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2810发布日期:2019-03-30 08:4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料清洗装置及包含该物料清洗装置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化的烹饪器具如自动电饭煲,在洗米完毕后一般利用水和米的重力将米代入内锅,这样洗米器内壁会粘有大量米粒无法清除,必须增加外力。为此,有的产品在洗米仓内增加了刮料件,利用刮料件来刮掉粘在洗米仓内壁面上的物料。但是,现有的结构不够合理,刮料件在旋转过程中容易与卸料口处的卸料阀发生干涉,或者影响卸料阀的正常运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物料清洗装置的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物料清洗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包括:清洗腔体,所述清洗腔体的底部设有卸料口;卸料阀,设置在所述卸料口处,并能够相对所述清洗腔体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卸料口;刮料件,设置在所述清洗腔体内,并能够绕所述清洗腔体的中心轴线旋转,且所述刮料件的外轮廓与所述清洗腔体的内壁面的轮廓相适配,使所述刮料件旋转时能够刮掉所述清洗腔体的内壁面上的物料;其中,所述刮料件的底部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卸料阀的避空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其清洗腔体的底部设有卸料口,下料过程中卸料阀打开卸料口,大部分物料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卸料口排出,而清洗过程或者烹饪过程等其他工作过程中,卸料阀则关闭卸料口,保证清洗过程、烹饪过程等的正常进行;其清洗腔体内还设有刮料件,刮料件与清洗腔体的内壁面的轮廓相适配,因而旋转时能够将粘在或堆积在清洗腔体内壁上的物料刮掉,使其脱离清洗腔体的内壁面并通过底部的卸料口排出;且刮料件能绕清洗腔体的中心轴线旋转,因而能够对清洗腔体的内壁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刮刷;同时,刮料件的底部设有用于避让卸料阀的避空部,使得卸料阀与刮料件之间形成了相对较大的避让空间,因而既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刮料件在旋转过程中与卸料阀发生干涉的现象,又给予了卸料阀充足的活动空间,因而能够避免刮料件影响卸料阀正常运作,进而使得产品结构更加合理,性能更加可靠。

至于刮料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如两个、三个等),多个刮料件优选沿清洗腔体的周向方向均布,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技术方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物料清洗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卸料阀能够相对所述清洗腔体上下运动,且在向上运动时打开所述卸料口,向下运动时关闭所述卸料口;所述避空部的轮廓与所述卸料阀的轮廓相适配,使所述刮料件旋转时能够刮掉所述卸料阀上的物料。

卸料阀能够相对清洗腔体上下运动,且在向上运动时打开卸料口,向下运动时关闭卸料口,则卸料时,卸料阀向上运动打开卸料口,由于避空部与卸料阀之间具有避让空间,因而卸料阀可以顺畅地向上运动到位,而不会与刮料件产生刮擦现象,当卸料阀运动到位时,刮料件开始旋转刮料;而为了快速下料,卸料口的面积不会过小,因而卸料阀也具有一定大小的体积,故而物料清洗过程中,清洗腔体中的物料也会粘在或堆积在卸料阀的表面,为此,使避空部的轮廓与卸料阀的轮廓相适配,使得刮料件在旋转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刮掉卸料阀上的物料,保证卸料阀上的物料能够全部卸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下料的彻底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物料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清洗腔体外,并与所述刮料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刮料件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清洗腔体外;主动齿轮,位于所述清洗腔体外,并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和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并与所述刮料件相连,且其中心轴线与所述清洗腔体的中心轴线重合。

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组件来为刮料件的旋转运动提供动力,既实现了刮料件的自动旋转,提高了烹饪器具的自动化程度,又有效保证了刮料件旋转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第一驱动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清洗腔体外,能够避免第一驱动组件占用清洗腔体的内部空间,从而提高了清洗腔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传动组件,第一驱动件(如电机)为第一传动组件的运转提供动力,第一传动组件与刮料件相连,进而带动刮料件旋转,使刮料件能够对清洗腔体的内壁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刮刷,从而保证了清洗腔体内的物料能够全部排出。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具体地,主动齿轮套设在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在主动齿轮的带动下转动,而从动齿轮与刮料件相连,进而带动刮料件转动,即第一驱动件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间接带动刮料件转动;由于从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清洗腔体的中心轴线重合,因而从动齿轮能够带动刮料件绕清洗腔体的中心轴线转动,使刮料件对清洗腔体的内壁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刮刷;同时,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间接带动刮料件旋转,则刮料件只需要其外轮廓与清洗腔体内壁面的轮廓相适配以保证能够实现刮料功能即可,而其他部分的形状和结构不受限制,这显著扩大了刮料件结构的选择范围,且结构和原理均较为简单,便于技术人员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以实现产品结构和综合功能的最优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清洗腔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端敞口,且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所述卸料口;和清洗盖,盖设在所述本体的敞口端,且所述清洗盖的外周缘设有限位凸台,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限位凸台上,并位于所述本体的上方。

清洗腔体包括本体和清洗盖,本体容纳待清洗的物料,清洗腔体上端敞开,便于对清洗腔体的内部结构的装配、检修及更换;清洗盖对本体进行盖合,保证清洗腔体能够形成一个密闭腔体,进而保证清洗等过程的正常运行。进一步地,清洗盖的外周缘设有限位凸台,将从动齿轮套设在限位凸台上,限位凸台既对从动齿轮起到了定位作用,保证了从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清洗腔体的中心轴线重合,又对从动齿轮起到了限位作用,保证了从动齿轮在旋转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移位或倾斜等情况,从而保证了从动齿轮的使用可靠性;而从动齿轮位于本体的上方,既便于从动齿轮与清洗腔体外的主动齿轮相互啮合,又避免了从动齿轮占用本体的内部空间,保证了本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从动齿轮的下端与本体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件;和/或,从动齿轮的上端与清洗盖的底部之间设有密封件。

