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1838发布日期:2018-08-19 13:0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图书馆借阅系统,特指一种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图书馆借阅系统主要是读者通过计算机进行检索,查询图书索引代码,然后自行在馆藏中自行查找,找到书籍后再进行借阅。由于读者对于检索系统未进行过专业培训,对于图书系统检索码的编制不熟悉,通过要找到自己想借阅的图书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随着图书馆提供的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如何高效准确地对馆藏资料进行整理、借还、盘点成为困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问题。

如果将智慧系统与图书馆借阅系统相融合构建“互联网+智慧借书系统”,则具有快捷、高速、省时、省力等优点。目前,国内外尚未具有数字信息提取与图书智能转运的借阅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适应性强、能节省借书时间和成本的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包括导航转运车、翻转书架和借书机,所述导航转运车包括导航车、第一升降机构和用于接收图书的翻转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安装在导航车上,所述翻转机构安装在第一升降机构上,所述翻转书架包括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至少一侧安装有多个能向下翻转的翻转式藏书框,各翻转式藏书框在支撑架体侧部呈多行多列均匀布置,各所述翻转式藏书框上均安装有与导航车信号联接的第一数字定位器和就位感应器,所述借书机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内部装设有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装设有出书机构,所述支撑骨架靠近底端的侧部设有进书口,支撑骨架于进书口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智能出书终端,所述出书机构上安装有与智能出书终端以及导航车信号联接的第二数字定位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导航车包括车架、轮组和导航定位仪,所述轮组安装在车架底部,所述导航定位仪安装在车架侧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安装在车架顶部。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一翻转气缸和翻转架,所述安装座固装在第一升降机构顶部,所述翻转架的端部与安装座一端相互铰接,所述第一翻转气缸位于翻转架与安装座之间、且第一翻转气缸分别与于翻转架和安装座活动铰接。

所述翻转架包括l型翻转板,所述l型翻转板的转角与安装座一端相互铰接、且l型翻转板的底板位于安装座上方,所述第一翻转气缸与l型翻转板的底板活动铰接。

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竖向支撑板和由下至上呈间隔固装在竖向支撑板侧部的横向支撑板,相邻的横向支撑板之间形成安装槽,各安装槽内均安装有一行间隔布置的所述翻转式藏书框。

所述支撑架体于最底端横向支撑板的底部设有支撑底座。

所述翻转式藏书框包括藏书框和第二翻转气缸,所述藏书框的底部与相应安装槽的底部横向支撑板活动铰接,所述第二翻转气缸的两端分别与藏书框的顶部以及竖向支撑板活动铰接,所述第一数字定位器和就位感应器安装在藏书框上。

所述藏书框包括背板和分装在背板顶底部的顶板以及底板,所述底板的外端与相应安装槽的底部横向支撑板外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翻转气缸的两端分别与顶板以及竖向支撑板活动铰接,所述第一数字定位器和就位感应器分装在顶板和底板外端部。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电动卷扬机、钢缆和升降框,所述电动卷扬机安装在支撑骨架内的顶部,所述升降框位于支撑骨架内并通过钢缆与电动卷扬机连接,所述出书机构固装在升降框内。

所述升降框的侧部设置有导向套,所述支撑骨架设有竖向导杆,所述升降框通过导向套活动套设在竖向导杆上。

所述支撑骨架外壁包覆有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避让进书口和智能出书终端。

所述出书机构包括出书框、出书气缸和推送板,所述出书框固装在升降框内,所述推送板通过出书气缸与出书框连接,出书气缸的两端分别与推送板以及出书框活动铰接。

所述智能出书终端包括取书口和取书数字感应器,所述取书口设置在支撑骨架侧部,所述取书数字感应器安装在取书口位置并与第二数字定位器信号联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导航车配备gps导航定位系统,当pc端发送借书指定后,所需要借的图书位置的翻转式藏书框的第一数字定位器会发送信号给导航车,导航车运转至相应位置,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将翻转机构升降至相应的翻转式藏书框处,翻转机构再翻转至接受状态,就位感应器感应到翻转机构就位后,翻转式藏书框向下翻转将图书送出至翻转机构上,接收到图书后,翻转机构翻转至正常运转状态以保证图书稳定放置在翻转机构内,而后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将翻转机构升降初始状态,导航车再根据第二数字定位器发出的信号将图书转运至借书机的进书口位置,翻转机构动作将图书翻送至出书机构内,由第二升降机构升降至相应智能出书终端,当第二数字定位器与相应智能出书终端位置对应后发送出书信号,智能出书终端开启,出书机构将图书从智能出书终端推送出去供借书人提取。较传统方式而言,通过该智能借书系统能够实现借书的智能接收转运,不需要人工搬运和肉眼去查找,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导航转运车具备升降和翻转功能,能适应不同尺寸的书架,翻转书架具备翻转功能,实现自动出书,借书机具备自动升降和出书功能,其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中导航转运车与翻转书架的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中导航转运车与借书机的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中导航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中翻转书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中翻转书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7是本发明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中借书机的主视结构示意。

