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级酒店用防倾倒撒汤的端盘上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4300发布日期:2019-01-16 06:52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级酒店用防倾倒撒汤的端盘上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酒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级酒店用防倾倒撒汤的端盘上菜装置。



背景技术:

酒店是客人吃饭住宿的地方,此处在吃饭时饭菜多由服务员通过工具进行上菜供给客人实用,此种工具就是我们常说的上菜盘装置,是一种方形或者圆形的浅盘装置,上面可以防止盘子或者汤碗进行菜品的输送。

经过专利检索现有专利号为201720239201.6属于上菜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上菜装置,包括餐车和餐盘,所述的餐盘为圆形,其上端面设有圆形摩擦垫,下端面设有环形滑道,该环形滑道的圆心与餐盘的圆心相同并且半径小于餐盘的半径,该餐盘的下端面还设有固定板,该固定板成十字形状,所述十字形状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与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和餐盘的圆心位置滑动连接,固定板朝向餐盘下端面一侧设有与环形滑道配合使用的滚轮,该滚轮分别位于固定板的四边,形成固定板的四边绕中心位置自转的结构,所述的餐车隔层的底板上设有供固定板内嵌于底板上的凹槽,本发明使用方便,稳定性好。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高级酒店用的端盘上菜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多为方形或圆形的浅盘装置,使用效果较差,在对汤类菜品输送过程中,因为人体的走路晃动,可能会造成汤类的洒出,从而发生不可预见的危险情况,进一步的给酒店或者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且现在的酒店没有一种专门的汤类运输工具,从而对汤类上菜时选择的方式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级酒店用防倾倒撒汤的端盘上菜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上菜盘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效果较差,易造成汤类晃动洒出,易产生不可预见的危险及损失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高级酒店用防倾倒撒汤的端盘上菜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高级酒店用防倾倒撒汤的端盘上菜装置,其中,该一种高级酒店用防倾倒撒汤的端盘上菜装置包括有装置本体,配重底座,左右向转环,前后向转轴,前后向转环,左右向转轴,汤碗固定装置,固定夹板,限位块,调节螺栓,转动轴承,盛放盘,限位槽和排水口;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盛放盘;所述盛放盘的底侧固定设置有配重底座;所述盛放盘的底侧内部对称安装有两处汤碗固定装置;所述汤碗固定装置由固定夹板和调节螺栓与转动轴承构成;所述盛放盘的外圈通过前后向转环转动安装有前后向转环;所述前后向转环的外侧通过左右向转轴转动安装有左右向转环。

进一步的,所述盛放盘的底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排水口,且排水口上设置有两处螺栓固定塞。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板呈弧形结构设计,且固定夹板弧形内侧面上设置有防滑橡胶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汤碗固定装置通过调节螺栓螺纹固定于盛放盘的侧壁上,且两汤碗固定装置之间的间距可通过调节螺栓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转动轴承连接固定于固定夹板的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板的底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块,且盛放盘底侧对称开设有两条限位槽,且该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对应配套。

进一步的,所述盛放盘可通过配重底座如不倒翁式一直处于向上的结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栓的螺纹为两侧分段式结构设计,且分隔处设置有尺寸标识。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设有的盛放盘的底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排水口,且排水口上设置有两处螺栓固定塞,有利于在清理完盛放盘内部时,可以通过设置的排水口将盛放盘内侧清理水排出,以便使盛放盘更加的洁净。

设有的固定夹板呈弧形结构设计,且固定夹板弧形内侧面上设置有防滑橡胶材料,弧形结构有利于符合汤类盛放碗具的底座结构,并且设置的防滑橡胶材料可有效提高汤碗的固定稳定性。

设有的汤碗固定装置通过调节螺栓螺纹固定于盛放盘的侧壁上,且两汤碗固定装置之间的间距可通过调节螺栓进行调节,各结构设计有利于根据汤碗的大小适当调节汤碗固定装置之间的间距,从而更好地固定限位汤碗。

设有的调节螺栓通过转动轴承连接固定于固定夹板的后侧,有利于防止固定夹板在调节转动调节螺栓时跟随转动,从而影响固定夹板的使用。

设有的固定夹板的底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块,且盛放盘底侧对称开设有两条限位槽,且该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对应配套,有利于对固定夹板进行限位移动,有效防止固定夹板左右晃动影响使用稳定性。

