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8795发布日期:2018-06-22 23:0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使用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方便使用的清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798703A公开了一种《拖把清洗装置》,其包括拖把和清洗容器,所述拖把包括内、第二杆体,第二杆体内设有驱动杆,清洗容器内设有清洗支撑装置,清洗时,清洗支撑装置支撑拖把头,拖把杆向下压短的过程中,驱动杆驱动第一杆体发生转动,第一杆体带动拖把头相对清洗支撑装置进行单向转动,实现对拖把头的清洗。但该种结构下第一杆体的长度较大,上下移动第二杆体的距离很长,不仅下压第二杆体时非常费力,且下压后驱动拖把盘转动的转速也较慢,清洗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清洗效果好、省力的方便使用的清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使用的清洁装置,包括拖把和与该拖把相配合的拖把桶;所述拖把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拖把盘、设于拖把盘上的拖把毛及可相对拖把盘实现转动的转动头;所述拖把桶包括设有驱动杆的清洗区和设有脱水篮的脱水区;所述第一杆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转动头相连,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驱动杆相配合的开口;清洗过程中,所述转动头可与所述驱动杆止转配合,所述第一杆体可与第二杆体止转配合,所述拖把盘于驱动杆上发生旋转运动;脱水过程中,所述第一杆体可相对第二杆体实现转动。本发明无需通过第一、第二杆体的伸缩来驱动拖把盘转动,只需上下移动拖把,通过设置在拖把桶内的驱动杆即可驱动拖把盘发生转动;该种方式下,驱动杆与拖把盘之间的距离很近,无需控制拖把进行长距离的上下移动,操作省力,清洗更为轻便;且拖把头在转动过程中与驱动杆之间基本不存在摩擦力,受到的阻力很小,从而作用在拖把上的力无需很大,实现省力操作;从而相较拖把头直接抵触至清洗支撑装置的情况而言,拖把盘的转速得到极大的提升,实现良好的清洗效果;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通过传统的驱动杆和传动套配合的结构,从而在清洗的过程中,转动头相较于驱动杆始终保持止转状态,进而阻止了第一杆体发生转动,当第一杆体无法发生转动时,第二杆体便无法相对第一杆体下移,从而清洗过程中,拖把为整体实现上下移动,不会出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出现相对伸缩和转动的情况;通过在连接件上设置开口,清洗操作时,驱动杆上端可穿入至所述开口内,从而驱动杆不会与连接件发生撞击,不易发生断裂,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所述拖把还包括与所述拖把盘相配合的驱动机构,清洗过程中,所述驱动杆通过该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拖把盘发生单向旋转;设置驱动机构,相较拖把盘直接与驱动杆接触的情况而言,拖把盘受到的摩擦力小,操作更为省力,且拖把盘的转速也更快,清洗效果好;且拖把盘发生的是单向转动,进而保证拖把盘仅在下移拖把时发生转动,防止拖把盘在拖把上移时出现逆向转动的情况,清洗过程中拖把盘不易出现减速的情况,清洗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活动部件和单向传动结构;清洗过程中,所述驱动杆穿入至活动部件内以驱动活动部件发生转动,该活动部件通过单向传动结构驱动所述拖把盘发生单向旋转;结构配合稳定,不易出现故障;单向传动结构保证了活动部件只能驱动拖把盘实现单向的转动,在下压拖把时,活动部件能够驱动拖把盘转动;在上提拖把时,活动部件从动件之间将发生空转,从而拖把盘依旧能够维持原方向转动,待继续下压拖把时,拖把盘即可得到提速,以此反复操作后,拖把盘的转速即可快速得到提升,实现良好的清洗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部件包括活动件和与所述拖把盘相连的从动件,所述单向传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活动件上的第一止转棘齿和设于所述从动件上与该第一棘齿相配合的第二止转棘齿;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在啮合时,即可实现活动件与拖把盘的单向止转,使得活动件带动拖把盘单方向转动;通过棘齿啮合实现止转,结构稳定,不易发生打滑,单向止转的效果更好;且活动件上移时即可实现主、从棘齿的啮合,从而当拖把下移时,活动件与驱动杆之间的摩擦力可使得活动件上移,实现主、从棘齿的啮合,进而保证在下压拖把时,可驱动拖把盘转动,实现对拖把盘的清洗,清洗操作简便。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传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活动部件上的第一止转棘齿和设于所述拖把盘上与该第一棘齿相配合的第二止转棘齿;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在啮合时,即可实现活动部件与拖把盘的单向止转,使得活动部件带动拖把盘单方向转动;通过棘齿啮合实现止转,结构稳定,不易发生打滑,单向止转的效果更好;且活动部件上移时即可实现主、从棘齿的啮合,从而当拖把下移时,活动部件与驱动杆之间的摩擦力可使得活动部件上移,实现主、从棘齿的啮合,进而保证在下压拖把时,可驱动拖把盘转动,实现对拖把盘的清洗,清洗操作简便。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止转件,该止转件可实现所述转动头与所述从动件之间的单向止转配合;拖把脱水时,所述转动头通过该止转件驱动所述拖把盘转动;拖把脱水时,所述转动头通过所述止转件驱动所述从动件转动以带动所述拖把盘转动;当拖把进行清洗时,止转件与转动头或从动件之间会发生打滑,从而当从动件转动时,不会带动转动头发生转动,即内杆不会发生转动,从而即使内外杆之间不进行锁止,即使握持外杆上下移动拖把,外杆也不会出现向下移动的情况,清洗时操作更为便捷舒适;而当拖把脱水时,止转件将分别与转动头和从动件止转配合,从而在外杆驱动内杆转动带动转动头转动时,转动头即可直接带动拖把盘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脱水篮转动;从而拖把桶中的脱水区无需设置麻花杆来与转动头配合,直接采用传统的脱水篮结构即可,适用范围广,拖把桶制造时的耗材得到减小,降低了成本;其次通过止转件的设置,有效防止拖把盘在脱水的过程中发生空转,保证拖把盘始终在转动头的驱动下发生转动,从而带动脱水篮发生转动,实现脱水。