在从动齿轮的下端与本体的顶部之间设置密封件,保证了从动齿轮与本体之间不会发生漏气漏水等现象,进而保证了清洗腔体的密封性。

在从动齿轮的上端与清洗盖的底部之间设置密封件,保证了从动齿轮与清洗盖之间不会发生漏气漏水等现象,进而也保证了清洗腔体的密封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从动齿轮的下表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刮料件的上端插入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连接。

在从动齿轮的下表面开设安装槽,将刮料件的上端插入安装槽内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使得刮料件的安装不会与清洗盖或本体等其他结构发生干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从动齿轮绕清洗腔体的中心轴线旋转时,即带动刮料件绕清洗腔体的中心轴线旋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物料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卸料阀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卸料阀运动,使所述卸料阀打开或关闭所述卸料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滑轮,套设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上;绳索,缠绕在所述滑轮上,并与所述卸料阀相连,以带动所述卸料阀上下运动。

通过设置第二驱动组件来为卸料阀的运动提供动力,既实现了卸料阀的自动打开和自动关闭,提高了烹饪器具的自动化程度,又有效保证了卸料阀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二驱动件(如电机)为第二传动组件的运转提供动力,第二传动组件与卸料阀相连,进而带动卸料阀运动,使卸料阀打开或关闭卸料口。

第二传动组件包括滑轮与绳索(如钢丝绳),滑轮套设在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上,随着第二驱动件输出轴的旋转而旋转,绳索缠绕在滑轮上,随着滑轮的旋转而延长或缩短,当其延长时,卸料阀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逐渐下降,进而关闭卸料口或打开卸料口,当其缩短时,则带动卸料阀缓缓向上收缩,进而打开卸料口或关闭卸料口。第二传动组件的设计简单、合理,易于实现,可通过卸料阀打开与关闭卸料口所需的行程大小来合理设计滑轮的圆周大小,且由于绳索为柔性件,与清洗腔体之间不会出现挤压力,故而能够避免卸料阀向下运动时与清洗腔体底部强力碰撞或挤压或导致第二驱动组件或清洗腔体损坏的情况,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销轴,位于所述卸料阀的正上方,所述绳索绕过所述销轴向下延伸;活塞杆,位于所述销轴的下方,其上端与所述绳索的末端相连,其下端与所述卸料阀相连;弹性件,位于所述清洗腔体内,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清洗腔体的顶部和所述活塞杆相抵靠,且在所述卸料阀打开所述卸料口时被压缩。

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销轴,销轴位于卸料阀的正上方,通过销轴的传动,保证了绳索能够竖直延伸至卸料阀的正上方,进而保证了绳索的延伸方向与卸料阀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绳索运动的顺畅性,还能够避免绳索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且使得第二驱动组件和滑轮的位置无需位于清洗腔体的正上方,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从而有利于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绳索通过活塞杆与卸料阀间接相连,这样既可以缩短绳索的长度,又可以利用活塞杆的刚性来降低卸料阀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发生晃动的概率,从而提高卸料阀上下运动的稳定性;此外,清洗腔体的顶部和活塞杆之间还抵靠有弹性件,且弹性件在卸料阀打开卸料口时被压缩,因而卸料阀向上运动时卸料口被打开,此时弹性件被压缩储存弹性势能,当卸料阀向下运动时卸料口被关闭,此时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对活塞杆施加向下的压力,因此卸料阀可以利用弹性件的弹力(和活塞杆及自身的重力)对卸料口进行由上向下的密封,相较于利用绳索的拉力实现由下向上密封的技术方案而言,无需担心绳索松动造成密封不严的问题,且无需担心绳索拉力过大导致变形影响卸料阀运动行程准确性的问题。

优选地,第二驱动件与第一驱动件分别位于清洗腔体的两侧。

这样,既保证了两个驱动组件互不干涉,又使得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相对较为均衡,有利于物料清洗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塞杆包括限位段和与所述限位段的下端相连的延伸段,且所述限位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延伸段的顶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限位段上,并与所述延伸段的上端面相抵靠。

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弹性好且价格低廉;活塞杆包括限位段和延伸段,限位段在上,与绳索相连,并对弹簧起到限位作用,延伸段在下,与卸料阀相连;由于限位段的横截面积小于延伸段的横截面积,因而限位段和延伸段之间形成了台阶,将弹簧套设在限位段上,其上下两端即可分别抵靠在清洗腔体的顶部和台阶(即延伸段的上端面)上,这样既保证了弹簧不会发生倾斜移位等情况,又保证了弹簧的变形方向与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即卸料阀的运动方向)相一致,进而有效保证了弹簧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延伸段包括与所述限位段相连的导向段和与所述导向段的下端相连的连接段;所述清洗腔体内设有套筒,所述导向段限位在所述套筒内,并能够沿着所述套筒的内壁面上下滑动,所述连接段穿过所述套筒与所述卸料阀相连。

延伸段包括导向段和连接段,导向段在上,与限位段相连,并与弹簧的下端相抵靠,连接段在下,与卸料阀相连,带动卸料阀上下移动;相应地,清洗腔体内还设有套筒,导向段限位在套筒内,并能够沿着套筒的内壁面上下滑动,因而导向段和套筒的配合对活塞杆的上下运动起到了有效的导向作用,确保了活塞杆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进而保证了卸料阀能够准确地运动到位,以实现对卸料口的准确开合。优选地,套筒的下端闭合,但设有与连接段相适配的通孔,连接段穿过通孔与卸料阀相连,这样可以避免清洗腔体内的物料或水等物质进入套筒中。

至于套筒和导向段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卸料阀的行程大小及清洗腔体的具体结构具体设定;而导向段可以是形状规则的棱柱状或圆柱状,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比如在棱柱或圆柱的外侧间隔设置多个凸筋,只要能够凸出于限位段,使得弹簧的下端能够抵靠在导向段上,同时还能够与套筒相配合起到导向作用即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刮料件的上部还设有与所述套筒的形状相适配的刮料部,所述刮料部的形状与所述套筒的形状相适配,使所述刮料件旋转时还能够刮掉所述套筒上的物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刮料部与所述避空部相连接,使所述刮料件整体呈封闭的环状结构。

