281向上方移动。与此相伴,销26也向上方移动。当销26向上方移动时,销26的下端部从接触部24的凹部脱离。接触部24借助弹性构件27的弹性力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位移。

之后,当按压机构21返回原始位置之际辅助销264沿着解除构件28的倾斜面281向下方移动时,销26也向下方移动。此时,由于接触部24不处于打开位置而处于关闭位置,因此,销26的下端部不向接触部24的凹部插入而将接触部24向下方按压。由此,在接触部24移动到下方的状态下按压机构21返回原始位置。

突出部29是为了使接触部24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位移而设置的。突出部29在按压机构21处于原始位置时设置于支承台226。在接触部24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按压机构21返回原始位置时,接触部24被突出部29按压。然后,接触部24克服弹性构件27的弹性力而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当接触部24成为打开位置时,销26的下端部向接触部24的凹部插入。由此,接触部24能够维持打开位置。

图10a、10b、10c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的篮移动装置2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要图。首先,如图10a所示,在篮移动装置2中,接触部24在成为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待机。当成为使购物篮9移动的时机时,通过来自篮驱动机构22的动力,如图10b所示,接触部24将购物篮9的本体93沿着y轴方向按压而使购物篮9向回收装置4移动。当购物篮9移动到回收装置4之后,如图10c所示,按压机构21使接触部24从打开位置成为关闭位置,篮驱动机构22使包括关闭位置的接触部24在内的按压机构21返回原始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将接触部24设为关闭位置,在使购物篮9移动之后,当使包括接触部24的按压机构21返回原始位置时,即便在载置空间s1放置有下一个购物篮,接触部24也不会与下一个购物篮接触,能够使按压机构21返回原始位置。

(2.4)篮限制装置

篮限制装置3构成为限制购物篮9向载置空间s1的法线方向(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的移动。即,篮限制装置3限制放置于载置空间s1的购物篮9沿z轴方向移动。图11a是在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的篮限制装置3中引导件31打开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11b是在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的篮限制装置3中引导件关闭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如图11a及图11b所示,篮限制装置3具备一对引导件31和引导件驱动机构32。

一对引导件31具有矩形板状,且沿着x轴方向设置。当在载置空间s1放置有购物篮9时,一对引导件31向购物篮9的一对槽964插入。

引导件驱动机构32构成为使引导件31在插入到槽964的位置与从槽964脱离的位置之间移动。引导件驱动机构32具备圆板状的旋转板322和一对轴323。旋转板322安装于马达的旋转轴,按照马达的旋转而旋转。

一对轴323各自的一端(第一端)安装于从旋转板322的中心脱离的位置。一对轴323的一端被安装的位置是相对于旋转板322的中心而对称的位置。另外,轴323各自的另一端(第二端)经由安装构件324固定于引导件31。即,引导件31也与轴323的动作配合地移动。

引导件驱动机构32通过管理装置7控制马达而使一对引导件31位移。更详细而言,引导件驱动机构32使一对引导件31在限制位置与限制解除位置之间位移,在该限制位置处,将一对引导件31向购物篮9的槽964插入,在该限制解除位置处,一对引导件31向外侧打开,以避免向购物篮9的槽964插入。

在上述那样的篮限制装置3中,在向载置空间s1放置购物篮9之前,如图11a所示,一对引导件31向外侧打开而位于限制解除位置。

另一方面,当向载置空间s1放置购物篮9时,如图11b所示,一对引导件31朝内侧移动而向限制位置位移。即,一对引导件31插入到购物篮9的槽964中。

当开闭装置1对底板94进行开闭时、以及当篮移动装置2使购物篮9从载置空间s1向回收装置4移动时,一对引导件31向限制位置位移而插入到购物篮9的槽964中。之后,当购物篮9移动到回收装置4之后,一对引导件31从限制位置向限制解除位置位移。由此,能够将下一个购物篮9放置于载置空间s1。

(2.5)回收装置

回收装置4构成为对购物篮9进行回收。图12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的回收装置4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的回收装置4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如图12及图13所示,回收装置4具备框部41和多个(图示例中为四个)突起42。

多个突起42设置于框部41,是为了将在购物篮9的本体93的上方立起的状态下的购物篮9的把手95推倒而设置的。多个突起42在购物篮9降落到下方时推倒把手95。

图14a、14b、14c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的回收装置4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要图。如图14a所示,当购物篮9移动到回收装置4时,多个突起42位于一对把手95之间。当回收装置4将购物篮9向下方移动时,如图14b所示,突起42分别与把手95接触,由此,把手95从突起42受到力而开始向外侧打开。当回收装置4将购物篮9进一步向下方移动时,如图14c所示,把手95被推倒。

