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全梯及安全梯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985发布日期:2018-07-31 21:0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安全梯及安全梯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产制造型企业以及一些电力维修、建筑、清洁等领域中,需要高处作业,此时会涉及到梯子以供作业人员上下行走,为作业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的梯子在工作时仅仅是依靠底部或者侧壁依靠物体实现对梯子的定位,这种结构的梯子在地面或者侧壁依靠物很光滑时,就存在着定位失效,导致站立在上面的操作人员容易摔倒,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一般需要辅助人员手扶,稳定梯子,但无辅助人员时,往往不能够及时发现梯子的平衡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危险发生,易为作业人员以及企业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安全梯,其能够对作业区域内智能安全梯的正确使用行为的监测,有效防止意外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梯监测系统,其能够对作业区域内智能安全梯的正确使用行为的监测,有效防止意外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安全梯,其包括第一梯子本体,第一梯子本体包括第一扶手、第二扶手,以及设置于第一扶手以及第二扶手之间的多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扶手设有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电连接有第一报警装置,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抵靠于地面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重力传感器,第一重力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扶手的第一手扶探测器,以及设置于第二扶手的第二手扶探测器,第一手扶探测器与第二手扶探测器分别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微处理器设置于第一手扶探测器远离第一重力传感器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第二梯子本体,第二梯子本体与第一梯子本体远离第一重力传感器的一侧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梯子本体包括第三扶手、第四扶手,以及设置于第三扶手、第四扶手之间的多个第二支撑杆,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抵靠于地面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重力传感器,第二重力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设置于第三扶手的第三手扶探测器,第三手扶探测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设置于第四扶手的第四手扶探测器,第四手扶探测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报警装置为声音报警器。

一种安全梯监测系统,其包括上述智能安全梯以及监测平台,监测平台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与监测平台电连接的第二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抵靠于地面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重力传感器,第一重力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可有效监测智能安全梯判断梯子上是否有人,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均设置有第一重力传感器,通过对比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的重力的差别,可以有效得到智能安全梯的平衡状态。当梯子不平衡时,微处理器控制第一报警装置报警,警示作业人员。能够对作业区域内智能安全梯的正确使用行为的监测,有效防止意外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安全梯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安全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安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安全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安全梯监测系统;100-监测平台;110-第二报警器;20a-智能安全梯;20b-智能安全梯;200-第一梯子本体;201-第一扶手;203-第二扶手;205-第一支撑杆;207-第一安装部;208-第二安装部;209-第三安装部;210-安全系统;211-微处理器;220-第一重力传感器;230-第一手扶探测器;240-第二手扶探测器;245-第一报警装置;250-第二梯子本体;251-第三扶手;253-第四扶手;255-第二支撑杆;256-第四安装部;257-第五安装部;258-第六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梯监测系统10,其包括智能安全梯20a、监测平台100以及第二报警器110。

监测平台100与智能安全梯20a通信连接。第二报警器110与监测平台100电连接。从而当智能安全梯20a将信号传输至监测平台100,监测平台100处理该信号,并判断是否报警。其中,监测平台100例如为计算机,第二报警器110例如为声音报警器,例如喇叭,或报警灯等,在此不做具体的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2以及图3,智能安全梯20a包括第一梯子本体200,以及用于监测智能安全梯20a的工作状态的安全系统210,安全系统210包括微处理器211、第一重力传感器220、第一手扶探测器230、第二手扶探测器240以及第一报警装置245。

请参阅图2,第一梯子本体200包括第一扶手201、第二扶手203以及第一支撑杆205。

第一支撑杆20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支撑杆205设置于第一扶手201以及第二扶手203之间,相邻的任意两个第一支撑杆205等距间隔设置。可选地,第一支撑杆205设有防滑纹(图未示),防止作业人员在智能安全梯20a上滑倒。

第一报警装置245与微处理器211电连接,优选第一报警装置245位声音报警器,例如可以发出报警声音的喇叭等,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的赘述。

请参阅图2以及图3,第一扶手201与第二扶手203抵靠于地面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重力传感器220的第一安装部207,第一重力传感器220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部207,第一重力传感器220与微处理器211电连接,用于将第一重力传感器220监测的信号实时反馈于微处理器211,微处理器211一方面可以通过重力的变化,判断梯子上是否有人,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扶手201与第二扶手203均设置有第一重力传感器220,通过对比第一扶手201与第二扶手203的重力的差别,可以有效得到智能安全梯20b的平衡状态。可选地,当梯子不平衡时,微处理器211控制第一报警装置245报警,警示作业人员。

第一扶手201设有第二安装部208,第一手扶探测器230设置于第二安装部208,用于测量第一扶手201是否被握持,第二扶手203设有第三安装部209,第三安装部209与第二安装部208对称设置,第二手扶探测器240设置于第三安装部209,用于测量第二扶手203是否被握持。