由于套筒的外壁面也具有相当尺寸的面积,因而也会堆积和粘有一定量的尺寸,为此,在刮料件的上部相应设置刮料部,由于刮料部的形状与套筒的形状相适配,因而刮料件在旋转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刮掉粘在或堆积在套筒上的物料,保证了套筒上的物料也能够完全卸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下料的彻底性。

优选地,刮料部的下端与避空部的上端相连接,使得刮料件整体呈封闭的环状结构,这一方面使得刮料件的形状较为规则,便于加工成型;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刮料件上产生堆积物料的死角;同时,还便于物料直接穿过刮料件向下卸出,避免刮料件推着过多的物料旋转,从而提高了下料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清洗腔体的腔壁包括腔壁主体和与所述腔壁主体的内壁面的轮廓相适配的内壁盖,所述内壁盖呈环形并嵌设在所述腔壁主体的内壁面与所述刮料件之间,且与所述腔壁主体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并延伸至所述清洗腔体的下部,以使所述腔壁主体的内壁面与所述内壁盖之间围设出环形通道;所述腔壁主体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能够连接气泵,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环形通道相连通,所述内壁盖上还设有多个通孔,以通过多个所述通孔向所述清洗腔体内输送气流。

清洗腔体的腔壁(即上述技术方案中清洗腔体的本体)包括腔壁主体和内壁盖,内壁盖呈环形并嵌设在腔壁主体的内壁面与刮料件之间,由于内壁盖与腔壁主体的内壁面的轮廓相适配,因而保证了清洗腔体的腔壁是平滑的,进而保证了刮料件通过旋转能够对清洗腔体的内壁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刮刷;且内壁盖与腔壁主体的内壁面之间围设出环形通道,腔壁主体上设有与环形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口,内壁盖上设有多个与环形通道相连通的通孔,因而气泵可以通过进气口向清洗腔体输送高压气流,高压气流依次经进气口、环形通道和内壁盖上的通孔进入清洗腔体内;由于内壁盖与腔壁主体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延伸至清洗腔体的下部,因而气流能够从清洗腔体的下部吹出,在物料和水的混合物中向上升腾翻滚,进而使得气流能够有效驱动清洗腔体内部的物料和水翻滚,进而起到有效的气动搅拌作用,相较于机械搅拌的方案,气动搅拌更加洁净,且结构更加简单;此外,通过环形通道向清洗腔体输送气流,能够避免在清洗腔体内设置进气管道及与进气管道相连用于将气流分散输出的部件,因而也进一步简化了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

优选地,多个通孔沿内壁盖的周向分散设置。

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通孔在内壁盖的表面分散设置,则一个内壁盖即可吹出多个方向的气流,进而对清洗腔体内各个部位的物料和水进行充分的搅拌,在保证清洗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产品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腔壁主体的内壁面局部凹陷形成与所述内壁盖的形状相适配的容纳槽,所述内壁盖嵌入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之间围设出所述环形通道;和/或,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腔壁主体的上部。

由于气流从清洗腔体下部输出向上升腾才能够起到搅拌作用,故而只需下部具有通孔即可,因此使腔壁主体的内壁面局部凹陷形成容纳槽,这样内壁盖的尺寸小于腔壁主体的尺寸,只需保证能够实现通气搅拌作用即可,这样内壁盖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清洗腔体的内部空间的体积不会减小。

当然,内壁盖的尺寸也可以与腔壁主体的内壁面的尺寸相同或基本相同,直接将整个内壁盖嵌设在腔壁主体内,使内壁盖覆盖整个腔壁主体的内壁面,并与腔壁主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环形通道。由于该方案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该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气口位于腔壁主体的上部,能够避免清洗腔体内的水或者大米等物料通过进气口倒灌入气泵中,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当进气口位于腔壁主体的上部且腔壁主体的内壁面局部凹陷形成与内壁盖的形状相适配的容纳槽时,则内壁盖的底部呈环形,并设有多个通孔,以保证对物料和水的混合物的有效搅拌,而其侧部则局部向上延伸,并覆盖进气口,保证环形通道与进气口的连通,且这种情况下,由于内壁盖向上凸出的部分也嵌设在腔壁主体的容纳槽内,因而还对内壁盖起到了限位作用,避免了内壁盖沿周向发生旋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物料清洗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腔壁主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环形通道相连通的抽水口,所述抽水口能够连接抽水泵。

腔壁主体上还设有抽水口,抽水口能够连接抽水泵,因而清洗腔体内的清洗污水也可以通过环形通道自动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烹饪器具的自动化程度;且利用内壁盖与腔壁主体之间的环形通道进行排污,能够避免在清洗腔体内设置抽水管道等结构,因而也简化了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此外,该方案将清洗腔体内的进气通道和排污通道合二为一,也进一步简化了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抽水口与所述进气口对称设置。

抽水口与进气口对称设置,使得清洗腔体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清洗腔体与气泵、抽水泵等结构进行对接安装;且抽水管路和进气管路都包括环形通道,使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清洗腔体的上部还设有进风口;和/或,所述刮料件的外轮廓与所述清洗腔体的内壁面的轮廓之间的间隙小于物料颗粒的厚度;和/或,所述卸料阀与所述卸料口之间还设有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卸料阀与所述卸料口之间的间隙。

