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水温的多用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016发布日期:2019-04-20 02:54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水温的多用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壶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可调节水温的多用水壶。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规的便携式水壶一般仅具有一个储水箱,储水箱只能储存热水或冷水,仅有热水,水温过高不便于饮用,需要倒出待水温降低后才可以饮用,仅有冷水,则不能满足热水的需求。

因此,本发明人特别研制出一种可储存热水和冷水并能够调节出水水温的多用水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水温的多用水壶,实现冷热水存储和多档位水温调节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可调节水温的多用水壶,包括:

储水箱,该储水箱内分隔为热水腔和冷水腔,所述热水腔周壁设有保温层;

下圆盘,所述下圆盘固定在储水箱顶部且将热水腔和冷水腔密封;该下圆盘上开有一个热进水孔、一个冷进水孔、多个孔径不同的热出水孔以及多个孔径不同的冷出水孔,所述热进水孔、热出水孔均与热水腔连通,所述冷进水孔、冷出水孔均与冷水腔连通;所述下圆盘的热出水孔与孔径相同或不同的冷出水孔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热出水孔和冷出水孔以下圆盘圆心为中心对称,而下圆盘的热进水孔与冷进水孔也以下圆盘圆心为中心对称;

上圆盘,所述上圆盘转动设置在下圆盘上,上圆盘下表面与下圆盘上表面密封配合;上圆盘开设一个热进出水孔和一个冷进出水孔,该热进出水孔与冷进出水孔以上圆盘圆形为中心对称,上圆盘通过转动可将热进出水孔对准下圆盘的热进水孔而冷进出水孔对准下圆盘的冷进水孔,上圆盘通过转动还可将热进出水孔对准下圆盘的其中一个热出水孔而冷进出水孔对准相对应的冷出水孔;以及

上盖,所述上盖盖合在上圆盘上,且上盖与上圆盘之间形成混合水腔,上盖顶部开设进出水口。

进一步,下圆盘的热进水孔和冷进水孔内均设有止回阀盖。

进一步,所述多个孔径不同的热出水孔按照孔径大小顺序排列,多个孔径不同的冷出水孔按照孔径大小顺序排列。

进一步,所述上盖顶部的进出水口形成一饮水管。

进一步,所述储水箱为圆柱形,且储水箱与上圆盘和下圆盘直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下圆盘圆心处设有转轴,上圆盘圆心处对应开设轴孔,上圆盘通过轴孔与转轴的配合转动设置在下圆盘上;所述下圆盘上表面与上圆盘的下表面均为密封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加水时将上圆盘调到“加水档位”,即转动上圆盘(上盖同时转动),将其热进出水孔对准下圆盘的热进水孔,同时冷进出水孔对准下圆盘的冷进水孔,此时从上盖的进出水口注入热水,热水先到达混合水腔,再从混合水腔沿着上圆盘的热进出水孔、下圆盘的热进水孔进入热水腔,同时沿着上圆盘的冷进出水孔、下圆盘的冷进水孔进入冷水腔,由于热水腔保温层的存在可长时间保持水温,冷水腔的热水会自然冷却;

需要喝水时,将上圆盘调到一个“水温档位”,即转动上圆盘,将其热进出水孔对准下圆盘的其中一个热出水孔,冷进出水孔对准下圆盘相对应的冷出水孔,此时下圆盘的热进水孔和冷进水孔关闭,倾斜水壶,使热水和冷水分别沿着热出水孔和冷出水孔达到混合水腔,再转动上圆盘使其热进出水孔和冷进出水孔与下圆盘的所有水孔错开,待混合水腔的水混合降温后倒置水壶,即可将混合调温的水从上盖的进出水口倒出,且能够直接饮用;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下圆盘设置了多个孔径不同的热出水孔和冷出水孔,而且相对应的热出水孔和冷出水孔的孔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因此同一时间内,从热出水孔和冷出水孔流出的水量不同,使得混合水腔内混合水温不同,从而只需将上圆盘的热进出水孔和冷进出水孔转动到与不同的热出水孔和冷出水孔对准,就能够实现“水温档位”的变化,而且,通过设置不同数量的热出水孔和冷出水孔,可实现水温档位数量变化。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且简单,易操作,只需转动上圆盘就能够实现加水和出水水温档位调节,便于外出携带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水时的侧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饮水时的侧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圆盘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圆盘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储水箱1,热水腔11,冷水腔12,保温层13,下圆盘2,热进水孔21,冷进水孔22,热出水孔23,冷出水孔24,转轴25,上圆盘3,热进出水孔31,冷进出水孔32,轴孔33,上盖4,混合水腔41,饮水管4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可调节水温的多用水壶,包括:

储水箱1,该储水箱1内分隔为热水腔11和冷水腔12,热水腔11周壁设有保温层13;