第一手扶探测器230与第二扶手203探测器分别与微处理器211电连接。通过第一手扶探测器230与第二扶手203探测器将信号传输至微处理器211,将接受到的第一手扶探测器230与第二扶手203探测器的信号进行处理,判断第一手扶探测器230与第二扶手203探测器是否都有人扶,若没有人扶,微处理器211将控制第一报警装置245报警,用于警示作业人员。

同时,微处理器211与监测平台100通信连接用于将监测的结果实时发送至监测平台100,实现远程监测,远程监测平台100在监测到没有人扶或智能安全梯20a不平衡的时候,控制第二报警器110报警,从而防止第一报警装置245发生故障,无法示警,远程监控人员可电话沟通作业人员,用于警示。

优选地,微处理器211设置于第一手扶探测器230远离第一重力传感器220的一侧。防止微处理器211设置过低易被损坏的几率。

安全梯监测系统10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重力传感器220监测的信号实时反馈于微处理器211,微处理器211通过重力的变化,判断梯子上是否有人,并且通过对比第一扶手201与第二扶手203的重力的差别,判断梯子的平衡状态,当梯子不平衡时,微处理器211控制第一报警装置245报警,警示作业人员。

第一手扶探测器230与第二扶手203探测器将信号传输至微处理器211,判断第一手扶探测器230与第二扶手203探测器是否都有人扶,若没有人扶,微处理器211将控制第一报警装置245报警,用于警示作业人员。

同时,微处理器211将监测的结果实施发送至监测平台100,远程进行监测,同时远程监测平台100在没有人扶或梯子不平衡的时候,控制第二报警器110报警。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安全梯20b,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安全梯20a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二梯子本体250。本实施例未示出的部分请参考第一实施例。

第二梯子本体250包括第三扶手251、第四扶手253,第二支撑杆255。

第二支撑杆25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杆255设置于第三扶手251、第四扶手253之间,多个第二支撑杆255等距间隔设置。可选地,支撑杆设有防滑纹(图未示),防止作业人员在梯子上滑倒。

第一扶手201与第二扶手203抵靠于地面的一端分别设有第四安装部256,第四安装部256设有第二重力传感器(图未示),第二重力传感器与微处理器211电连接。用于将第二重力传感器监测的信号实时反馈于微处理器211,微处理器211一方面可以通过重力的变化,判断梯子上是否有人,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扶手251与第四扶手253均设置有第二重力传感器,通过对比第三扶手251与第四扶手253的重力的差别,可以有效得到智能安全梯20b的平衡状态。可选地,当智能安全梯20b不平衡时,微处理器211控制第一报警装置245报警,警示作业人员。

优选地,第三扶手251对应第二安装部208的位置设有第五安装部257,第五安装部257设置有第三手扶探测器(图未示),第三手扶探测器与微处理器211电连接,用于测量第三扶手251是否被握持。

第四扶手253对应第三安装部209的位置设有第六安装部258,第六安装部258设置有第四手扶探测器(图未示),第四手扶探测器与微处理器211电连接,用于测量第四扶手253是否被握持。

通过第三手扶探测器与第四手扶探测器将信号传输至微处理器211,将接受到的第三手扶探测器与第四手扶探测器的信号进行处理,判断第三手扶探测器与第四手扶探测器是否都有人扶,若没有人扶,微处理器211将控制第一报警装置245报警,用于警示作业人员。

优选地,第二梯子本体250远离第二重力传感器的一侧铰接与第一梯子本体200远离第一重力传感器220的一侧铰接,并且第一梯子本体200与第二梯子本体250沿二者的铰接处对称设置。从而在使用时形成三角形,稳定性更佳。

具体地,例如第一扶手201与第三扶手251铰接,第二扶手203与第四扶手253铰接,且将接方式以及具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可选地,第一扶手201、第二扶手203、第三扶手251以及第四扶手253用于地靠地面的一端均设有防滑套(图未示),便于定位。

智能安全梯20b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重力传感器220以及第二重力传感器分别将监测的信号实时反馈于微处理器211,微处理器211通过重力的变化,判断梯子上是否有人,并且通过对比第一扶手201与第三扶手251的重力的差别,判断梯子的平衡状态,当梯子不平衡时,微处理器211控制第一报警装置245报警,警示作业人员。

第一手扶探测器230、第二扶手203探测器、第三手扶探测器以及第四手扶探测器分别将信号传输至微处理器211,判断第一手扶探测器230、第二扶手203探测器、第三手扶探测器以及第四手扶探测器是否都有人扶,若没有人扶,微处理器211将控制第一报警装置245报警,用于警示作业人员。

同时,微处理器211将监测的结果实施发送至监测平台100,远程进行监测,同时远程监测平台100在没有人扶或智能安全梯20b不平衡的时候,控制第二报警器110报警。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安全梯以及安全梯监测系统,能够对作业区域内智能安全梯的正确使用行为的监测,有效防止意外的发生。主要包括作业人员在梯子上作业时,是否有辅助人员协助扶梯,保证梯子上作业人员的安全,如果作业人员没有辅助人员的扶梯自行在梯子上作业,则发生报警,并将报警信号通过传输至监测平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