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拱形防地震安全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0571发布日期:2018-10-26 17:36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防地震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转拱形防地震安全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是目前世界上比较频繁发生的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强烈的地震,会引起地面强烈的振动,直接和间接地对社会及自然造成破坏。据统计,大多数大地震都是发生在晚上,晚间发生地震对人们所造成的危害远比白天大得多。特别是处于睡眠中的人们,对于突发的地震更是无法反应过来,所以对于防震床的研究和发明更是越来越备受关注。如何在地震来临时保护住在建筑物里的人们,使人们能够方便地躲避坍塌的建筑物,保护自己,是一个新的课题。地震在人们正在床上酣睡时突然来临,如果能够将床制造成一个可以躲避地震的临时场所,是一个非常奇妙和有效的创意。

目前国内外的防震装置大多数是将仿古的架子床由木材换成钢材,然后再进行一些加固,通过加固床体,使人们在发生地震时可以安全转移到床底,但是这种装置材料略显笨重,造型呆板,缺乏美感,而且地震来临时可供人们反应的时间有限。还有一些防震床利用电子设备进行防震,这种防震床技术含量高,但是可执行性要求高,并且处于待机状态的机电设备等安全隐患,尤其是这种对于依赖电力的设备在突发的剧烈震动情况下,执行的可行性等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校核,适用的范围会受到限制。而本发明一种翻转拱形防地震安全床装置利用自动翻转的拱形保护装置和升降装置,对地震来临时没有反应过来的人们进行双重保护,并且通过地震感应控制装置进行检测,灵敏度高,自身强度也很大,结构稳定,可靠性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转拱形防地震安全床装置,可在地震来临时的第一时间给人身提供稳点的保护装置并且能为人们提供相对安全的场所,解决现有防震安全床结构过于笨重,防震效果不稳定,可靠性和适用性低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自动翻转的拱形保护装置与升降装置实现稳定的保护结构和可靠的避难场所,并且各部件大多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使用。

实现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一种翻转拱形防地震安全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构架、翻转装置、升降装置、控制器;所述的床体构架包括床头物资柜、侧板一、床尾盖板、床体底板、上床板、地震波传感器;所述的床头物资柜的下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在床体底板上;所述的侧板一有两个,侧板一通过螺栓连接在床头物资柜上;所述的床尾盖板的下部通过螺栓与床体底板连接,并通过螺栓连接在侧板一的中间;所述的上床板通过螺钉固接在升降装置上;所述的地震波传感器通过螺栓连接在床头物资柜下方;所述的翻转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在床体底板上;所述的升降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在床体底板上;所述的控制器通过螺栓连接在床尾盖板上。

所述的翻转装置包括翻转连杆机构一、拱形侧板一;所述的翻转连杆机构一有四组,均通过螺栓连接在床体底板上;所述的翻转连杆机构一包括支撑架一、液压缸一、连杆一、摇杆一、连杆二;所述的支撑架一通过螺栓连接在床体底板上;所述的液压缸一的缸体端通过铰链连接在支撑架一上,活塞杆端与翻转连杆一铰接在一起;所述的摇杆一通过铰链分别连接在支撑架一处;所述的连杆一的一端都通过铰链连接在液压缸一和摇杆一中间;所述的连杆一另一端与连杆二铰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杆二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支撑架一上;所述的连杆二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拱形侧板一固接。