(2.6)装袋系统

如图2所示,装袋系统5具有袋收纳壳体51、袋供给装置52以及装袋装置53。作为一例,袋收纳壳体51及袋供给装置52用于向装袋装置53供给袋。装袋装置53是进行顾客所购入的商品的装袋的系统。这里所说的“装袋”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商品98收容到(放入)袋中的作业。“袋”是具有供商品98放入的大小且用于使商品98进出的袋口的袋即可,例如是聚乙烯制或聚丙烯制的购物袋(所谓的采购袋)。

装袋装置53例如设置于店铺的收银台或装袋台等,进行放置在设定于载置空间s1的下方的规定的装袋空间内的商品98的装袋。由此,顾客仅通过将收容所购入的商品98的购物篮9放置于载置空间s1,就能够收取收容于袋的状态下的商品98。因此,顾客或店铺的从业员(店员)通过使用装袋装置53,就能够省略装袋的作业的精力及时间。

袋收纳壳体51与袋供给装置52一起使用,是用于储存袋供给装置52向装袋装置53供给的袋的器具。袋收纳壳体51能够将袋集中多个(例如最大100个)来收纳。袋供给装置52从储存有多个袋的袋收纳壳体51逐一地取出袋,将取出后的袋作为“对象袋”向装袋装置53供给。

装袋装置53能够针对放入到购物篮9的状态下的商品98进行装袋。即,顾客将在店内拾取的商品98放入到购物篮9,按照购物篮9放置于载置空间s1,由此,能够使装袋装置53进行商品98的装袋。因此,顾客无需为了装袋而将商品98从购物篮9取出,能够简单地进行使用了装袋装置53的商品98的装袋。在购物篮9收容有多个商品98的情况下,装袋装置53能够将这多个商品98一起进行装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顾客通过销售系统6进行商品98的结算等的期间,管理装置7与销售系统6协同配合地控制装袋装置53,以进行商品98的装袋。例如,装袋装置53将在销售系统6中开始或完成了结算处理作为触发,而开始商品98的装袋。

袋供给装置52从储存有多个袋的袋收纳壳体51逐一地取出袋,将取出后的袋作为“对象袋”向装袋装置53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理装置7与装袋装置53协同配合控制袋供给装置52,以始终向装袋装置53设置(配置)一个袋。即,装袋装置53构成为使用从袋供给装置52供给的一个袋来进行装袋,装袋装置53每进行一次装袋就配备于下一次的装袋,将新的袋逐一地从袋供给装置52向装袋装置53供给。换言之,袋供给装置52将在装袋装置53中完成了装袋作为触发,开始向装袋装置53供给袋。

袋收纳壳体51构成为能够将袋集中多张来收纳。袋收纳壳体51在收容于规定的壳体收容空间的状态下使用。即,通过将收纳有至少一个袋的状态下的袋收纳壳体51配置于壳体收容空间,从而能够利用袋供给装置52从袋收纳壳体51取出袋。

(2.7)销售系统

销售系统6是用于进行商品98的销售处理的系统。这里所说的“销售处理”是指,从卖主(店铺)向买主(顾客)转移商品98的所有权、且买主向卖主支付与此相对应的等价报酬(货款)的行为(买卖)所需的各种处理。例如,获取顾客在店内拾取的商品98的商品信息的获取处理、及从顾客受理希望购入的商品98的指定的订购处理等包含在销售处理中。此外,进行顾客所购入的商品98的装袋的装袋处理也包含在销售处理中。

销售系统6具有供给单元61(参照图2)、显示装置62(参照图2)、输入装置63(参照图2)、声音输出部64(参照图2)以及结算单元65(参照图2)。供给单元61、显示装置62、输入装置63、声音输出部64及结算单元65均是管理装置7的周边装置,且与管理装置7连接。

供给单元61是将特定的商品(例如烟草)向顾客供给的装置。供给单元61以位于柜台8的上方的方式悬挂于顶棚。

显示装置62是朝向顾客进行各种显示的装置。显示装置62固定于供给单元61的下表面,例如构成为通过光雕投影技术向屏幕投射影像。这里,显示装置62向柜台8的上表面81中的、从正面观察柜台8时位于凹处82的右侧的区域投射影像。即,柜台8的上表面81中的凹处82的右侧的区域成为显示装置62的屏幕。