进一步的,脱水过程中,所述驱动杆穿入至所述转动头内,所述转动头通过止转件驱动所述从动件单向旋转,以带动拖把盘单向旋转;拖把脱水时,所述转动头通过所述止转件驱动所述从动件转动以带动所述拖把盘转动;当拖把进行清洗时,止转件与转动头或从动件之间会发生打滑,从而当从动件转动时,不会带动转动头发生转动,即第一杆体不会发生转动,从而即使内第二杆体之间不进行锁止,即使握持第二杆体上下移动拖把,第二杆体也不会出现向下移动的情况,清洗时操作更为便捷舒适;而当拖把脱水时,止转件将分别与转动头和从动件止转配合,从而在第二杆体驱动第一杆体转动带动转动头转动时,转动头即可直接带动拖把盘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脱水篮转动;从而拖把桶中的脱水区无需设置驱动杆来与转动头配合,直接采用传统的脱水篮结构即可,适用范围广,拖把桶制造时的耗材得到减小,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头与止转件之间设有第一单向止转结构,所述止转件与所述从动件之间设有第二单向止转结构;通过第一单向止转结构、第二单向止转结构的配合,实现清洗时止转件与转动头的打滑配合,脱水时止转件分别与转动头和从动件之间的止转配合,配合稳定,结构便于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头上设有与所述驱动杆止转配合的通孔;清洗时,驱动杆可穿入至通孔内并与通孔止转,从而实现转动头与驱动杆的止转配合;当拖把杆设置为第一、第二杆体结构时,可有效防止第一杆体发生转动,保证第二杆体无法向下移动,从而第一、第二杆体之间不会发生伸缩运动;在上下动作拖把时,直接握持第二杆体即可,无需担心第二杆体会向下滑动,操作简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无需控制拖把进行长距离的上下移动,清洗操作轻便、省力,且拖把盘的转速得到极大的提升,清洗效果良好;清洗过程中,第一杆体通过转动头与驱动件的配合始终保持不转动的状态,有效避免第一、第二杆体发生伸缩动作,无需设置锁定结构;通过在连接件上设置开口,清洗操作时,驱动杆上端可穿入至所述开口内,从而驱动杆不会与连接件发生撞击,不易发生断裂,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拖把清洗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拖把脱水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拖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5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6为图5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单向传动结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拖把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驱动杆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驱动杆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拖把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拖把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拖把与拖把桶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13所示,一种方便使用的清洁装置,包括拖把和与该拖把相配合的拖把桶1,所述拖把桶1包括清洗区12和脱水区13;所述清洗区内设有一驱动杆5,所述脱水区13内设有脱水篮131;优选的,所述驱动杆5可拆卸的连接在拖把桶内;如图3-9所示,拖把包括拖把头2和拖把杆;所述拖把杆包括第一杆体3、活动套设于第一杆体外的第二杆体4及设于所述第二杆体与第一杆体之间的驱动部件,驱动部件的具体结构已在专利CN201798703A中公开,不在赘述;所述拖把头2包括拖把盘21、设于拖把盘上的拖把毛26、转动头22以及驱动机构;清洗过程中,所述第一杆体可与第二杆体止转配合,所述拖把盘于驱动杆5上发生旋转运动;进而无需控制拖把进行长距离的上下移动,清洗操作轻便、省力;拖把与驱动杆之间基本不存在摩擦力,清洗时操作更为轻便;且拖把盘的转速得到极大的提升,清洗效果良好;脱水过程中,所述第一杆体可相对第二杆体实现转动。

