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1875发布日期:2019-01-18 23:3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热分解设备及其方法的发明,该热分解设备及其方法可有效去除用炊具加热食物时所产生的包括各种味道在内的有机物。具体来讲,提供连接上述热分解设备的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在用炊具加热食物时,在产生的同时去除包括味道在内的有机物,从而解决因食物污染导致的不便。



背景技术:

传统的炊具没有去除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异味及有机物的功能。在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烟、味中含包括致癌物质甲醛在内的各种有害于健康的毒性物质。因此,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在烹饪时对周围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应防止污染物质脱离炊具扩散到室内。

去除在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烟、味的普通方法有开窗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等家电产品等。但是,污染物质一旦扩散到室内后,之后再何进行完全去除,也已经影响到家庭主妇及家人健康。

未解决上述问题,大部分的厨房煤气灶上方设有向外排放烹饪蒸汽在内的有机物的排油烟机。但,由于排油烟机设在离实际烹饪地点较远的距离,只能排放部分污染物质,不能防止其余污染物质扩散到室内。

若将排油烟机安装在离加热板较近的位置,可以提高排油烟机的效率性,但可能影响到烹饪过程中所需的动线,还需要重新安装排油烟机,由此产生经济负担。尤其,还有可能违反建筑规定,因此不能普及上述方法。

在去除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质的方法中,已周知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方法、燃烧方法、催化剂方法、利用负离子或等离子的方法等。其中,燃烧方式是在高温中氧化污染物质,转换为二氧化碳与水的方法,是一种有效去除各种有害物质的方法。同时,在去除焚烧废弃物时产生的有害物质时,也普遍采用燃烧方式。可以说,燃烧方式是经济、有效地去除污染物质的方法。

部分炊具带有通过加热方式去除炊具内侧壁上的油脂等成分的功能。但,适用于现有炊具上的燃烧方式是在取出炊具内食物后,再次在400℃下加热清洗炊具的方式,所以无法解决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质的室内扩散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以更有效的方法来去除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质的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其特征是带有一种装置,可通过热分解方式有效去除在密闭空间进行烹饪时所产生的包括味道在内的有机物(以下简称污染物质)。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热分解功能的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可在炊具内产生包括味道的有机物的同时立即进行净化,预防使用者或周围人接触到污染物质,从而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热分解功能,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烹饪时可有效去除包括味道在内的有机物的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在通过照射辐射热加热食物的同时,吸收食物中发生的有机物进行热分解的炊具盖,从而有效利用能源。终究来讲,本发明所涉及的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可在炊具内产生包括味道的有机物的同时立即进行净化,预防使用者或周围人接触到污染物质,从而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热分解功能的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由以下各部位组成:用于遮盖盛装食物的炊具上方开口部位,其中心部有孔的盖子主体;堵住盖孔并与盖子主体连接起到固定作用的连接部位;设于连接部位下方给炊具提供辐射热起到食物加热,并注入从食物产生的有机物进行热分解的燃烧部位;设于连接部位下方、燃烧部位侧面,促进燃烧部位周边空气循环至炊具中心部,以便热更有效的传达到食物的散热扇;固定于连接部位笼罩燃烧部位与散热扇,并具有多孔网可透过由燃烧部位产生的光与辐射热的保护辅材;可以与燃烧部位进行空气互换,向外排放在燃烧部位进行有机物热分解时产生的气体及炊具内所发生的蒸汽的放气管。

上述燃烧部位的结构如下:利用电能发散热量的加热圈;包裹加热圈形成的中空管,通过加热圈加热并用其辐射热加热食物的燃烧管;作为加热圈与燃烧管之间形成的空间,当流入从食物中产生的蒸汽与有机物时,进行热分解的燃烧空间。

具有热分解功能的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放在圆筒形炊具上部的开口部位,用高热煮熟炊具内的食物,并防止食物溢出。为透视食物烹饪过程,盖子主体的材质采用玻璃材质。盖子主体的边缘部位配有由耐热性硅胶材质制成的密封胶圈,而中心部则有盖孔。密封胶圈令盖子主体与炊具开口部位紧闭,防止炊具内部的蒸汽与有机物向外流出。连接部位堵住盖子主体上的盖孔,固定于盖子主体,同时提供下述说明中所提及到的各种结构相连的空间。