清洗腔体的上部还设有进风口,能够向清洗腔体内送风,使得粘在或堆积在清洗腔体内壁面上的部分物料在风力的作用下离开清洗腔体的内壁面,进而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卸料口排出,这样,风力下料和刮料件下料同时作用相互配合,保证了清洗腔体内的物料能够全部排出,有效解决了物料挂壁的问题,构思巧妙,设计合理,易于实现;且相较于设置多个风机和多个吹风口的技术方案而言,显著降低了进风口和风机的数量,只需设置一个进风口和一个风机即可,因而大大节约了风机成本,也降低了下料时的噪音,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清洗腔体的中心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且所述进风口的中心轴线朝所述清洗腔体的底部倾斜,使所述进风口送入所述清洗腔体的气流沿着所述清洗腔体的内壁面螺旋下降。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还与所述烹饪器具的储料箱相连通,以通过所述进风口将物料送入所述清洗腔体内。

进风口的中心轴线与清洗腔体的中心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即进风口的中心轴线与清洗腔体的中心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保证了进风口送入清洗腔体的气流能够沿着清洗腔体的内壁面旋转;且进风口的中心轴线朝清洗腔体的底部倾斜,即进风口的中心轴线与清洗腔体的端面(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夹角,且进风口朝向清洗腔体的底部,使得进风口送入清洗腔体的气流具有向下的分速度,因而进风口送入清洗腔体的气流能够沿着清洗腔体的内壁面一边旋转一边下降。换言之,进风口形成了螺旋风道,能够实现螺旋进风,则清洗完毕后,打开卸料口,则大部分物料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卸料口排出;同时通过螺旋风道向清洗腔体输送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将沿着清洗腔体的内壁螺旋下压,在螺旋下压的过程中,会带动堆积或粘在清洗腔体内壁面上的大米等物料螺旋下降,使物料最终通过底部卸料口进入烹饪器具的内胆,从而保证了清洗腔体内的大米等物料能够全部送入内胆;且螺旋进风使得高速气流在清洗腔体内像弹簧螺旋线一样螺旋下降,因而风力不会被分散,且吹风无死角。

进一步地,进风口通过送料管与烹饪器具的储料箱相连通,气源与送料管的入口相连通,以利用风力将物料送入清洗腔体内,则进风口还兼具了进料功能。具体地,清洗开始前,打开储料箱,使储料箱中的物料进入送料管,同时打开气源(如风机或气泵等)向送料管送风,将送料管中的物料吹入清洗腔体,送料完毕后,关闭储料箱;当清洗完毕后,进风口再次送风,利用高速气流螺旋下压,将清洗腔体内的物料完全送入内胆中。

刮料件的外轮廓与清洗腔体的内壁面的轮廓之间的间隙小于物料颗粒(如大米颗粒)的厚度,保证了清洗腔体内壁面上的物料能够被完全刮掉,从而提高了刮料的有效性,提高了下料的彻底性。

同理,当卸料阀向上运动到位时,避空部与卸料阀之间的间隙也小于物料颗粒的厚度;当刮料件上设有刮料部时,刮料部与套筒之间的间隙也小于物料颗粒的厚度。

在卸料阀与卸料口之间设置密封件,确保了卸料阀对卸料口的有效密封。优选地,密封件为密封硅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具有烹饪腔室;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用于清洗送入其清洗腔体内的物料,并将清洗后的物料送入所述烹饪腔室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物料清洗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主体包括:锅体和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锅体盖合以围设出所述烹饪腔室;其中,所述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所述盖体上。

将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盖体上,便于清洗腔体的卸料口打开时与烹饪腔室连通,以使清洗腔体内的物料顺利进入烹饪腔室内进行烹饪,使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当然不限于电饭煲,也可以是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第一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第二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物料清洗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烹饪器具装配后第一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所示的烹饪器具装配后第二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刮料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清洗腔体,102清洗盖,1022限位凸台,1024套筒,104腔壁主体,1042进风口,1044卸料口,1046进气口,106内壁盖,1062间隙,1064通孔,20卸料阀,202密封件,30刮料件,302主体,304避空部,306刮料部,402第一驱动件,404主动齿轮,406从动齿轮,4062安装槽,502第二驱动件,504滑轮,506绳索,508销轴,510活塞杆,5102限位段,5104导向段,5106连接段,512弹簧,6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包括:清洗腔体10、卸料阀20和刮料件30。

具体地,清洗腔体10的底部设有卸料口1044;卸料阀20设置在卸料口1044处,并能够相对清洗腔体10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卸料口1044;刮料件30设置在清洗腔体10内,并能够绕清洗腔体10的中心轴线旋转,且刮料件30的外轮廓与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的轮廓相适配,使刮料件30旋转时能够刮掉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上的物料;其中,刮料件30的底部设有用于避让卸料阀20的避空部302,如图1、图2、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其清洗腔体10的底部设有卸料口1044,下料过程中卸料阀20打开卸料口1044,如图1所示,大部分物料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卸料口1044排出,而清洗过程或者烹饪过程等其他工作过程中,卸料阀20则关闭卸料口1044,如图2和图3所示,保证清洗过程、烹饪过程等的正常进行;其清洗腔体10内还设有刮料件30,刮料件30与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的轮廓相适配,因而旋转时能够将粘在或堆积在清洗腔体10内壁上的物料刮掉,使其脱离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并通过底部的卸料口1044排出;且刮料件30能绕清洗腔体10的中心轴线旋转,因而能够对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刮刷;同时,刮料件30的底部设有用于避让卸料阀20的避空部304,使得卸料阀20与刮料件30之间形成了相对较大的避让空间,如图2和图6所示,因而既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刮料件30在旋转过程中与卸料阀20发生干涉的现象,又给予了卸料阀20充足的活动空间,因而能够避免刮料件30影响卸料阀20正常运作,进而使得产品结构更加合理,性能更加可靠。

至于刮料件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如两个、三个等),多个刮料件30优选沿清洗腔体10的周向方向均布,由于这些实施例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卸料阀20能够相对清洗腔体10上下运动,且在向上运动时打开卸料口1044,向下运动时关闭卸料口1044;避空部304的轮廓与卸料阀20的轮廓相适配,使刮料件30旋转时能够刮掉卸料阀20上的物料,如图1和图5所示。