图8是本发明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中借书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导航转运车;11、导航车;111、车架;112、轮组;113、导航定位仪;12、第一升降机构;13、翻转机构;131、安装座;132、第一翻转气缸;133、翻转架;1331、l型翻转板;2、翻转书架;21、支撑架体;211、竖向支撑板;212、横向支撑板;213、安装槽;214、支撑底座;22、翻转式藏书框;221、藏书框;2211、背板;2212、顶板;2213、底板;222、第二翻转气缸;23、第一数字定位器;24、就位感应器;3、借书机;31、支撑骨架;311、竖向导杆;32、第二升降机构;321、电动卷扬机;322、钢缆;323、升降框;324、导向套;33、出书机构;331、出书框;332、出书气缸;333、推送板;34、进书口;35、智能出书终端;351、取书口;352、取书数字感应器;36、第二数字定位器;37、保护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图书馆智能借书系统,包括导航转运车1、翻转书架2和借书机3,导航转运车1包括导航车11、第一升降机构12和用于接收图书的翻转机构13,第一升降机构12安装在导航车11上,翻转机构13安装在第一升降机构12上,翻转书架2包括支撑架体21,支撑架体21至少一侧安装有多个能向下翻转的翻转式藏书框22,各翻转式藏书框22在支撑架体21侧部呈多行多列均匀布置,各翻转式藏书框22上均安装有与导航车11信号联接的第一数字定位器23和就位感应器24,借书机3包括支撑骨架31,支撑骨架31内部装设有第二升降机构32,第二升降机构32上装设有出书机构33,支撑骨架31靠近底端的侧部设有进书口34,支撑骨架31于进书口34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智能出书终端35,出书机构33上安装有与智能出书终端35以及导航车11信号联接的第二数字定位器36。该结构中,导航车11配备gps导航定位系统,当pc端发送借书指定后,所需要借的图书位置的翻转式藏书框22的第一数字定位器23会发送信号给导航车11,导航车11运转至相应位置,通过第一升降机构12将翻转机构13升降至相应的翻转式藏书框22处,翻转机构13再翻转至接受状态,就位感应器24感应到翻转机构13就位后,翻转式藏书框2向下翻转将图书送出至翻转机构13上,接收到图书后,翻转机构13翻转至正常运转状态以保证图书稳定放置在翻转机构13内,而后通过第一升降机构12将翻转机构13升降初始状态,导航车11再根据第二数字定位器36发出的信号将图书转运至借书机3的进书口34位置,翻转机构13动作将图书翻送至出书机构33内,由第二升降机构32升降至相应智能出书终端35,当第二数字定位器36与相应智能出书终端35位置对应后发送出书信号,智能出书终端35开启,出书机构33将图书从智能出书终端35推送出去供借书人提取。较传统方式而言,通过该智能借书系统能够实现借书的智能接收转运,不需要人工搬运和肉眼去查找,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导航转运车1具备升降和翻转功能,能适应不同尺寸的书架,翻转书架2具备翻转功能,实现自动出书,借书机3具备自动升降和出书功能,其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导航车11包括车架111、轮组112和导航定位仪113,轮组112安装在车架111底部,导航定位仪113安装在车架111侧部,第一升降机构12安装在车架111顶部。该结构中,轮组112带动车架111运行,导航定位仪113与pc端以及翻转书架2各图书点均形成信号联接,提高了借书的智能化。