输入装置63是例如通过手势检测等受理顾客的操作的装置。此外,输入装置63包括麦克风,具有对输入到麦克风的声音信号实施声音识别及含义解析的处理的功能。因此,顾客也能够进行利用声音的操作(声音输入)。输入装置63设置在柜台8的上表面81上且从正面观察柜台8时设置于屏幕的里侧。

声音输出部64包括扬声器,是利用声音朝向顾客提示各种信息的装置。声音输出部64与输入装置63一体地设置。

即,销售系统6通过将显示装置62、输入装置63及声音输出部64用作用户接口,从而能够通过显示或声音向顾客提示各种信息,或者受理顾客的操作(包括声音输入)。但是,基于销售系统6的信息的提示由显示与声音中的至少一方实现即可,可以由显示与声音中的任一方实现,也可以由显示与声音的组合实现。

结算单元65基于存放在购物篮9中的多个商品信息,进行针对商品98的结算处理。

(2.8)管理装置

图18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的框图。如图18所示,管理装置7构成为对开闭装置1、篮移动装置2、篮限制装置3、回收装置4、装袋系统5以及销售系统6进行控制。

管理装置7具有对购物篮9放置于载置空间s1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功能。管理装置7在检测到购物篮9放置于载置空间s1的情况下,以打开底板94的方式对开闭装置1进行控制。另外,管理装置7在开闭装置1使底板94嵌合于本体93时,以使购物篮9从载置空间s1向回收装置4移动的方式对篮移动装置2进行控制。此外,管理装置7在购物篮9向回收装置4移动时,以使与在此之前的购物篮9重叠的方式对回收装置4进行控制。

管理装置7与装袋系统5的袋供给装置52及装袋装置53电连接,构成为能够对袋供给装置52及装袋装置53进行控制。即,管理装置7将装袋系统5控制为:当开闭装置1打开底板94时,将从购物篮9的下表面移动到装袋系统5的商品98收容到袋中。

另外,管理装置7在载置空间s1放置有购物篮9时,从购物篮9接收多个商品信息。而且,管理装置7以使用多个商品信息进行结算的方式对销售系统6进行控制。此外,管理装置7构成为例如能够与由pos(pointofsales)终端构成的店铺终端进行通信。

(3)购物支援系统的动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收容有商品98的购物篮9放置于载置空间s1时,开闭装置1通过拉拽放置于载置空间s1的购物篮9的底板94而将其从本体93卸载。收容于购物篮9的商品98由装袋系统5收容到袋中。当装袋系统5进行装袋作业时,开闭装置1使底板94向右侧移动,以堵塞本体93的下开口部932。之后,篮移动装置2使空置的购物篮9从载置空间s1向回收装置4移动。当购物篮9不存在于载置空间s1时,将收容有商品98的袋向载置空间s1送出。顾客从载置空间s1取出收容有商品98的袋。

(4)变形例

上述的购物支援系统10的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及形状等只不过是一例,能够适当变更。在柜台8形成有凹处82也不是购物支援系统10所必须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柜台8的上表面81上设置载置空间s1。

在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中,在打开底板94时钩挂于底板94的爪部162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爪部16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三个以上。即,第二构件12至少包括一个爪部162即可。

另外,在开闭装置1中,线性引导件143不局限于引导第一构件11及第二构件12这两者,也可以仅引导第一构件11,还可以仅引导第二构件12。即,开闭装置1具备引导第一构件11及第二构件12中的至少一方的至少一个线性引导件143即可。

对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之间的距离l1为规定距离以下的情况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不限定于光传感器19,例如也可以为磁传感器。

在篮限制装置3中,设置为能够向购物篮9的槽964插入的引导件31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三个以上。即,籍限制装置3具备至少一个引导件31即可。

用于将购物篮9的把手95推倒的突起42的数量不局限于四个,也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三个,还可以为五个以上。即,购物支援系统10具备至少一个突起42即可。

不局限于仅一对第一侧板961、962中的一方具有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凹陷971、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凹部972以及开口部973。也可以是一对第一侧板961、962这两者具有多个凹陷971、多个凹部972以及开口部973。即,一对第一侧板961、962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个凹陷971、多个凹部972以及开口部973即可。另外,凹陷971的数量和凹部972的数量都不局限于两个。