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上滑杆、支撑架二、支撑杆一、下滑杆、支撑架三、液压缸二、连杆三、支撑杆二、连杆四;所述的支撑架三包括滑槽一;所述的支撑架三通过螺钉固接在床体底板上;所述的液压缸二有两个,液压缸二的缸体端均通过铰链连接在支撑架三上,液压缸二的活塞杆端与下滑杆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支撑杆一有两根,支撑杆一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架三上,支撑杆一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上滑杆上;所述的下滑杆通过铰链连接在液压缸二的活塞杆上,并且位于滑槽一内,下滑杆与支撑架三形成移动副;所述的支撑架二有两个,通过螺栓连接在上床板上,支撑架二包括滑槽二;所述的上滑杆通过铰链连接在支撑杆二上,并且位于滑槽二内,上滑杆与支撑架二形成移动副;所述的支撑杆二有两根,支撑杆二的一端与支架连杆通过铰链连接,支撑杆二的另一端与下滑杆通过铰接连接;所述的支架连杆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架二上;所述的连杆三的与支撑杆一、支撑杆二通过铰链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稳定,可靠性强,利用拱形侧板保护装置抗震加强了整体的强度。而且,翻转的连杆运动到与床体构架形成死点位置时,整个床体更加稳定牢固。安装简单,适用性强,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未运行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翻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翻转连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运行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翻转拱形防地震安全床装置包括床体构架1、翻转装置2、升降装置3、控制器4;所述的床体构架1包括床头物资柜11、侧板一12、床尾盖板13、床体底板14、上床板15、地震波传感器16;所述的床头物资柜11的下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在床体底板14上;所述的侧板一12有两个,侧板一12通过螺栓连接在床头物资柜11上;所述的床尾盖板13的下部通过螺栓与床体底板14连接,并通过螺栓连接在侧板一12的中间;所述的上床板15通过螺钉固接在升降装置3上;所述的地震波传感器16通过螺栓连接在床头物资柜11下方;所述的翻转装置2通过螺栓连接在床体底板14上;所述的升降装置3通过螺栓连接在床体底板14上;所述的控制器4通过螺栓连接在床尾盖板13上。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的翻转装置2包括翻转连杆机构一21、拱形侧板一22;所述的翻转连杆机构一21有四组,均通过螺栓连接在床体底板14上;所述的翻转连杆机构一21包括支撑架一211、液压缸一212、连杆一213、摇杆一214、连杆二215;所述的支撑架一211通过螺栓连接在床体底板14上;所述的液压缸一212的缸体端通过铰链连接在支撑架一211上,活塞杆端与翻转连杆一213铰接在一起;所述的摇杆一214通过铰链分别连接在支撑架一211处;所述的连杆一213的一端都通过铰链连接在液压缸一212和摇杆一214中间;所述的连杆一213另一端与连杆二215铰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杆二215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支撑架一211上;所述的连杆二215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拱形侧板一22固接。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的升降装置3包括上滑杆31、支撑架二32、支撑杆一33、下滑杆34、支撑架三35、液压缸二36、连杆三37、支撑杆二38、连杆四39;所述的支撑架三35包括滑槽一351;所述的支撑架三35通过螺钉固接在床体底板14上;所述的液压缸二36有两个,液压缸二36的缸体端均通过铰链连接在支撑架三35上,液压缸二36的活塞杆端与下滑杆34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支撑杆一33有两根,支撑杆一33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架三35上,支撑杆一33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上滑杆31上;所述的下滑杆34通过铰链连接在液压缸二36的活塞杆上,并且位于滑槽一351内,下滑杆34与支撑架三35形成移动副;所述的支撑架二32有两个,通过螺栓连接在上床板15上,支撑架二32包括滑槽二321;所述的上滑杆31通过铰链连接在支撑杆二33上,并且位于滑槽二321内,上滑杆31与支撑架二32形成移动副;所述的支撑杆二38有两根,支撑杆二38的一端与支架连杆39通过铰链连接,支撑杆二38的另一端与下滑杆34通过铰接连接;所述的支架连杆39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架二32上;所述的连杆三37的与支撑杆一33、支撑杆二38通过铰链连接。

当未发生地震时,翻转装置2和升降装置3都处于未运行状态,翻转装置2中的两个拱形侧板一22位于上床板15的下方,并未实行翻转,升降装置3中的下滑杆34处于滑槽一351内,并且上滑杆31也处于滑槽二321内,整个升降装置3连接在上床板15和床体底板14之间并且使上床板15处于最高位置,使整个床体构架结构稳定,人们可以安稳的睡觉。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传感器16感应到地震波,立即将信号传给控制器4,控制器4发出警报以后对液压缸一212和液压缸二36进行控制,使得翻转连杆机构一21中的液压缸一212的活塞杆伸出推动连杆一213转动一定角度,同时带动摇杆一214绕着铰接在支撑架一211的一端发生转动,连杆一213在发生平面运动的同时会带动连杆二215绕着铰接在支撑架一211的一端转动,同时使得连杆二215的另外两端支撑着拱形侧板一22进行翻转,翻转连杆机构一21中的四个液压缸同时作用,当连杆一213和摇杆一214转动到同一平面且共线时,整个翻转连杆机构一21处于死点位置,这时床体两侧的拱形侧板一22翻转到终点位置并且形成封闭的安全保护罩,四个翻转连杆机构一21运动形式相同,使得整个翻转装置2结构稳定,当液压缸二36作用时推动连接在其上的下滑杆34在滑槽一351内滑动,同时带动上滑杆31在滑槽二321内滑动,使得支撑杆一33和支撑杆二38之间的转动角度不断增加,实现升降装置3及其固接的上床板15的整体下移,直到支撑架二32和支撑架三35接触时,升降装置3停止升降,上床板15下降到最低位置,为人们提供合理的自救空间。当房屋坍塌时碎石和杂物砸在拱形侧板一22上,造成的冲击力和自身重力传到支撑着拱形侧板一22的连杆二215上,之后通过连杆二21将压力传到连杆一213上,由于连杆一213和摇杆一214形成死点结构,能够稳定的支撑整个拱形侧板一22及其上的碎石和杂物。摇杆一214、连杆一213、连杆二215和支撑架一211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整个床体构架1在地震时保持稳定牢固,如图5所示。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床头物资柜11下方放置的食品和饮水进行能量补给,等待救援,实现了安全保护和提供物资的双重保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