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安全的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967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使用安全的水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饮用水杯,具体为一种使用安全的水杯。



背景技术:

水杯作为盛水和饮水容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目前水杯存在如下缺陷:

1、水杯散热能力较低,滚烫的开水在杯体内难以快速冷却;2、杯子灌入开水后,杯壁整体处于高温状态,难以直接接触持握,容易出现烫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水杯,利用导热机构将杯体中热水的热量传导至散热柱中,实现快速散热,杯壁不易过烫。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安全的水杯,包括杯壁、导热机构和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多个散热柱,散热柱中空设置有内腔;所述导热机构包括导热壁、导热环和多个导热柱,所述导热壁位于杯壁内部或杯壁表面,导热壁位于杯壁底部;所述导热柱位于内腔中;所述导热环将各个导热柱与导热壁连接;所述导热壁、导热环和导热柱均具有导热性。

优选的,所述导热柱呈螺旋形,且导热柱由不锈钢制成;所述导热壁和导热环由铜制成。

优选的,所述导热壁位于杯壁内,导热壁与杯壁内表面分离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热环的厚度大于导热壁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内腔中填充有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在小幅升温的基础上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在杯子注入热水时,减小杯壁的升温,可用于使用者正常的持握和暖手用;且散热柱利用相变材料作为储能材料,相变材料在吸收热量时升温较少,使得散热柱与杯壁之间保持较大的温差,热交换效率高,散热柱持续吸收热量。

优选的,所述相变材料为含有晶体的过饱和液体。

优选的,所述散热柱透明设置或者散热柱设有用于观察内腔的观察窗,观察窗透明设置。

优选的,所述散热柱均不透明设置,其中一个散热柱设有透明观察窗,带有观察窗的散热柱为观察柱,所述观察柱两侧或单侧设有用于手指或手掌伸入间隙的间隔,所述间隙大于10mm。

优选的,所述散热柱之间设有用于手指或手掌伸入间隙的间隔,所述间隙大于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使用安全的水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发明的使用安全的水杯,通过导热机构将热水中的热量由杯壁快速传导至散热柱内,散热柱增加了散热面积,使得热量可以快速的散发到空气之中,从而快速将杯体中的热水进行冷却;

二、热量分布在散热柱内,相较传统结构而言,杯子外壁仅部分出现升温,部分则处于未升温的状态,便于握持;且杯壁的温度不会过高,不会出现烫手的情况,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1中导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杯壁;20、导热壁;21、导热环;22、导热柱;31、散热柱;32、观察柱;4、形变球;5、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6所示的使用安全的水杯,包括杯壁1、导热机构和散热机构。

散热机构包括多个散热柱31,散热柱31中空设置有内腔,内腔中填充有相变材料,散热柱31与杯壁1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散热柱31沿杯壁1周向设置;

导热机构包括导热壁20、导热环21和多个导热柱22,导热壁20位于杯壁1内部或杯壁1表面,导热壁20位于杯壁1底部;导热柱22位于内腔中,导热柱22接触相变材料;导热环21将各个导热柱22与导热壁20连接;导热壁20、导热环21和导热柱22均具有导热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热壁20对杯体中的热水间接接触,从热水中吸收热量,之后通过导热环21传输至导热柱22中。导热柱22位于散热柱31的内腔中,该内腔中填充的相变材料为含有晶体的过饱和液体,本实施例中相变材料选用过饱和的醋酸钠溶液。过饱和的醋酸钠溶液在低温时,其晶体会析出,而当温度上升,晶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上升,晶体溶解。选用该过饱和溶液的原因在于,等质量的晶体相变时吸收的热量更大,而温度上升则较低(举例:相变材料吸收400kj热量,晶体溶解,温度上升为0℃;而当温度继续上升,相变材料400kj热量,溶液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为10℃)。