(5)总结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具备主体部(柜台8)和开闭装置(1)。主体部具有供购物篮(9)放置的载置空间(s1)。在购物篮(9)中,以能够对本体(93)的下开口部(932)进行开闭的方式将底板(94)安装于本体(93)。开闭装置(1)对放置在载置空间(s1)内的购物篮(9)的底板(94)进行开闭。开闭装置(1)具备第一构件(11)、第二构件(12)、驱动机构(14)以及连结机构(13)。第二构件(12)设置为能够与放置于载置空间(s1)的购物篮(9)的底板(94)连接。驱动机构(14)使第一构件(11)移动。连结机构(13)将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连结。连结机构(13)包括弹性体(弹性构件132)。连结机构(13)在打开底板(94)时,使用来自第一构件(11)的拉拽力而使与底板(94)连接的第二构件(12)移动。连结机构(13)在关闭底板(94)时,使用弹性体的弹性力而使与底板(94)连接的第二构件(12)移动。

在第一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包括弹性体(弹性构件132)的连结机构(13)将受到驱动机构(14)的动力的第一构件(11)与和购物篮(9)的底板(94)连接的第二构件(12)连结。由此,能够简单地对购物篮(9)的底板(94)进行开闭。此外,在关闭底板(94)时,即便在商品等异物存在于下开口部(932)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连结机构(13)中吸收使底板(94)移动的力。其结果是,不会向底板(94)施加必要以上的力而能够对底板(94)进行开闭。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第二构件(12)包括爪部(162)和按压部(163)。爪部(162)在打开底板(94)时钩挂于底板(94)。按压部(163)在关闭底板(94)时按压底板(94)。

在第二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与底板(94)连接的第二构件(12)包括爪部(162)和按压部(163)。由此,当打开底板(94)时,爪部(162)钩挂于底板(94),因此,底板(94)不会从第二构件(12)脱离而能够对底板(94)进行拉拽。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在第二方式的基础上,按压部(163)与爪部(162)相比,与底板(94)接触的接触面积较宽。

在第三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按压部(163)与底板(94)接触的接触面积比爪部(162)与底板(94)接触的接触面积宽。由此,在关闭底板(94)时能够可靠地进行按压。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第二构件(12)包括具有贯穿孔(171)的连接部(17)。连结机构(13)还包括轴(133)和凸缘部(134)。轴(133)的第一端部固定于第一构件(11),并且轴(133)的第二端部贯穿第二构件(12)的贯穿孔(171)。凸缘部(134)固定于轴(133)的第二端部,且比贯穿孔(171)大。弹性体(弹性构件132)设置在轴(133)的周围且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的连接部(17)之间,沿轴(133)的轴向进行弹性位移。

在第四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在关闭底板(94)时,即便在商品等异物存在于下开口部(932)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连结机构(13)中吸收使底板(94)移动的力。此外,在打开底板(94)时,能够可靠地拉拽与底板(94)连接的第二构件(12)。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开闭装置(1)还具备传感器(光传感器19),该传感器(光传感器19)对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之间的距离(l1)为规定距离以下的情况进行检测。

在第五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通过对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之间的距离(l1)为规定距离以下的情况进行检测,能够推测为在关闭底板(94)时异常的力作用于底板(94)。由此,能够使基于驱动机构(14)的第一构件(11)的移动停止,或者使第一构件(11)的移动速度松缓。

本公开的第六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还具备回收装置(4)和篮移动装置(2)。回收装置(4)对购物篮(9)进行回收。篮移动装置(2)使购物篮(9)从载置空间(s1)向回收装置(4)移动。

在第六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篮移动装置(2)使购物篮(9)从载置空间(s1)向回收装置(4)移动。由此,能够以无需手动地将购物篮(9)从载置空间(s1)取出就可以放置下一个购物篮(9)的方式打开载置空间(s1)。

在本公开的第七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在第六方式的基础上,篮移动装置(2)具备按压机构(21)和篮驱动机构(22)。按压机构(21)是用于从载置空间(s1)向回收装置(4)按压购物篮(9)的机构。篮驱动机构(22)使按压机构(21)移动。

在第七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能够利用篮驱动机构(22)使用于按压购物篮(9)的按压机构(21)移动。由此,能够使购物篮(9)高精度地从载置空间(s1)向回收装置(4)移动。

本公开的第八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在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还具备篮限制装置(3)。篮限制装置(3)用于限制购物篮(9)向载置空间(s1)的法线方向的移动。篮限制装置(3)具备引导件(31)和引导件驱动机构(32)。引导件(31)设置为能够向购物篮(9)的槽(964)插入。引导件驱动机构(32)使引导件(31)在插入到槽(964)中的位置与从槽(964)脱离的位置之间位移。