加热圈设于连接部位下方,并连接到电源。加热圈为卤素加热器、碳素加热器或线圈之一,每小时耗电量为1500瓦(w)-600瓦(w)之间。燃烧管用其内部中空管来包裹加热圈。燃烧管材质为可以承受加热圈散发的高温热且可透过光线的石英管或耐热金属之一,或者由石英管与耐热金属的组合物。其形状为弯曲的管状(tube),两侧末梢为开放式结构。加热圈与燃烧管之间形成空气可流动的燃烧空间。燃烧空间被加热圈加热后,净化通过此处的包括有机物在内的空气。放气管是贯通连接部位的中空管,连接于离燃烧管两侧末梢相同的距离,即中间部位,达到空气交换作用,这是在经过燃烧空间的过程中被净化的空气向外排放的通道。散热扇设于连接部位的下方、燃烧管的侧面,促进炊具内部的空气循环。炊具中心部温度与燃烧管周边温度差最高可达600℃或其以上。因此,空气通过散热扇经过燃烧管周围后,强制形成空气对流,结果达到炊具内部温度上升,促进食物加热。

此外,连接部位还配有温度感应区,其用途是可感应炊具内部温度,根据不同食物,适当维持炊具的温度。

上述的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在遮盖炊具开口部的状态下,盖子主体、连接部位及与其连接的各种配件相互紧密密封,以防止炊具内所产生的蒸汽与有机物流向放气管以外之处。因此,炊具内产生的蒸汽与有机物将通过燃烧管内的两侧开放型末梢流入燃烧空间,经过热分解后通过放气管向外排放。

除此之外,连接部位的上方配有通风部位。上述通风部位与放气管相连,有助于向外排放在燃烧空间净化的空气。通风部位的作用是调节放气管及燃烧空间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令炊具内的蒸汽与有机物强制流入燃烧空间。

上述通风部位分为入口与出口,由产生空气压力差形成气流的送风机组成。此外,通风部位还包括设于送风机出口于放气管之间的文丘里量计(venturitube)。在上述文丘里量计的内部幅度变窄部位的气流加快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利用该原理在变窄部位侧面连接放气管,使放气管内压力低于大气压,促进蒸汽与有机物流入燃烧空间。

保护辅材由耐久性较强的金属材质制成,通过包裹固定于连接部位下方的多孔网结构的燃烧部位或散热扇等结构,达到保护作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热分解功能的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有如下效果:

第一、燃烧部位向炊具提供辐射热,在加热食物的同时,吸收从食物所产生的有机物,并对其进行热分解,通过有效利用能源来净化污染物质。

第二、在炊具内产生包括味道的有机物的同时立即进行净化,预防使用者或周围人接触到污染物质,从而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部分省略本发明所涉及的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10)的保护辅材(60)的正面图

图2为图1的2-2的剖面图

图3为燃烧部位(40)与放气管(48)的扩大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10)使用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上述目的外,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有关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及作用予以详细说明。图1为部分省略本发明所涉及的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10)的保护辅材(60)的正面图,而图2为图1的2-2的剖面图。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盖子主体(20)形状为圆形,其中央有圆形盖孔。盖子主体(20)由玻璃材质制成,以便透视食物烹饪过程。其整体形状建议为圆顶形。建议采用耐热性强、不易破碎的钢化玻璃。盖子主体(20)的边缘部位配有紧密包裹外围的密封胶圈(26)。

密封胶圈(26)在将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10)放置在炊具(100)上时,使盖子主体(20)与炊具(100)开口部密闭,防止炊具(100)内部的蒸汽与有机物向外流出。密封胶圈(26)由在适合烹饪的适当温度60~250℃下具有耐热性的硅胶材质制成。

盖子主体(20)上将连接并固定盖住中央盖孔面积的圆形板状连接部位(30)。上述连接部位(30)紧密堵住盖孔,防止炊具(100)内部的蒸汽与有机物向外流出。同时,该部位还提供下列予以说明的各种结构的连接空间。

连接部位(30)下方设有燃烧部位(40)。该部位向炊具(100)提供辐射热加热食物的同时,吸收从食物发生的蒸汽与有机物进行热分解。燃烧部位(40)由加热圈(42)、燃烧管(44)及燃烧空间(46)组成。加热圈(42)是通过连接到电源发散出烹饪所需的热,一般为卤素加热器、碳素加热器或线圈之一。加热圈(42)的形状如图1所示,除呈弯曲状以外,还可采用直线型或其他形状。

燃烧管(44)为中空型管状(tube),两侧末梢为开放式结构的馆,并被加热圈(42)包裹。燃烧管(44)的形状也如同置于其内部的加热圈(42),除弯曲状外,还可根据加热圈(42)的形状呈各种形状。燃烧管(44)通过加热圈(42)加热后,将其辐射热传达至炊具(100)中,心部位,加热炊具(100)内部所盛食物。因此,燃烧管材质应为可以承受加热圈散发的高温热且可透过光线的石英管或耐热金属之一,或者由石英管与耐热金属的组合物。

加热圈(42)与燃烧管(44)之间形成气体可流动的燃烧空间(46)。燃烧空间(46)是在被加热圈(42)加热后,热分解通过此处的有机物的空间。加热圈(42)操作时的表面温度通常保持在600~800℃,但,若其辐射热快速传达至周围,加热圈(42)的表面温度将降低。由于本发明中所涉及的燃烧部位(40)的结构为燃烧管(44)裹住加热圈(42)的结构,可防止加热圈(42)的表面温度快速降低。最终,燃烧空间(46)保持高温状态,从而有效热分解流入此处的有机物。