卸料阀20能够相对清洗腔体10上下运动,且在向上运动时打开卸料口1044,向下运动时关闭卸料口1044,则卸料时,卸料阀20向上运动打开卸料口1044,由于避空部304与卸料阀20之间具有避让空间,因而卸料阀20可以顺畅地向上运动到位,而不会与刮料件30产生刮擦现象,当卸料阀20运动到位时,刮料件30开始旋转刮料;而为了快速下料,卸料口1044的面积不会过小,因而卸料阀20也具有一定大小的体积,故而物料清洗过程中,清洗腔体10中的物料也会粘在或堆积在卸料阀20的表面,为此,使避空部304的轮廓与卸料阀20的轮廓相适配,使得刮料件30在旋转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刮掉卸料阀20上的物料,保证卸料阀20上的物料能够全部卸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下料的彻底性。

进一步地,物料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清洗腔体10外,并与刮料件30相连,用于驱动刮料件30转动。

其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402和第一传动组件,第一驱动件402位于清洗腔体10外;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一驱动件402的输出轴相连,并与刮料件30相连,以带动刮料件30旋转。

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组件来为刮料件30的旋转运动提供动力,既实现了刮料件30的自动旋转,提高了烹饪器具的自动化程度,又有效保证了刮料件30旋转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第一驱动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清洗腔体10外,能够避免第一驱动组件占用清洗腔体10的内部空间,从而提高了清洗腔体1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402和第一传动组件,第一驱动件402(如电机)为第一传动组件的运转提供动力,第一传动组件与刮料件30相连,进而带动刮料件30旋转,使刮料件30能够对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刮刷,从而保证了清洗腔体10内的物料能够全部排出。

可选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404和从动齿轮406,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主动齿轮404位于清洗腔体10外,并套设在第一驱动件402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406与主动齿轮404相啮合,并与刮料件30相连,且其中心轴线与清洗腔体10的中心轴线重合,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404与从动齿轮406,具体地,主动齿轮404套设在第一驱动件402的输出轴上,第一驱动件402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404转动,从动齿轮406与主动齿轮404相啮合,在主动齿轮404的带动下转动,而从动齿轮406与刮料件30相连,进而带动刮料件30转动,即第一驱动件402通过主动齿轮404和从动齿轮406间接带动刮料件30转动;由于从动齿轮406的中心轴线与清洗腔体10的中心轴线重合,因而从动齿轮406能够带动刮料件30绕清洗腔体10的中心轴线转动,使刮料件30对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刮刷;同时,通过主动齿轮404和从动齿轮406间接带动刮料件30旋转,则刮料件30只需要其外轮廓与清洗腔体10内壁面的轮廓相适配以保证能够实现刮料功能即可,而其他部分的形状和结构不受限制,这显著扩大了刮料件30结构的选择范围,且结构和原理均较为简单,便于技术人员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以实现产品结构和综合功能的最优化。

进一步地,清洗腔体10包括:本体和清洗盖102,本体上端敞口,如图3和图4所示,且本体的底部和上部分别设有卸料口1044和进风口1042,如图3所示;清洗盖102盖设在本体的敞口端,且清洗盖102的外周缘设有限位凸台1022,从动齿轮406套设在限位凸台1022上,并位于本体的上方,如图1和图2所示。

清洗腔体10包括本体和清洗盖102,本体容纳待清洗的物料,清洗腔体10上端敞开,便于对清洗腔体10的内部结构的装配、检修及更换;清洗盖102对本体进行盖合,保证清洗腔体10能够形成一个密闭腔体,进而保证清洗等过程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清洗盖102的外周缘设有限位凸台1022,将从动齿轮406套设在限位凸台1022上,限位凸台1022既对从动齿轮406起到了定位作用,保证了从动齿轮406的中心轴线与清洗腔体10的中心轴线重合,又对从动齿轮406起到了限位作用,保证了从动齿轮406在旋转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移位或倾斜等情况,从而保证了从动齿轮406的使用可靠性;而从动齿轮406位于本体的上方,既便于从动齿轮406与清洗腔体10外的主动齿轮404相互啮合,又避免了从动齿轮406占用本体的内部空间,保证了本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优选地,从动齿轮406的下端与本体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件。

在从动齿轮406的下端与本体的顶部之间设置密封件,保证了从动齿轮406与本体之间不会发生漏气漏水等现象,进而保证了清洗腔体10的密封性。

优选地,从动齿轮406的上端与清洗盖102的底部之间设有密封件。

在从动齿轮406的上端与清洗盖102的底部之间设置密封件,保证了从动齿轮406与清洗盖102之间不会发生漏气漏水等现象,进而也保证了清洗腔体10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从动齿轮406的下表面上设有安装槽4062,刮料件30的上端插入安装槽4062内与从动齿轮406固定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

在从动齿轮406的下表面开设安装槽4062,将刮料件30的上端插入安装槽4062内与从动齿轮406固定连接,使得刮料件30的安装不会与清洗盖102或本体等其他结构发生干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从动齿轮406绕清洗腔体10的中心轴线旋转时,即带动刮料件30绕清洗腔体10的中心轴线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物料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与卸料阀20相连,用于驱动卸料阀20运动,使卸料阀20打开或关闭卸料口1044。

其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502和第二传动组件,与第二驱动件502的输出轴相连,并与卸料阀20相连,以带动卸料阀20运动。

通过设置第二驱动组件来为卸料阀20的运动提供动力,既实现了卸料阀20的自动打开和自动关闭,提高了烹饪器具的自动化程度,又有效保证了卸料阀20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502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二驱动件502(如电机)为第二传动组件的运转提供动力,第二传动组件与卸料阀20相连,进而带动卸料阀20运动,使卸料阀20打开或关闭卸料口1044。

可选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滑轮504和绳索506,滑轮504套设在第二驱动件502的输出轴上;绳索506缠绕在滑轮504上,并与卸料阀20相连,以带动卸料阀20上下运动,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