所述第一杆体3下端通过一锁套32固连有一连接件31,为了增强第一杆体与连接件31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我们在所述第一杆体下部设置了卡座33;所述拖把盘21上设有供转动头穿过的开口211,转动头的上端通过该开口穿出拖把盘,且该转动头22可相对开口发生转动;所述转动头22与该连接件31铰接,连接件31可相对转动头22发生左右方向上的翻转,从而便于在拖地时调整拖把杆的角度;所述连接件31的下端设有两定位凸起81,所述转动头22上设有一凸台82,该凸台同样穿出至拖把盘的上表面;当连接件31与所述拖把盘21处于垂直状态时,所述定位凸起81可抵触至所述凸台82上,从而将连接件和第一杆体限制在直立状态,同时实现连接件与转动头之间止转配合,此时,第一杆体与转动头同步运动;为了防止第一杆体3在拖把清洗的过程中发生转动而使得第二杆体4向下移动,我们在所述转动头22上设置了一方形的通孔221,清洗过程中,所述驱动杆可穿入该通孔内,使得转动头与驱动杆之间止转配合,从而使得第一杆体无法发生转动;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件31下部也设有一开口311,清洗操作时,所述驱动杆5上端可穿入至所述开口311内,从而驱动杆不会与连接件发生撞击,不易发生断裂。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拖把盘相配合,当拖把于所述驱动杆5上清洗时,所述拖把相对驱动杆5上下移动,该驱动杆5可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拖把盘21发生单向旋转;具体的,如图4-5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活动部件23、单向传动结构24、止转件25以及防脱盖7,清洗过程中,所述驱动杆5穿入至活动部件23内以驱动活动部件23发生转动,该活动部件23通过单向传动结构24驱动所述拖把盘21发生单向旋转;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件23包括活动件231和与所述拖把盘相连的从动件232;所述从动件232由塑料制成;所述拖把盘21下表面设置了多个连接柱212,且从动件232的外边缘处对应于连接柱的位置上均设置了半圆形的开口槽233,在开口槽与连接柱的配合下,使得从动件232无法相对拖把盘21发生转动,实现两者的止转配合;从动件232中心部位置设有一通腔234,所述活动部件上部可穿入至该通腔内;所述活动件231为塑料制成的活动套,该活动套上设有供所述驱动杆5穿过的方形的开孔235,开孔235内壁上间隔均匀的设于多个弧形的凸筋236;从而当拖把于所述驱动杆5上清洗时,所述活动件231可沿所述驱动杆5向上移动并发生转动,以驱动所述拖把盘21单向旋转。