下圆盘2,下圆盘2固定在储水箱1顶部且将热水腔11和冷水腔12密封;如图3所示,下圆盘2上开有一个热进水孔21、一个冷进水孔22、多个孔径不同的热出水孔23以及多个孔径不同的冷出水孔24,热进水孔21、热出水孔23均与热水腔11连通,冷进水孔22、冷出水孔24均与冷水腔12连通;下圆盘2的热出水孔23与孔径相同或不同的冷出水孔24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热出水孔23和冷出水孔24以下圆盘2圆心为中心对称,而下圆盘2的热进水孔21与冷进水孔22也以下圆盘圆心为中心对称;于本例,上述热出水孔23以及冷出水孔24的数量均设置为三个,但热出水孔23以及冷出水孔24并不限于三个,依据水温调节的需求和产品定位,可以设置为三个以上;

上圆盘3,上圆盘3转动设置在下圆盘2上,具体的,下圆盘2圆心处设有转轴25,上圆盘3圆心处对应开设轴孔33,上圆盘3通过轴孔33与转轴25的配合转动设置在下圆盘2上,而是上圆盘3与下圆盘2形成同心圆结构,作为优选,储水箱1设置为圆柱形,且储水箱1与上圆盘3和下圆盘2直径相同;下圆盘2上表面与上圆盘3的下表面均为密封面,实现上圆盘3下表面与下圆盘2上表面的密封配合;如图4所示,上圆盘3开设一个热进出水孔31和一个冷进出水孔32,该热进出水孔31与冷进出水孔32以上圆盘3圆形为中心对称,上圆盘3通过转动可将热进出水孔31对准下圆盘的热进水孔21而冷进出水孔32对准下圆盘的冷进水孔22,上圆盘3通过转动还可将热进出水孔31对准下圆盘2的其中一个热出水孔23而冷进出水孔32对准相对应的冷出水孔24;以及

上盖4,上盖4盖合在上圆盘3上,且上盖4与上圆盘3之间形成混合水腔41,上盖4顶部开设进出水口(图中未示出);为便于饮水,在上盖4顶部的进出水口增设一饮水管42。

为避免热水腔11和冷水腔12的水在饮水时倒流,下圆盘2的热进水孔21和冷进水孔22内均设有止回阀盖(图中未示出)。

为便于水温档位调节,多个孔径不同的热出水孔23按照孔径大小顺序排列,多个孔径不同的冷出水孔24按照孔径大小顺序排列。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加水过程为:将上圆盘3调到“加水档位”,即转动上圆盘3(上盖4同时转动),将其热进出水孔31对准下圆盘的热进水孔21,同时冷进出水孔32对准下圆盘的冷进水孔22,此时从上盖4的进出水口注入热水,热水先到达混合水腔41,再从混合水腔41沿着上圆盘3的热进出水孔31、下圆盘2的热进水孔21进入热水腔11,同时沿着上圆盘3的冷进出水孔32、下圆盘2的冷进水孔22进入冷水腔12,由于热水腔11有保温层13,可长时间保持水温,冷水腔12的热水会自然冷却;

饮水过程为:将上圆盘3调到一个“水温档位”,即转动上圆盘3,将其热进出水孔31对准下圆盘2的其中一个热出水孔23,冷进出水孔32对准下圆盘2相对应的冷出水孔24,此时下圆盘2的热进水孔21和冷进水孔22关闭,倾斜水壶,使热水和冷水分别沿着热出水孔23和冷出水孔24达到混合水腔41,再转动上圆盘3使其热进出水孔31和冷进出水孔32与下圆盘的所有水孔错开(关闭出水),待混合水腔41的水混合降温后倒置水壶,即可将混合调温的水从上盖4的进出水口倒出,且能够直接饮用;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下圆盘2设置了多个孔径不同的热出水孔23和冷出水孔24,而且相对应的热出水孔23和冷出水孔24的孔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因此同一时间内,从热出水孔23和冷出水孔24流出的水量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使得混合水腔41内混合水温不同,因此只需将上圆盘3的热进出水孔31和冷进出水孔32转动到与不同的热出水孔23和冷出水孔24对准,就能够实现“水温档位”的变化,而且,通过设置不同数量的热出水孔23和冷出水孔24,可实现水温档位数量变化;

例如图3所示,热出水孔23和冷出水24孔均为安装孔径大小依次排列的三个,热出水孔23和冷出水孔24排列顺序相反,中间的热出水孔23与中间的冷出水孔24孔径相同,而最大的热出水孔23对应于最小的冷出水孔24,最小的热出水孔23对应于最大的冷出水孔24,当水温档位”调到“高”时,上圆盘3的热进出水孔31对准下圆盘最大的热出水孔23,冷进出水孔32对准下圆盘最小的冷出水孔24,此时热水出水量最大,冷水出水量最小,混合水温最高;当水温档位”调到“中”时,上圆盘3的热进出水孔31对准下圆盘中间的热出水孔23,冷进出水孔32对准中间的冷出水孔24,此时热水出水量与冷水出水量相同,混合水温中等;当水温档位”调到“低”时,上圆盘3的热进出水孔31对准下圆盘最小的热出水孔23,冷进出水孔32对准最大的冷出水孔24,此时热水出水量最小,而冷水出水量最大,混合水温最低。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