第二传动组件包括滑轮504与绳索506(如钢丝绳),滑轮504套设在第二驱动件502的输出轴上,随着第二驱动件502输出轴的旋转而旋转,绳索506缠绕在滑轮504上,随着滑轮504的旋转而延长或缩短,当其延长时,卸料阀20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逐渐下降,进而关闭卸料口1044或打开卸料口1044,当其缩短时,则带动卸料阀20缓缓向上收缩,进而打开卸料口1044或关闭卸料口1044。第二传动组件的设计简单、合理,易于实现,可通过卸料阀20打开与关闭卸料口1044所需的行程大小来合理设计滑轮504的圆周大小,且由于绳索506为柔性件,与清洗腔体10之间不会出现挤压力,故而能够避免卸料阀20向下运动时与清洗腔体10底部强力碰撞或挤压或导致第二驱动组件或清洗腔体10损坏的情况,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销轴508、活塞杆510和弹性件,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其中,销轴508位于卸料阀20的正上方,绳索506绕过销轴508向下延伸;活塞杆510位于销轴508的下方,其上端与绳索506的末端相连,其下端与卸料阀20相连;弹性件位于清洗腔体10内,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清洗腔体10的顶部和活塞杆510相抵靠,且在卸料阀20打开卸料口1044时被压缩。

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销轴508,销轴508位于卸料阀20的正上方,通过销轴508的传动,保证了绳索506能够竖直延伸至卸料阀20的正上方,进而保证了绳索506的延伸方向与卸料阀20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绳索506运动的顺畅性,还能够避免绳索506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且使得第二驱动组件和滑轮504的位置无需位于清洗腔体10的正上方,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从而有利于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绳索506通过活塞杆510与卸料阀20间接相连,这样既可以缩短绳索506的长度,又可以利用活塞杆510的刚性来降低卸料阀20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发生晃动的概率,从而提高卸料阀20上下运动的稳定性;此外,清洗腔体10的顶部和活塞杆510之间还抵靠有弹性件,且弹性件在卸料阀20打开卸料口1044时被压缩,因而卸料阀20向上运动时卸料口1044被打开,此时弹性件被压缩储存弹性势能,如图1所示,当卸料阀20向下运动时卸料口1044被关闭,此时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对活塞杆510施加向下的压力,如图2所示,因此卸料阀20可以利用弹性件的弹力(和活塞杆510及自身的重力)对卸料口1044进行由上向下的密封,相较于利用绳索506的拉力实现由下向上密封的实施例而言,无需担心绳索506松动造成密封不严的问题,且无需担心绳索506拉力过大导致变形影响卸料阀20运动行程准确性的问题。

优选地,第二驱动件502与第一驱动件402分别位于清洗腔体10的两侧,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

这样,既保证了两个驱动组件互不干涉,又使得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相对较为均衡,有利于物料清洗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地,活塞杆510包括限位段5102和与限位段5102的下端相连的延伸段,且限位段5102的横截面积小于延伸段的顶部的横截面积,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弹性件为弹簧512,弹簧512套设在限位段5102上,并与延伸段的上端面相抵靠,如图1和图2所示。

弹性件为弹簧512,弹簧512弹性好且价格低廉;活塞杆510包括限位段5102和延伸段,限位段5102在上,与绳索506相连,并对弹簧512起到限位作用,延伸段在下,与卸料阀20相连;由于限位段5102的横截面积小于延伸段的横截面积,因而限位段5102和延伸段之间形成了台阶,将弹簧512套设在限位段5102上,其上下两端即可分别抵靠在清洗腔体10的顶部和台阶(即延伸段的上端面)上,如图1和图2所示,这样既保证了弹簧512不会发生倾斜移位等情况,又保证了弹簧512的变形方向与活塞杆510的运动方向(即卸料阀20的运动方向)相一致,进而有效保证了弹簧512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延伸段包括与限位段5102相连的导向段5104和与导向段5104的下端相连的连接段5106,如图1和图2所示;清洗腔体10内设有套筒1024,导向段5104限位在套筒1024内,并能够沿着套筒1024的内壁面上下滑动,连接段5106穿过套筒1024与卸料阀20相连,如图1和图2所示。

延伸段包括导向段5104和连接段5106,导向段5104在上,与限位段5102相连,并与弹簧512的下端相抵靠,连接段5106在下,与卸料阀20相连,带动卸料阀20上下移动;相应地,清洗腔体10内还设有套筒1024,导向段5104限位在套筒1024内,并能够沿着套筒1024的内壁面上下滑动,因而导向段5104和套筒1024的配合对活塞杆510的上下运动起到了有效的导向作用,确保了活塞杆510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进而保证了卸料阀20能够准确地运动到位,以实现对卸料口1044的准确开合。

优选地,套筒1024的下端闭合,但设有与连接段5106相适配的通孔,连接段5106穿过通孔1064与卸料阀20相连,这样可以避免清洗腔体10内的物料或水等物质进入套筒1024中。

至于套筒1024和导向段5104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卸料阀20的行程大小及清洗腔体10的具体结构具体设定;而导向段5104可以是形状规则的棱柱状或圆柱状,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比如在棱柱或圆柱的外侧间隔设置多个凸筋,只要能够凸出于限位段5102,使得弹簧512的下端能够抵靠在导向段5104上,同时还能够与套筒1024相配合起到导向作用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7所示,刮料件30的上部还设有与套筒1024的形状相适配的刮料部306,刮料部306的形状与套筒1024的形状相适配,使刮料件30旋转时还能够刮掉套筒1024上的物料。

优选地,刮料部306与避空部304相连接,使刮料件30整体呈封闭的环状结构,如图4至图7所示。

由于套筒1024的外壁面也具有相当尺寸的面积,因而也会堆积和粘有一定量的尺寸,为此,在刮料件30的上部相应设置刮料部306,由于刮料部306的形状与套筒1024的形状相适配,因而刮料件30在旋转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刮掉粘在或堆积在套筒1024上的物料,保证了套筒1024上的物料也能够完全卸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下料的彻底性。