所述单向止转结构包括第一棘齿241和第二棘齿242,所述第一棘齿241间隔均匀的设于所述活动件23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棘齿242间隔均匀的设于所述通腔234内壁,当活动件231向上活动至第一棘齿与第二棘齿啮合时,即可实现从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单向止转,从而活动件231即可带动拖把盘沿单向转动;作为优选,如图7-8所示,所述第一棘齿241上设有第一倾斜面2411,所述第二棘齿242上设有第二倾斜面2422;且该第一倾斜面2411为由所述第一棘齿上表面向侧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倾斜面2422为由所述第二棘齿上表面向侧面倾斜设置。

于其他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活动部件23为塑料制成的活动套,该活动套上设有供所述驱动杆5穿过的方形的开孔235,开孔235内壁上间隔均匀的设于多个弧形的凸条;从而当拖把于所述驱动杆5上清洗时,所述活动部件23可沿所述驱动杆5向上移动并发生转动,以驱动所述拖把盘21单向旋转,不设置从动件;所述单向止转结构包括第一棘齿241和第二棘齿242,所述第一棘齿241设于所述活动件23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棘齿242间隔均匀的设于所述拖把盘21的下表面上;当活动件231向上活动至第一棘齿与第二棘齿啮合时,即可实现拖把盘与活动部件之间的单向止转,从而活动件231即可带动拖把盘沿单向转动。

所述止转件25为一圆环形的塑料件,所述止转件25设于从动件232与所述转动头22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头22与所述止转件25之间设有第一单向止转结构,所述止转件25与所述从动件232之间设有第二单向止转结构,从而脱水过程中,所述驱动杆5穿入至所述转动头内,所述止转件25分别与转动头22和从动件232单向止转配合,进而所述转动头22通过止转件25驱动所述从动件232单向旋转,以带动拖把盘单向旋转;具体的,所述第一单向止转结构包括第一止转齿261和与该第一止转齿相配合的第二止转齿262,所述第一止转齿261和第二止转齿262均设置为棘齿,且两者的倾斜方向相反,从而实现第一止转齿261和第二止转齿262能够实现单向止转配合;该第一止转齿261间隔均匀的设于所述转动头22下表面上,所述第二止转齿241间隔均匀的设于所述止转件25的上表面上。

所述第二单向止转结构包括第一止转棘齿263和第二止转棘齿264,该第一止转棘齿263和第二止转棘齿264的倾斜方向相反,从而使得两者之间可实现单向上的止转配合;所述第一止转棘齿263间隔均匀的设于所述止转件25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止转棘齿264间隔均匀的设于所述从动件232的上表面上;作为优选,如图7-8所示,所述从动件232上表面设有环形的限位槽2321,所述止转件置于该限位槽2321内,且所述第二止转棘齿264间隔均匀的设于该限位槽2321底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止转齿261与所述第二止转棘齿264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止转齿262与第一止转棘齿263为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所述防脱盖7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拖把盘21的下表面上,所述转动头22、活动件231、从动件232以及止转件25均位于所述防脱盖内;具体的,所述防脱盖7上设有螺孔,当转动头22、止转件25、从动件232以及活动件231依次装配完成后,防脱盖7通过端盖与连接柱相连,即可将这些部件罩设在其内;防脱盖7下表面中心部位置上也设有一开口71,供所述驱动杆5穿入。