在第八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向购物篮(9)的槽(964)插入引导件(31)。由此,能够限制将购物篮(9)从载置空间(s1)取出。例如,能够限制在结算中途将购物篮(9)从载置空间(s1)取出。此外,由于能够进行购物籍(9)的高度方向的对位,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购物篮(9)的底板(94)从本体(93)开闭。当购物篮(9)高于规定位置时,难以对底板(94)进行开闭。

本公开的第九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在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还具备用于将在本体(93)的上方立起的状态下的购物篮(9)的把手(95)推倒的至少一个突起(42)。

在第九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中,突起(42)将购物篮(9)的把手(95)从立起的状态推倒。由此,能够自动地推倒购物篮(9)的把手(95)。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说明的开闭装置(1)不局限于用于购物支援系统(10),也可以用于购物支援系统(10)以外的系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以下的开闭装置(1)。

开闭装置(1)对购物篮(9)的底板(94)进行开闭。在购物篮(9)中,以能够对本体(93)的下开口部(932)进行开闭的方式将底板(94)安装于本体(93)。开闭装置(1)具备第一构件(11)、第二构件(12)、驱动机构(14)以及连结机构(13)。第二构件(12)设置为能够与放置于载置空间(s1)的购物篮(9)的底板(94)连接。驱动机构(14)使第一构件(11)移动。连结机构(13)将第一构件(11)与第二构件(12)连结。连结机构(13)包括弹性体(弹性构件132)。连结机构(13)在打开底板(94)时,使用来自第一构件(11)的拉拽力而使与底板(94)连接的第二构件(12)移动。连结机构(13)在关闭底板(94)时,使用弹性体的弹性力而使与底板(94)连接的第二构件(12)移动。

另外,以上说明的篮移动装置(2)不局限于与开闭装置(1)一起使用,也可以用于购物支援系统(10)以外的系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以下的篮移动装置(2)。

篮移动装置(2)使购物篮(9)从载置空间(s1)向回收装置(4)移动。在购物篮(9)中,以能够对本体(93)的下开口部(932)进行开闭的方式将底板(94)安装于本体(93)。回收装置(4)对购物篮(9)进行回收。

此外,以上说明的篮限制装置(3)不局限于与开闭装置(1)一起使用,也可以用于购物支援系统(10)以外的系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以下的篮限制装置(3)。

篮限制装置(3)限制购物篮(9)向载置空间(s1)的法线方向的移动。在购物篮(9)中,以能够对本体(93)的下开口部(932)进行开闭的方式将底板(94)安装于本体(93)。篮限制装置(3)具备引导件(31)和引导件驱动机构(32)。引导件(31)设置为能够向购物篮(9)的槽(964)插入。引导件驱动机构(32)使引导件(31)在插入到槽(964)中的位置与从槽(964)脱离的位置之间位移。

以上说明的购物篮(9)不局限于用于具备开闭装置(1)、篮移动装置(2)及篮限制装置(3)的全部的购物支援系统(10),也可以用于不具备开闭装置(1)的购物支援系统或购物支援系统以外的系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以下的购物篮(9)。

购物篮(9)具备篮主体(91)和电路块(92)。篮主体(91)由合成树脂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状,能够收容多个商品(98)。电路块(92)收纳各种电路及模块。篮主体(91)具备本体(93)、底板(94)以及一对把手(95)。本体(93)形成有上开口部(931)及下开口部(932),构成为能够收容多个商品(98)。底板(94)以能够对下开口部(932)进行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本体(93)。一对把手(95)用于搬运篮主体(91)。本体(93)具有框部(933)和凸缘部(934)。凸缘部(934)从框部(933)的上端部向外侧突出。框部(933)具有相互面对的一对第一侧板(961、962)和相互面对的一对第二侧板(963)。凸缘部(934)具有供一对把手(95)嵌合的多个嵌合孔。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能够简单地对购物篮的底板进行开闭。

附图标记说明:

1开闭装置;

2篮移动装置;

3篮限制装置;

4回收装置;

8柜台(主体部);

9购物篮;

10购物支援系统;

11第一构件;

12第二构件;

13连结机构;

14驱动机构;

17连接部;

19光传感器(传感器);

21按压机构;

22篮驱动机构;

25轴;

27弹性构件;

31引导件;

32引导件驱动机构;

42突起;

93本体;

94底板;

95把手;

112连接部;

132弹性构件(弹性体);

133轴;

134凸缘部;

162爪部;

163按压部;

171贯穿孔;

262,263贯穿孔;

265弹性构件;

323轴;

932下开口部;

934凸缘部;

964槽;

965槽;

s1载置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