优选地,刮料部306的下端与避空部304的上端相连接,使得刮料件30整体呈封闭的环状结构,即刮料件30的主体302上端连接刮料部306,下端连接避空部304,避空部304的上端连接刮料部306的下端,从而围成了封闭的环状结构,这一方面使得刮料件30的形状较为规则,便于加工成型;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刮料件30上产生堆积物料的死角;同时,还便于物料直接穿过刮料件30向下卸出,避免刮料件30推着过多的物料旋转,从而提高了下料效率。

进一步地,清洗腔体10的腔壁包括腔壁主体104和与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的轮廓相适配的内壁盖106,如图1至图3所示,内壁盖106呈环形并嵌设在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与刮料件30之间,且与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1062并延伸至清洗腔体10的下部,以使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与内壁盖106之间围设出环形通道;腔壁主体104上设有进气口1046,如图3所示,进气口1046能够连接气泵,进气口1046与环形通道相连通,内壁盖106上还设有多个通孔1064,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以通过多个通孔1064向清洗腔体10内输送气流。

清洗腔体10的腔壁(即上述实施例中清洗腔体10的本体)包括腔壁主体104和内壁盖106,内壁盖106呈环形并嵌设在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与刮料件30之间,由于内壁盖106与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的轮廓相适配,因而保证了清洗腔体10的腔壁是平滑的,进而保证了刮料件30通过旋转能够对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刮刷;且内壁盖106与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之间围设出环形通道,腔壁主体104上设有与环形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口1046,内壁盖106上设有多个与环形通道相连通的通孔1064,因而气泵可以通过进气口1046向清洗腔体10输送高压气流,高压气流依次经进气口1046、环形通道和内壁盖106上的通孔1064进入清洗腔体10内;由于内壁盖106与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1062延伸至清洗腔体10的下部,因而气流能够从清洗腔体10的下部吹出,在物料和水的混合物中向上升腾翻滚,进而使得气流能够有效驱动清洗腔体10内部的物料和水翻滚,进而起到有效的气动搅拌作用,相较于机械搅拌的方案,气动搅拌更加洁净,且结构更加简单;此外,通过环形通道向清洗腔体10输送气流,能够避免在清洗腔体10内设置进气管道及与进气管道相连用于将气流分散输出的部件,因而也进一步简化了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

优选地,多个通孔1064沿内壁盖106的周向分散设置,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

通孔106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通孔1064在内壁盖106的表面分散设置,则一个内壁盖106即可吹出多个方向的气流,进而对清洗腔体10内各个部位的物料和水进行充分的搅拌,在保证清洗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产品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地,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局部凹陷形成与内壁盖106的形状相适配的容纳槽,内壁盖106嵌入容纳槽内,并与容纳槽的槽壁之间围设出环形通道,如图1至图3所示。

由于气流从清洗腔体10下部输出向上升腾才能够起到搅拌作用,故而只需下部具有通孔1064即可,因此使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局部凹陷形成容纳槽,这样内壁盖106的尺寸小于腔壁主体104的尺寸,只需保证能够实现通气搅拌作用即可,这样内壁盖106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清洗腔体10的内部空间的体积不会减小。

当然,内壁盖106的尺寸也可以与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的尺寸相同或基本相同,直接将整个内壁盖106嵌设在腔壁主体104内,使内壁盖106覆盖整个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并与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环形通道。由于该方案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该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进气口1046位于腔壁主体104的上部,如图3所示。

进气口1046位于腔壁主体104的上部,能够避免清洗腔体10内的水或者大米等物料通过进气口1046倒灌入气泵中,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当进气口1046位于腔壁主体104的上部且腔壁主体104的内壁面局部凹陷形成与内壁盖106的形状相适配的容纳槽时,则内壁盖106的底部呈环形,并设有多个通孔1064,以保证对物料和水的混合物的有效搅拌,而其侧部则局部向上延伸,如图1至图3所示,并覆盖进气口1046,保证环形通道与进气口1046的连通,如图3所示,且这种情况下,由于内壁盖106向上凸出的部分也嵌设在腔壁主体104的容纳槽内,因而还对内壁盖106起到了限位作用,避免了内壁盖106沿周向发生旋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物料清洗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腔壁主体104上还设有与环形通道相连通的抽水口(图中未示出),抽水口能够连接抽水泵。

腔壁主体104上还设有抽水口,抽水口能够连接抽水泵,因而清洗腔体10内的清洗污水也可以通过环形通道自动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烹饪器具的自动化程度;且利用内壁盖106与腔壁主体104之间的环形通道进行排污,能够避免在清洗腔体10内设置抽水管道等结构,因而也简化了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此外,该方案将清洗腔体10内的进气通道和排污通道合二为一,也进一步简化了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

优选地,抽水口与进气口1046对称设置。

抽水口与进气口1046对称设置,使得清洗腔体10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清洗腔体10与气泵、抽水泵等结构进行对接安装;且抽水管路和进气管路都包括环形通道,使物料清洗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

进一步地,清洗腔体的上部还设有进风口,如图3所示。

清洗腔体10的上部还设有进风口1042,能够向清洗腔体10内送风,使得粘在或堆积在清洗腔体10内壁面上的部分物料在风力的作用下离开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进而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卸料口1044排出,这样,风力下料和刮料件30下料同时作用相互配合,保证了清洗腔体10内的物料能够全部排出,有效解决了物料挂壁的问题,构思巧妙,设计合理,易于实现;且且相较于设置多个风机和多个吹风口的技术方案而言,显著降低了进风口1042和风机的数量,只需设置一个进风口1042和一个风机即可,因而大大节约了风机成本,也降低了下料时的噪音,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进风口1042的中心轴线与清洗腔体10的中心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且进风口1042的中心轴线朝清洗腔体10的底部倾斜,使进风口1042送入清洗腔体10的气流沿着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螺旋下降,如图3所示。