进一步的,连接件31下部形成第一连接臂312和第二连接臂313,两连接臂之间形成一腔室,供所述转动头22穿入;转动头上端在穿过拖把盘后穿入至该腔室内;为了防止转动头22内的通孔221被遮挡,我们设置了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臂312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转动头22的其中一侧相连,第二连接臂313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转动头22的另一侧相连;从而不会有端盖等结构贯穿转动头,从而不会对转动头内的通孔221造成遮挡,清洗过程中,驱动杆即可直接插入至所述通孔内 ,实现与通孔的止转配合。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螺孔、第一连接孔92及第一端盖93,第一端盖93中心部向外延伸出柱形的延伸部;所述第一螺孔设于所述转动头22其中一侧上,所述第一连接孔92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12上,且位置与所述第一螺孔的位置相对应,当第一端盖93与第一连接臂312相连时,延伸部穿过第一连接孔92并与第一螺孔螺接时,即可实现第一连接臂312与转动头22其中一侧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螺孔94、第二连接孔95及第二端盖96,第二端盖96中部向外延伸形成柱形的延伸部;所述第二螺孔94设于所述转动头22另一侧上,所述第二连接孔95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臂313上,且位置与所述第二螺孔94的位置相对应,当第二端盖96与第二连接臂313相连时,延伸部穿过第二连接孔95并与第二螺孔94螺接时,即可实现第二连接臂313与转动头22另一侧的连接;通过端盖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可设置为局部镂空,更为节省材料。

如图10-13所示,所述驱动杆5由塑料制成,驱动杆的外壁上设于两排凸条组,每排凸条组均包括沿驱动杆长度方向上间隔均匀的设置的多个凸条55,且凸条55均为倾斜设置,从而使得驱动杆5成为驱动杆的结构,从而当驱动杆5穿入至活动件内的通孔时,驱动杆5外壁上的凸条55能够与通孔内壁的凸条相配合,进而驱动活动件发生旋转;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5内穿设有一加固件51,该加固件为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金属杆,优选为不锈钢或钢筋制成;所述驱动杆5内设有供该加固件51穿入的通槽,通过加固件51的设置,有效增强驱动杆的牢固度,防止驱动杆出现折断的情况,延长驱动杆的使用寿命;所述清洗区底部向上拱起形成一支撑部121,所述支撑部121上设有一卡槽122;所述驱动杆下部可卡入至所述卡槽122内,从而实现对驱动杆的定位,且驱动杆拆装方便,便于更换;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杆下部卡入至卡槽122的部分并未设置凸条;而是沿驱动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设置了多条卡筋53,同时沿驱动杆的圆周方向间隔均匀的设置了多条卡筋54,通过凸筋和卡筋的设置,有效增大驱动杆5下部与卡槽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驱动杆相对卡槽121发生转动;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杆5外壁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开口通槽56,该开口通槽56与所述驱动杆5内的通槽相连通,通过该开口通槽56的设置,有效减小了驱动杆的耗材,其次还增大了驱动杆的抗弯折能力,驱动杆在安装加固杆时不易出现折断的情况。

于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驱动杆也可设置为其他结构,如上半段为光滑段设置,仅在下半段上设置凸条;或者凸条之间的间隔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使得驱动杆上的凸条设置为由密到疏;或者可将凸条之间的间隔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使得驱动杆上的凸条设置为由疏到密。

所述脱水区底部向上突起形成一安装座137,所述脱水篮131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具体的,所述安装座137上部设有一凹槽133,该凹槽内设有一转轴134,该转轴上设有一卡套135,该卡套135与转轴134之间为过盈配合,转轴134下部可相对凹槽133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脱水篮131底部向上凸起形成与所述安装座相配合的拱起部136,该拱起部136中心部向上凸起形成一脱水凸座132;所述拱起部136内设有与所述卡套135相配合的空腔,所述卡套135可卡入至该空腔内;优选的 ,所述卡套135外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均匀的设置了多个条形的凸起,通过该凸起实现卡套与所述空腔之间的止转配合,从而当脱水篮发生转动时,可带动卡套、转轴一起在安装座上发生转动。

所述拖把桶1上设有一提手14,该提手14端部与拖把桶1侧壁铰接在一起,从而提手可相对拖把桶上下翻转;为了防止脱水时,拖把毛上的水向外飞溅,我们在拖把桶的脱水区上设置了挡水板15,该挡水板15下表面上设置了多个插部151,所述脱水区13上部设有与该插部相配合的定位部139;具体的,所述定位部139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L形的塑料件,两塑料件与拖把桶1内壁之间均存在间隙,从而当挡水板装配在拖把桶上时,插部151能够插入至所述间隙内,从而通过定位部139对挡水板15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挡水板15出现左右偏移的情况。