设有的盛放盘可通过配重底座如不倒翁式一直处于向上的结构状态,该结构有利于盛放盘内侧放置的汤类不会因为人体的晃动造成汤碗的晃动,从而防止汤类洒出。

设有的调节螺栓的螺纹为两侧分段式结构设计,且分隔处设置有尺寸标识,有利于通过设置的尺寸进行螺纹调节,从而使放置于盛放盘内的汤碗能够处于中心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三维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排水口固定塞取出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汤碗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左右向转环左右调节转动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前后向转环前后转动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装置本体,2-配重底座,3-左右向转环,4-前后向转轴,5-前后向转环,6-左右向转轴,7-汤碗固定装置,701-固定夹板,701a-限位块,702-调节螺栓,703-转动轴承,8-盛放盘,801-限位槽,9-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级酒店用防倾倒撒汤的端盘上菜装置,包括有:装置本体1,配重底座2,左右向转环3,前后向转轴4,前后向转环5,左右向转轴6,汤碗固定装置7,固定夹板701,限位块701a,调节螺栓702,转动轴承703,盛放盘8,限位槽801和排水口9;所述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盛放盘8;所述盛放盘8的底侧固定设置有配重底座2;所述盛放盘8的底侧内部对称安装有两处汤碗固定装置7;所述汤碗固定装置7由固定夹板701和调节螺栓702与转动轴承703构成;所述盛放盘8的外圈通过前后向转环5转动安装有前后向转环5;所述前后向转环5的外侧通过左右向转轴6转动安装有左右向转环3。

其中,所述盛放盘8的底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排水口9,且排水口9上设置有两处螺栓固定塞,便于在清理完盛放盘8内部时,可以通过设置的排水口9将盛放盘8内侧清理水排出,以便使盛放盘8更加的洁净,据图1-3所示。

其中,所述固定夹板701呈弧形结构设计,且固定夹板701弧形内侧面上设置有防滑橡胶材料,弧形结构便于符合汤类盛放碗具的底座结构,并且设置的防滑橡胶材料可有效提高汤碗的固定稳定性,据图6所示。

其中,所述汤碗固定装置7通过调节螺栓702螺纹固定于盛放盘8的侧壁上,且两汤碗固定装置7之间的间距可通过调节螺栓702进行调节,各结构设计便于根据汤碗的大小适当调节汤碗固定装置7之间的间距,从而更好地固定限位汤碗,据图5-6所示。

其中,所述调节螺栓702通过转动轴承703连接固定于固定夹板701的后侧,便于防止固定夹板701在调节转动调节螺栓702时跟随转动,从而影响固定夹板701的使用,据图6所示。

其中,所述固定夹板701的底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块701a,且盛放盘8底侧对称开设有两条限位槽801,且该限位块701a与限位槽801相对应配套,便于对固定夹板701进行限位移动,有效防止固定夹板701左右晃动影响使用稳定性,据图1-6所示。

其中,所述盛放盘8可通过配重底座2如不倒翁式一直处于向上的结构状态,该结构便于盛放盘8内侧放置的汤类不会因为人体的晃动造成汤碗的晃动,从而防止汤类洒出,据图5所示。

其中,所述调节螺栓702的螺纹为两侧分段式结构设计,且分隔处设置有尺寸标识,便于通过设置的尺寸进行螺纹调节,从而使放置于盛放盘8内的汤碗能够处于中心位置,据图6所示。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使用该发明时,首先需要根据所端汤碗底座的大小进行适当调节汤碗固定装置7之间的间距,调解时需要手动转动调节螺栓702进行调节,并且调节螺栓702的螺纹轴上设置有尺寸标识,可以使两端调节时能够对称,这样可以使汤碗能够放置于盛放盘8的中心位置,从而使汤碗放置的更加稳定,当在运送过程中时,人体会发生晃动此时设置的配重底座会使盛放盘8一直处于向上的状态,人体的晃动会通过设置的左右向转环3与前后向转环5进行化解,从而在输过程中不会造成汤类的洒出,用完之后可以进行清洗,清洗完之后可以通过排水口9将清洗水快速排出。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