进风口1042的中心轴线与清洗腔体10的中心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即进风口1042的中心轴线与清洗腔体10的中心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保证了进风口1042送入清洗腔体10的气流能够沿着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旋转;且进风口1042的中心轴线朝清洗腔体10的底部倾斜,即进风口1042的中心轴线与清洗腔体10的端面(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夹角,且进风口1042朝向清洗腔体10的底部,使得进风口1042送入清洗腔体10的气流具有向下的分速度,因而进风口1042送入清洗腔体10的气流能够沿着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一边旋转一边下降。换言之,进风口1042形成了螺旋风道,能够实现螺旋进风,则清洗完毕后,打开卸料口1044,则大部分物料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卸料口1044排出;同时通过螺旋风道向清洗腔体10输送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将沿着清洗腔体10的内壁螺旋下压,在螺旋下压的过程中,会带动堆积或粘在清洗腔体10内壁面上的大米等物料螺旋下降,使物料最终通过底部卸料口1044进入烹饪器具的内胆,从而保证了清洗腔体10内的大米等物料能够全部送入内胆;且螺旋进风使得高速气流在清洗腔体10内像弹簧512螺旋线一样螺旋下降,因而风力不会被分散,且吹风无死角。

进一步地,进风口1042还与烹饪器具的储料箱相连通,以通过进风口1042将物料送入清洗腔体10内。

进风口1042通过送料管与烹饪器具的储料箱相连通,气源与送料管的入口相连通,以利用风力将物料送入清洗腔体10内,则进风口1042还兼具了进料功能。具体地,清洗开始前,打开储料箱,使储料箱中的物料进入送料管,同时打开气源(如风机或气泵等)向送料管送风,将送料管中的物料吹入清洗腔体10,送料完毕后,关闭储料箱;当清洗完毕后,进风口1042再次送风,利用高速气流螺旋下压,将清洗腔体10内的物料完全送入内胆中。

进一步地,刮料件30的外轮廓与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的轮廓之间的间隙d小于物料颗粒的厚度,如图5所示。

刮料件30的外轮廓与清洗腔体10的内壁面的轮廓之间的间隙小于物料颗粒(如大米颗粒)的厚度,保证了清洗腔体10内壁面上的物料能够被完全刮掉,从而提高了刮料的有效性,提高了下料的彻底性。

当卸料阀20向上运动到位时,避空部304与卸料阀20之间的间隙也小于物料颗粒的厚度;当刮料件30上设有刮料部306时,刮料部306与套筒1024之间的间隙也小于物料颗粒的厚度。

进一步地,卸料阀20与卸料口1044之间还设有密封件,用于密封卸料阀20与卸料口1044之间的间隙1062,如图1至图3所示。

在卸料阀20与卸料口1044之间设置密封件,确保了卸料阀20对卸料口1044的有效密封。优选地,密封件202为密封硅胶。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物料清洗装置,其中,烹饪主体具有烹饪腔室;物料清洗装置用于清洗送入清洗腔体10内的物料,并将清洗后的物料送入烹饪腔室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物料清洗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烹饪主体包括:锅体和盖体60,盖体60与锅体盖合以围设出烹饪腔室;其中,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盖体60上,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

将物料清洗装置设置在盖体60上,便于清洗腔体10的卸料口1044打开时与烹饪腔室连通,以使清洗腔体10内的物料顺利进入烹饪腔室内进行烹饪,使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当然不限于电饭煲,也可以是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等。

下面结合以全自动电饭煲为例来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工作原理。

洗米盒(即清洗腔体10)位于电饭煲上盖内,洗米盒上部安装了一对啮合的大小齿轮(即主动齿轮404+从动齿轮406),电机2(即第一驱动件402)带动左边的小齿轮(即从动齿轮406)转动,大齿轮(即主动齿轮404)随之转动,大齿轮上装有刮片(即刮料件30)。洗米时,电机1(即第二驱动件502)带动滑轮504转动,使钢丝绳(即绳索506)向下运动,由于洗米盒上盖中弹簧512对活塞杆510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密封头(即卸料阀20)与洗米盒底部台阶贴合,底部密封起来,当洗完米后,电机1带动滑轮504使钢丝绳向上运动,底部圆孔(即卸料口1044)打开,风机打开,风从进米口(即进风口1042)吹入,同时电机2带动小齿轮转动,刮片会将密封头与洗米盒侧壁的米沿圆周方向推动,在刮片与风机的同时作用下,米会陆陆续续被吹进锅内。

洗米盒底部内壁安装了一个内壁盖106,内壁盖106与洗米盒之间有一个间隙1062,间隙1062与外部连通,当需要洗米时,高压气体会从进气口1046吹入空隙中,从内壁盖106上的气孔(即内壁盖106上的通孔1064)中出来,完成洗米步骤,当洗米完成后,废水可从抽水口抽出,进气口1046与抽水口左右对称布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清洗装置,其清洗腔体的底部设有卸料口,因而大部分物料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卸料口排出;其清洗腔体内还设有刮料件,刮料件与清洗腔体的内壁面的轮廓相适配,因而旋转时能够将粘在或堆积在清洗腔体内壁上的物料刮掉,使其脱离清洗腔体的内壁面并通过底部的卸料口排出;且刮料件能绕清洗腔体的中心轴线旋转,因而能够对清洗腔体的内壁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刮刷,从而保证了清洗腔体内的物料能够全部排出,有效解决了物料挂壁的问题,构思巧妙,设计合理,易于实现;同时,刮料件的底部设有用于避让卸料阀的避空部,使得卸料阀与刮料件之间形成了相对较大的避让空间,因而既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刮料件在旋转过程中与卸料阀发生干涉的现象,又给予了卸料阀充足的活动空间,因而能够避免刮料件影响卸料阀正常运作,进而使得产品结构更加合理,性能更加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