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13包括安装座131、第一翻转气缸132和翻转架133,安装座131固装在第一升降机构12顶部,翻转架133的端部与安装座131一端相互铰接,第一翻转气缸132位于翻转架133与安装座131之间、且第一翻转气缸132分别与于翻转架133和安装座131活动铰接。该结构中,通过第一翻转气缸132的动作带动翻转架133绕铰点摆动翻转,从而实现接收图书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翻转架133包括l型翻转板1331,l型翻转板1331的转角与安装座131一端相互铰接、且l型翻转板1331的底板位于安装座131上方,第一翻转气缸132与l型翻转板1331的底板活动铰接。l型翻转板1331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型,并能对图书的两条边形成支撑,保证了接收图书后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l型翻转板1331的两侧部设置均设置有用于防止图书脱出的限位板。该限位板能对图书的正背面形成阻挡,防止图书倾倒脱出,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12设置为折叠杆升降架。折叠杆升降架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并且升降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体21包括竖向支撑板211和由下至上呈间隔固装在竖向支撑板211侧部的横向支撑板212,相邻的横向支撑板212之间形成安装槽213,各安装槽213内均安装有一行间隔布置的翻转式藏书框22。该结构中,竖向支撑板211和横向支撑板212共同构成了支撑载体,各翻转式藏书框22安装在安装槽213内,一方面保证了各翻转式藏书框22的独立功能和效果,另一方面又能保证图书的行列整齐、美观耐看。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体21于最底端横向支撑板212的底部设有支撑底座214。该支撑底座214对增大了支撑架体21的落地面积,防止支撑架体21倾倒,提高了支撑架体21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翻转式藏书框22包括藏书框221和第二翻转气缸222,藏书框221的底部与相应安装槽213的底部横向支撑板212活动铰接,第二翻转气缸222的两端分别与藏书框221的顶部以及竖向支撑板211活动铰接,第一数字定位器23和就位感应器24安装在藏书框221上。该结构中,通过第二翻转气缸222动作带动藏书框221绕铰点摆动翻转,从而实现出书功能。

本实施例中,藏书框221包括背板2211和分装在背板2211顶底部的顶板2212以及底板2213,底板2213的外端与相应安装槽213的底部横向支撑板212外端活动铰接,第二翻转气缸222的两端分别与顶板2212以及竖向支撑板211活动铰接,第一数字定位器23和就位感应器24分装在顶板2212和底板2213外端部。该结构中,背板2211、顶板2212以及底板2213形成u型框,背板2211和底板2213对图书的两条边形成支撑,顶板2212用于和第二翻转气缸222铰接,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型。

本实施例中,背板2211与底板2213构成的两侧的转角处均设置有用于防止图书脱出的限位板。该限位板能对图书的正背面形成阻挡,防止图书倾倒脱出,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机构32包括电动卷扬机321、钢缆322和升降框323,电动卷扬机321安装在支撑骨架31内的顶部,升降框323位于支撑骨架31内并通过钢缆322与电动卷扬机321连接,出书机构33固装在升降框323内。该结构中,电动卷扬机321通过第二数字定位器36发送的出书信号通过钢缆322带动升降框323升降至相应相应智能出书终端35,其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中,升降框323的侧部设置有导向套324,支撑骨架31设有竖向导杆311,升降框323通过导向套324活动套设在竖向导杆311上。该导向套324和竖向导杆311的配合使用,一方面起到升降导向效果,另一方面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升降框323偏摆或摇晃,以保证准确对位。

本实施例中,支撑骨架31外壁包覆有保护外壳37,保护外壳37避让进书口34和智能出书终端35。该保护外壳37对支撑骨架31形成包覆,一方面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整体的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出书机构33包括出书框331、出书气缸332和推送板333,出书框331固装在升降框323内,推送板333通过出书气缸332与出书框331连接,出书气缸332的两端分别与推送板333以及出书框331活动铰接。该结构中,出书框331主要用于承载图书,而出书气缸332动作则会带动推送板333前移或后退,从而实现对图书的推送。

本实施例中出书框331两侧部设置有用于防止图书脱出的限位板。该限位板能对图书的正背面形成阻挡,防止图书倾倒脱出,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智能出书终端35包括取书口351和取书数字感应器352,取书口351设置在支撑骨架31侧部,取书数字感应器352安装在取书口351位置并与第二数字定位器36信号联接。该结构中,借书人可在取书数字感应器352输入取书码,取书数字感应器352发送信号,当第二数字定位器36与取书数字感应器52对应后,出书气缸332动作,通过推送板333将图书推送至取书口351和供借书人提取。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