连接部位(20)还配有温度感应器(80),可调节炊具(100)温度。温度感应器(80)通过监控炊具(100)保持设定温度,并将感应结果传达至控制面板(92),用户可根据不同食物,通过调节控制面板(92)来选择不同温度。

另一方面,加热圈(42)的每小时耗电量建议为1500瓦(w)-600瓦(w)之间。若加热圈(42)的每小时耗电量超过1500瓦(w),达到发热量增加、热分解性能提升、烹饪时间缩短等效果,但有可能造成炊具(100)与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10)受热过度,降低能耗效率及稳定性。若加热圈(42)的每小时耗电量低于600瓦(w),则出现热分解性能低下、食物加热慢等现象,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10)操作时间将延长。

燃烧管(44)连接于离燃烧管(44)两侧末梢相同的距离,即中间部位,达到与燃烧空间(46)的空气交换作用。放气管(48)是通过燃烧空间(46)被净化的空气从炊具(100)向外流出的通道,中空管形状,上下贯通连接部位(20)。

如图3所示,在炊具(100)内所发生的蒸汽与有机物将通过燃烧管(44)的两侧开放型末梢流进燃烧空间(46)。经过保持高温状态的燃烧空间(46),有机物将通过热分解被净化。被净化的气体则通过放气管(48)向外排放。

连接部位(30)下方、燃烧管(44)的侧面装有散热扇(50),起到促进炊具(100)内部空气循环的作用。炊具(100)中心部温度与燃烧管(44)周围温度差最高为600℃或以上,炊具中心(100)部温度与燃烧管(44)周边温度差最高可达600℃或其以上。因此,空气通过散热扇经过燃烧管周围后,强制形成空气对流,结果达到炊具内部温度上升,促进食物加热。散热扇(50)通过贯通连接部位(30)的旋转轴连接到驱动电机(52),借助驱动电机(52)的旋转力转动,使炊具(100)内部空气形成对流。

同时,连接部位(30)下方设有包裹燃烧部位(40)及散热扇(50)达到保护作用的多孔网结构的保护辅材(60)。多孔是为向炊具(100)内食物有效传达辐射热或光线而形成的保护辅材(60)空间。另一方面,保护辅材(60)建议选用耐久性强的金属材质。

连接部位(30)上部连接并固定于外壳(90)。上述外壳(90)设有提扭(未图示)、可设置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10)操作温度及时间的一个以上的调节方法(未图示)、给散热扇提供旋转力的驱动电机(52)、控制部位(92)及通风部位(70)等。

外壳(90)内部设有与放气管(48)相连,有助于通过燃烧空间(46)的净化空气向外排放的通风部位(70)。上述通风部位(70)分为入口与出口,由产生空气压力差形成气流的送风机(未图示)组成。送风机通过扇叶旋转,在入口处产生真空,出口处则形成比大气压更高的压力,形成气流。形成真空状态的送风机入口与放气管(48)相连,此时,放气管(48)内部及燃烧空间(46)内的压力将低于大气压,使炊具(100)内的蒸汽与有机物不向外流出,而在燃烧空间(46)被净化后通过放气管(48)流入送风机,并通过送风机出口向外排放,从而在烹饪过程中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通风部位(70)还可包括设于送风机出口于放气管(48)之间的文丘里量计(venturitube)。文丘里量计呈中间空气通道变窄后在变宽的结构。在上述文丘里量计的内部幅度变窄部位的气流加快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利用该原理在变窄部位侧面连接放气管(48),使放气管(48)内压力低于大气压,促进炊具(100)内的蒸汽与有机物流入燃烧空间(46)。

控制部位(92)与电源、调节方式(未图示)、温度感应器(80)、驱动电机(52)及燃烧部位(40)相连,在利用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10)烹饪时,起到令炊具(100)保持事先设定温度或时间的作用。

图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10)使用示例图。家用电器用的盖体结构(10)不仅具有盖子主体(20)与连接部位(30),还有与连接部位(30)紧密相连的其他配件。同时,安装于盖子主体(20)边缘部位的密封胶圈(26)密封盖子主体(20)与炊具(100)开口部,达到密封不外流的作用。因此,在炊具(100)内部所产生的蒸汽与有机物不易向外流出,通过燃烧管(44)的两侧开放式末梢进入燃烧空间(46)的空气,在经过燃烧空间(46)的过程中被净化后通过放气管(48)向外排放。如上述说明,连接于放气管(48)的通风部位(70)促进气体向外排放。而没有另设通风部位(70),蒸汽与有机物也不外流,并流入燃烧空间(46)并经过净化后向外排出。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