具体操作原理如下:清洗时,手握持住第二杆体,同时将所述防脱盖下部的开口对准驱动杆,之后向下按压第二杆体,使得拖把向下移动;驱动杆穿入至防脱盖内,并穿入至活动部件上的方形通孔内,活动部件被向上顶起,从而活动部件上的第一棘齿与从动件上的第二棘齿相啮合;随着拖把的继续下移,活动部件沿驱动杆下移,从而相对驱动杆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件转动;又由于从动件与拖把盘之间为止转配合,从而拖把盘即可发生转动,带动拖把毛发生转动,实现对拖把毛的清洗;在拖把下移的过程中,驱动杆上端穿入至转动头的方形通孔内,与转动头止转配合,转动头无法发生转动,使得第一杆体无法发生转动,从而第二杆体不会相对第一杆体向下移动;且从动件在转动时将带动止转件转动,由于转动头无法发生转动,止转件与转动头之间的棘齿发生打滑,从而转动头的固定不会对拖把盘的转动造成影响;带拖把下移至驱动杆底部后,向上拎起拖把一段距离,当然驱动杆与防脱盖之间并未相互脱离,之后继续下压拖把,重复上述操作,往复操作多次实现对拖把毛的清洗。

前文提及的清洗过程中,指的是驱动杆上端已经穿入至转动头的方形通孔内,拖把在驱动件上进行往复移动,但未由驱动件上脱开,且驱动杆也并未从转动头中脱出的情况,该种结构下,驱动件与转动头之间始终实现止转,从而保证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处于止转状态;并非指整个清洗状态中,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都处于止转状态;特别是,驱动杆刚穿入至防脱盖下部的开口,而未穿入到转动头内时,第一杆体依旧会发生小程度的转动;当驱动杆采用上半段为光滑段,下半段为设置凸条的结构时,驱动杆前半段穿入至转动头内的过程中,转动头依旧可以相对驱动杆发生转动,此时第一杆体依旧可以相对第二杆体发生转动,该种情况下,清洗刚开始的阶段,第一、第二杆体之间还是可以发生相对转动。

脱水时,将拖把由清洗区拎至脱水区中,将防脱盖下部的开口抵靠在脱水篮的凸座上,之后下压第二杆体,通过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驱动部件来驱动第一杆体发生转动,第一杆体带动转动头转动,转动头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止转齿沿着第二止转齿的斜面发生移动,当第一止转齿移动至第二止转齿的斜面最高处位置时,止转件被顶紧在该位置上,第一止转棘齿和第二止转棘齿相抵;此时止转件无法再发生转动,从而实现转动头与止转件、止转件与从动件的止转配合,进而转动头带动止转件转动,止转件驱动从动件发生转动以带动拖把盘发生转动,使得拖把毛带动脱水篮发生转动,对拖把毛进行脱水;之后将第二杆体向上拉回至原位,然后继续下压第二杆体,往复操作多次实现对拖把毛的脱水操作。

实施例2

如图14-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脱水篮131上设有脱水驱动杆8,该脱水驱动杆8的结构设置为与所述驱动杆5的结构相同;所述脱水篮131中部位置设有一中空的连接柱138,所述脱水驱动杆8由下至上的穿过该连接柱,并深入至脱水篮内,脱水驱动杆8与连接柱138之间可通过螺钉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从而脱水驱动杆8与脱水篮之间为同步转动。

脱水时,将拖把由清洗区拎至脱水区中,将防脱盖下部的开口对准脱水篮上的脱水驱动杆8,并向下压动拖把;待拖把盘下移至脱水驱动杆8下部时,此时转动头与脱水驱动杆8之间为止转配合;继续下压第二杆体,驱动第一杆体转动,第一杆体带动转动头和脱水篮发生转动,带动拖把盘发生转动,对拖把毛向外甩水;之后将第二杆体向上拉回至原位,然后继续下压第二杆体,往复操作多次实现对拖把毛的脱水操作。

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拖把也可不设置止转件,驱动机构仅包括活动部件23、单向传动结构24以及防脱盖7,并不影响拖把的清洗和脱水操作。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