通过上述材料,可以保证散热柱31在吸收热量时发生相变,仅有较低的温度上升,同时溶液的比热容也较大,可以吸收更大热量,保持散热柱31与杯壁1之间留有较大的温差,使得导热机构的导热能力处于较大的状态,热量传输更快,使得热水可以更快的自然冷却。

而散热柱31的温度相对杯体中的热水温度会低很多,此时使用者可以自如的抓握散热柱31,用来持握杯体,或者用来暖手,不会烫伤使用者。多个散热柱31增加了散热柱31接触空气的面积,散热更为迅速。

如图2所示,导热柱22呈螺旋形,有效增加了导热柱22与相变材料的接触面积。导热壁20主要为了快速的对热量进行传导,故导热壁20和导热环21由铜制成,杯壁1采用塑料或者陶瓷等制成,使得导热壁20和导热环21处于不接触液体和氧气的环境中,铜制品不易氧化,故赋予其最大的导热性。而导热柱22则是直接与相变材料接触的,若导热柱22采用铜合金和纯铜,则极易氧化发黑发蓝,造成脏污,故本实施例中导热柱22由不锈钢制成,提高美观度,同时延长使用寿命,保证导热性良好。

导热环21的厚度大于导热壁20的厚度,用于增加导热壁20底部的结构强度,避免导热环21断裂。

导热壁20可以位于杯壁1内表面或者外表面等部位,对温度进行传导,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壁20位于杯壁1内部,导热壁20与杯壁1内表面分离设置,导热壁20与杯壁1内表面的液体不接触,有效避免了导热壁20的氧化和老化,同时更为卫生干净。

如图1所示,散热柱31均不透明设置,其中一个散热柱31设有透明观察窗5,带有观察窗5的散热柱31为观察柱32,观察柱32的内腔中还设有形变球4,形变球4由弹性材料制成,形变球4内部设有封闭的空腔,空腔内填充有气体;散热柱31透明设置或者散热柱31设有用于观察内腔的观察窗5。

如图5所示,透过观察窗5,使用者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散热柱31内腔中的形变球4。形变球4中部留有空气,当形变材料温度升高时,由于晶体的溶解,液体的颜色会由乳白色变为透明,使用者可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杯体中液体的冷却情况。同时在升温过程中,由于晶体的溶解,整个过饱和溶液的粘稠度会有所下降,同时溶液的密度随之上升,而形变球4空腔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得形变球4密度变小,同时浮力变大,形变球4上浮位于观察窗5的上方;当温度下降,溶液中晶体析出,密度略微下降,形变球4空腔变小,密度下降,形变球4下降。

形变球4中部留有空腔,空腔内可以适量的填充一部分铁砂等颗粒物,平衡形变球4的密度,使得形变球4可以在过饱和溶液的晶体受热溶解时悬浮在溶液之中(用于表示该温度属于适中的温度,杯体中水温适合饮用);而温度较低时,过饱和溶液中的晶体析出,密度下降,形变球4位于观察窗5下方(表示温度过低,杯体水温较低)。当使用者观察到溶液透明,且形变球4位于上方时,则表示液体温度过高,杯中液体水温依旧较高,不宜直接饮用。

通过该形变球4和观察窗5对水杯中的液体进行间接观察,使用者无需直接接触饮料即可得知温度是否适中,是否适合饮用。避免饮料烫伤嘴唇,尤其适用于婴幼儿的奶粉等饮料。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散热柱31均不透明设置,其中一个散热柱31设有透明观察窗5,带有观察窗5的散热柱31为观察柱32,观察柱32两侧设有用于手指或手掌伸入间隙的间隔,散热柱31与杯壁1之间的间隙大于10mm。

通过在杯壁1表面增设隔热的薄膜等,避免杯壁1直接接触使用者皮肤,同时使用者可以通过间隔将手探入间隙中,用来暖手等。

观察柱32位于中部,使用者可以通过观察形变球4的状态对液体温度进行判断,进行饮用。

以上所述使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